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疾病防治的误区与优化方式解读

2021-12-26徐彩玲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4期
关键词:疾病防治兽医检疫

徐彩玲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南涧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组,云南 大理 675700)

1.简析防治畜禽疾病的常见误区

1.1 盲目性用药

因为一些基层兽医不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未能将畜禽疾病产生原因明确时,单纯凭借自身专业知识与经验,这样无法保证良好的畜禽防治效果。还有部分兽医对畜禽剖检,也没有记录用药。例如畜禽出现发热症状,便会通过退热贴进行降温,实际上畜禽有时身体发热仅是一种自身防御反应,有助于增强畜禽疾病抵抗能力。兽医若是盲目对畜禽施用退热药物,一方面容易削弱畜禽抗病能力,另一方面还可能隐藏实际病因。现阶段,防治畜禽疾病很多兽医会选择抗菌药物,大部分疾病均能采取抗菌药物。可从具体情况来看,一些疾病不必采用抗菌药,而抗菌药物误用容易提高病菌自身的抗药能力。畜禽疾病通常是由外在及内在因素引起的,兽医若仅是治疗畜禽疾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应在整体上强化畜禽的疾病防御能力。部分兽医在畜禽情况好转一点后便直接停止用药,致使疾病复发,而不进行及时治疗容易变为慢性疾病,从而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期。除此之外,在传染病的易发、高发期,兽医及养殖人员未能及时上报,也会错过最合适的传染病控制时期,导致传染病的染病范围扩散。

1.2 对药物适应症状不清楚

因为兽医队伍的专业素质偏低,所以在疾病规律、药物药理、动物特征等方面的把握并不全面,而且不清楚药物的实际药理,特别是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状较为模糊,这样会增加防治畜禽疾病的难度。兽医在治疗畜禽疾病过程中,单纯将书面的病情描述作为判断参考,往往是先入为主对具体疾病规律进行判断,或是盲目依据畜禽病情的情况判断施以药物,未能兼顾使用药物的数量与剂量,以兽医主观意愿为基础进行诊治,不仅会耽误治疗畜禽疾病,更可能加重病情,致使畜禽产生药物中毒等问题。

1.3 使用药物的操作或途径存在问题

兽医在防治畜禽疾病过程中,主要通过注射或是口服的方法给药,将药物通过这两种手段送入畜禽体内,以此将药物效果充分发挥出来。药物种类不同会有不同的送药方式,另外选择的给药方式同样会影响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一些兽医在防治畜禽疾病时,会选择饮水给药,这样会导致药物效果大幅度下降,由于药物难以在水中充分溶解,在饮水中畜禽无法均匀吸收药物;再比如有的药物因为气味较大畜禽不愿意口服,也有部分药物本就不可以口服,因为会伤害到畜禽的消化道。

1.4 没有明确药物使用的疗程和剂量

针对兽医施加药物,国内有人提出一套规范化的标准方案,通过细分法定标准方案,只是针对动物体重进行千克数的推算,没有在使用剂量方面标明上限值,如果兽医在药物使用中无法把握药物剂量,很容易导致畜禽药物中毒,从而对治疗畜禽疾病的效果造成影响。兽医缺少把握药物剂量的这项能力,往往无法依据诊断病情的结果施加标准剂量的药物,如果给药效果不佳,很多兽医会采取增加剂量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2.简析优化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的相关路径

2.1 基层兽医要加大专业培训力度

防治畜禽疾病效果主要受限于兽医自身专业能力,因此基层兽医在防治畜禽疾病工作中占据关键地位。因为少数基层兽医没有形成过硬的专业技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加之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的培训,在进行实际工作时,通常会依据个人工作经验进行相应的防治工作,由此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导致开展疾病防治的质量相对低下。就以上几种情况,应加大培训基层兽医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从而让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在畜禽疾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误区问题,需基于专业视角,关注管理制度的构建,通过定期培训提高基层兽医的业务水平、道德素养,以此综合提升兽医队伍的职业素质,保证防治工作中可以将理论知识充分结合实践经验,这样才会真正提升防治畜禽疾病的工作效果。

基层兽医彼此间可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或是诚邀专家亲临基层机构对防治工作予以指导,这样基层兽医不仅可以掌握很多专业知识,而且会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保障更为顺利地进行畜禽疾病防治。

2.2 重视诊治过程,确保方案科学

当畜禽患病之后,兽医进行治疗则尤为重要,所以出于得到理想的诊治效果,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兽医要强化诊治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在具体诊治期间应将各种给药途径与目标加以明确,同时依据畜禽具体情况对给药剂量及时调整。与此同时,为确保药物的应有作用充分发挥,具体用药时兽医应严格遵循兽药的施加标准,进一步明确用药剂量,从而防止因为过大的用药量造成畜禽产生耐药性。与此同时,在条件合适时还应进行药敏实验,做好畜禽护理,例如对禽畜圈舍定期消毒等,由此增强畜禽抵抗疾病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重视给药方法和用药疗程,为疾病防治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第一,给药方法。给药方法不同,药物的使用程度、吸收速度不同,不仅对药效维持与出现时间造成影响,甚至会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在对畜禽疾病治疗时,需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给药方法。通常情况下,内服药物会在30min至2h才会被畜禽吸收利用。在畜禽胃肠道中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一般选择吸收速度缓慢的药物,保持药物的作用及一定浓度。例如痢特灵、百虫等主要采取内服方法。需要选择正确的拌药方法,将其和饲料均匀搅拌,防止畜禽食用过量或者是不足量,从而对疗效造成影响或出现副作用。如果采取皮下注射的方法,在10~15min后逐渐吸收而且药物作用较为持久,需注意的是,油剂、刺激类药物不能进行皮下注射。药物注射的常见方法为肌肉注射,经过5~10min产生吸收作用,并且作用相对稳定,大部分药物都能进行肌肉注射。有关静脉注射,会在最短时间内产生药效,通常应用于急性病例、针对药量提出明确要求,多数药物都能进行静脉注射,一些高渗透性溶液或者是刺激性药液也能采取静脉注射的方法。

第二,用药疗程。畜禽体内出于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规定时间内应要重复给药。而且用药的次数及时间需依据治疗要求、药物在畜禽体内的消除情况而定,一方面应该维持药效另一方面避免体内蓄积。一般重复给药是1日1次或者是2~3次,持续若干日即为一疗程。如果经过一个疗程仍然无法治愈,应该继续进行第二个给药疗程。在进行疾病防治时,特别是防治寄生虫病与传染病,只有保证疗程足够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抗菌素药物的应用,若是用药疗程与剂量不足不仅疗效不佳甚至会导致病情反复,若在此时再次用药较难达到预期治疗目标,所以应依据疗程坚持连续给药。

第三,药物质量。不能选择淘汰药,需检查瓶签以及标签、注册商杠等,看清注射药液是否存在沉淀或是变色。针对新药最好在小群畜禽首先试用,明确效果之后决定能否采用,针对较多畜禽数量的养殖场而言十分重要。

2.3 做好畜禽防疫

关于防治畜禽疾病,应做好防疫才会将问题在根本上解决。依托防疫工作,一方面能降低畜禽疾病染病的概率,另一方面提高畜禽养殖整体质量。针对基层兽医,在做好疾病治疗的同时还应懂得怎样预防。作为基层兽医,应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疾病防疫水平,阅读报刊、书籍及相关网站,将自身掌握防疫药物知识不断丰富,认识尽可能多的畜禽疾病,依据不同病情应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有关防疫工作无法一蹴而就,其应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资金不足、设备落后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明确开展畜禽防疫的重点及难点,加大畜禽防疫的人力及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也要依据实际疫情情况成立专项的防疫资金,确保能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源不必要的浪费,特别是重视免疫接种、设施建设、补偿等方面,落实资金投入,以此呈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保证顺利进行各项防疫工作。在拥有充足资金后,需对疫苗及时制作或是购买,汇聚多方力量进行接种工作,这样能在源头上预防发生疫情,降低发生畜禽疫情的概率。作为养殖人员也需清楚疫苗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不能由于价格等相关因素形成负面情绪,需要清楚免疫接种属于不能缺少的步骤,同防疫部门积极配合进行免疫接种,以此达到理想的防疫效果。在注射疫苗的期间应关注畜禽自身的抗体水平,能够依据具体情况补种或是接种,针对患病期、哺乳期的畜禽应将接种时间延长,待禽畜彻底恢复、完成分娩之后补种。

2.4 做好引种及检疫

针对饲养机构应采取自繁自养的模式,由此防范引入或是传出畜禽疾病,如果涉及引种,应避免将染病畜禽引入,应全面调查优质畜禽的来源且与检疫工作积极配合。另外,生产期间也不能出现流动混乱、乱宰畜禽的问题,旨在于源头上对染病畜禽的引入严加控制,防止迅速地大范围传播。

第一,大力培养检疫、防疫人才。人力资源是进行检疫、防疫工作的关键基础,无论是检疫机构还是相关企业,均需要提高对培养检疫、防疫人才的重视程度。在实际工作中需增加工作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提高其关于疫苗免疫技能知识的水平。还应定期组织其参与学习培训,及时掌握最新的疫病诊断、检疫以及防疫知识,从而提高诊断检测疫情的能力,掌握疾病发展、发生的规律。

第二,重视检疫、防疫的管理监督。每一季节均应保证顺利开展疫苗供应衔接,防止由于供应不到位、不足等降低接种率。

2.4.1 有关公司应保证免疫疫苗、消毒药品等常用防疫物资可以及时到位。

2.4.2 各个村庄的防疫员、养殖户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对畜禽开展免疫。

2.4.3 加强疫苗的确认以及冷藏保存工作,保证疫苗质量合格。

2.4.4 加大监督力度,构建各项完善的规章制度,尤其是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动物防疫和检疫奖惩制度,执法透明,公布监督电话,让全民参与监督,促使畜禽防疫以及检疫工作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第三,保证足够的检疫、防疫工作经费。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畜禽检疫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畜禽检疫防疫工作资金的投入力度,把防疫检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到相关部门财政预算中,保证各项技术服务都能跟上检疫防疫工作需求,尤其是畜禽疫病监测设备要先进,才能提高畜禽检疫防疫水平。

2.5 做好培训及宣传

因为多数养殖人员的文化水平有限,未能形成正确的疾病防控意识,和疾病防范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这样会对畜禽疾病防治工作造成阻碍,也不能积极配合有关管理工作的开展。当地相关部门必须针对禽畜疾病防范提高宣传力度,积极普及相关的疾病防范、疫情防控知识,旨在让养殖人员可以理解为何要进行防疫工作,从而提升防疫效率与效果。现阶段,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主要负责部门通过村中广播或是微信群等渠道进行科普,如果农户家中没有电子产品应能做到上门普及,另外还能在宣传板上张贴疾病防治、疫情防控有关的条幅,到家中分发相关宣传资料等开展宣传,帮助他们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和具体的防疫操作。与此同时,有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对养殖户定期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基本操作且形成相应的防范意识。通过培训,需让养殖户认识到疫苗并非经济负担,通过疫苗注射不只能增强动物机体抵抗能力,更能降低疫情发生所带来的损失。如果是养殖场畜禽患病,必须及时隔离避免疾病扩散,指导养殖户怎样处理病死畜禽。

2.6 重视养殖管理

养殖管理是畜禽强化疾病抵抗能力、提高健康水平的关键所在。在对疫情调查以及掌握发生动态的同时,在畜禽的饲料与饮用水中添加适量的抗细菌、抗病毒类药物,以此防范发生传染性疾病,确保安全养殖。在将防治工作做好的基础上,有必要为畜禽投放优质饲料。圈舍当中的污染物、粪便要及时清理,防止堆积发酵而生成有害气体。避免圈舍垫料出现霉变,需要及时更换。因为进入到夏秋季节之后,降雨明显较多要防止饲料变质发霉,应提高投喂青绿饲料占比。圈舍应进行彻底卫生消毒,保证养殖环境是干燥清洁的,常用来苏尔溶液、石灰水等做好定期消毒。和养殖场流行寄生虫病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展定期的驱虫、寄生虫灭杀,以此为养殖安全提供保障。积极引导养殖户放弃传统落后的养殖模式,这样也可以对疾病的传播有效控制。通过规模化养殖,可以对畜禽进行统一喂养、管理以及免疫接种,在确保水平达标的同时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养殖环境范围内的猫科、犬科动物必须严格控制,防止畜禽动物与鸟类接触特别是野生鸟类,另外要防止混群养殖,如果有发病情况需及时隔离且进行针对性治疗。

2.7 抗生素正确使用

若是不能正确使用抗生素,畜禽很容易出现耐药性,这样对防治畜禽疾病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防治时应保证正确使用抗生素,对于患病畜禽不能大量或者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使用剂量需要做到科学严格控制,这是因为如果过多使用抗生素,很容易对肠道菌群造成损害,而用量过少无法达到防治的作用。对此唯有抗生素合理使用,剂量标准,才会更有助于畜禽疾病的治疗。

3.结束语

防治畜禽疾病的效果,与兽医自身知识储备与技能掌握水平息息相关,只有进一步提升兽医防治禽畜疾病的能力,才会为防治工作效果提供保障。基于此,需将兽医在进行防治畜禽疾病过程中的常见误区明确,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比如加大专业培训力度,提高对工作细节的重视,正确运用抗生素和做好引种、检疫工作等,从而提升防治效果并为饲养人员的经济收益提供保障,促进我国禽畜养殖业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疾病防治兽医检疫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
运城绛县:检疫植物安全“走”四方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我是兽医志愿者
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对卒中高危风险人群疾病防治KAP水平的影响
畜牧兽医动物检疫的方式及问题分析
探讨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和改进措施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