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公体“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2021-12-28李磊刘洋王靖

科技资讯 2021年28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移动教学公共体育

李磊 刘洋 王靖

摘 要: 高校公体课是学生终身体育的最后阵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高校公体课适应时代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运动App手段,能够解决当前体育教学课内教学学时不足,锻炼频率不足的现状。该文结合当前高校公体课内外教学现状,探讨了基于运动App应用的高校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移动教学的构建模式与手段。运动App能够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运动App监控,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健身习惯,为运动App更好地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中提供理论保障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  公共体育  课内外一体化  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s:Public sports course is the last position of students'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 technology,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public sports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s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The Application of sports App means of "integrated teaching in and out of class" can sol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ufficient teaching hours and insufficient exercise frequency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mode and mean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ed mobile teaching of public PE cla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sports App. Sports App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in and out of class" sports teaching. Using sports App monitoring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good living habits and fitness habit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guarante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sports App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side and outside class" sports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Internet +; Public sports; Integrated teaching in and out of class; Mobile teaching

習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可见现在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然而,在公共体育课课时量有限的前提下,靠每周上课2个课时不能达到国家阳光体育要求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还要靠体育课外活动弥补课上体育锻炼时间的不足。高校普遍存在学生的体育课外活动零散,体育课外活动健身监督不到位,效果不突出,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还不能与课堂教学有效对接起来。教育部早在2002年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自此,建构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课程体系成为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议题[1]。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运动App监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并与学生体育课程总评相结合,达到体能目标控制,省去了人力因素。同时,运动App还可以推送锻炼知识、无器械健身、多种体能锻炼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提高身体活动能力、培养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1   运动App承载体育课程的优势与不足

1.1运动App的优势

1.1.1“互联网+体育”的发展趋势

2016 年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表示需要强化课外锻炼,健全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学校需要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添加到教学计划之中,制订作息安排计划,实现同体育教学的有效衔接,保障学生在学校中每天具备一 小时的运动时间[2]。 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中指出,推进“互联网+健身”,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3]。国家进一步明确了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健身管理和指导效益的要求。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体育是现在流行的趋势,多种类型的运动 App软件产生及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随着5G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体育运动以然是当下的流行。学校开展运动App也是顺应需要,学校可以不断优化运动 App的使用功能,使功能更全面。学生可以选择任课教师、上课时间、运动项目的“三自主”体育教学。

1.1.2提升校园体育运动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在校园内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4]。一所高校的校园体育氛围可以通过参与校园运动活动的人数和频数体现,这个氛围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政策制定、活动开展、宣传教育、课上教学等方面合力作用,南昌师范学院使用的“运动世界校园”App、其他高校使用的“步道乐跑”App 、阳光体育健康跑等都是提升大学生课外运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使用运动 App的校园跑监控,在田径场地或者校园内经常可见跑步的运动同学,经过长期的坚持,周围同学的带动作用,校园体育文化热情慢慢升温。长期执行就可以慢慢脱离软件的监控,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1.1.3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通过在南昌师范学院的运动App的实施情况,运动 App 的课外活动,能够提高體育课程教学效率,对于辅助体育教学是很好的互联网+手段,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学生落实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手段,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体能素质的增强,课外校园跑可以提高运动兴趣,但是监控时盲点。同时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内的教学肯定远远不够的,运动App正好解决了燃眉之急。对于技术学习和锻炼频率都有好处。对于基本技术动作的要领讲解,可以补偿体育课内教学,课上可以解答个别问题,共性问题可以通过运动App进行解释。促进学生身心共同提高,内容强大后的运动App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高效率。

1.1.4获得政策性支持

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运动App 成为全国高校体育改革的新方向,在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共体育组委员工作会上,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在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把运动 App 应用到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当中,例如:浙江大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登峰、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孙麒麟教授对运动世界校园App 进入高校课外体育锻炼举措进行了的高度评价[5]。运动 App 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不但成功实施,而且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为运动 App 进入校园提供机遇,这些高校通过不断优化实施方案,推动运动 App 在校园中的快速发展,为以后运动 App 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提供帮助。

1.1.5增强素质,为体测蓄积能力

根据国家公布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连年持续下降,大学生体质问题突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影响[6]。要想把学生体质提升上去,必须在政策上强制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将课外运动App成绩纳入学生体育总评中,才能在制度设计上有强制力,得以监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很多高校通过运动 App 的监测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并把成绩纳入体育课评分体系,它的数据监控为高校解决了学生体质监测问题。

1.1.6大部分高校采取与运动App软件企业合作,自主研发空间大

高校与运动App软件商合作,可以更方便地使用软件功能。问题是缺少高校自身的特点,缺少特色,在具体方案实施,服务升级方面遇到障碍。不能够很好地针对性服务学生。一些科学研发能力不足的高校难以解决自我研发的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已经成熟的运动App。厦门大学、浙江大学都自行研发运动App,学校通过自我研发,解决了课外体育活动监控的盲区。

1.2运动App的弊端分析

根据课内外一体化下的校园运动 App 的使用情况,存在一些弊端:在运行中存在数据记录不准,已跑里程与实际计入里程存在差异;定位不够准确,没有完成必经点,成绩没有记录;功能较为单一,网上交流不够方便;应用步骤繁琐,广告偏多的现象;代跑问题较为突出,不能够通过数据识别来筛查代跑学生;由于在使用中存在以上问题,也为以后的完善和发展普及指明了努力方向。

2   高校公体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2.1高校公体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

该研究主要从当前高校体育课内教学遇到的瓶颈出发。因为体育课上教学课时不足,仅仅依靠课上教学,难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那么就要求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使课外体育发挥作用。课内课外相互融合,发挥出联动作用。课内外一体化,就是要打破当前体育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互不联系的现状,将课外体育活动成绩,按照比例纳入总成绩。在课外体育活动的成绩改革中,我们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学,建立课内教学、课外活动,通过运动App将二者互联的学习模式。这种将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与课内教学考评相挂钩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使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更加优化,促进课程内容的改观,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从而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重要的基础。

运动App 与体育课程教学结合模式如下:(1)学校提前与运动App运营商选择一款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运动 App ,或者根据该校实际需要,自主研究一款运动App应用。根据学校自身的体育课程需求,进行课程设计;(2)布置课前作业,提前了解上课内容与要求;(3)教师根据运动 App内容或者自己插入课上教学内容视频, 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技术动作的示范、易犯错误等,组织学生练习、并进行集体和个别纠正指导;(4)布置课后技能作业,检验技术掌握情况。布置课后校园跑任务,课上课下相融合互补,做到真正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锻炼习惯。

2.2  高校公体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

2.2.1技能体能融合的课内外一体化

按照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提出的要求:运动强度、技能练习、体能练习这3个内容[7]。这就要求教师在高校公体课内外一体化设计时,基于技能、体能是高校公体课的两大主线,体能是基础练习的必备条件,体能的表现形式是技能,两者相互促进与制约,二者的有机融合直至体育教学的始终,提升体育教学效果。技能是体能的重要载体和有效促进,考虑技能与体能的相互影响,如何突破学生课上教学学时不足,而达到掌握技能、提高体能的目标。需要引入课内外一体化的App手段,需要在教学设计之初考虑以上因素,例如:在足球射门技术动作时,可以结合敏捷梯、敏捷环等辅助训练手段,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体能得到锻炼。运动强度过大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运动强度不足,达不到体育课的效果。当前体育课程需要满足运动频率、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的要求,才能称为适宜的体育锻炼。由于大学生精力比较充沛,各方面的身体机能发展完善。运动强度不宜过低,且持续时间不宜过短,否则难以刺激学生身体机能,导致锻炼效果不好。

牢固树立高校公体课:3个目标任务:“教会、勤练、常赛”,课程内容从技能、体能出发,课上内容包括:徒手全身训练、核心功能训练、HIIT 适应性训练、上下肢力量训练等方面进行设计,同时课后可以通过运动App或者混合式课程解决。每个阶段的每一节课会让学生根据自我身体素质基础,根绝不同能力层次,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练习,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课上“教会”,课后“勤练”,掌握了技术,具备了体能,就可以实现“常赛”的目标。

2.2.2运动App手段的课内外一体化

利用运动类 App 作为载体,在体育课中进行内容的优化和置换,建立起课堂与课外同步教育体系,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有机融合。依据高校公体课“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设计方案,建立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课堂内外同步教育体系。高校公体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即课内、课外实现“一体化”的运动App途径。

在课内外一体化设计中充分增加了运动App的监控手段,为体育教学的课外部分提供了监控的便利。分摊了体育课上教学不足的压力。通过运动App手段,师生间的联系紧密。教师更能够了解学生的课外锻炼情况。课内课外进行有效衔接。在当前公体课针对课上内容改革火热,公共体育课课外监控不理想的现实情况下,引入运动App手段是可行的。课内外一体化下的运动 App ,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已经从教学监管出发,鼓励运动 App 有效推进。运动 App 校园跑与高校公体课深度融合,用运动 App手段指导课内技能体能教学、监督课外体能教学、补充课内教学;不断完善使用功能和用户体验,在提高学生的使用兴趣的同时提高运动兴趣;完善课内外一体化下运动 App 的教学功能,使学生的校园跑更安全、便捷、高效,不断丰富运动App ,使学生能够参加多样化的运动项目,运动反馈指标更加准确个性化。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课内课外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关心个体与注重全体,并注意运动App参与评价的激励机制。

(2)政策继续加大支持运动App的使用力度,根据能力,提倡自主研发。

(3)在運动App的支持下,技能、体能的双向融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4)研发混合式教学模式,并移植到运动App中来,为课内外一体化服务。

(5)运动App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形成运动氛围,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做到运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3.2建议

必须对大学生体育课程的评价标准进行改革,特别是增加运动App的分值比重。运动App必须不断革新技术,不断完善,根据需要,推出适宜的技能学习视频,以弥补课内教学学时不足。协助课内教学“教会”的目标,达到课外教学监控“勤练”的教学目标,同时需要将课外体育活动常态化。不断改变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本质与要求,形成常态、规范、系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9〕12号)[R/OL].(2019-05-15)[2019-06-04]. https://baike.baidu.com/item/fr=aladdin#2.

[2]张茜岚.运动类App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2018,37(5):36-39.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29):41-44.

[4]林鑫.当前大学生主流校园文化认同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

[5]胡靖.“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行为的影响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1,37(9):87-90.

[6]刘学志,彭兰玲.健康中国视域下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策略[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6):107-110,119.

[7]季浏.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解读“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J].教育家,2019(41):29-30.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移动教学公共体育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摄像录播移动车研发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移动教学在生物信息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swot分析
基于Android平台的教学应用系统研究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俱乐部式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