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图档·咸丰朝》所见盛京工部对宫殿修缮准备工作的分析

2021-12-28

兰台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太庙银两工部

王 琳

一、引言

纵观清朝二百多年,盛京一直被视为清代 “ 龙兴之地 ” ,皇家对盛京宫殿的修缮都显得尤为重视,在《国朝宫史续编》中记载了嘉庆帝这样一段话,进一步验证了皇家对盛京官方工程的重视程度。嘉庆十年八月二十七日,嘉庆帝言: “ 著盛京将军会同盛京工部侍即随时省视,遇有应办工程,即奏明动项兴修,勿致再有敧损……如陵寝宫殿各处工程有敧损不行修理者,即行参奏,惟该将军侍郎是问。 ”[1]

皇家对盛京宫殿修缮工程的重视,在现存的《黑图档》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16年至2018年,关于《黑图档·咸丰朝》历史档案的汇编,辽宁省档案馆共计出版整理了17 册,共收录5754 件档案,内容为咸丰元年(1851)至咸丰十一年(1861)衙门间往来公文的抄存档案。其中,涉及盛京工部的档案有366 件,笔者通过对这部分档案的分析,发现其中提到盛京工部在宫殿修缮工程开展前所进行的准备工作就多达111 件。由此可见,咸丰年间宫殿修缮工程的重点在于工程开展前的准备工作。因此,本文基于《黑图档·咸丰朝》对宫殿修缮工程的翔实记录,笔者将从宫殿修缮工程开展前的准备工作入手,对已建工程实况的查估、物银等事宜的估办、兴工条件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推进相关问题的研究。

二、对已建宫殿实况的查估

通过对《黑图档·咸丰朝》中有关档案进行分析,笔者发现盛京工部在对宫殿进行修缮前,均对所修宫殿实况进行详细的查估,这不仅显示了盛京工部对皇家建筑的重视,也表明了盛京工部在宫殿修缮工程方面的谨慎。查估主要通过相关官员对宫殿各处进行详细的查勘和应需修缮之处所丈尺的量明,这将有助于盛京工部全面把握已建宫殿各处的实况。

1.查勘。作为主掌盛京地区营缮工程的部门,为维持宫殿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以及皇家威严形象的维护,盛京工部会定期派员进行实地调查,以期了解宫殿各处的实际情况。

(1)对宫殿实况的查勘。官员通过对宫殿各处的仔细查勘,对于那些需要整修的处所进行如实的描述,并对修缮方法进行简要的叙述。咸丰二年(1852),盛京工部对文溯阁、迪光殿、保极宫等处进行查勘,发现这几处工程有前后飞檐坠落、瓦片残缺不全等现象,此景实在是有碍观瞻,该查勘官员认为这几处应赶紧派人修缮,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修缮建议。 “ ……此四处工程尚勘,设法保护。今拟将檐椽坠落处所,俱用橡木加添插补檐檩之上,铺钉望板用灰墁盖琉璃瓦片,可保二三年内不致渗漏。 ”[2]咸丰二年(1852),据档案《盛京工部为查文德武功坊需整修情况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 “ 今职遵札前往功所详细查勘得,东西牌楼头停,脊兽瓦片脱落,通天柱、戗木、门扇、椽望升斗俱已糟朽损坏,油什爆裂,门栓铁判损坏,地脚沉陷,条石走错,事关要工情形较重。 ”[3]而在咸丰六年(1856),据档案《盛京工部为查勘清宁宫等处工程损坏情形事咨盛京内务府》[4]记载,盛京工部派员对宫殿各处进行查勘,发现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等六处需要整修的地方都类似,出现的问题均是头停倒坏、木植糟朽、瓦片破碎。

又据档案《掌图记佐领岫云等为请速勘修文德坊南栅栏等处工程事呈请咨盛京工部》记载: “ 查得文德坊南栅栏四排内有倒坏门二扇,代铁判铁钉銱罗汉柱六根,枪木十二根,坎十二根;北边栅栏十二排门二扇,代铁判铁钉銱罗汉柱四根,坎六根;东北角栅栏九排门二扇,代铁判铁钉銱罗汉柱十根,枪木二十二根,坎二十根;西北角栅栏门二扇,门柱二根,上坎一根,横腰拴一根,铁判一付,俱已损坏;武功坊南北栅栏四排内有倒坏门四扇,代铁判铁钉銱罗汉柱八根,枪木十六根,坎十根,其栅栏上俱有剑靶。 ”[5]通过这几件档案可知,盛京工部对宫殿各处查勘得非常的仔细,查勘官员还会对查勘过程中发现的类似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这也为后续修缮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提供了条件。

(2)对宫殿修缮历程的查阅。在查勘官员对宫殿需整修处所进行上报后,盛京工部会对应需修缮处所历次修缮档案进行查阅,以便借鉴以往宫殿修缮经验,进而推动宫殿修缮工作的开展。咸丰二年(1852),据档案《盛京工部为勘修武功坊南红墙等处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 “ 查得武功坊南红墙倒坏二丈余,鼓闪劈裂十七丈余,系道光九年经钦工修理在案。武功坊值宿堆拨房二间,后檐墙倒坏,头停渗漏,大木沉陷,两山墙鼓闪。文溯阁西南角值宿堆拨房二间,头停渗漏,两山墙前后檐墙劈裂二处,系道光二十六年修理在案…… ”[6]又据咸丰元年(1851)档案《掌图记佐领岫云等为修葺太庙配殿等处事呈请咨盛京工部》[7]记载,查得太庙西配房二间柱脚沉陷、瓦片走错,东配殿三间椽望糟朽、后檐瓦片脱落、柱脚沉陷,东配房二间椽望糟朽、柱脚沉陷。在对所需整修处所进行上报后,盛京工部便查阅了需修处所的历次修缮档案。

盛京工部认为,对宫殿应需整修处所历次修缮档案的查阅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历次修缮档案的回顾,可以使其对历次修缮年份、修缮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咸丰二年(1852),据档案《盛京工部为派员会修大清门前照壁西红墙等处事咨盛京内务府》[8]记载,修理内务府大清门前照壁西红墙并官员值宿堆等工,可以仿照以往飞龙阁、翔凤阁修理工程办理。又见咸丰六年(1856)档案《盛京工部为勘修武功坊下马石碑无案可循语自行酌办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查勘武功坊外下马石碑一座,因年深日久被风雨淋漓,日晒酥碱,云脚石损坏,底座均已经损坏,盛京工部对此表示: “ 但查此项工程,本部向无办过成案,又无石块,无处采办,碍难派员查估,相应咨行盛京总管内务府,咨行酌夺办理可也。 ”[9]

2.派员量明丈尺。通过派员量明应需修缮丈尺,有利于后期对宫殿修缮处所应需物银进行估算,因此这一环节对宫殿修缮工程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咸丰二年(1852),据档案《盛京工部为估修文德武功坊红墙堆房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 “ 查内务府文德坊、武功坊南红墙倒坏鼓裂长十八、二十余丈,文溯阁外围南面夹墙倒坏长十一丈,大堂后砖墙劈裂倒坏长六丈,共凑长五十五丈,俱系重砌。 ”[10]咸丰四年(1854),档案《盛京工部为派员查估文溯阁西围墙倒坏丈尺事咨盛京内务府》中同样记载道: “ 再查倒坏墙十七丈余,除札派额外委官喀勒崇阿前往,照依咨修处详细查估量明丈尺,据实开单呈递以凭核办外,相应知照盛京总管内务府衙门可也。 ”[11]

有关盛京工部派员查估量明丈尺的档案在《黑图档·咸丰朝》中占据了一定比重,如《盛京工部为派员估修大清门西红墙等处事咨盛京内务府》[12]、《盛京工部为勘修武功坊南红墙等处事咨盛京内务府》[13]、《盛京工部为估修文溯阁内嘉荫堂前戏楼事咨盛京内务府》[14]、《档案房为派员勘修崇政殿后日华楼等处工程事呈请咨盛京工部》[15]等档案。但由于《黑图档》是各衙门间往来公文的抄存档案,当时官员并未对这一方面进行详细的抄录,因此笔者在这些档案中并没有查阅到太多有关宫殿各处所需修缮丈尺的数据资料。

三、物银等事宜的估办

在对宫殿各处进行详细的查勘和相应修缮档案的查阅后,盛京工部能更精准地对修缮所需物料、银两进行估需,并能在最短时间内知悉宫殿修缮工程以往修缮的注意事项,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使其在规定时间内赶紧置办相应物银,以免耽误工程的正常开展,而且也从侧面验证了盛京工部对宫殿修缮的重视程度。

1.估需。在修缮工程正式开展前,通过对以往修缮案例的借鉴,盛京工部能够对修缮处所应需物料、银两等事宜进行合理的估算,并分派有关部门负责。咸丰二年(1852),因内务府大清门前照壁西红墙劈裂倒坏约十五丈余,致使十四间堆房破损,盛京工部在对其进行查勘后,对此修缮工程应需银两进行了估计,档案《盛京工部为勘修大清门前照壁等事咨盛京内务府》中这样记载道: “ 本所照依该员呈递原呈粘单内开丈尺照例核算,共估需物料银六百九十二两六钱一分七厘、匠夫银一百零四两一钱六分,二共银七百九十六两七钱七分七厘,相应将银数目移付右司查办可也…… ”[16]又见咸丰二年(1852),盛京工部在修缮前同样对太庙修缮应需银两进行了估计,档案《盛京工部为勘验太庙东西配殿工程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 “ 查此次修理太庙东西配殿等工,估需银九百三十一两一钱一分二厘。 ”[17]在咸丰四年(1854)档案《盛京工部为令骁骑校际德交纳工程核减银两事咨盛京内务府》中,仍记载了有关盛京大清门前照壁、文德坊、武功坊、文溯阁等处值宿堆房各工所需物料及银两: “ 查此项工程,共估需工料银二千五百七十六两八钱九分六厘…… ”[18]又据档案《掌图记佐领岫云等为修缮大清门前照壁等处工程例应会同具奏事呈请咨盛京工部》记载: “ 照例核算,共估需物料银一千五百九十一两零六分一厘、匠夫银一百八十九两零五分八厘,二共银一千七百八十两零一钱一分九厘。 ”[19]

2.置办。在有关物银等事项置办的档案中,内容多涉及银两、物料这两方面的置办,对其他诸如修缮匠夫、物料应用的具体明细等方面并未做过多的表述。

(1)银两置办。在银两置办方面,宫殿修缮工程开展所需银两主要是从两处获取:一是盛京户部的拨发;二是部分赔修官员的补给。前者是修缮工程开展的主要经费来源,后者则是次要经费来源。①盛京户部的拨发。作为宫殿修缮工程开展的主要经费来源,盛京户部每年都会对盛京工部拨款。咸丰元年(1851),档案房为备料修葺太庙配殿,所需银两由盛京户部发给: “ 遵办所需一切工料银两,遵照奏定章程,由盛京户部银库一半发给银两,一半搭放制钱。 ”[20]据咸丰二年(1852)档案《盛京将军衙门为查勘盛京宫殿各工情形事咨盛京工部》记载: “ 估需物料、匠夫银一千五百六十两零六分四厘,照例由盛京户部银库参余项下动用发给拣派各员,设法敬谨妥协保护,以昭慎重。 ”[21]在咸丰三年(1853)档案《盛京工部为造具大清门前西照壁等处维修工程所需工料银两清册事》中,对实领采买木植、砖瓦灰、雇觅连脚匠夫、租赁架木等项用银也作了详细的记载,并表示此项用银 “ 俱由盛京户部库存银两之前发给承修各员,领项备办物料,赶紧修理 ”[22]。②赔修银两的补给。除了盛京户部的财政拨发,还有官员的赔修银两作为盛京宫殿修缮的次要经费来源。清代对于承修工程的大臣有着明确的责任落实制度,主要表现在盛京工部对承修官员的追责上,如承修工程在保固期限内出现坍塌、损坏等现象,承修官员不仅要负责将破损工程修缮完竣,还要自行承担修缮所需费用。如文德坊、武功坊外下马碑挡众木修缮等事宜,盛京工部于咸丰六年(1856)咨盛京内务府: “ 查此项工程于咸丰三年六月二十六日派委库使青格修理之工,尚在保固限内,除札饬该员前往赶紧赔修…… ”[23]由此可见,该处工程尚在保固期限内,应责令承办官员负责将其修缮完竣。

以清代盛京官员骁骑校承俸为例,在《黑图档·咸丰朝》有关宫殿修缮工程开展前准备工作的111 件档案中,涉及骁骑校承俸赔修银两的档案就多达17 件。咸丰元年(1851),查得太庙东西配殿等修缮工程未逾保固期限,盛京工部饬令有关官员继续修缮原承修工程,并及时缴纳应赔银两、物料,后又据咸丰三年(1853)档案《盛京工部为催追原承修太庙东西配殿等工之已故骁骑校承俸应赔银两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 “ 着落原承修官已革,六品官振翎已故,骁骑校承俸分赔。每员名下应分赔银四百六十五两五钱五分六厘,自应转饬该旗催追归款。 ”[24]至于那些已故官员赔修银两的追缴,盛京工部认为应将分赔银两归于家属名下,档案《盛京工部为催追原承修太庙东西配殿等工之已故骁骑校承俸应赔银两事咨盛京内务府》这样记载道: “ 本旗随急传唤已故骁骑校承俸之家属,令其呈交银两……职堂弟承俸自故之后,并无另有寄顿财产,亦无嫡亲弟兄,实系无力措交。职伏思库款,不敢久悬,且职与堂弟承俸,系属一族,情愿以现食六十两俸银,每季三十两内坐扣,一半留库归款,一半籍资当差。 ”[25]从上述案件可知,盛京工部十分重视修缮工程的责任落实,对于那些尚在保固期限内的修缮工程,盛京工部会定期派人查勘,并对未在规定时限内修缮完竣的工程进行催修及相关官员赔修银两的追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盛京户部的财政压力。

(2)物料置办。盛京工部将宫殿修缮工程应需物料的备办分派给有关部门、人员负责。咸丰元年(1851),据档案《档案房为备料择吉修葺太庙配殿事呈请咨盛京工部》记载: “ 奴才奕等即行拣派委员,饬令今冬赶紧备办物料,以冀明春无误工作。其琉璃脊瓦料件,奴才培饬令五品官运弼,预期要为备办烧造,连工应用。 ”[26]咸丰二年(1852),盛京工部为采买宫殿等处用品,派四品官椿伶速即采买发给,毋得迟延[27]。

又据咸丰二年(1852)档案《盛京工部为修大清门前照壁西红墙所需架木应由盛京户部领取事咨盛京内务府》[28]记载,盛京工部查明内务府大清门前照壁西红墙、官员值宿堆房等修缮工程,所需架木一千一百六根,但因当年并无存压架木,无可发给,盛京工部依照往年修缮案例,除盛京户部发给外,其所需架木照例可以租赁。档案《盛京工部为需用架木照例租赁事》[29]中同样记载了承修官对需用架木负责租赁一事。

四、明确是否具备兴工条件

在宫殿修缮工程正式开展前,盛京工部还要明确修缮工程是否具备兴工条件,这样不仅能提高修缮工程的效率,防止返工现象的发生,还能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现有的档案资料来看,修缮工程是否具备兴工条件主要看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物料、银两是否备足;二是天气是否适宜兴工。咸丰三年(1853)至咸丰八年(1858)间,盛京工部曾多次就修缮经费不足、兴工时期过于寒冷等问题提出暂缓太庙、清宁宫、崇政殿、文溯阁等修缮工程的开展。因此,笔者拟从工程暂缓修缮角度对修缮工程是否具备兴工条件进行分析。

1.宫殿修缮所需经费。盛京户部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盛京本地收入;二是户部的财政补贴;三是诸如捐输、罚款等其他收入的补给[30]。据有关学者考据,盛京户部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户部对其的财政补贴,这使得盛京地区经济情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财政的实际情况。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清廷将大部分银两用到清军与太平军的战争之中,但这些银两尚不能满足军队的日常开销,由此便出现了厘金。厘金是咸丰年间实行的临时性筹饷措施,起初是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军费,于咸丰三年(1853)八月提出的[31],随后演变成内地固定的商业税收,并逐渐成为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财政来源[32]。以往征税、纳税所得银两无法满足清廷日渐增长的开销,厘金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咸丰年间财政的紧缺,这也使得户部在对盛京户部的财政补贴上有了较大幅度的缩减,进一步加剧了盛京户部的财政负担,进而使得盛京工部在宫殿修缮工程方面的经费严重紧缺。据咸丰三年(1853)档案《盛京工部为因需工料银过多碍难估办修理太庙等处工程事咨盛京内务府》[33]记载,查得太庙、敬典阁、崇谟阁三处最近一次修缮为道光九年(1829),时间跨度太长,工程破损严重,但因修缮房间过多,且经费吃紧,所以盛京工部暂停了这三处工程的各项修缮事宜。

再加之咸丰年间东北边境战事不断,使得盛京本土经济严重下滑,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盛京工部在物料、银两等方面的紧缺。对此,咸丰三年(1853)档案《盛京工部为恭送册宝至盛京太庙尊藏典礼著缓举行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道: “ 现在吉林、黑龙江官兵分过境,直隶地方差务较紧,民力未裕,所有本年三月初八日恭送册宝至盛京太庙尊藏典礼著暂缓举行。 ”[34]

由于经费紧缺,咸丰年间盛京工部多次提出要核减修缮工程各项用银。例如,据咸丰四年(1854)档案《盛京工部为嗣后按奏定章程核减各项用银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 “ 嗣后自应遵照行部咨,于万不可已者,仍遵旧章办理,其余可以停缓与夫可以裁减者,各该处尚宜实心实力,务求撙节办理,应于财匮时艰之际,始能有益。 ”[35]关于核减银两的记载,在《盛京工部为令骁骑校际德交纳工程核减银两事咨盛京内务府》[36]、《盛京工部为催令承修官交纳修缮太庙东西配殿等所用核减银事咨盛京内务府》[37]等档案中均有呈现。

2.宫殿修缮所需气候。盛京地处东北,有关史料对东北气候有所记载: “ 自春初至三月,终日夜大风,如雷鸣电激,尘埃蔽天,咫尺皆迷。七月中,有白鹅飞下,便不能复飞起。不数日即有浓霜。八月中即下大雪。九月中,河尽冻。十月,地裂盈尺,雪才到地,即成坚冰,虽向日照灼不消…… ”[38]由此可知,盛京地区寒冬较长,再加上清代政府对东北实行长期的封锁政策,这就使得清代东北地区与同期其他地区相比开发力度较小,这也使得盛京宫殿修缮工程的开展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气候也成了考察宫殿修缮工程是否可以动工的主要条件。

据咸丰三年(1853)档案《盛京工部为清宁宫等处修理工程因天冷碍难动工事咨盛京内务府》[39]记载,查得清宁宫东配宫、西配宫、麟趾宫等处破损严重,这三处皆是清代盛京地区重要的官方工程,但由于耗费银两过多,且查估时天气渐冷,如动工将恰逢寒冬季节,因此盛京工部暂缓了这三处工程的修缮。咸丰四年(1854)档案《盛京工部为崇政殿等处工程因时届冬令无法承修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 “ 查此项工程现届冬令,泥水不合,本部碍难派员勘估兴修…… ”[40]而在咸丰二年(1852)档案《盛京工部为修缮大清门前照壁西红墙并堆房等事咨盛京内务府》中则记载了在修缮应需物料备足的情况下,因气候过于严寒,盛京工部担忧因天气原因致使修缮工程泥水不合,故此暂缓了此项工程的修缮,详细内容如下: “ 以上十处工程,今职等已经备足物料,赶紧修理。惟天气现届寒冷,泥水不合,诚恐修理不坚,应请停工,容俟明春再行呈报兴修。 ”[41]

结合上述材料可见,经费和气候皆是盛京工部宫殿修缮工程开展的重要条件,这为日后有关清代东北地区宫殿修缮工程兴工条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五、小结

综上所述,《黑图档·咸丰朝》保藏着大量有关盛京工部对宫殿修缮工程进行管理的档案,通过对这部分档案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从中看出清代在宫殿修缮工程准备工作方面有着完备的体系,不论是对已建工程实况的查估,还是物银等事宜的估办、兴工条件的明确,均体现了盛京工部对宫殿修缮的重视程度。此外,对盛京宫殿修缮工程档案进行挖掘和研究,为当今古代宫殿修缮工程的开展提供了许多经验,这对我们保存清代皇家建筑有着极大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太庙银两工部
太庙历史文化展设计图、非洲木雕展设计图
太庙礼乐文化的传承价值
乾隆帝杀鸡儆猴
清末银元单位问题的论争
郑板桥解画谜巧破案
兽医之死
古代机构改革为什么难进行
兄弟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