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阳市经济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26杨晓华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1年5期
关键词:朝阳市经济林技术推广

杨晓华

(凌源市三十家子国合造林站,辽宁 凌源 122500)

多年来,朝阳地区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其中,“两杏一枣”经济林发展迅速,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更好地推动朝阳市经济林产业健康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解决对策。

1 朝阳市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辽宁省千万亩经济林发展的带动下,朝阳市经济林种植面积及年产值大幅提高。截至目前,朝阳市现有经济林面积达到33.88万公顷,干鲜果品年产量达到76.97 万吨,年产值52.21 亿元。朝阳市经济林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凌源市大扁杏品种推广基地、朝阳县大铃铛枣繁育生产基地、建平县文冠果生产基地、朝阳水蜜桃生产基地相继建立并投入使用,推动了全市经济林产业的稳步发展。同时,依托特色化专业基地带动,经济林产品加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全市有省级经济林产品龙头企业14 家,年产值超过15 亿元。全市的林业专业合作社超过320 家,85%以上都是以经济林产品的生产加工为主,且逐渐地向规模化发展。比如大枣、水蜜桃、文冠果等专业合作社,在确保产品产量的基础上,加强质量监督,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1]。目前,凌源市的大扁杏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同时,喀左县、北票市的山杏生产基地发展迅速,全市的经济林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在调结构、促民生等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 朝阳市经济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经营管理粗放

多数农户是分散经营,管理方式比较粗放,甚至采取用材林的管理方式,导致一些优良品种的产量低、质量差。以朝阳的大枣为例,多数农户认为大枣耐粗放管理,对枣园的管理不到位,水肥抚育不及时,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当,有的甚至在林下间作了农作物,鲜枣的公顷产量不到7 500 kg,与管理规范的示范园产量相差4~5 倍。有的山杏、板栗园几乎处于半野生状态,产量上不去,品质没有保证,效益自然不好。

2.2 产业链条短,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

总体来看,朝阳市经济林产业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等环节结合不够,经济林产业的链条短,深加工能力不足。全市的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不低,但近90%的产品是以初级产品直接出售的,产品的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率不足,存在产品的季节性过剩和结构性销售困难的问题。经济林产品的横向发展不足,多数经济林企业受限于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企业规模小,设施更新不及时,缺乏研发能力,只能开展经济林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中某一个环节的业务,不能形成产销研一体的体系,缺乏市场应变能力,竞争力不足[2]。

2.3 科技推广不足

经济林产业的发展需要以科学技术为指导,推广良种栽植及生产管理技术。朝阳市的林业科技推广力量薄弱,基层乡镇的林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导致很多的林业科研成果没有全面的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有的乡镇林业站只有一名技术人员,难以满足农民的林业技术需求。一些传统经济林,如山杏、大枣等由于技术推广力量不足,导致很多的果园管理不善,存在产品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导致优良品种不能发挥效益。

2.4 资金短缺

由于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农民发展经济林产业只能是分散经营,无法形成规模,资金短缺也导致专业合作社发展受限。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前期投入较大,一些必要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果树的种植及管理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经济林产业的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加上合作社本身发展不规范,导致其融资困难。

2.5 品牌意识不强

朝阳市有多个经济林名牌产品,凌源的大扁杏、大平顶枣、大铃铛枣曾获多个国家奖项,朝阳县的“柏山牌”水蜜桃曾获昆明世博会铜奖,但由于产品的品牌宣传力度不足,包装不到位,导致具有优势的品牌产品市场知名度不高。在品牌产品的市场定位、扩大影响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产品的品牌意识不强,导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足,认可度不高。

3 朝阳市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对策

3.1 因地制宜,发挥本地资源优势

朝阳市的“两杏一枣”是当地多年形成的传统产业,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认可度,因此,还是要以传统产业为主推动经济林产业发展。一要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大生产投入,积极推广丰产栽植管理技术,对于产量低的果园积极进行丰产改造。二要在发展本地传统经济林树种的同时,稳步地开展新品种的引进,丰富经济林品种,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事实上,一些乡镇在对新品种的引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朝阳县北四家子乡林业站多次去外地考察,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先后引进了20多个优良水蜜桃品种,经过反复实验后筛选出5个优良品种栽植,取得的效果不错,在当地市场很受欢迎,为农民带来了收益。

3.2 加强基地建设,提高经济林管理水平

在原有经济林基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在凌源、喀左、北票的山杏生产基地的辐射带动下,打造“两杏一枣”经济林产业带,打造大、小凌河流域大枣产业开发带,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3]。结合区域优势,逐渐发展规模大、产量稳定、品质优良的经济基地,带动经济林产业发展,逐步实现“一区域一特色”。组织林业方面专家制定朝阳市经济林管理技术规程,规范生产标准。引导种植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单位严格按照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做好果树的水肥管理、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理工作,确保经济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迈上新的台阶。引导生产企业建立与林果标准化生产相配套的操作规程,以此来推进农户按照生产企业的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3.3 开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当前,朝阳市的很多经济林产品大都是初级产品,从树上采收后不经过任何加工直接销售,产品的效益不高,如果遇到供大于求的情况,还有可能导致产品出现滞销。因此,要“扭转经济林不经济的局面”,从产品的深加工做文章。要重点扶持有精深加工能力的龙头企业,引导其通过科技创新,进行产品深加工,扩展产品的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比如大扁杏、水蜜桃等果品,可以开发果汁、果脯、蜜饯等受市场欢迎的特色产品。大枣可以开发红枣汁、红枣粉、红枣醋等保健功能饮料,也可开发食品添加剂和功能色素等,枣核可以回收加工成活性炭,通过深加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4 加强科技推广

目前,朝阳市基层的科技推广力量过于薄弱,导致林业科研成果不能及时的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和林业科研院所、涉农类高等院校合作,邀请林业专家通过技术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开展技术推广。同时,积极引进林业专业人才,为林业技术推广提供人力资源。技术推广人员要深入到田间地头,结合农民种植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县级农业技术人员轮流到下辖的乡镇、村驻点,及时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邀请在经济林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乡土专家”、“技术能手”,结合自己的生产实践,为农民传授生产管理经验。积极培养农民科技带头人,带动广大的农民掌握栽植管理技术,总体上提升经济林管理水平[4]。加大对于低产园的改造技术推广,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通过改造换优,合理的利用原有资源,提高产品的品质。

3.5 加强资金扶持

资金短缺是制约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在财政预算中划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支持经济林发展的专项资金,将资金向林业科研、良种培育和林业技术推广方面适当倾斜,同时,利用精准扶持的形式,让真正有资金需求的农户得到扶持,避免大水漫灌的扶持。利用多种多补的形式,鼓励农民在适宜的荒山、荒地上营造经济林,既改善环境,又获得效益。同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协调,探索林地、林权抵押办法,鼓励金融机构结合经济林产业的发展特点,开发“量体裁衣”式的产品贷、农机贷等多元的贷款产品,满足农户、合作社及涉林企业的资金需求。

3.6 积极树立区域经济林产业品牌

凌源、朝阳、北票等市县的经济林产品曾获多项国家奖项,但由于面向市场时,品牌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一些名优品牌只是当地的知名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不够。因此,要建立经济林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质量标准体系,确保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产量及质量。立足质量培育区域品牌,用品牌去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通过品牌战略开拓交易市场,利用林产品展销会、洽谈会、互联网等形式,推广林产品,为特色林产品提供展示的平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真正地将资源优势发挥出来,保护品牌的形象。

4 结束语

近年来,朝阳市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在稳步地向产业化发展进程推进,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经济林产业的健康发展。只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经济林产业的规模化生产,朝阳市经济林产业就能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朝阳市经济林技术推广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雾霾产生原因及朝阳市雾霾成因初探
朝阳市重污染天气预报系统建立意义浅析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四五”规划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浅谈冬奥会前期朝阳市空气质量及细颗粒物变化及成因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