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盛京内务府崇俭禁奢措施探微
——基于《黑图档·咸丰朝》的考察

2021-12-28李一凡

兰台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内务府盛京咸丰

李一凡

咸丰时期,清王朝已濒临山河破碎的亡国边缘。对内,咸丰继位当年,太平天国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声势浩大,清政府筹集军饷练兵镇压;对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丧失了大片领土,赔款大量银钱。政治制度的腐朽、官员的徇私舞弊以及国库的空虚早已使得清政府疲惫不堪,针对此内忧外患的局势,咸丰帝采取了一系列节俭措施以缓解财政危机,期望拯救国家危亡。学界以往对于咸丰时期清政府的节俭举措做了许多具体研究,大多都集中于研究清政府采取铸钱改制以节省经费的经济手段,如田显豪所著《清代咸丰时期铸钱问题研究》,该学者详细地分析了咸丰时期铸造大钱以及铁钱、铅钱的社会背景,阐述了在军费支出、银钱价比失衡、税收减少以及滇铜不至的前提下,通过非常规货币手段来维系清政府统治。也有学者以改革劳民縻帑的河运制度为落脚点,如周慧清所著《晚清财政困境下的南漕改折》,阐述了地方官员试图用市场手段来解决财政危机,施行江浙漕粮改折有助于节省开支,解决京师粮需。但现今学界所涉及节俭举措的研究领域狭小,未能涉及文化、军事等方面,且大抵以具体事件进行论述,没有形成一定的研究体系,未能形成咸丰时期节俭举措的研究热潮。《黑图档·咸丰朝》收入咸丰元年至咸丰十一年京来档6卷、京行档6卷、部来档24卷、部行档24卷,合计60卷,档案原件满汉文各半,每件档案都编译了中文目录,这为学术界研究盛京内务府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史料[1]178。该档案记录了当时盛京内务府参与的皇室宫廷活动,诸如官员任用铨选、制定文化礼制、滋生银两借贷、修葺皇宫等项内容,再现了盛京地区的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状况。本文以《黑图档·咸丰朝》为史料依据,根据档案所记载内容,对盛京内务府所采取的节俭举措进行探讨,以期对学术界研究历朝历代崇俭禁奢举措有一定的帮助。

一、制定明规条例,实施节俭举措

咸丰时期,在行政管理方面,朝廷进行了一系列戒奢从俭、裁减经费的举措,如施行养廉银政策,制定裁减经费的制度法则、严惩贪官污吏等方式,上至皇帝、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以期节俭之风能遍布到社会各个阶层,形成质朴纯风。

1.施行“养廉银”政策。清朝实施“养廉银”政策,即借由给文武官员颁发高薪,来鼓励官员廉洁奉公,以避免贪污腐败发生。作为清朝独有的制度,养廉银始于雍正时期,分春季和秋季两季发放,《黑图档》对此政策有所记述。如咸丰六年六月十一日《档案房为报盛京佐领三员俱已领过咸丰五年春秋二季养廉银事呈请咨总管内务府》所述:“盛京佐领三员,每年自正月至六月,各应得春季食廉银一百两,七月至十二月各应得秋季食廉银一百两,应年办理在景著,交都虞司即转行。”[2]244咸丰十一年十一月《盛京内务府为支领盛京三员做领养廉银事咨总管内务府》:“现届秋季应发盛京佐领三员打牲乌拉总管一员养廉银各一百两,热河总管二员养廉银各五十两,山黄新庄汤泉总管三员养廉银各三十两……”[3]52从上述文字中可知,《黑图档·咸丰朝》对盛京佐领三员春季与秋季所得廉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根据《黑图档·咸丰朝》记载,清末由于国家财政困难,养廉银也多次受到了裁减,如咸丰三年(1853)、咸丰六年(1855)均有关于核减养廉银的记载:“各处养廉银两按照户部章程校减二成发放由银库支领。”[4]155

2.制定裁减经费章程。咸丰时期,朝廷开支庞大,财政经费短缺,在官员甚多的情况下,清政府出台了裁减经费的章程制度,以期对官员例银进行一定程度的缩减。咸丰二年二月十八日《盛京将军衙门为准奏户部制定裁减经费章程事咨盛京内务府》所记载:“每月初十日,验封遇平交四科房,经承同小票书吏,分派此项,裁存四钱五分,返银除照例分给吏兵二部书吏,返银外余银积至每百两分作四成,以一成作为心红纸张,其银三成银七十五两津贴,堂书银六两下剩银两照例分给各科房,以为办公之用。”[5]93咸丰三年十月初八日《盛京将军衙门为拟办应行节省之款何项可以裁汰何项可以核减事咨盛京内务府》所述:“查各处承办何项,由该管衙门具文开领到部,本部始行饬库发给其何款应否裁减之处,本部难以应,拟相应抄录原咨粘单,移咨盛京将军衙门查照,将所属应行节省之款,何项可以裁汰,何项可以核减,酌拟开径行咨报户部核办可也。”[6]50咸丰四年十二月十四日《三陵总管事务衙门为支发款项分别裁减事札永陵关防衙门》所述:“查省城市平核库,平银每两应加银三分二厘,均照省现时银价而谕,每库平银一两,可易制钱二串七八百文,统计核银一万七千余两,约可节省银五六千两。”[7]312从上述文字中得知,对于官吏经费与发放款问题,清政府设置了明确的管理流程与规定,针对节省之款进行严格规定,杜绝随意举措,每一笔开支进行登记存档,开设小票由书吏进行存收。官员所领月钱中的一部分归公返银,分给各科房以做办公之用,便于节流经费。

3.严惩官员贪赃舞弊。根据《黑图档》记载,东南两河工次,每有遇往官员及举贡生监幕友人等往求资助河工各员,或碍于情面,或恐其挟制,往往那动公项,以为应酬之费积习,相沿久滋流弊,其贪污公款之风盛行。在民间,官员霸占田地、巧取豪夺之事屡见不鲜,清政府下令,严查贪官徇私舞弊现象,以正朴实民风。咸丰二年二月十八日《盛京将军衙门为严禁官员占用修河费用事咨盛京内务府》所载:“道光二十四年,曾奉谕旨,严行禁止闻此风。虽较前稍息,而游客之请求河员之滥费仍不能免试,思河工银两。两国孥攸关多一分,应酬即减一分工料,势必侵吞剥削贻误,要需于河务大有关紧,必当严行申禁,力挽颓风。”[8]93从所述文字可知,盛京内务府针对官员贪污款项事责严查惩办,严行禁止,并下发公文以要求各该督抚、将军、府尹遵照,对官员贪污工程款项明文禁止,从上至下严格查办,以期杜绝官员假借工款逍遥的恶劣奢侈之风,合理利用工程款项,节俭经费。

4.裁减辛者库口粮。咸丰时期,为节省宫内银钱开支,行简朴之举,自咸丰二年起,辛者库内宫人口粮进行裁减,如咸丰二年十一月十二日《三陵总理事务衙门为福陵呈送秋季裁减口粮册事咨盛京内务府》:“自七月初一日起,至九月三十日止,此季内病故一大口裁减外,现值三旗辛者库食粮,男、妇人等共应领三个月口粮,大口一千四百六十九口,小口二百二十三口,逐一查明造册,清册三本。”[9]9再如咸丰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三陵总理事务衙门为造送昭陵食辛者库人裁减口粮册事咨盛京内务府》所述:“秋季裁减口粮册事,查得本属三旗辛者库食口粮人等,于上年十月季,原有男、妇人大口二千七百二十五口,小口三百八十三口,内除春季裁大口三口,夏季裁大口,九口小口一口,秋季裁大口一十二口,小口一口外,剩大口二千六百八十一口,小口三百八十一口,此两小口作为一大口,共合大口一千八百七十一口半,理合造具清册三本,呈请案下实施。”[10]378咸丰时期,皇宫宫人、妃嫔繁多,供养宫人开支庞大,为施行节俭之举,清政府上行下效,对宫人开销进行缩减。辛者库人口众多,且开支明细不清,朝廷对此进行整改,首先制定明确章程条款,明确开支,其次进行口粮裁减,男、妇人宫人的口粮大口、小口明确规定进行裁减。此做法一是有利于档案房进行整理归档,便于核实;二是节省不必要的花销,以节省宫闱用度。

二、节省军事开支,捐资补助军饷

咸丰时期,国库空虚,战争频繁,军队开支巨大,为保证必要军队花销,清政府对此进行了一系列裁减经费、筹集军饷的措施。

1.以票易银贴补军饷。咸丰四年二月三十日《盛京将军衙门为晓谕百姓捐助军饷兑换银票事咨盛京内务府》所述,政府进行捐助军饷兑换银票的政策,从百姓手中筹集军队银钱:“即按所能捐之数发给官银票,与为兑换此项官票,由该省填明系给助饷某人姓名,现在准其上纳钱粮关税,并准转换与人为捐输纳之,用贼平之后再准其持向各省司库,兑取银两并持至别省,被此汇用在各该殷实之家得此银票收藏,便易可免水失盗贼之虞,又利轻齐行远之用。”[11]313咸丰四年二月二十六日《盛京将军衙门为户部奏准筹饷例截卯再行接展九个月事咨盛京内务府》一文提到:“自本年三月初六日起至十二月初六日止,在部报捐官生二百一事儿名共募捐银十二万九千六百六十七两。”[12]160从上述文字中可知,咸丰时期,军队开销庞大,国家财政紧缺,为使妥善筹集军费,国家出台以票易银政策,在民间实行粮食换取银钱做法,以现有粮票换取百姓手中的银钱,接济军队,补贴军饷。施行勤俭节约之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经费的短缺问题。

2.暂停捕打冬围。咸丰时期,为使士兵熟练沙场征战技术,将军定期会率领官兵前往威远堡边外围场捕打,用以操练官兵的枪箭水准。但因清政府国库空虚,且捕打冬围开支庞大,政府无力支撑,于是下发文牒,暂停捕打冬围以节省经费。《黑图档·咸丰朝》对此事多有记载,如咸丰七年八月《盛京将军衙门为朱批暂停捕打冬围一年以节经费事咨盛京内务府》:“咸丰三四年,因南省逆势不靖,征兵设坊五年,日奉天海口屡有盗艇驶入,并将有匪犯前往对封禁金地挖金砂,均系随时饬□官兵前往防剿驱逐,曾将捕打冬围奏请停止,上年日捕冬围官兵应需资装及拉练鹿支脚费等项需用银一万五千九百余两,现查盛京户部库存银两无多,筹拨军饷已刑拮据,且以通省官兵计之派往边外各卡坐,防以各项差使占用。”[13]384再如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六日《盛京将军衙门为暂停冬围撙节经费事咨盛京内务府》所述:“一经奉行捕围,该兵应领整装及拉练鹿支脚等项,共计需银一万五千余两,系属动用正疑,现在盛京户部库疑支出动用较难,具向来捕围官兵所领之整装银两原不敷出,每遇围差存营之兵尚须分饷帮贴捕围之兵,近年差繁,兵力已形拮据,若再加以分饷帮贴围差,诚恐兵力未逮。”[14]229从上述文字中可知,捕冬围官兵需要配备资装以及拉练鹿支脚费等事项用银一万两有余,开支庞大,须用以军饷贴补捕围费用,且咸丰时期,战争频繁,盗贼流窜,军饷费用已拮据窘迫,士兵连年征战,疲惫不堪,为节省军队经费并保存兵力,清政府下令暂停捕打冬围,以期对军队开支有所抑制。

三、规整文化礼制,整顿不良之风

道光年间,奢靡之风盛行,官员有婚嫁丧葬等事花销甚大,车辆费用达到千余金,或数百金,京外各官员就寻常宴会,一席面也需花费五六金,外官款宴上司,竟有一日费用达百金。对此奢靡现状,皇帝欲整顿不良之风尚。针对礼乐仪制方面出台一系列崇俭禁奢举措,自上而下进行整改,要求各衙门将民间应用服色及婚丧仪制,悉照会典所载,设立明确的条款使百姓、官员恪守,咸丰二年四月《盛京将军衙门为抄送礼部奏准崇俭禁奢一折事咨盛京内务府》一文中对礼乐仪制从简多有记载,对此文字进行如下分析。

1.禁豪奢,严格规定服饰仪制。清朝吉服是仅次于朝服的满族衣服,它是级别比较高的一种服装。吉服的花纹、材质与颜色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穿戴者的社会地位与尊崇身份,因此,达官贵人们更加热衷于吉服的华贵。但为了显现皇室成员的身份等级,以及防止一味追求华贵而产生的奢侈僭越之举,清政府对吉服的规格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根据咸丰二年四月《盛京将军衙门为抄送礼部奏准崇俭禁奢一折事咨盛京内务府》所述:“官一品至九品镂金为坐项,一品珊瑚,二品镂花,三品蓝宝石,四品青金石,五品水晶,六品砗磲,七品素金顶,八品镂花阴文金顶,九品镂花阳文金顶,未入流视九品服,一品至三品得用貂缘及莽肃金花彩绘,七品以上得用金花彩绘,八九品得用素会领袖得用蟒肃及金花绘补服文,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鹤,六品鹭鸶,七品鸡漱,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15]192

对服饰用料、颜色材质有严格标准。“一会典载凡王公以下,服不得用黄色秋香及黑狐皮,五品以下不得用蟒缎貂皮猞猁狲,八坐褥悉照本身,现任品级不得计算加级逾越服用,一会典载军人等准用绸绫品官以下不得用大花纱缎及白豹天马等皮,一会典载几内外文武大小官员项带补服、纺系、绵绸兰细屯绢、葛梭布、狼狐貉羊等皮,冠用染骚□,狐貉沙狐皮帽,上圆月准用片金,不得狐□,沙狐□缎纱及缎靴,靴上不得缘绿针皮器,饰不得用金僧道除架染法衣外,准用绸绢系素纱各色布,其袍用土黄瑙色,一会典载商贾有捐纳职御者冠服,各从其品无职御者与广民同一通礼,载民人冬夏帽上,不得用绒缨大结。”[16]193上述文字均表现出清政府对吉服的规整制度,强调着装打扮宜从简朴,从花纹颜色到用料材质根据品级进行规定,不得擅自增加华贵器物,杜绝逾越奢靡之风。

2.祭筵仪制节俭。清政府为防止铺张浪费之举,根据品级不同进行了整改规定,如咸丰二年四月《盛京将军衙门为抄送礼部奏准崇俭禁奢一折事咨盛京内务府》所述:“典载规定,一品官鞍马六匹,初祭筵十席,羊五大祭同;二品官鞍马五匹,初祭筵八席,羊四大祭同;三品官鞍马四匹,初祭筵六席,羊三大祭同;四品官鞍马三匹,初祭筵五席,羊三大祭同;五品官鞍马二匹,初祭筵四席,羊二大祭同;六品官以下有项带官员以上鞍马二匹,初祭筵三席,羊同兵民鞍马一匹,初祭筵二席,羊一大祭同。凡有项带官员,周年百日上坟常祭,祭筵羊支各照定例内减半,用广民常祭照定例从减。”[17]191根据官员等级,对鞍马数量、祭筵席的席面数量与所用佳肴食材进行严格规定,祭祀筵席所俸食物一切从简,严禁奢靡之风,根据规章明细规定数量,以期遏制奢侈浪费之举。

四、严查工程经费,裁减修缮用度

咸丰时期,土木工程事项众多,主要体现在皇宫皇陵的修建工作、自然灾害后的重建工作等方面,皇宫的大清门、文溯阁等多处楼阁都存在一定的老化,盛京内务府对于皇宫宫殿的修缮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裁减经费的措施,对工程维修的各项用银加以裁减,确以造册核实,对未交还裁银进行追缴,通过多种裁减费用的途径加之减少银钱开支,以期遏制奢靡之风。

1.贴补宫殿修理费用。皇宫楼宇多处老损严重,零星修补之处尚多,若不予以全部修复,恐难经风雨摧残,由于国家财政短缺,国库空虚,因向无款项可筹,是以不能随时修补,对此,清政府出台多种举措用以贴补开支,裁减宫殿修理费用。

(1)征收宫外林地租钱。咸丰八年六月十三日《宗室庆祺为奏请试垦柍萼废林征租贴补宫殿零修工程以节经费事》所述:“为内务府柍萼废林久旷地利,提请试垦征租,作为黏补宫殿零星工程,以节经费。恭折奏祈,圣鉴事窃查盛京宫殿各座工程前,经奴才等分别急缓奏明办理。”[18]31咸丰八年七月初九日《盛京内务府为缴回试垦柍萼废林征租贴补宫殿零修工程以节经费朱批原折事咨总管内务府等》所述:“……上则地每亩征小数钱一千八百三十文;中则地每亩征小数钱一千五百文;下则地每亩征小数一千二百五十文。可共征小数钱五千六百馀千,拟请每年交纳盛京内库小数钱四千,作为宫殿黏补活计之用。”[19]36自咸丰十一年起,按照等则一律征租,以四千作为宫殿黏补零星活计之用,每年造入正项报销册,内汇总咨报总管内务府,核销其余一千六百余吊,作为津贴丁力。如家俞允,将来宫殿各座遇有应行黏补之处,即可随时黏补。以省大工,仍由奴才等于春秋二季各查验一次,以照核实所有。

(2)抵卖旧料。咸丰时期,盛京宫殿多有破损,据《黑图档·咸丰朝》所述,大清门前照壁、文德坊、武德坊、文溯阁后宅门等处值宿堆房多有陈旧坍塌之处,修缮宫闱费用颇大,其中有不少奢靡费用,因国库紧缺,节省开支,清政府下令行节省之举,各工程款项严查核算,禁止奢靡之风。咸丰四年七月二十日《盛京工部为令骁骑校际德交纳工程核减银两事咨盛京内务府》中所述:“木植砖瓦灰斤以及见连脚匠夫等项银二千五百四六两九钱八分九厘,内宝领一半银一千二百七十三两四钱九分四厘五毫,一半制钱一千二百七十三串四百九十四文五分,再查所需架木……奏明修理文工应准估办惟册,开换下旧料并未变抵,令于题销册内,据宝抵变,扣除新料银两以节靡费。”[20]401咸丰三年七月初六日《盛京工部为造具大清门前西照壁等处维修工程所需木料银两清册事咨盛京内务府》:“臣部查前项工程系奏明修理之工,应准估辩惟册开换下旧料,并未变抵,应令于题销册内,据实变抵,扣除新料银两,已节靡费。”[21]321从上述文字中可知,咸丰时期,为使得节省工程款项,早有以旧木料等物进行变卖,节省开支。各工程所购款项都需核查,变抵银钱,每一笔都详细记录在册,旧料可抵变用以置换新料银钱。

2.实用实销的报销方式。对于皇宫宫殿的修复报销手段,为节省经费,盛京内务府采用实用实销的报销方式,如咸丰二年六月十六日《盛京将军衙门为查勘盛京宫殿各工情形事咨盛京工部》所述:“敬谨设法保护先行造册呈递,以便题估去后绩,据该员等声称,谨查此工非同题奏修理之工,亦无辨过保护案可循,当即设法敬谨保护所需工料,银两按照时价,依奏明银数领用以归实用实销,并将做法清册呈递,前来复核无异,估需物料匠夫银一千五百六十两零六分四厘。”[22]219咸丰二年六月二十四日《盛京工部为查勘盛京宫殿各宫情形事咨盛京将军衙门》所述:“敬谨设法保护先行造册递,以便题估去后绩,据该员等声称,谨查此工非同题奏修理之工,亦无办过保护成案可循,当即设法敬谨保护所需工料,银两按照时价,照依奏明银数领用,以归实用实销,并将做法清册呈递,前来复核无异,估需物料匠夫银一千五百六十两零六分四厘。”[23]266以实用实销的方式领用银数、做清册登记并覆查。此举措一方面便于保存银钱账目,以便形成清晰准确的开支档案;另一方面有利于节省银钱,遏制贪污腐败、随意报销的奢靡做法。

3.工程清册核对,严查明算。咸丰时期,针对宫殿工程省下的银钱,为防止贪污腐败,政府对项银钱造册登记,并催促官员及时上交于国库,每一笔银钱都要详细记录在册,派官员进行核查严办。咸丰四年九月二十日《盛京户部为催令骁骑校际德交还承修宫殿工程核减银两事咨盛京内务府》所述:“大清门前照壁西红墙并文德坊外官员值宿房等处工程,减去银八十九两八钱八分九厘,每员名下分交银四十四银九钱四分四厘。”[24]81咸丰二年正月十九日《盛京将军衙门为动用盛京户部库银维修太庙配殿等事咨盛京内务府》:“移咨盛京将军工部内务府,暨劄钦天监遵照,并咨盛京将军等将前项应修各工照例先行造册,题佑工竣,核实造具册结,题销至琉璃瓦料银两,应俟该将军等题销时核明银数一并在于原承修官名下,分赔催追归疑可也。”[25]73从该段文字可知,清政府对款项的每一笔开支都记录在案,每名官员应交还多少银钱都具体至毫,并催令官员承交宫殿工程核减银两,防止贪污腐败事件发生,严查明算,确保无奢侈款项。

节俭,从古至今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朝咸丰时期,盛京地区社会风气逐渐败坏,官吏腐败贪污呈常态化趋势,奢靡之风盛行,盛京内务府制定明规条例,出台崇俭举措,晓谕俾,务归淳朴。本篇论文对《黑图档·咸丰朝》所记载崇俭禁奢措施进行列举整理,从多角度对咸丰时期盛京内务府的节俭行为进行分析,一方面,能够不断完善对咸丰时期盛京内务府的职能研究,充实历朝历代采取崇俭禁奢措施的研究体系;另一方面,本文大量引用《黑图档·咸丰朝》,充分展现了《黑图档·咸丰朝》内容的丰富,以便引发学界对于《黑图档》史料的关注。但本论文所研究的时间节点甚短,集中在咸丰朝时期,且仅从微观角度对盛京内务府崇俭禁奢措施进行局部的归纳总结,对整体把握有所欠缺。在今后的研究中,会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进行概括分析,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从中提取出有价值、对现实有借鉴意义的珍贵史料供后人参考。

猜你喜欢

内务府盛京咸丰
道光年间公文往来特征分析:基于《黑图档·道光朝》的研究发现★
论盛京文化——从清前史规划讨论谈起
了却君王身边事:大清内务府
盛京银行:报表里还藏着多少不良资产?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朝鲜朝使臣所见清代东北盛京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乾隆皇帝的荷包》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