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标准》的新命题实践初探
——以“毛泽东思想”为例

2021-12-28福建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1年1期
关键词:测查毛泽东思想立德

福建

根据2019 年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对深化考试命题改革的指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将成为高中历史考试命题的最重要依据。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意见》和《课程标准》的精神,使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更具标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值得教师在试题命制实践中进行长期研究和探索的,笔者结合以“毛泽东思想”为主题的试题,从评价目标、测查内容和评定标准三个维度对立足《课程标准》下的新命题要求及需要注意的方面进行探讨。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目前中国人民是处在这样的情况中:(一)日本侵略者还未被打败;(二)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团结起来,实现一个民主的改革,以便促成民族团结,迅速地动员和统一一切抗日力量,配合同盟国打败日本侵略者;(三)国民党政府分裂民族团结,阻碍这种民主的改革。在这些情况下,就是要立即宣布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一个由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和无党无派分子的代表人物联合组成的临时的中央政府,发布一个民主的施政纲领。

——摘编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 年4 月)

材料二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但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摘编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 年6 月)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不同时期毛泽东关于政权建设的不同设想。

(2)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发展而非僵化的”,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其加以评述。(要求:史实正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一、评价目标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新命题要遵循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命题原则,做到命题的“评价目标应与《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相一致”。《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大体包括“立德树人”和“学科素养”两个方面,故试题的评价目标应与这二者对接。

(一)评价目标要能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的基础教育中,何为“德”?如何“立德”?《意见》认为,要突出德育的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这不仅从宏观上清晰地擘画了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而且也为高中历史新命题把牢了前进的正确政治航向。

例题在考查“德”这一主旨时,以“毛泽东思想”为主题,具体涉及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政治协商制度的创建等核心知识和关键问题,紧紧围绕是否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和能否树立正确的国家观等评价目标,检验教学是否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统一。

(二)评价目标要能反映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通过诸素养的培育,可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因此,试题命制的评价目标必然要求试题要能部分或全部反映五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例如,在例题的材料情境方面,如何体现唯物史观素养的评价目标呢?第一,材料要能体现唯物史观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据材料二“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但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可知,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不是新政权即将诞生的经济基础,所以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上层建筑)中不应占主要地位。第二,材料要能印证唯物史观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日本侵略者还未被打败”,所以“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团结起来,实现一个民主的改革,以便促成民族团结,迅速地动员和统一一切抗日力量,配合同盟国打败日本侵略者”。第三,材料要能说明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为“国民党政府分裂民族团结,阻碍这种民主的改革”,所以要重新组建新的政权;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所以人民民主专政必须要由工人阶级领导。

二、测查内容与《课程标准》内容相对应

《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命题测查的内容要与《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相对应。《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不仅规定了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及其拓展或延伸,而且也规定了考试命题的基本范围。

例如,在《课程标准》的“中外历史纲要”的第13 个专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是这样表述的:“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这一要求如何在新命题的测查内容中加以体现和运用呢?

(一)运用低阶思维,感知历史事实

通过运用“知道”“列举”“了解”“概述”“概括”等历史学科的低阶思维,可形成对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基本把握。《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中的“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属于“了解”重要史事的认知层面。此处的重要史事是指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 —1949 年)和社会主义建设(1949 —1976 年)时期所做的贡献:一是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二是努力实现中国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为此,例题在测查的问题设计上安排了第(1)题,重在测查“不同时期毛泽东关于政权建设的不同设想”。其中,“不同时期”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同设想”即“贡献”。同时,例题还运用“概括”的解题能力层级,突出低阶思维考查。这些命题考量正与《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中的“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的表述相吻合。

(二)运用高阶思维,认识历史问题

通过运用“分析”“理解”“探讨”“评析”“认识”等历史学科的高阶思维,可实现对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内在发展规律的认识。《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中的“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属于“认识”核心问题的认知层面,此处的核心问题是指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第一,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观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人民民主专政”“三个世界的划分”等;第二,毛泽东思想既是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总结,又是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导,其前提是对马列主义普遍原理的准确理解和科学运用;第三,毛泽东思想来源于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和形成新理论,再由新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并不断取得胜利,经过反复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

为此,例题在测查的问题设计上特意布置了第(2)题,重在测查对“毛泽东思想是发展而非僵化的”这个观点的重新认识,渗透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运用,并采用“评述”一词,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凸显对高阶思维的考查。这些命题考量又正好与《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中的“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的表述相契合。

三、评定标准与学业质量要求相对应

《课程标准》强调,命题评定标准应与本标准中的学业质量要求相对应。学业质量要求是高中历史试题命制的重要依据和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要求程度的依据。学业质量分4 个水平,每个水平对应五个学科核心素养,并配以对应的质量描述,其中,水平2 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水平4 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笔者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两个素养出发,试分析例题命制的评定标准,分析其如何与学业质量水平2 或水平4 相对应。

(一)与时空观念素养水平2 或水平4 相对应

“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这是时空观念素养水平2 的质量要求之一。例题第(1)题侧重考查学生能否基于对“不同时期”的把握,概括“关于政权建设的不同设想”。如果学生能将时空定位在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年)和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年)的中国或1945 年和1949 年的中国,则说明学生达到了水平2 的要求,这正好与材料一、二叙述的内容或出处的时间提示相符合。

“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这是时空观念素养水平4 的质量要求之一。例题第(2)题重点考查学生能否对“毛泽东思想是发展而非僵化的”这一观点进行合理评述,如果评述中能够将时空尺度恰当地选择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和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则表明学生达到了水平4 的要求。

(二)与史料实证素养水平2 或水平4 相对应

“能够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史料实证素养水平2 的质量要求之一。如果学生在回答例题第(2)题时,能够运用材料一中“日本侵略者还未被打败”“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团结”“国民党政府分裂民族团结”等史料,得出毛泽东提出组建联合政府的结论,依据材料二“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民族资产阶级……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等史料,得出毛泽东倡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结论,最终能以此支撑自己的观点——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政权建设的设想是“发展而非僵化的”,则说明学生达到了水平2 的要求。

“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在评述历史时,能够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取舍”,这是史料实证素养水平4 的三个不同方面的质量要求。如果学生在回答例题第(1)题时,能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来源及两则材料表述的不同观点;能辨别作者在材料一中的意图是提议组建联合政府,在材料二中的意图是要求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甚至在评述例题第(2)题时,能合理利用材料一中的“1945年”“促成民族团结”“打败日本侵略者”“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联合组成的临时的中央政府”和材料二中的“1949 年”“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等信息,舍弃无关紧要的材料内容,则说明学生达到了水平4 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文对以“毛泽东思想”为主题的例题的分析,无疑是一次对《课程标准》下新命题原则的积极响应和有益探索。今后,教师应基于对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等的综合考量,命制更加科学、合理、可测量的试题,更好地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猜你喜欢

测查毛泽东思想立德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运用体育“运动包”开展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五项体能发展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基于测查数据的“旋转”教学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化学学困生
外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