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东地区发展康养旅游模式研究

2021-12-28

关键词:丹东康养温泉

王 帅

(辽东学院 商务管理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

康养旅游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逐渐兴起的健康养老旅游模式,它迎合了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人们的养生需求,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促进了老年人晚年生活水平的提升。然而,受康养旅游资源的制约,康养旅游在各地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目前,云南、四川、广西等地的康养旅游发展较好;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发展比较缓慢。丹东地区具有发展康养旅游的温泉、森林、水资源等优势,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丹东地区的康养旅游发展并不理想。如何抓住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机遇,着力发展丹东地区的康养旅游,对推进丹东地区旅游经济转型发展、构建和谐的生态文明环境、提升当地人民的幸福指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康养旅游的内涵

康养旅游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也是一种新兴的旅游理念。康养旅游概念是学者刘丽琴2004年提出的,但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2009年,王赵在《国际旅游岛:海南要开好康养游这个方子》一文中首先给出康养旅游定义,即康养旅游就是健康旅游或养生旅游,它是以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为依托,以修身、养性、健康为终极目的一种旅游活动[1]。直到2016年,国家有关部门才对康养旅游有了明确的概念界定。《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给出的康养旅游定义是:“指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身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2]吴耿安、郑向敏认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中的康养旅游定义不够全面,全面的康养旅游应包括促进生理与心理健康的所有具有保健意义的旅游产品,比如健康观光、健康照顾以及医疗观光等[3]。按照吴耿安、郑向敏的康养旅游定义,瑜伽、减肥、节食、戒瘾、各种医疗服务等都是康养旅游。这显然扩大了康养旅游的外延,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广义上的康养旅游定义。黄慧认为,康养旅游是相对休闲度假与医疗旅游而言,其强调的是利用旅游达到身心康复的目的[4]。陶琼将康养旅游定义为通过一定的手段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并达到身心和谐统一的多业态融合的新式旅游活动[5],其强调的是身心和谐统一与多业态融合,即不再是单纯游览观光,而是将养生、健康与旅游融合在一起。邵媛认为,凡是能够满足旅游者健康与养生要求的旅游环境和服务都是康养旅游[6]。孙建捷指出:“康养旅游是建立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基础上,以‘健康’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的深度旅游体验活动。”[7]李伟杰、刘岗、钟新周认为:“康养旅游是通过饮食调理、娱乐、旅游、学习、休闲、修心等活动,达到长寿、身体健康、精神愉悦、身心天人合一的活动”[8]。2017年,我国首次发布了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 (2017) 》。该书认为康养的内涵超越了传统的“健康”“养老”“养生”“疗养”的概念范畴,具体指的是一种持续性的、系统性的具有休息、疗养、康复等功能的行为与活动。

综上所述,虽然国家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中给出了康养旅游的定义,但是在学术界并没有达成共识,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界定康养旅游的定义首先就要明确“康养”的内涵。康养蓝皮书将“康养”的含义界定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指的是健康、养生和养老的统称;第二个方面将“康养”看成是“以养为手段、以康为目的”的活动;第三个方面指的是依靠现有的资源,对康养产业分类。在本文中,康养旅游概念也可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界定。首先,从第一个方面的康养含义来看,康养旅游指的是借助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资源,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养生与养老旅游活动;其次,从康养的第二个方面的含义来看,康养旅游指的是借助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资源,并“以养为手段、以康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最后,从康养的第三个方面的含义来看,康养旅游指的是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基于“以养为手段、以康为目的”,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新兴产业。在对丹东地区发展康养旅游模式与路径研究中,康养旅游指的是第三个方面的含义。

二、国内外及丹东地区康养旅游发展现状

国外许多国家以及城市的康养旅游都发展得比较快,可以为丹东地区旅游业转型与发展提供指导与借鉴。

(一)国外康养旅游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健康生活观念的更新,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健康的质量,“大健康”生活观念深入人心。在此生活观念的推动下,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相结合的康养旅游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有关数据显示,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康养旅游。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 785亿美元,预测到2022年将达到9 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5%[9]。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地区是康养旅游的主要市场,其次是亚太地区。根据GWI数据显示,2017年,欧美康养旅游达到29 180万次,亚太地区为25 760万次;在消费金额上,北美地区、欧洲地区分别为2 417亿美元与2 108亿美元;从增长的速度来看,亚太地区同比增长32.9%,处于康养旅游增长前列;美国、德国、中国、法国、日本5个国家的康养旅游占有全球59%的市场份额。国外康养旅游“康”的模式主要是“医疗+旅游”模式,其代表性国家有德国、日本、印度、匈牙利等;“养”的模式主要是“养生+旅游”模式,其代表性国家则是泰国、日本、韩国等[9]。

(二)国内康养旅游发展现状

国内康养旅游发展迅速,2015年,康养旅游规模为400亿元,仅占国内旅游市场的1%左右。从2015年开始到2020年,康养旅游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10]。到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整个旅游业都受到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注重健康养生的康养旅游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与生机。目前,国内康养旅游注重的是康养旅游的融合发展,其基本模式主要有温泉康养、森林康养、医疗康养、田园康养等模式。从地域上可以将国内康养旅游分为五大板块,即成渝板块、黄山板块、山东板块、海南及云南板块、东南沿海板块[10]。其中,成渝板块的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厚,目前以初级进口管理为主,未形成全方位的康养产业体系;黄山板块的优势是山体资源独特,但配套资源缺乏,康养要素不明确;山东板块的优势就在于生态、滨海资源优良,而配套资源缺乏,处于初级到中级过渡的发展阶段;海南板块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现状则是度假与生活割裂,康养要素与旅游结合度较低;东南沿海板块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城市吸引力大,现代旅游业发达,但康养要素不明确。目前,国内康养旅游的基本模式是森林康养旅游、温泉康养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在产品组合上,主要是与房地产行业的组合,比如,康养旅游度假区、康养旅游产业园、康养旅游城等产品组合。未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康养旅游将朝着“大健康”及“大养生”的方向融合发展。由此,将对康养旅游产生很大影响:催生出以健康中国为核心,跨产业、泛行业政策深度融合,助力康养旅游发展;不同年龄层人群对健康的理解及对康养需求的变化,助推康养旅游产品迭代;自然、人文及康养元素植入推动康养旅游产品元素的年轻化及多元化;产品组合渐进发展,市场主体联合发展,供应来源多元发展;金融支持康养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缺失元素逐渐补充完善,康养旅游发展逐步规范化。

(三)丹东地区康养旅游现状

从国内康养旅游发展的地域来看,丹东不在康养旅游的五大板块之内。从发展水平来看,丹东地区康养旅游只能算是初级阶段,康养的要素不明确,而且康养旅游基础设施匮乏。在丹东地区,具有康养旅游性质的旅游主要包括丹东北部依靠森林资源发展起来的森林旅游,丹东东部依靠鸭绿江水资源发展起来的边境休闲度假旅游,丹东五龙背镇和凤城东汤镇依靠温泉发展起来的温泉旅游。按照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区的标准,上述地区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比如,依靠鸭绿江水资源发展起来的边境休闲度假旅游,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缺少“康养”成分,基础设施匮乏。边境休闲度假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旅游产品未与房地产组合,因而对周边经济影响有限。国内外旅游者多数是慕名中朝界河——鸭绿江而来,但因为“康养”要素的匮乏,使得边境休闲度假旅游经济价值没有完全展现出来。温泉资源是丹东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五龙背温泉、东汤温泉在省内乃至国内久负盛名,但是,丹东的温泉旅游仍然存在“康养”成分不足的问题。与边境休闲度假旅游相比,丹东的温泉旅游发展程度优于边境休闲度假旅游。

三、丹东地区发展康养旅游模式的类型

发展康养旅游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资源。从目前对康养旅游类别研究的成果与康养旅游实践来看:生态养生旅游依托的是自然森林资源、温泉资源;运动休闲旅游依托的是旅游目的地的运动资源与设施;休闲度假旅游依托的是自然、人文资源以及旅居基础设施;医疗保健旅游依托的是旅游目的地的医养康复保健资源;文化养生依托的是旅游目的地的养生文化资源。结合丹东地区现有的旅游资源,可以着力发展温泉、森林、休闲度假三种康养旅游模式。

(一)温泉康养旅游模式

在温泉康养旅游方面,日本素有“温泉王国”的美称,其就是利用温泉资源发展康养旅游经济。丹东市可以借鉴日本的温泉康养旅游发展模式,结合丹东旅游资源市情发展温泉康养旅游。丹东市可以在现有的五龙背温泉、东汤温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康养温泉旅游模式,打造丹东市温泉康养旅游品牌产品。这样既可以促进丹东地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又可以改善丹东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指数。

(二)森林氧吧康养旅游模式

日本、美国、韩国都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其中日本与韩国的“森林浴”最出名,如日本的森林医院以及韩国的森林疗养所。丹东市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美国的森林旅游经验,利用丹东北部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以“绿色生态”为主题,在森林特有的生态条件下开展森林浴、森林探险、森林疗养等一系列的康体活动。

(三)休闲度假康养旅游模式

在休闲度假旅游方面,墨西哥坎昆海滩休闲度假模式、海南三亚与承德的休闲度假避暑模式、云南丽江古城慢节奏生活模式都是休闲度假康养旅游模式的典范。丹东市可以凭借现有的青山沟、鸭绿江、大鹿岛这三个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借鉴以上城市的模式和经验,着力发展休闲度假康养旅游。青山沟、鸭绿江、大鹿岛的共同特征都是以“水”资源为主,辅之以人文景观,既可以修身,也可以养性,同时,也可以开展食疗与体育运动保健。

四、丹东地区发展康养旅游的对策

针对丹东地区康养旅游发展现状,在借鉴国内外康养旅游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丹东市政府应从政府统一规划、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康养旅游品牌三个方面入手推动康养旅游发展。

(一)政府统一规划

康养旅游既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也是旅游发展的一种理念。丹东市政府应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的契机,对丹东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与统一规划。首先,政府要将区域内所有的旅游资源纳入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之中。社会资本可以投资开发旅游景区,但是,开发的规模与类型、开发模式必须得到政府的许可,不能各自为政。其次,对丹东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即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评估其适合发展的旅游模式。丹东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不是所有的旅游资源都可以开发成康养模式。在旅游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康养旅游线路或景区。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中,对康养旅游景区标准有明确规定。丹东市政府可以参照《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应注重五龙背与东汤温泉康养旅游的差异化发展。按照《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中康养旅游核心区域以及依托区域标准的要求,五龙背与东汤温泉康养旅游还存在一定差距:二者除了温泉以外,缺少辅助温泉服务的购物场所;住宿层次与差异化不显著,难以满足多样化的住宿要求;核心区域周边环境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上述问题,政府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整治核心区域周围环境,净化空气质量;其次,在依托区域,建立适当的购物场所;最后,改善住宿条件,注重住宿产品的差异化与层次化,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

对于森林氧吧康养旅游模式,凤凰山“4A景区”、五龙山“4A景区”、天桥沟“4A景区”、天华山景区,游客主要以欣赏自然景观为主,辅助以人文景观欣赏。除此以外,受养生基础设施匮乏的制约,游客并没有享受到森林的康养服务。因此,丹东可以借鉴日本、韩国成功的森林康养模式,在核心区或依托区建立“森林之家”“山林文化修养馆”“药膳康养”餐饮店等基础设施,使之真正成为森林康养旅游基地。

对于休闲度假康养旅游模式,丹东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融于一体,没有体现出丹东边境旅游的特殊性。鸭绿江旅游区主要依托中朝界河鸭绿江,它不仅有诸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也承载着新中国历史的红色文化,如何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融于一体,在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接受各种文化的熏陶,这是丹东康养旅游应着重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鸭绿江旅游观光区,应建立集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融于一体的各种人文景观,以反映出鸭绿江旅游的特色。

(三)着力打造康养旅游品牌

丹东的五龙背温泉与东汤温泉、凤凰山、五龙山、天桥沟、天华山、青山沟、大鹿岛以及鸭绿江景区都是辽宁省著名的风景区,它们都具备了康养旅游在自然景观方面的条件。如果将上述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就可以成为辽东半岛一道靓丽的康养旅游风景线。具备了上述条件以后,丹东市政府就可以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自媒体等传播工具,加大产品营销力度,从而打造城市康养旅游品牌。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树立旅游品牌意识,没有品牌意识,不可能形成旅游品牌;其次,准确定位康养旅游产品;再次,要全方位对旅游产品进行包装,包括打造形象识别系统(CIS)、宣传口号、听觉标识、体验场景、城市风貌等;最后,全覆盖式品牌营销,包括全覆盖广告宣传、旅游节事活动、系列文化创意活动等。

综上所述,丹东市政府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的机遇,迎难而上,利用丹东独具特色的温泉、森林、鸭绿江等旅游资源,着力发展温泉康养、森林康养、休闲度假康养三种旅游模式,努力打造丹东康养旅游品牌,促进丹东旅游业的转型与发展。

猜你喜欢

丹东康养温泉
丹东鸭绿江磨片有限公司
KAI BEPPU温泉酒店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铭湖温泉
铭湖温泉
露天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