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

2021-12-29春,秦

关键词:章程师范学时

唐 春,秦 川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兴义 562400)

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建立始于清末,当时颁布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为培养小学教师指明了方向。《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不仅为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课程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当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甲午战争后,我国封建教育制度弊端日益显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日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梁启超、康有为等人认为,中国想要独立自强,需要改变教育观念,重视教育的普及[1]4-5。普及教育需要大量的师资,而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教师培养机构,所以建立师范学堂便成了当时发展教育的第一要事。在此背景下,师范教育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为了推动师范学堂培养好师资人才,清政府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颁布了《奏定师范学堂章程》,《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师范教育思想,为培养师资搭建了课程框架,指明了培养目标。《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指出,从初级师范学堂毕业的学生都应该履行从事小学教师的义务[2]78,可见晚清时期初级师范学堂办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小学教师。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前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致相同,都是为了培养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合格教师。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明确了师范教育的学制,规定师范生学制为5 年[3]31,并列出了师范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及学习时长。《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师范生的必学科目(课程)有12 门,分别是“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教育”“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习字”“图画”和“体操”[4]35。科目设置、内容选择和学时安排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读经讲经”课学时占比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主义思想对师范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与安排的影响[5]。与当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相比,《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涵盖的课程类型不够丰富,形式也不够多样,但这毕竟提供了我国最早独立建构的课程体系,有些做法依然值得学习和借鉴。

二、《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课程设置的师范特色

初级师范学堂的学生要想成为小学教师,除了具备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师范生应该具备的文化知识、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充分体现了课程设置的师范性。

(一)重视师范生的道德修养

受晚清时期特殊时代背景的影响,《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所列的通识课程种类不丰富,但是师范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文化常识,在具体课程中都有所体现。相比之下,“修身”课尤其受到重视,不仅在所有课程中排在首位,而且贯穿了整个学程。“修身”课从师范生入学的第一年开设,每周1 个学时,直至师范生毕业。有学者认为,清政府规定开设的“修身”课程,属于灌输封建思想的科目。但是不可否认,这一课程反映了当时对师范生加强内在修养的重视,在很大程度地体现了师范学堂对师范生师德师风培养的取向。从客观上看,该课程对师范生品行修养和师德养成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这种重视师范生品德教育、教育他们为人师表的做法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只有教师具备了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发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重视课程教学法教学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设置的课程在传递学科知识的同时,还重视课程教学法的讲授。初级师范学堂学生必修的12 门课程中,除了“读经讲经”,其他课程均安排了有关教学法的教学内容。虽然安排的学习阶段有所差异,教学法内容授课学时也不尽相同,但是这么多科目均安排相关内容,足见教学法在《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编写者心目中的地位,这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有机成分。《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按照不同科目的特点确定了师范生学习不同课程教学法的具体顺序和时长。相关教学最短历时1 年,最长历时3年。值得注意的是,《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开设的一些选修课程,其教学内容也包含了教学法,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对师范生教学能力养成的重视。如果《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的这种人才培养取向能切实贯彻到课程教学中,那么当时的师范生就能既具备学科知识又能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完全可以胜任小学课程教学、学生教育管理等任务。

(三)重视学生技能养成

初级师范学堂学生就业方向是儿童教育,他们的书法习得程度会影响儿童的书法学习,因此,《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将“习字”课纳入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用来训练师范生的写字技能。《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初级师范学堂每个年级都开设“习字”课,共开设5 年,学习内容包括楷书、行书和小篆。鉴于“此堂学生,乃年长而小学毕业之人,楷书自必能作”[3]17,《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要求将教学放在行书和小篆上。具体学习安排如下:学生第一年学楷书,每周3 学时;第二年学习行书,每周2 学时;第三年及第四年学习行书及小篆,每周1 学时;第五年学习行书及小篆,同时增加习字教学法内容,每周1 学时。“习字”课虽然从第三年开始周学时减少为1 学时,但是贯穿于学生整个师范学习历程,在师范生习字技能训练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把“图画”课列为必修课程,学习时间共5 年。前两年每周开设2 学时,第三年至第五年每周开设1学时。学习内容以“自在画”“用器画”和“图画教学法”为主,其中“自在画”和“用器画”等内容留给教师的自主教学空间较大。此外,《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将“手工”列为选修课,选修课程需要额外增加课时数,“在原列各课钟点之外,不占原课时”[3]25。

三、当前高校小学教育专业部分课程的设置概况

笔者通过互联网查阅了河南、哈尔滨、安徽等地5 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了部分课程的设置情况,对“师德”“美工”“书法”等促进师范生师德修养、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技能养成的课程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不同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既各具特点,又存在一些共通性问题。

其一,就思政课程而言。该类课程一般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小学教师师德与礼仪”“德育论”“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等,5 所高校开设的门数不等,大多开设2—3 门,每门课程仅开设一个学期。与《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修身类课程贯穿于师范生在校学习全程相比,课程时长较短,反映了高校对思政课程中的师德修养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此外,5 所高校的师德修养类课程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对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涵养师德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与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其二,就美工类课程而言。该类课程一般包括“美术基础”“水粉画技法”“美术基础与欣赏”“美工基础”等,5 所院校一般开设1—2 门。其中,有2 所高校开设的时间较长,分别为4 个学期和6 个学期,课程内容相对较为丰富。其他3 所高校只开设1 门,且仅开设1 个学期。相比之下,《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师范生美工类课程的学习时间是5 年,比较重视美术技能的养成。可见,当前高校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手工和绘画等方面的技能训练不够重视。

其三,就习字类课程而言,这类课程有“写字”“小学教师汉字书写”“书写技能”“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书法”“三笔字”等。5 所高校均开设了1 门。其中,有3所高校开设的时长为3—5 个学期,而另外2 所高校仅开设1 个学期。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设置来看,有3 所高校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远远多于理论教学学时,说明这3 所高校比较注重师范生习字技能的训练,而另外2 所高校对习字课程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习字类课程开设时长为5 年,而且课程内容丰富多样。相比之下,当下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忽视师范生习字技能训练的倾向比较明显。

其四,就教学法内容而言,5 所高校都只开设了与小学核心课程(语文、英语、数学等)相关的教学论课,与小学其他课程相关的教学论内容未涉及。而《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除了“读经讲经”以外,针对其他必修科目都设有相应的教学论内容,还针对选修课开设了教学论内容。相比之下,当前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只重视面向所谓的小学主干课程开设教学法课程,忽视了其余学科的教学法训练,不利于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

四、《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

(一)重视师德类课程,强化师范生职业道德修养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会影响教育质量和教育事业发展,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成才和民族的未来。当前,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师德类课程的门数并不算少,大多在2—3 门,但是该课程的学时数较少,难以完成加强师范生师德修养的重任。高校要勇于承担提高师范生师德水平的重任,高度重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师德课程的开设与实施。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师德类课程的类型和学时数,鼓励师范生在实践中积极践行师德,为师德养成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平台。

(二)增加教学基本功训练课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基本技能是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更是小学教师其他专业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目前,有的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美术类课程和习字类课程的门数较少、学时较短,仅开设1 门课程且时长仅为1 个学期。教学基本功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因此高校应该科学设置相关课程,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功训练。在规划设置具体课程时,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延长相关课程的开设时间,或增加课程教学课时数。此外,这类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加强学生课余练习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安排对学生进行教学基本功考核,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强化学生教学基本功训练。

(三)增设各科教学法课程,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 号)和《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教师〔2018〕13 号),都强调了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对培养小学多学科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是解决当前基础教育师资缺乏困境的有效途径,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小学教师培养的主阵地,必须承担起这一重任。高校要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内容和小学对各学科师资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各类教学论课,使学生掌握执教小学学科的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在这方面,高校可以借鉴《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有关教学法课程的设置,在加强小学骨干课程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针对其他小学课程增设相关教学论课,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全科教学能力。

总之,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主体,小学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小学教师的重任,因此开办小学教育专业的高校应该积极借鉴我国早期师范教育的办学经验,结合基础教育对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需求,全方位规划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重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高校要加强学生师德师风养成训练、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全科教学技能训练,为基础教育输送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章程师范学时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Reconstruction of energy spectrum of runaway electrons in nanosecond-pulse discharges in atmospheric air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第十七届(2019)国际设计传媒奖大赛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