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2021-12-26费菲弓文玄超乐萌赵一非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1年5期
关键词:林业农民专业

费菲,弓文玄,超乐萌,赵一非

(1.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 010020;2.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呼和浩特 010020)

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优化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提高集体林地生产效率,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因运行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成员素质偏低、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制约因素造成大多数合作社还处于量小质弱的爬坡阶段。文章旨在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提出促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对策。

1 全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基本都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后相继组建的,截至2020 年底,全区共有登记注册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561家,其中,联合社有76家,入社农户数达到2.1万户,经营林地面积196 000 hm2。调查统计显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林业专业合作社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数量节节攀升,与2014 年同期相比,林业专业合作社数量增加150家,与2013年底相比增加了366家。合作社的经营内容主要涵盖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林产品加工、贮藏、运输与销售、森林生态旅游、林木种苗生产与销售、花卉生产与销售、植树造林及森林管护等方面,其中,涉及林木种苗生产与销售、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经营内容的合作社数量排在前三位。合作社运行模式以“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三种模式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典型示范社不断涌现,截至2020年底,全区有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评定的国家级示范社15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定的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3家,自治区级林业专业合作社53家。

2 各地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和亮点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促进内蒙古自治区林业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随着广大农民对合作社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希望通过合作的形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收入的愿望日益增强,加入合作社的热情空前高涨;二是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地林业部门相继出台有关政策,特别是生态扶贫方面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增加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各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断加大对本地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引导和培育,各地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2.1 经营内容地域特色鲜明

内蒙古自治区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状况,孕育了类型多样、种类结构丰富的森林资源。各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森林资源,培育出地域特色鲜明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如东部区利用较好的林分资源,大力发展林果、林禽、林菌和林药等特色产业;中部区积极发展各类苗圃,生产经营苗木和花卉;西部区在沙区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上下功夫,开发利用当地特有的生物质能源和沙生药用植物资源,如柠条颗粒加工和肉苁蓉、锁阳、枸杞的种植与加工。

2.2 出台政策措施扶持合作社发展

各地不断加大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林业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规范发展。2015年,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乌政办字[2015]188号),呼伦贝尔市林业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农牧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意见》(呼林发[2015]264号),立足自身的优势,因地施策,鼓励扶持当地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色产业。2017年10月份,作为全国首批林业专业合作社典型示范县的宁城县出台了《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产业脱贫扶持补贴办法》,对获得农业部认证机构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对当年新建的冷藏保鲜库,对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有一定规模的产品销售、有自己的商标、通过二维码扫描实施可追溯的合作社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

2.3 持续推进品牌化建设

合作社在带领农牧民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逐步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体会到只有通过品牌建设才能拓宽销售市场、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知名度,依靠品牌优势开拓占领市场的观念和用法律维权的意识不断增强,注重打造优质品牌,生产自己的核心产品,合作社经营理念逐步进入到品牌化发展阶段。调研结果显示,全区共有49家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23 家合作社的林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有机认证、质量体系认证等相关产品认证。2015 年10 月宁城苹果经评审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012 年“阿拉善肉苁蓉”和“阿拉善锁阳”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地充分借助博览会等平台,大力宣传当地特色林产品,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积极组织林业专业合作社参加全国和全区举办的各类林产品博览会和农副产品博览会,推介当地特色林产品。乌拉特前旗华融扶祥枸杞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扶祥”牌枸杞在中国第二届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乌审旗博然祥和源养蜂专业合作社“博然祥和源”蜂产品荣获中国绿色食品2012上海博览会组委会颁发的“畅销产品奖”,2019年获评首届全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荣誉称号。

2.4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

合作社利用知识产权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带头人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能够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也能够避免对其他的知识成果产生侵权行为。调研过程中发现,有2家合作社获得专利技术,其中,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天众宝川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高寒地带驯化,培育出新型速生树种蒙柳,并成功申请了蒙柳生物制浆专利技术。巴彦淖尔市苁阳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苁蓉茶及其加工方法、制备肉苁蓉种子及人工接种方法都成功申请了专利。

2.5 注重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

随着合作社的规模不断做大做强,合作社的管理者更加注重规范化建设,严格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切实执行,进一步明晰资产产权归属,坚决维护社员的合法权益,重视服务能力的提升。巴彦淖尔市邴坤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进一步明确社员资格,为每位社员发放了《社员证》,证书上注明社员的出资额和公积金的份额,让社员对自己的权益一目了然。

2.6 重视标准化建设

部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逐步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重视标准化建设工作,为推广合作社现有的新技术和新的科技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宁城寒富苹果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国家林业草原局《寒富苹果行业标准》化起草工作;赤峰市红玫瑰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制定的《内蒙古自治区日光温室火龙果栽培技术规程》,通过了赤峰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审核。

2.7 支持合作社参与林业项目

全区共有53家合作社参与三北防护林、自治区经济林示范基地、京津风沙源、蚂蚁森林项目、植被恢复和林业产业化等林业项目。其中,巴彦淖尔市共有9 家合作社参与自治区林业专业化项目,涉及项目资金335 万元;有5 家合作社享受到自治区经济林补贴,补贴资金共计150万元。近年来,包头市大力开展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积极发展经济林建设,林业部门因势利导引导扶持当地的林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大青山南坡绿化和经济林建设等林业工程项目。

2.8 辐射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合作社在带领社员增收致富的同时,也辐射带动周围非社员,特别是带动贫困人员增收,在林业助力精准扶贫和脱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准格尔旗安排造林任务5 633.33 hm3,共投资3 474.7 万元,全部采取议标制的方式安排给45 个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担工程建设任务的扶贫专业造林合作社积极参与旗脱贫攻坚工作,将合同价额4 %的资金共计138.99 万元通过旗“扶贫基金”用于实施脱贫攻坚相关项目。鄂伦春自治旗宜里镇马鞍山村晓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能带动贫困户逐步脱贫,每次雇工都优先考虑贫困户,辐射带动贫困户28 户,涉及贫困人口40 人。巴彦淖尔市邴坤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常年固定雇佣季节工50多人,使务工村民在农闲时节人均额外增收过万余元,累计带动160多户农户增收,其中包含贫困户75户。

2.9 流转林地经营权发展规模经营

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经营面积不足成为阻碍规模经营的主要障碍,将农民手中的林地经营权流转出来才能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盘活林地。元宝山区大北海兴农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初期,经营林地面积只有33.33 hm2,经过几年发展,通过流转本村农民的林地经营权,合作社经营规模逐渐扩大,截至2019 年底,经营林地面积200余公顷,合作社常年用工60 余人,高峰期用工120人左右,为村民提供部分就业岗位,村民既收取了流转林地经营权的租金,还可以获得劳务收入。

2.10 拓宽销售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部分林业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电子商务销售模式,拓宽传统的销售渠道。宁城县小城子镇百氏兴专业林果合作社搭建自己的网络交易平台,主要采用建立微网站、电商商城,与玉龙论坛、赤峰团购网链接等方式来进行网上交易。大双庙镇凤凰岭林果专业合作社与一亩田公司启动签约仪式,将借助一亩田公司设立于全国的门店及办事处网络优势和电子商务大数据资源来打造果品供应新模式,一亩田公司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帮助合作社实现林果产品产销对接。

2.11 创新经营理念

新成立的合作社中有部分合作社的负责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经营理念新颖,竞争意识较强,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乐于接受新事物,能够带领合作社另辟蹊径,不再跟风经营。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固青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断引进市场紧俏苗木新品种,先后引进苗木新品种20 多个,推广示范苗木新技术15项,基地内苗木新品种达到80%以上,还成立了欧李研发小组,研发欧李深加工产品,现已研发出欧李钙果茶和欧李果酒等产品。鄂伦春自治旗宜里镇马鞍山村晓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将玉木耳试种成功,是全区首个玉木耳试种成功点。

3 存在的问题

3.1 发展规模较小

全区林业专业合作社数量逐年增长,经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质量良莠不齐,绝大多数合作社涵盖的范围仅限于本村或本乡镇的少数农户,有的甚至局限于周边的几户、几十户农民,跨乡镇发展的很少,能跨省市开展合作经营的专业合作社就更少了,入社人数少,经营规模小,整体实力弱等问题普遍存在。

3.2 运行稳定性差

一是全区大多数林业专业合作社处于松散合作状态,与农牧户合作关系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成员流动性较大,是一种松散的组织[1]。二是产品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产业链条短,主要经营模式还是以生产和销售初级林产品为主,只能在低端市场流通,从事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的很少。三是部分林业专业合作社获取信息渠道有限,获取时间滞后,市场供求信息把握不准,造成很多产品大量积压、滞销。上述原因导致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受市场供需影响特别严重,成员人数和年经营性收入波动较大,有的合作社甚至处于经营活动停滞状态。

3.3 融资渠道不畅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全区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以自筹为主,社员除发起人和核心社员外,其他社员主要以低收入劳动者为主,能够投入到合作社的资金很有限。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极其有限,可谓杯水车薪。金融部门也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支持,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授信和担保,金融机构对林业专业合作社放贷趋于慎重和保守,前置条件多、门槛高,且林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缺乏有效抵押物,担保公司不予担保,因此规模不大的合作社很难贷款,即使争取到部分贷款,利息再加上担保费,费用明显偏高,且多是3万元~5万元的小额贷款,根本无法满足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3.4 专业人才缺乏

首先,林业专业合作社内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合作社现有的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当地经济发展意识较强的农民,对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热情较高,但由于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水平的局限和长远发展思路的欠缺已成为阻碍林业专业合作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壁垒。其次,合作社成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等问题相当普遍,劳动力大多是农村留守人员,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先进的种养技术。

4 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对策

4.1 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手段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对收益分配和民主决策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度解析,重点宣传,让更多的农民知晓自己的权利,鼓励农民参与到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下步发展的规划和决策中去,促使农民意识到合作社的发展水平与自身利益直接挂钩,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共同体。

广泛宣传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好经验、好典型,扩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使更多的农民了解林业专业合作社对增加收入、维护权益、增强竞争力、改善农村牧区面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吸引更多的农牧民加入合作社,鼓励他们融入当地特色林业产业的发展中去。

4.2 积极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发挥典型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

分级开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培育一批运行规范、管理有序、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示范社,通过抓典型做示范,以点带面,发挥示范社的辐射带动发展作用。引导有潜力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依托地域特色产业开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实力的合作社跨区域横向发展,打破地区限制,整合同类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

4.3 开展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

重视合作社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培训班、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会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培训,帮助管理人员更新原有知识储备,吃透相关政策,增强法律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业务技能,掌握市场新动向。鼓励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经常“走出去”,到区内外实力强、规模大、组织化程度较高、发展较快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借鉴经验。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能带领农民致富的林业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队伍,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林业农民专业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饸饹面“贷”富农民
land produces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