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校学生领导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2-28朱旻媛

科技资讯 2021年28期
关键词:领导力高校学生核心

朱旻媛

摘要:21世纪的公民需要适应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社会,需要有过硬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来面对未来的挑战。这与21世纪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育人目标相吻合。本文梳理了21世纪核心素养和领导力的概念,分析了高校学生领导力研究现状,确定领导力要素的五个维度,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了高校学生领导力水平的调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分析目前高校学生领导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21世纪核心素养    高校学生    领导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9.71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citizens of the 21st century need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and developing society and have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to face th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ducation goal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21st century. This paper sorted out the concepts of core literacy and leadership in the 21st century, summarized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leadership, determined the five dimensions of leadership elements. It takes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leadership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leadership cultiva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21st century competency; College students; Leadership; Countermeasures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21世纪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引起全球关注。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明确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六大素养,涵盖了中国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重新描摹了中国学生的人才培养的方向,同时回应了在21世纪国家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相关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张的战略发展模式转向提升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如何提升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以适应21世纪社会的需要是当前高校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领导力作为一种提升个人竞争力、提高团队效率、推动社会改革的综合能力,是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高校学生的领导力对推动技能型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21世纪核心素养

2016年,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和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组织共同发布《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报告,正式提出“21世纪核心素养”一词,旨在培养具备适应未来个人幸福生活、实现终身发展、融入并推动社会进步能力的“未来公民”[1]。不同国家和地区对“21世纪核心素养”的表述不尽相同,比如:美国的21世纪技能、欧盟的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的综合能力等,但都体现了不同国家或地区对于21世纪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思考。

魏锐等研究学者在美国21世纪技能4C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框架,包含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辨思维素养、创新素养、沟通素养、合作素养5个方面[2]。师曼等研究学者梳理了全球29个核心素养框架,得到18项核心素养,其中在通用素养的社会性发展维度中包含了领导力素养[3]。

1.2 领导力

對于“领导力”的概念,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ASTIN A W等研究学者认为领导力是能影响他人的特质,能带动他人共同为团队服务的能力[4]。苏珊·R·库未维斯等研究学者认为所有人都具有领导力。在特定的环境下,每个人都会用独特的方式践行领导力[5]。奚洁人指出领导力实质上就是影响力,是能够正确引导组织成员向既定目标努力的能力[6]。边慧敏认为领导力主要表现为决策力、沟通力和执行力这3种形式[7]。中科院领导力课题组提出领导力由感召力、影响力、前瞻力、决断力、控制力五种能力构成[8]。

由此可见,领导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它是提升个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由于个体差异,领导力的践行方式不同,但是领导力包含有关决策、沟通、判断、执行、前瞻等关键要素。

2 国内外大学生领导力研究现状

2.1 国外大学生领导力研究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领导力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高等院校迅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已形成至下而上的多维度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体系。有近1 000所美国高校开展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相关的项目[9],构建了大学生挑战力、社会变革领导力开发、学生情绪智力领导力等广为认可的大学生领导力理论模型。

在过去近40年里,国外大学生领导力课程开发、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日趋成熟。WATT W.M.认为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课程开发需要考虑对领导的理解、学习水平、学习目标、领导学习哲学和效果评估五个环节[10];MORRISETTE S等研究学者探索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与教学法等领导技能训练方法[11]。

近年来,国外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研究将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和通识教育、公民教育密切联系起来。美国学者COLVIN R. E.认为有效领导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都可以与通识教育的理想结果相适应,可以将领导力学习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2]。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学生领导力培养需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2.2 国内高校学生领导力研究现状

2.2.1 对国外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研究

陶思亮对美国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历史动因进行了说明[9];房欲飞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现状、途径、成效进行了总结[13];白洁在其文章中介绍了领导力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领导力的重要性,并指出领导力培养有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两种途径[14]。

2.2.2 对领导力培养内容、途径、方法、价值取向等本土化的理论探讨

刘三宝等研究学者提出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大学生领导力的3种路径[15];张智强论述了领导力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16]。

2.2.3 对高校学生领导力现状、能力结构、影响因素、课程构建等进行本土化的实证研究

李秀峰等研究学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大学生公共领导力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17];陶思亮对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现状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和实践面临的问题进行论述[18];梁枫对高校进行领导力培训项目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19];王云勇在对广西高校学生领导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领导力培养的五条策略[20]。

综上所述,国外对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已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培养体系和实践项目,覆盖面广、培养层次多样。国内学者已认识到大学生领导力开发的重要性,但还处在起步阶段,多为借鉴研究和理论探索。在中国知网以“领导力、高校学生”为主题只检索到 43 篇相关论文(截止到2021年6月)。另外,对领导力培养模式、课程开发等探索基本停留在理论构想阶段,契合高校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方法途径等实践应用研究凤毛棱角。

根据文献研究和我国对培养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认为面向21世纪核心素养的高校学生领导力的组成要素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沟通与组织力、决策力、创新行动力、领导意识这5个维度。其中,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领导力的基础要素,沟通组织力处于领导力要素层次的中级,是基础领导力与高阶领导力的纽带。决策力、创新行动力、领导意识属于高阶领导力,位于领导力要素的顶层。

3 高校学生领导力水平的调查研究

3.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该文以浙江省湖州职业技术学院6个不同专业24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参考学生领导力量表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设计了高校学生领导力调查问卷。量表包含专业知识与技能、沟通与组织力、决策力、创新行动力、领导意识五个维度,共20道题目,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级计分法,分数越高,表示符合程度越高。

同时,采用访谈法,对该校师生进行访谈。访谈的学生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12位学生,访谈内容包括对领导力的认知,是否接受过领导力的相关课程等内容。访谈的教师包括学校中高层领导、主任及专任教师,内容包括其对高校学生领导力的理解,学校对培养学生领导力的态度,学生领导力水平及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看法。

3.2 研究结果分析

此次問卷调查采用问卷星形式在线上发放,共回收244份问卷,通过整理获得有效问卷231份。此次问卷采用正向计分,通过SPSS软件对学生领导力五个维度进行平均分和标准差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是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领导力水平的描述统计,其维度平均值为12。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创新行动力和领导意识最小值为4,最大值为19,平均值分别为11.89和11.87,略低于维度平均值,接近中等水平。专业知识与技能、沟通组织力、决策力的最小值是5,最大值是20,均值分别为12.06,12.03和12.13,稍高于维度平均值,处于中等水平。通过数据分析可知,该校学生领导力水平为中等。

通过对访谈结果,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领导力有所认知,但对领导力的内涵理解不清晰不全面。受访领导与教师也有类似的情况,认为领导力是一种管理能力、处事能力、交往能力和自身魅力等。受访学生表示学校没有专门开设领导力这门课,但有25%的学生表示接触过领导力相关知识,17%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过领导力相关内容,这几个学生来自人力资源管理及经管类专业。83%的学生认为学习领导力知识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帮助,学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从受访领导的访谈结果可知,学校对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认知有偏差,方式较单一,即通过培养学生干部来提高其领导力水平。部分受访教师也认识到这种方式不够合理性。担任学生干部的方式只能培养少数学生的领导力,有失教育公平性。对于学生的领导力水平,受访教师大多只是从班级活动的组织能力和协助教师处理班级事务的能力来评价。

通过调查研究可知,该校学生的领导力处于中低水平,这与学校领导力培养现状有一定关系。在领导力五个维度中,创新行动力和领导意识处于较低水平。而强烈的领导意识能激发个人的领导潜能,提高个体的领导力水平[21]。国内外学者认为领导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学习者充分理解领导力内涵,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处理各种情况和问题,提高个体的创新行动力和决策力。通过调查研究可知,该校学生领导力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高校院校师生对领导力的认识较为片面,不够全面透彻;(2)学校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3)学生的领导力不足,尤其在创新行动力和领导意识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 高校学生领导力培养对策

4.1 将领导力培养作为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

高校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目的就是提高其五维度领导力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具竞争力。而通识教育是对所有学生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远大视野、优美情感和博雅精神。两者都与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每个人都具有领导潜力,这种潜力可以靠后天培养获得和提升。因此,有必要将领导力教育纳入高校通识课程,面向所有学生开设,让学生接触领导力学习和锻炼,从而提升学生领导力的整体水平。

4.2 构建领导力培养的师资团队和课程体系

高校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复杂困难,需要专业的师资团队和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专业教师团队应包含领导与管理类专业的专任教师,他们要有丰富的领导力理论知识储备、理论研究及教学能力。同时,学工队伍中的学生处、校团委老师、辅导员、班主任也需要学习领导力的相关知识,提高管理和协调组织能力,从而可以参与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实践课程及活动。此外,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做好领导力培养的教学管理、实践资源提供、课程安排与协调等工作。如邀请领导力专家进行培训讲座等方式提升教师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能力。

学校需要将领导力纳入课程体系,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合理安排领导力方面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效果。如在大一可开设《领导学原理》和《人际沟通》,大二开设《领导者意识》《决策理论与方法》等专业选修课程,也可以作为通识类课程的替代或补充。同时,以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校企共建的形式开展领导力培养的实践活动。

4.3 领导力培养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

将领导力培养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在专业课程中增设领导力培养的环节,如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运用创新思维制定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可以通过项目活动将领导力培养设计成综合实践项目,如开展专业技能大赛、专业顶岗实习,让学生体验真实的领导力场景,从而锻炼和发展领导力。在设计项目活动时,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和预期效果,不同的活动类型针对不同维度的领导力培养。

4.4 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打造领导力培养环境

校企合作一直是高校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学校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合作企业可以参与到领导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规划、课程标准建设中,为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提供资金和实训项目、实训场所、实践导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领导力素养的训练进行指导。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在项目实践中进行交流、合作,这对学生的组织协调、人际关系处理和行动力、决策力及领导意识的提高都有帮助。

21世纪需要培养适应未来生活与工作的全面发展的人,而领导力是每个“未来公民”需要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高校学生的领导力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校学生的领导力培养还未成体系。领导力培养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高校应重视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长期有效的培养机制,以提升高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坚,魏锐,刘晟,等.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17-21,113.

[2]魏锐,刘坚,白新文,等.“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28.

[3]师曼,刘晟,刘霞,等.21世纪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29-37,115.

[4]ASTIN A W. ASTIN H S. Leadership Reconsidered: Engaging Higher Education in Social Change [J].W. K. Kellogg Foundation, 2000 (5):114.

[5] 苏珊·R·库未维斯, 约翰·P·杜根, 朱莉·E·欧文,等.学生领导力发展手册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6]奚洁人.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战略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2(5):23-28.

[7]边慧敏.大学生领导力提升[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14-17.

[8]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 领导力五力模型研究[J].领导科学,2006(9) :20-23.

[9]陶思亮.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历史考察[J].当代青年研究,2011(12) :37-40,21.

[10]WATT W.M.. Effective Leadership  Education: Developing  a  Core  Curriculum  for Leadership Studies[J]. Journal of Leadership Education, 2003, 2(1):13-26.

[11]MORRISETTE S ,SCHRAEDER M. Leadership Development  Approaches[J]. Journal for Quality & Participation, 2010, 32 (4):32-34.

[12] COLVIN R.E.. Leadership Studies and Liberal Education[J]. Journal for Quality & Participation, 2003, 2(2):28-36.

[13]房欲飞.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兴起的背景、现状及成效[J].世界教育信息,2012,25(Z1):53-57.

[14]白洁,李秀峰.基于社会变革模型的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J].领导科学,2013(29):29-31.

[15]刘三宝,李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领导力[J].中国高等教育,2021(Z1):45-46.

[16]张智强.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2) :95-99.

[17]李秀峰,祝军,柯江林.大学生公共领导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1):43-51.

[18]陶思亮.中国大学生领导力研究与实践的若干思考[J].领导科学,2014(35) :27-29.

[19]梁枫,郑文栋,赵建敏.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0):9-11.

[20]王云勇. 广西高校高专学生领导力培养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21]閆盼.大学生领导力的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领导力高校学生核心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领导力21法则》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领导力21法则》
领导力的名与实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