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子依恋对初中生攻击性的影响:情绪调节能力的中介作用

2021-12-27石冬梅王萍官晓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攻击性初中生

石冬梅?王萍?官晓峰

摘要:以辽宁省大连市某中学的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中的母亲分量表、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问卷以及巴斯(Buss) 和佩里( Perry) 编制的攻击问卷等量表,来考察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在母子依恋对初中生攻击性的影响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论:(1)母子依恋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攻击性;(2)母子依恋通过初中生的情绪调节能力间接影响其攻击性。

关键词:初中生;母子依恋;情绪调节能力;攻击性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6-0017-04

一、引言

近年来,初中生打架斗殴、欺凌、排挤、言语攻击等问题行为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有研究指出,当个体进入青春期后,其攻击性会发生变化[1]。攻击性在13~15岁(初中时期)处于高峰,此后迅速下降[2]。攻击性在这一阶段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家庭、学校、社会的稳定,因此,研究初中生攻击性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母子依恋是初中生攻击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恋是个体在毕生发展过程中与重要他人建立的一种深层的、坚固的、持續的情感联结,这种情感联结对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有重要影响[3-4]。青春期的依恋主要由青少年与母亲依恋质量决定的[5]。研究发现,高质量的母子依恋能够预测青少年较低的攻击性[6-7];如果青少年与父母之间是低质量的依恋,他在人际交往中则会产生更多的敌意,表现出更多的不良行为和更高的攻击性[8-10]。

情绪调节能力的个体差异是影响初中生攻击性的重要个体因素。一项关于情绪调节神经回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能力的个体差异可能是个体做出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11]。科恩(Cohn)、雅克佩克(Jakupcak)、塞伯特(Seibert)等[12-15]的研究也发现,情绪调节能力能预测个体的攻击性。另外,母子依恋会预测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13]。母亲依恋质量较低的个体,缺乏必要的调节能力来控制消极的情绪信息,情绪调节能力较低[14]。因此,高水平的亲子依恋是发展情绪调节能力的先决条件[5,15]。

一般攻击性模型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指出,攻击性的引发是环境与个体共同作用的结果[16]。家庭是个体重要的生长环境,母亲在家庭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母亲的关系会影响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我们提出研究假设:情绪调节能力在母子依恋与初中生的攻击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随机选取大连市某中学初中生403名。其中,女生207名,男生196名,年龄在13~16岁。

(二)工具

母子依恋量表。采用由阿姆斯登(Armsden)和格林伯格(Greenberg)编制、张迎黎、张亚林和张迎新等[17]于2011年修订的中文版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中的母亲分量表。问卷涉及信任、沟通及疏离三个维度。问卷采用五点评分,由“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依恋水平的总分为信任维度和沟通维度的总分相加之后再减去疏离维度的总分,分数越高代表母子依恋水平越高。

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问卷。采用嵇家俊、卢家楣[18]编制的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问卷,该表共25道题,包括情绪知觉、情绪评价、有效应用情绪策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控制、情绪调节反思等六个维度。采用五点计分方法,由“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越强。总问卷的内在一致性信度为0.911,总问卷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812,表明信度良好。

攻击性问卷。采用 巴斯(Buss) 和佩里(Perry) 编制的攻击问卷(AQ)进行测量。问卷包含29个条目,采用五点自评评分。量表中第9题为反向计分。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克隆巴赫α 系数为0.85。测量四种特质:躯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

(三)研究程序

让被试填写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中的母亲分量表、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问卷及攻击性问卷,测量他们的母子依恋、情绪调节能力和攻击性情况。

(四)数据分析和处理

使用 SPSS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结果

(一)母子依恋、情绪调节能力与攻击性之间的相关分析

母子依恋与情绪调节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1;母子依恋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r=-0.30,p<0.01;情绪调节能力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r=-0.32,p<0.01。详见表1。

(二)母子依恋、情绪调节能力与攻击性之间的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中介效应,使用 海伊斯(Hayes) 编制的 SPSS 中 的 PROCESS 对数据加以处理,结果见表 2:母子依恋能够显著负向预测攻击性。放入中介变量情绪调节能力后,母子依恋依然能够显著负向预测攻击性,并且母子依恋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情绪调节能力。

通过估计Bootstrap 95%置信区间的方法检验中介效应,见表 3。情绪调节能力中介效应 95% 的置信区间为[-0.22,-0.06],不包含 0,中介效应显著,占总效应的34%。

四、讨论

(一)母子依恋与攻击性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母子依恋与初中生攻击性相关,并且母子依恋负向预测初中生的攻击性。根据社会联结理论,社会联结的减少或丧失往往会使个体产生更多的问题行为,当个体不能与重要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时,会减弱传统社会契约对于个体行为的束缚,最终产生一系列不良行为。青春期是依恋发展的转折期[19-20]。当个体升入初中后,由于身心的变化,与母亲的关系可能会随之发生改变,他们可能会认为母亲不理解自己,从而与母亲的沟通交流减少,对母亲的依恋降低,对于母亲对他们的约束也置之不理,因此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更有可能产生攻击性。综上,本研究的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即母子依恋会负向预测青少年的攻击性[6]。

(二)母子依恋、情绪调节能力和攻击性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情绪调节能力在母子依恋与初中生攻击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母子依恋能够显著预测初中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显著预测初中生攻击性。

第一,母子依恋能够预测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能力,是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15,21]。在当代中国家庭中,母亲作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与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第二,情绪调节能力在母子依恋与初中生攻击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理论认为,情绪调节能力是依恋与情绪结果之间稳定关系的核心纽带[3,15]。根据“人—境交互作用理论”(person context interaction theory)及生态系统理论,心理发展受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共同影响,家庭是个体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微观系统。母子依恋作为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一种心理关系,是在家庭这一微观系统中形成的,同时又影响着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而情绪调节能力会预测个体的攻击性。因此,初中生攻击性的形成受母子依恋与自身情绪调节能力的共同影响,即母子依恋不仅能直接影响初中生攻击性,也会通过影响初中生情绪调节能力来影响其攻击性。因此,当孩子进入初中后,母亲要更加关注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与爱护,多与其沟通交流,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维持良好的母子依恋,从而促使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最终降低初中生的攻击性,减少他们的攻击行为。

参考文献

[1]Dickerson K L,Milojevich H M,Quas J A. Early environmental unpredictability:implications for youth's perceptions and social functioning[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19,48(9):1754-1764 .

[2]俞国良,辛自强.社会性发展心理学[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Bowlby J. The bowlby-ainsworth attachment theory[J].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1979,2(4):637-638.

[4]琚曉燕,刘宣文,方晓义.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7(2):174-180.

[5]Allen J P,McElhaney K B,Land D J,et al. A secure base in adolescence:Markers of attachment security in the mother-adolescent relationship[J]. Child Development,2003(74):292-307.

[6]Houston J,Grych J. Maternal attachment buffer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posure to violence and youth attitudes about aggression[J]. J Clin Child Adolesc Psychol,2016,45(5):605-613.

[7]DeMulder E K,Denham S,Schmidt M,et al. Q-sort assessment of attachment security during the preschool years:links from home to school[J]. Development Psychology,2000(36):274-282.

[8]Tambeli R,Laghi F,Odorision F,et al. 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and i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among Italian adolescents[J]. Child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2012(34):1465-1471.

[9]Ooi Y P,Ang R P,Fung D,et al. The impact of parent-child attachment on aggression,social stress and self-esteem[J].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06,27(5):552-566.

[10]Buist K L,Dekovi M,Meeus W,et al.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adolescent attachment and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 behaviour[J]. 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4,27(3):251-266.

[11]Davidson M C,Amso D,Anderson L C,et al.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control and executive functions from 4 to 13 years:Evidence from manipulations of memory,inhibition,and task switching[J]. Neuropsychologygia,2006,44(11):2037-2078.

猜你喜欢

攻击性初中生
初中生同伴关系与攻击性行为关系的研究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动物也秒懂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