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价值意蕴

2021-12-26刘旭娜

理论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理性劳动

刘旭娜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以及解决路径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化解生态危机的途径是彻底变革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生态社会主义。高兹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揭示了经济理性所导致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的的弊端,论证了经济理性的限度及其危害,并找到了克服经济理性的出路即以生态理性超越经济理性。如若真正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生态社会主义是最佳的选择。深入探寻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兹对经济理性的批判

生态危机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俨然成为社会矛盾的总根源。高兹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所面对的各种危机,并且认为这些危机是由经济理性的不合理运用所招致的,我们可以在其经济理性批判中找到具体而又详细的论述。高兹克服了对理性片面的理解,他既看到了理性的滥用带来的危机,又看到了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理性本身而是由于理性的无限扩张。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理性具有绝对性、唯一性,我们必须用批判的眼光对待经济理性,反思经济理性应如何正确地发展,为理性的正确发展找到可行的方向。

经济理性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行为中选择运用的理性,它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谋取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将追求资本的无限增值作为生产的唯一目的。正是由于经济理性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在经济理性下,生产必然仅仅被商品交换所支配,经济理性突破了够了就行的原则,崇尚越多越好的原则,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必然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1〕可以看到,经济理性信奉“越多越好”的理念,使自身沉沦于经济性的手段之中,背离了理性的存在原则,超越了理性的合理利用的维度。

不可否认的是,物质生产在人类生存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必然是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理性作为工业文明的合理内核,提高了人类生产劳动的效率,节约了劳动时间,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但如果将经济理性作为生产生活的唯一指导思想,势必会陷入到滥用经济理性的漩涡之中。高兹在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具体运行中指出:“在经济层面,计算化和机器人都具有合理性。确切地说,经济理性由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他要求最大化地利用生产要素,从而尽可能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2〕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个人成功只和金钱挂钩,效率就是一切,人们不自觉地用量化的形式来衡量工作的成效。这也是经济理性所追求的“越多越好”的原则,偏离了我们所设想的“够了就行”的思想。由此可见,经济理性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不合理的理性,是以追求利润为生产动机的片面理性。

更进一步来说,高兹否定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的论断,但借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得出经济理性的滥用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危害的论断。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异化,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人的劳动也变成了束缚人的自由发展的障碍,劳动者丧失人性。〔3〕资本主义的生产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运用一切手段对工人进行彻底剥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人变成机器一样的存在,成为资本家控制、掠夺的对象。劳动不再是人类自觉自愿的行动,工人也不再享有对劳动的支配权。这种抹杀了人的真实需要的劳动将人类置于悲惨的境域之中。经济理性掩盖了劳动的价格化和产品的市场化对人类剥削的本质,不再把人看作是生活的目的。更进一步来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又是新的不公平。广大群众不可能像资本家一样享有同等的财富与机会,活生生地被排挤在特权之外,人与人之间除了物质利益似乎找不到任何真实情感。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异化,生态危机出现。经济理性主导下的人类将生产活动看作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忽视了人类其他活动的合理性。在这种思维方式下,自然资源不过是人类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可以任意开采利用的对象,一切都以促进经济的正常为目的,一切都让位于创造物质财富,彻底地失去了对自然的合理性利用。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生产者尽最大的能力生产,而不考虑真实的需求,一味扩大生产的结果就是生产过剩,由此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仅仅是整个生产领域的浪费,也给人的生存发展埋下了祸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经济理性毫无疑问地偏离了理性发展的正确道路。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兹所论述的经济理性是一种工具理性,表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目的是利用一切手段以获得资本不断增值和利润最大化,其中也包括了不惜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去牟取利益的各种行为。经济理性所引导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使人与人自然的关系对立疏离,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高兹认为,人类如若摆脱经济理性的禁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过度积累的危机被再生产危机加剧,再生产危机最终又根源于自然资源的匮乏”。〔4〕对于如何克服生态危机,高兹给出了答案,即毫不动摇地用生态理性超越经济理性,逐渐摆脱经济理性的束缚和桎梏。

二、生态理性是对经济理性的超越

资本主义生产逻辑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和弊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但经济理性弊端的凸显并不意味着理性的失败,而是需要克服经济理性中的非理性动机。高兹看到了经济理性的诸多危害,他试图寻找一条相对温和的发展方式,主张用生态理性超越经济理性的束缚,使得社会能够按照合理的理性思维方式前行。“生态学有一种不同理性,它使我们知晓经济活动的效能是有限的。资源保护的生态规则与生产商品的经济规则是根本区别的。生态理性以尽可能少的资本、资源和劳动投入,采取尽可能好的生产方式,尽可能提高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产品使用价值。”〔5〕生态理性是资本主义所排斥的理性,它真正打破了经济理性所崇尚的“越多越好”的思维方式,信奉“更少但是更好”的理念,是与经济理性有本质区别的符合生态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的理性,更少的但是可以生活得更好的理念是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相一致的。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出现了各种矛盾和弊端,严重的生态危机日益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社会危机。如若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张扬生态理性,限制经济理性,尊重人的精神价值追求。“消费主义价值观所宣扬的高生产、高消费的生存方式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蕴涵着破除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契机。”〔6〕逐步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反对无节制的消费,更反对消费与幸福等同的传统观念,即摒弃消费越多越快乐的经济理性思维方式,自觉地倡导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追求适度生产以及适度消费。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通过延长产品的使用期限以及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而不去破坏自然环境的平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当人们挣脱了经济理性的羁绊,集中力量于生产领域即自由的劳动之中,人们的生活将不再局限于消费,也不再将劳动看作是谋取生活的唯一手段。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更为广阔的空间里,人的真实需要得到了满足,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得到了满足,人的自主行为得到极大的尊重,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也能够焕发出无限的活力,在真正自由的劳动中体验真实的满足与快乐。生态理性的出发点是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是无限制地浪费掠夺自然资源,是追求生态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高兹认为,在保障基本的生产需要的基础上,用尽可能更好的生活方式倡导更好的生产方式,使得生态理性成为指导社会前进的最合理的理性,进而寻求一条解决生态危机的最好的出路。

如何树立生态理性呢?首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应在思想观念上坚持生态理性的指导原则,自觉地将“更多的是更好的”理念转换到“更少的是更好的”观念上来,避免过多追求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促使人们自觉地追求健康发展的道路。尤其“当人们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价值都可以量化,认识到金钱并不能购买到一切,认识到不能用金钱购买的东西恰恰是最重要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最本质的东西,以市场为根基的秩序也就从根本上动摇了”。〔7〕其次,由于劳动的分工,人们不自觉地被分为三六九等,社会阶层的分化日益明显,享有特权的人们与广大人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多数劳动者被困于异化劳动中而丧失主体性,人们麻木于劳动中甚至变成机器一样没有思考。生态理性回应了由经济理性造成的人与劳动的异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主张释放人的自由天性,不再以生产效率的更高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只要人们生产出足够用的产品就可以获得自己的闲暇时间去享受精神自由。“经济理性下的劳动是在劳动者自觉行为之外的,不是出于劳动者自身兴趣的劳动。而生态理性下的劳动是一种最纯粹、最自觉的劳动。”〔8〕最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为追求更多、更高效率的产出,不惜以掠夺、浪费、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由此造成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失衡演化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自然仅仅是人类满足自身物质需要的手段性的存在,日益失衡的自然界逐渐衰落。生态理性消解了经济理性对自然造成的严重破坏,使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讲求够了就好的原则,摒弃了越多越好的传统理念,为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构建生态社会主义道路

高兹认为,保护生态环境最好的方式是生态社会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克服资本主义追求利益最大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生产方式的彻底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解决生态危机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不可避免地加重生态危机。而生态社会主义兼顾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且以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追求目标,能够从根本上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如何,对于保护生态系统是十分有益的。生态社会主义减少了经济理性控制的范围,使经济理性服从于生态理性,克服了资本主义无限积累的弊端。生态社会主义是由生态理性所指导的、符合生态持续发展的新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它崇尚“更少的是更好的”理念,减少了资源浪费,杜绝了破坏自然的行为,实现了人的解放。

更进一步来说,生态社会主义通过限制消费来改善生活质量。如果不限制资本主义积累的冲动,不能通过自我约束来减少消费,生态现代化的实现将会遥遥无期。“异化消费是人们为了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9〕生态社会主义倡导消除异化消费的理念,告诫人们在消费中要保持理性适度的心理,不能追求无限制的消费自由,理应以真正需要作为消费缘由。在消费中尽量选择坚固耐用的产品,拒绝一次性浪费资源的产品,基于自我约束的意识自觉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甚至终止奢侈品的消费,由此人们生活的幸福感不再以消费多少来衡量,而是以真正得到满足作为衡量标准。限制消费的基础是实现产品的公平合理分配,也只有在生态理性指导下的生产方式才能自觉地减少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浪费,生产人人可以使用的产品,不再盲目追求高效率而导致过度生产。这样,人类可以实现“更少的生产,更好的生活”的真正理想的目标。

再者来说,生态社会主义在超越了经济理性的弊端之后还能带来劳动的解放。由于追求“够了就好”的理念摒弃了“越多越好”的理念,很多不必要的生产活动将会停止,个人也必将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劳动者从追求最大效率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自在地生活,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人的劳动异化,并且努力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得人们在劳动之外获得自由享用的广阔空间。同时,劳动也逐渐变成人们自觉自愿的活动,而不再是受到强迫有损身心健康的强制性活动,转而成为自由的并且不受控制的活动,人们获得了自主性。劳动不再仅仅是挣钱的手段和谋生的工具,而具有了现实的意义。“高兹主张把劳动和工作区别开来,让劳动的权利取代挣钱的权利、得到收入的权利,才能真正实现劳动的解放。”〔10〕健全的生活理性所主导的生态社会主义是一个追求人的解放与自我发展的可行道路,是实现最低程度的消费与生活得更好的道路,是人类获得自由的道路,是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道路。

需要注意的是,生态社会主义改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对于自然的态度不再是蛮横的掠夺与浪费,而是合理有度地利用自然资源,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不滥用。人与环境不再是对立的两方面,而处于和谐共存于天地之间的友好状态。高兹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疯狂追逐经济利益的状态下,人与自然的矛盾不可能得到解决,资本主义具有反自然、反生态的特殊本性,资本逻辑下的生产方式也是引发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原因。资本家将利润多少作为衡量一切领域的唯一指标,任何形式上的修补与保护都不能掩盖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可磨灭的破坏,也不可能破解生态难题,谋取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反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公正以及人与自然的危机。只有在生态社会主义的形式下,才能从源头上规避资本主义逻辑的风险,改变单纯追求最大利润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理性与生产方式有机联系在一起。

总之,生态社会主义是高兹主动吸收了各种生态主义思想和主张,所构想出的我们应该建立的理想的社会模式。通过分析我们看到,生态社会主义不是完全否定经济理性,而是限制经济理性控制的领域,是超越经济理性努力构建生态理性。需要指出的是,高兹所倡导的生态社会主义不是我们狭隘地理解的以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道路来实现的社会主义,它是完全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超越经济理性制约的以生态理性为主导的另外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生态社会主义努力将人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要以人为本,非异化地、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11〕同时也争取了更多自由的闲暇时间,使人获得自主性与创造性,在真正的劳动中找到自我价值,真正实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四、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价值意蕴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关系人类命运的头等大事。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对于新时代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高兹对经济理性的批判为我们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供了动力;高兹倡导生态理性为我们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了支撑;高兹主张社会主义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信心。毋庸置疑,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大事,生态兴则民族兴。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借助于经济理性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彻底的批判,高兹为我们全面理解经济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提供了正确路径。这一路径唤醒了人们对合理的理性的追求,看清了经济理性只是带来了暂时的经济利益,不可能实现经济的永续发展。如果我们在生产中只是追求经济效益,并将其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势必会偏离理性的发展初衷。高兹对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的批判为我们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供了动力。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也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处理的两大问题。不可否认,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与经济理性有重要的关系,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否定经济理性的作用,更不能为了张扬生态理性而抛弃经济理性,认识到生态理性是超越经济理性的正确选择,尝试在重建生态理性中寻找化解生态危机的可行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兼顾两者的利益,不能为了经济效益竭泽而渔,也不能为了生态环境止步不前,努力探求迈入生态文明时代的具体可行的发展战略。

其次,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高兹认为,生态理性是对经济理性的超越,是与经济理性有本质差别的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理念。这一理念不是追求越多越好,而是崇尚够了就行,改变了人们对待自然的野蛮态度,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理性所提倡的“更少但是更好”的理念契合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提倡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观。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通过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杜绝浪费掠夺式的自然资源利用,关注生态的长远发展,保证生态治理活动有序进行。坚持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策略,扎实有序推进绿色环保低碳循环发展的可持续道路。通过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加快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大力推进产业技术革新,使自然资源得到真正有效的利用。号召人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倡导适度消费和简约消费,反对大肆铺张浪费,使得绿色生活理念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成为每位公民自觉践行的应尽责任,汲取人民的力量推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推动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最后,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和弊端,决定了它无法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无法破解生态危机带来的一系列危机。高兹旗帜鲜明地指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最好的路径就是建立生态理性主导下的生态社会主义,倡导建立以生态理性为指导的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保护生态环境最佳的选择就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用公平、正义与自由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态社会主义的画卷,使我们对于未来充满了新的希望与憧憬。高兹主张社会主义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信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经过实践证明的、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发展的好制度。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已经显现出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优势、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一致,让我们坚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强大,中国人民必将率先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创造中国模式的伟大成就,以印证高兹的命题“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是先进的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理性劳动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