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思维视域下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养成

2021-12-28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高浦小学邱娜玲

内蒙古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多边形内角批判性

●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高浦小学 邱娜玲

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对某种现象、结论、主张的真实性、准确性、适用性等方面做出的审慎判断。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反思性的判断。亚里士多德指出,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自发的“问题意识”,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内驱力和起点,然而,现在的学生少有反思,不敢质疑、批判,批判性思维很难深入发展。

培养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首要条件就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探究的心理,利用自己的观察力答疑、论证、判断、反思、调节思维,就此展开批判性思维。而批判性思维又反作用于问题意识,学生利用批判性思维对活动对象进行剖析,在明晰知识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身心发展特征,都会影响其自身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思维的启蒙阶段,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具有了初步的质疑和反思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质疑、主动纠错、辩论,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那么,怎样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其主动开展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呢?下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谈谈通过数学活动,训练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视域下提出高质量问题的路径。

一、营造批判性思维氛围,促进学生“乐问”

孔子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起点,学生产生问题后,就有了探究的心理,能够增进对已有结论、方法的质疑,促进自己在探索中对已有结论的再思考。但是,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羞怯心理,大部分学生害怕答错问题而被其他同学嘲笑,故而在课堂上不敢发言。所以,教师要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乐于提问,开拓思维,这样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其逐渐养成批判意识。

比如,开展小组内提问、组与组辩论赛、提问小老师等课堂学习活动,针对不同学习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以此引导,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如,课前先让学生预习,把自己不理解、有疑惑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课堂上以“开火车”等形式,让学生轮流提出自己的问题。

笔者在执教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时,在课始就设置问题:“关于百分数,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课尾时又设问题:“学了百分数后,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以此鼓励学生提问。在大家都提问的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每位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深入分析,活跃思维,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什么是百分数”“学习百分数有什么作用”等指向数学知识本质的问题,尤其像“有了分数为什么还要学习百分数”这样的问题,充满了质疑精神,也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真实想法,能够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批判性意识。

这样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会让学生在现有的数学课堂中延伸出更多的问题,让学生乐于提问,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奠定良好基础。实践证明,在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更强烈,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搭建批判性思维平台,帮助学生“会问”

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表现在懂得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数学现象,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仅有“乐问”还不够,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搭建批判性思维平台,帮助学生“会问”。有了这些平台充当“脚手架”,学生就能灵活运用批判的方法进行思维活动,促进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一)正确引导和示范

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示范对于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积极意义,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会有意识地模仿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渗透、启发学生领会教师提问题的策略。例如,笔者在执教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这样提问:“是不是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呢?”通过这样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时,自然而然就会提出:“是不是可以把三角形、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呢?”这就说明,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已经潜移默化地唤醒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就会主动提问了。

(二)教会学生找准突破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 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精选提问,在新旧知识衔接处、知识重难点处、学生思维误区处,多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在知识本质处多问“为什么”,理清脉络。

比如,笔者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让学生用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种形状不同的纸折出图形的四分之一,并涂色表示出来。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放到黑板上,启发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去观察,同时设置问题:“为什么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却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又如,笔者在执教《植树问题》一课时,创设了图1三个班一起植树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样是在20米长的小路植树,为什么植树棵数却不同呢?”让学生认识到三种植树问题情况产生的必要性,并初步感知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然后,笔者通过让学生观察图2三种植树情况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中都出现了相同的一步“20÷5”,启发学生质疑:“为什么都要先算“20÷5”这一步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的植树问题,都得先求出间隔数。

图1

图2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领学生聚焦到知识本质、学生思维误区等关键处,启发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实现质的飞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立足批判性思维本质,引导学生“辨问”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的判断,其核心在于反思。教师在课上应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应用批判性思维对数学本质进行“辨问”,逐步引导学生审视别人的观点,调整自己的思路,进行合理的判断,不断反思,进而使批判性思维走向成熟,进一步培养“问题”。

例如,笔者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设置出这样的反思性问题进行导学:

(1)为什么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内角和不能用量角法、撕角法来解决呢?

(2)是否可以将多边形内角和和已经学过的三角形内角和建立关联呢?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已有的探索,从而认识到不能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操作方法去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第二个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联想,运用转化的方法,将多边形和三角形建立关联,借助三角形内角和180°这一结论去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为了促进学生的反思、批判,笔者通过让学生观察图3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再次提出反思性问题:“n边形为什么是(n-2)个三角形,而不是n个三角形?”帮助学生再一次审视多边形边数和多边形内角和的关系,进而发现知识本质:任何一个多边形所分成的三角形都是由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和它所有对边组成的,而对边的条数比总边数少2。笔者通过设置反思性问题,引导学生审视自己,在知识本质处提问,帮助学生走出思维的定式,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走向成熟。

图3

总而言之,培育学生“问题意识”是一个不断积累、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训练学生敢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质疑、提问,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反思问题,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养成敢于质疑、善于反思的批判性思维习惯,从而达到《礼记·中庸》所向往的学习境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猜你喜欢

多边形内角批判性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多边形的艺术
三角形分割问题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有关多边形边数问题的思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