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2021-12-29矫林涛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2期
关键词:馆员图书馆资源

矫林涛,柳 燕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得以迅速发展,通过计算机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是当今社会所独有的新型能力,也是大数据所带来的能力。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人类将更多的依赖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和决策来引领新的发现,指导正确的行动[1]。同样,大数据也改变着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管理决策[2]。

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应当抓住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以数据促服务为抓手,用大数据思维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加快完成管理和服务模式的转型。然而,面对大数据这把“双刃剑”,在积极抓住机遇的同时,也应当勇于面对新的挑战。

1 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带来的机遇

1.1 大数据对馆藏资源建设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教学、读者、科研提供资源保障。资源采购的水平决定馆藏资源的质量,因此,资源采购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与前提。以往的资源采购方式通常为:①借鉴同类权威高校经验,参考购入;②资源方推荐购买;③读者推荐。以上传统的采购方式通常会导致利用率不高、试用资源繁多等问题。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已有馆藏使用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在制定资源采购和更新规划时明确方向,将资金、技术等资源用在使用率较高、潜在信息使用需求更多的领域[3]。在做采购计划时,通过大数据,①对本馆现有馆藏资源进行评估,根据资源内容、使用情况等属性动态预测现有资源续订和新资源购买的必要性;②参考读者的个人信息、搜索词、浏览记录、借阅记录、下载记录、推荐记录等相关数据分析预测读者所需的资源。简单来说,利用大数据,馆员可以清楚地了解馆内有什么,读者需要什么,需要购买什么,从而实现有目标的购买和完善馆藏资源。

1.2 大数据提供个性化的读者服务

图书馆无论如何发展,其服务的方式始终是依托资源(纸张资源、数字资源、网络资源、空间资源等),在虚拟或现实空间中为用户提供服务。而构建和落实“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精准对接用户需求,提供用户“感知有用”的服务,是未来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方向与目标[4]。读者从走进或浏览图书馆时起,就时刻地产生数据,其中包括读者个人信息(年龄、性别、系别、专业等)、浏览记录、借阅记录、移动轨迹等等。大数据背景下,可以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深度挖掘,找到存在的潜在规律,实现多维度了解读者,预测读者需求,为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个性化服务。

1.3 建立大数据思维的管理模式

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会形成各类数据,总的分为文献资源、空间和用户3个方面,而图书馆在数据整理和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各类数据来源不同,因此在结构、平台和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各自信息系统间相互独立;另一方面,馆内数据存在零散、冗余、鱼龙混杂的现象。然而以资源为核心的传统工作模式和缺少大数据思维意识导致馆中大量的数据无法充分利用和有效管理,甚至丢失。

大数据必将促进数字图书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使用及数据服务的深层次变革[5]。在大数据驱动下,将采集和形成的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经过转换和处理,形成机器可理解、读取的细粒度、结构化数据。通过对数据离散化的解构和全息化的重构,在基于大数据利用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图书馆中的各类馆藏资源和用户信息等数据集成、融合到大数据环境中,从而实现统一管理和一站式搜索。

2 大数据下高校图书馆建设面临的挑战

基于大数据可以改变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方式,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但在运用大数据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大数据环境所带来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为图书馆做好建设决策和管理优化。

2.1 馆员队伍建设

图书馆要进行大数据的建设和管理,需要更多的科技复合型人才。胡绍君[6]在文中指出数字人文馆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应当包括跨学科专业知识、项目管理能力、挖掘需求能力和教学推荐能力。这就要求馆员不仅要懂得图书馆相关专业,还要对数据分析、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有一定了解。而图书馆在高校体系中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馆员学历和专业参差不齐,在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上有较大差距,除此之外,图书馆存在的编制、待遇等原因,导致人才无法引进,后期无法留住等问题突出。因此,人才的短缺和馆员队伍的建设是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引进和培养、储备专业的大数据人才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工作。

2.2 基础设施

大数据的应用需要硬件设施的支持,表现在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高效、快速的计算分析能力上,这就促使对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机等基础设施必须能满足大数据运转要求。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将收集到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不同的数据源和数据类型也会层出不穷,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将远远超出图书馆的存储能力,如何选择存储介质,如何高效、安全的存放和备份、迁移数据是图书馆面临的一个挑战;建立数据模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读者需求这是应用大数据的重要过程,因此,能否建立有效的数据模型,计算机能否快速的计算分析出结果是对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另一考验。

2.3 信息安全与用户隐私

大数据环境下,通过对读者信息的收集和挖掘,深入了解读者,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前提。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类型多样的用户数据,一方面,容易出现数据管理不当、防护措施不到位、服务器被攻击以及第三方服务商等原因导致的用户信息泄露;另一方面,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过渡采集和挖掘可能侵犯用户的隐私。因此,准确找出大数据利用过程的风险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避是图书馆面临的一大挑战,因为一旦用户信息泄露,除了会降低用户对图书馆的信任度和服务满意度,更重要的是将给图书馆带来法律风险。

3 大数据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应对策略

大数据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图书馆人的长期努力,同时还需要解决人才队伍、基础设施、法律方面等诸多问题,建立大数据服务支撑条件。

3.1 人才队伍方面

大数据人才需求量大、薪资水平高、需求呈上升趋势[7],引进高端人才对有条件的图书馆或许可行,对于条件不够的图书馆可在综合规划、能在满足日常运行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人才要求;同时,图书馆应当着重加强对已有馆员的培养和深造,可通过举办或参加专题培训班、实施指导性自学、开展相关专题的科研活动等方式促进馆员的自我提升,使其熟练掌握大数据下的管理方法和服务技能。

3.2 基础设施方面

大数据服务平台需要强大的软、硬件支撑,是一项巨大而又耗资的工程,因此对于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来说基础设施建设受经费限制。面对经费不足等问题,图书馆管理者应高瞻远瞩,合理规划发展,综合考量经费预算,分时期、分阶段进行建设;另外图书馆可在人力、物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成本控制,将有限经费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

3.3 法律方面

数字生态环境下,如何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是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面对图书馆大数据服务所涉及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等法律问题,金松等[8]从4个层面给出了具体的风险破解之法:图书馆本身需要加强管理、自我检查常态化、加强过程管理、防止数据霸权现象以及制定技术手段的应用安全防护机制;用户层面则需要加强用户单方面和多维度权利意识的提升;行业协会方面应该积极推动图书馆大数据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推动用户数据保护工作的发展;外部合作层面,需要强化管理和合理规范图书馆建设运维方和业务合作方的安全责任感,从而为图书馆大数据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4 结束语

大数据为高校图书馆建设带来了新机遇,促进了图书馆的转型和升级,而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道路。图书馆在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同时,应当正视其所带来的种种挑战,除了解决硬件设施落后,人才结构问题更是首当其冲。图书馆管理者应具备战略眼光,提前布局,做好经费、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馆员也应当努力提升自我,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工作方式。只有把握机遇,克服挑战,才能让大数据技术更好地为图书馆服务,为读者服务。

猜你喜欢

馆员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