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层面开展中小学心理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27李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咨询服务心理咨询青少年

李铭

摘要:在当前全社会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大环境下,浙江省嵊州市通过本地青少年心理服务机构“嵊州市学生健康交流中心”的实践案例与统计分析,探讨在县级层面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工作,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当下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咨询;咨询服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6-0058-03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心理行为异常和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在第九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章节中,明确指出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学生群体是国之未来。教育内卷、社会化焦虑、不良教养方式等一直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问题之一,中小学生也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对象。因此,在县级层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就是推进社会心理服务的重要抓手和精准落脚点。

“嵊州市学生健康交流中心”是浙江省嵊州市教体局设立在市教研室的一个县级心理服务平台,以全市中小学师生、家长为服务对象;以“服务、指导、培训、研究”为功能定位;以“关注心灵、倾听诉求、分享快乐、助力成长”为服务宗旨;以“一对一”个别心理咨询为主要服务形式;以骨干心理教师为值班人员,定期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服务行动。自2020年11月正式启动并正常开放以来,共接待了79例来访个案。具体咨询来访情况及统计见表1。

本文将从近一年的部分实践案例入手,通过来访者身份、学生年段、辅导问题类型等方面的情况统计,探讨在县级层面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工作。

一、小计与说明

1.从来访者身份来看,来访对象主要以学生直接辅导为主,家长咨询次之,也有个别教师咨询;服务形式以“一对一”个别咨询为主,也有几次家庭系统辅导、沙盘游戏治疗、身心系统放松等;不管对象为谁,方法如何,咨询的总体目标基本都是指向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完善。

2.咨询过程中反映的学生年段,小学、初中、高中基本持平;相对来说,初中生较多,初一初三是两个高峰,说明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问题的爆发期;小学生比预想要多,说明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年段有明显的下移趋势;高中生不多,但并不能证明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不多,可能跟高中有专职心理教师便于咨询、中心值班时间不适合高中生、高中更关注学业而忽略心理等因素有关。

3.辅导问题的类型,情绪问题最多,学习问题次之,行为问题最少,这与以往热线咨询的情况、各校心理辅导室的统计情况基本一致;说明学生的情绪问题与学习问题互为因果,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行为问题有减少的趋势,事实上小学生的许多行为问题并不是品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需要甄别;人际关系方面,反映最多的是亲子关系问题,这需要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二、分析与挑战

1.来访者求助意识是个问题

79例个案,以家长来电预约为主,也有教师推荐与转介,说明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健康观念慢慢深入人心,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问题已不再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而避之不及,相反,家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客观认知孩子存在的心理困扰,并且积极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转变。当然,对于来访学生而言,大部分属于非自愿个案,很多学生虽然感受到困扰、痛苦,但还没有主动求助的意识与意愿,甚至由于家长的强拉硬拽而排斥心理咨询,乃至把对父母的逆反心理移情到咨询师身上。这不同于学生主动求助的学校心理咨询,是对咨询师的一个挑战。

2.亲源性心理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许多家长有很强烈的求助欲望,有的自己咨询困扰,有的帮孩子预约,有的替孩子预约,等等。他们的求助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解除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了解孩子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最好能直接找到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但是,分析来访案例,我们强烈感受到,很多问题孩子的背后,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家庭,比如家庭教育理念需要更新,家庭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家庭教育环境缺少氛围,家庭教育结构失去平衡,而这些问题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有的甚至无法改变。所以,如何在现有情况下,通过咨询,来缩短家长求助意愿与家教缺陷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帮到中小学生,是对咨询师的又一个挑战。

3.值班教师需要改变辅导思路

对于值班教师,辅导对象跟本校有比较大的差异,包括了小初高各个学段学生,以及相应的家长或教师。所以,他们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提高,案例督导与自我成长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从咨询过程来看,运作模式决定了只能以单次咨询为主,无法根据情况随机预约多次咨询。这在辅导思路与技术应用方面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尝试通过一些措施来积极适应,比如尽量使用焦点解决等“短平快”技术;适当灵活地分配咨询时间,尝试“40+20”结构,一个单元的咨询时间内,40分钟辅导孩子,20分钟沟通家长;秉持客观平实的辅导理念,降低对单次咨询效果的期待值,以来访对象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不完全排斥提供适当的心理教育与建议;对于确实有必要开展多次咨询的对象,咨访双方在时间、风格等方面又有较好的适配度时,可以在值班时间之外进行“一对一”预约咨询;最关键的措施,则是咨询中心与各学校的专兼职心理教师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在转介、咨询、后期辅导等方面做到无缝对接,形成合力。

三、梳理与反思

從表1的有关数据来看,有的地方可能不太一致。原因有二:一是辅导问题类型有重叠,比如有的学生既有情绪问题又有人际关系问题,所以叠加统计。可见,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需要综合评估与辅导;二是来访对象大多数都是一次性咨询,少数有二次咨询及多次咨询的情况,这是咨询中心特定的服务模式决定的。

从表1统计以及案例实践中,我们感觉到情绪问题和厌学行为是来访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深入分析个案,则可发现,学习压力是当下中小学生绕不过去的一个共同因素。

为此,我特意梳理、绘制了一张学生心理问题发生发展的线路图(图1)。

如图所示,当下,由于社会性的整体焦虑与压力大、家长期待高要求高、教育大环境下学生时间空间匮乏等,造成孩子学习压力过大;而学习压力往往引发学生的情绪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恐惧等;压力与情绪共同带来学生生活中的挫败体验,包括学业上、适应上、人际关系上等;不断的挫败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上进心,学生于是产生了逃避心理,而厌学心理或厌学行为就是其直接表现;厌学行为必然给家长、教师以及本人带来极大的冲击,甚至难以接受的后果,于是学生陷入更大的情绪困扰当中。如果情绪困扰没有得到及时宣泄、处理、干预,学生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如逃学、离家出走、自伤自残、等。

那么怎么办呢?从源头出发,就是要针对学习压力,注入相应的保护性因素,一是教育大环境的变化,二是家长理念与方式的转变,三是学生自身认知与行为的改变。理论上,前两者是很难改变的,但当下的“双减”政策却是一个重大契机。咨询师与来访者则更多需要改变学生自身认知与行为。这些因素,需要在这个线路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介入,打破原有发展轨迹,把学生从身心俱疲的泥沼中解脱出来。当然,介入时间肯定越早越好。而这,就是我们心理咨询服务的初衷与使命。

猜你喜欢

咨询服务心理咨询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5G智慧时代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浅谈12333咨询服务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会计咨询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心理咨询不简单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