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诗经》中的小官吏题材诗

2021-12-29

关键词:官吏小雅诗经

李 响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吏”可以指古代社会大大小小的官员,也可以专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根据《周礼》的记载,周代官府中有各种职位较低的官员和小吏负责具体事务,受职权更高的官员的驱使,可以称为“小官吏”。《孟子》载:“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1]259《左传·昭公七年》云:“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2]870一般来说,大夫之下的官员或胥吏都可以归为小官吏,由此可知其人数之众。小官吏既不同于大多没有文化修养的底层民众,也不同于处于统治阶级上层的达官贵人。他们属于统治阶层,地位却最为低下,在官场中受人摆布、任人欺压。在政治黑暗与官场腐败的重压下,他们职事繁重,生活在困顿之中。《诗经》中有许多诗篇以小官吏的生活为题材,展现了处于官场底层的小官吏形象,反映了他们在夹缝中生存的尴尬状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诗经》中小官吏的类型

《诗经》中涉及小官吏的诗篇,都以反映他们的生存状态为主要内容。这些小官吏的官场境遇都较为困窘,可以说是备受压迫和欺凌。根据思想情感倾向的差异,这些小官吏大致可以分为忠君爱国者、念亲怀乡者和关注现实者三种类型。

(一)忠君爱国的小官吏

《诗经》描绘的这类小官吏,在讲述自己政事繁多、十分辛劳的官场生活时,大多心怀怨气。但是,读者透过展现他们内心世界的诗句可以感受到,他们所谓的怨与忧其实都是因为他们毫无懈怠地勤于政事。换句话说,这些小官吏虽然地位低微、生活艰辛,但是对君王是非常忠诚的,对自己负责的事务也是尽心尽力的。《召南·小星》中的小官吏从早到晚都为公务奔忙,有时天还没亮就要为了完成任务出门远行,总是感慨自己“寔命不同”“寔命不犹”。他虽然抱怨工作的辛劳,但是仍然尽职尽责,将承担繁重的工作视为命中注定,只能自叹命薄,接受自己受人驱使、劳碌不已的现实。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对此评价道:“《小星》‘肃肃宵征,抱衾与裯’,是咏使者远适,夙夜征行,不敢慢君命之意。”[3]536诗歌中的这位小官吏尽管对自己的遭际心怀抱怨,为了尽快完成君王成命,却愿意不辞劳苦、日夜兼程。方玉润评曰:“既知命不同,而克尽其心,各安其分,不敢有怨天心,不敢有忽王事……此诗虽以命自委,而循分自安,毫无怨怼词。”[4]111方玉润评这位小官吏“克尽其心,各安其分”“不敢有忽王事”,是合乎诗歌内容的,称他“毫无怨怼词”则未必合乎其思想情感的实际状况。

《小雅·北山》中的小官吏,也是一位忠君爱国之人。这位小官吏对上司颇有怨怼之辞,却视野广阔、胸怀高远,坚信“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5]463。他认为君王是至高无上的,因此乐意在“大夫不均”的情况下“我从事独贤”。在他看来,为了效忠君王而备受艰辛是天经地义的,这正是忠君思想的自然流露。他在为国事奔忙之后,得到了国君的嘉勉,“嘉我未老,鲜我方将”。小官吏得到国君的夸奖后则“旅力方刚”,经营政事、勤勉为国的热情更加高涨。朱熹评曰:“言土之广,臣之众,而王不均平,使我从事独劳也。不斥王而曰大夫,不言独劳而曰独贤,诗人之忠厚如此。”[6]233总的来看,《北山》中的小官吏可谓鞠躬尽瘁,虽然对事务分配不均而颇有怨辞,但是其怨恨之心只针对大夫等官员,并没有指向君王。忠君思想与困顿处境之间的矛盾,正是忠君型小官吏无法彻底纾解内心忧愁的原因所在。

(二)念亲怀乡的小官吏

《诗经》中有些诗篇还抒写小官吏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反映了他们在繁忙事务之中对家的眷恋之情。这种小官吏形象在《小雅·四牡》中表现得最为鲜明。该诗反复咏叹“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王事靡盬,不遑将父”“王事靡盬,不遑将母”“是用作歌,将母来谂”[5]406,传达了小官吏的复杂情感。他们渴望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希望能在家侍奉父母,但是由于差事未了只能滞留他乡,因而作诗以寄托他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诗歌中“不遑将父”“将母来谂”等诗句,是小官吏在辛劳之中对父母的浓烈思念与担忧之情的真切流露。忙于公务、念亲怀乡,是这类小官吏的共同特点。对于他们的这种情怀,郑玄评曰:“无私恩,非孝子也。无公义,非忠臣也。”[5]406。他们在忠于君王、勤于政事的同时,没有放弃对家庭的责任,也没有割舍对父母和亲人的深情,这使得他们内心承受着“忠”与“孝”难以兼顾的煎熬。有研究者敏锐地指出,“后世‘忠孝不能两全’之意,或以此诗为滥觞”[7]472。

(三)关注现实的小官吏

《小雅·小明》塑造了一个久役在外思归念友的小官吏形象。这首诗前三章不仅表现了小官吏出行在外遭受的劳苦,“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5]464,而且流露出对友人和家乡的思念,“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5]464。该诗后两章却写道:“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5]464这两章旨在告诫君子不要贪图安逸与享乐,而是应该忠于职守、认真做事,并结交贤人和正直之士,神灵会看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并赐予他们福祉。“靖共尔位,正直是与”“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的规劝之辞,既有劝诫友人要做到贤良正直之意,又可以视为行役在外之人的自勉之词。这位小官吏身处环境恶劣之地,并没有陷入苦闷烦忧之中而不能自拔,反而勉励自己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可见他更加关注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自处。他虽然有不少抱怨之意,但是自知无法改变现状,因此以“尽瘁以仕”来宽慰自己。这一小官吏的形象与《诗经》中其他诗篇塑造的没落贵族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官吏与没落贵族的生活境况有些相似,都身处艰辛窘迫的困境中。但是,没落贵族的心态是极度悲观的,常常叹息人生短促,精神上十分痛苦。相比之下,小官吏虽然也感叹“寔命不同”“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但是他们只是借助诗歌来宣泄内心的哀愁忧伤,思考最多的还是如何正视社会现实、如何操劳公事和如何为家庭生活奔波忙碌。

二、《诗经》小官吏题材诗的独特手法

《诗经》中的小官吏题材诗为了表现抒情主体独特的生活境况和复杂的思想情感,除了使用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反复咏叹,还使用了一些富有特色的艺术手法,使小官吏的形象更加生动饱满。这些手法主要包括强化时空要素、依托女性口吻和运用鲜明对比。

(一)强化时空要素以示征程之辽远

《诗经》中小官吏题材诗的主要内容,就是抒写小官吏对公事繁忙、日夜操劳的怨悱之情。在公事的重压和上官的驱使之下,小官吏往往日夜操劳,甚至长途奔波、背井离乡。为了展示小官吏行役之艰辛困苦,诗歌往往反复描绘时空要素,直接体现了小官吏的征程之辽远和离乡之久长。

《召南·小星》写道:“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5]291该诗以“嘒彼小星,三五在东”的星象暗示时间之早和官吏之辛劳:星辰还在天空中闪烁,黎明尚未到来,官吏们已经开始奔波劳碌了。《小雅·北山》则以“偕偕士子,朝夕从事”[5]463直接点明时间,用来描绘小官吏为公事忙碌的情形。《小雅·四牡》中的“四牡騑騑,周道倭迟”[5]406强调了空间要素,揭示了小官吏出使之路的纡回遥远。《小雅·小明》中有“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5]464的诗句,以时空结合的方式反映了官吏被派遣到荒凉遥远的国土西境办理公务,却长时间不得返回的境遇。关于该官吏出征的时间,朱熹注曰:“二月,亦以夏正数之,建卯月也。初吉,朔日也。大夫以二月西征,至于岁末而未得归。”[6]230也就是说,该官吏从二月离家来到边境,直到年末都没能返回家乡。《小雅·小明》对诗人寒来暑往经历的叙述,以及对荒远边地景象的描写,手法朴素直白,能使读者深刻体会到小官吏处境之艰辛。

以强化时空要素来衬托小官吏处境的诗歌,当以《小雅·四月》最为典型。该诗中的“四月维夏,六月徂暑”“秋日凄凄,百卉俱腓”“冬日烈烈,飘风发发”[5]462等诗句,以“四月”“六月”“秋日”“冬日”等时间意象,构成了“夏—秋—冬”的时间序列,充分展现了小官吏在外行役时间的漫长,正如朱善所说,“由夏而秋,由秋而冬,则见其经历之久”[8]564。南宋朱熹还透过该诗描绘的时间要素,敏锐地捕捉到了抒情主体的内心世界和现实处境,“夏则暑,秋则病,冬则烈,言祸乱日近,无时而息也”[6]230。《小雅·四月》还有“山有嘉卉,侯栗侯梅”“滔滔江汉,南国之纪”等诗句,以地点变化展现了诗人在出使历程中经过的地域之广。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对时间与空间手法的运用没有停留在时空意象的表面。诗中的这位小官吏长期行役在外,遭受冬寒暑热的摧残。因此,“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冬日烈烈,飘风发发”等诗句描绘的景观不仅是该官吏长期行役的证明,而且折射了他独自离开家乡的悲凉凄苦心境;“滔滔江汉,南国之纪”不仅揭示了他行役在外经过的广袤空间,而且以江汉总汇南方河流的自然景象隐喻统治者不能安定天下,从而流露出对国事的无限感慨。

(二)借女性口吻诉说生活之匆忙

《诗经》中有些诗篇描写了小官吏的家庭生活,如《邶风·北门》中有“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5]309的诗句,反映了“我”身负繁重的公务、终日为差事忙碌不已,回到家中却受到家人责备的处境。诗中虽然没有言明家人何以“交遍谪我”“交遍摧我”,但是其缘由不难猜测。“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不得不终日忙于“王事”“政事”,既不能帮助妻子操持家中事务,又不能带给家人美好幸福的生活。诗歌通过家人对小官吏态度的描写,折射了他事务繁忙而俸禄微薄的生活状态。

《齐风·东方未明》反映小官吏生活状况的手法最富特色,描写得更加生动细致: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5]350

该诗以女性的口吻叙述家中发生的事情,间接写出了身为小官吏的丈夫忙于事务的可笑情态。“颠倒衣裳”描绘了小官吏手忙脚乱的动作:一得到公家的号令,他就急忙准备外出,以至于上下衣穿颠倒了。“狂夫瞿瞿”则从妻子的视角描绘出丈夫的神态:不反省自己的心慌性急,反而瞪着妻子,表现出一副不满的神情。闻一多认为妻子称丈夫为“狂夫”的原因是,“夫之在家,从不能守夜之正时,非出太早,即归太晚。妇人称之为狂夫”[9]50。这种出自女性视角的话语,从侧面反映了小官吏在忙碌生活中的困窘情状,“把一个忙忙碌碌而又心胸狭窄的小官吏的神态刻画得很生动”[9]50。由此可见,一方面,这些小官吏承受着繁重的公事,在官场中备受挤压,却难以得到应有的待遇;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忍受家人的埋怨,难以得到情感上的慰藉。

(三)以对比手法传达愤懑之情

采用对比手法传达不满情绪的诗篇,以《小雅·北山》为代表。该诗在表达士子对大夫事务分配不均的怨恨时接连使用了对比手法: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5]463

该诗将人的种种表现做了对比性描绘:有的人坐家中安乐享受,有的人却忙国事皮包骨头;有的人吃饱饭高枕无忧,有的人却在路上日夜奔走;有的人从不知民间疾苦,有的人却忧国事累断筋骨;有的人专享福悠闲自得,有的人却为工作忙忙碌碌;有的人寻欢作乐饮美酒,有的人却担心灾难要临头;有的人夸夸其谈发议论,有的人却样样事情要动手[10]315。这十二句诗以赋的手法详细描绘十二种人的不同行为,两两构成对比,通过对比披露了两种人的生存状态。一种是统治阶级中的上层官员,他们享受着安逸的生活,整日饮酒作乐,不知世间疾苦;另一种是小官吏,他们忍受着上层官员的驱使与压榨,尽职尽责操劳政事,导致身心俱疲。程俊英、蒋见元认为,诗的作者是一位受压抑的士,胸中充满了愤慨不平之气,一定要把这苦乐不均的怨气发泄出来,便自然而然地运用了对比的方法[7]686。对比手法将小官吏忙碌的身影描绘得更加鲜明,也将其愤慨不平的情绪抒发得更加激烈,正如方玉润所说,“劳逸对举,两两相形,一直到底,不言怨而怨自深矣”[4]425。这首诗在使用了六组对比后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诗经》中的小官吏题材诗虽然只有寥寥数篇,但是已足以将小官吏的官场境遇与生活境况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的矛盾冲突。这些诗篇是描写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阶级底层官员的开端,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

猜你喜欢

官吏小雅诗经
作家现在时·徐小雅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聪明的官吏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小雅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一钱斩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