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八单元·素养测评

2021-12-26

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勇者王安石

考试分值:50分 考试时间:45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 题。

材料一: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选自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选耎(柔弱,惧怕)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予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

(选自苏洵《谏论》)

材料三:

上问魏征:“比来朝臣何殊不论事!”对曰:“陛下虚心采纳,必有言者。凡臣徇.国者寡,爱身者多,彼畏罪,故不言耳。”上曰:“然。人臣关说忤旨,动及刑诛,与夫蹈汤火冒白刃者亦何异哉!是以禹拜昌言,良为此也。”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实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大

B.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牧:约束

C.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 规:规劝

D.凡臣徇国者寡 徇:顺从

2.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可畏惟人”中的“人”意思是“民”,“民”写作“人”是避讳的说法,这里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

B.“弘兹九德”中的“九德”,语出《尚书·皋陶谟》:“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C.“臣下不正,其刑墨。”墨刑是古代五刑中的一种,在西汉汉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宫、大辟。

D.“禹拜昌言”中的“禹”指的是大禹,“昌”指的是姬昌。夏禹听到姬昌的话,就给他下拜,用来形容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

3.用斜线“/”给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3 处,3分)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纳谏”,材料二、三有什么不同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散文,完成6—9 题。

相连的血脉

(1)刚看见秦皇陵,便有压迫感迎面而来,密集而凝重。延伸开阔的骊山,说不上崇峻,只有单调的平坦,线条由地面向上伸展直至交汇形成一个平稳的三角形,色彩似乎只是造物主随意地一挥画笔,苍翠的绿,简明而无须多加着色,粗线条的勾勒给了我最沉重的压迫。

(2)我第一次那么真实地感觉到他的存在,千古一帝。一直以来,他只在人们口中,只在字里行间,只在历史中,只在想象里。这一刻他那么真实的出现,仿佛迎面而来,原来这大地上真的有过他!

(3)雄才大略,残暴不仁,有形的词已无法形容无形的他。两千多年前,他屹立西面,遥望东方。十年后,东方、西方只有一个名字——秦。

(4)那天,走进幽暗而深邃的秦地陵宫,压迫感沉沉地笼罩着我。穿过地宫门,在大殿上我看到了他,冷冷的龙袍内那平常的身躯。一张陌生而淡漠的脸,微张的双唇,似乎在用熟悉的语言向我诉说……

(5)在赵国为质时,他会哭;看着母亲受辱时,他会哭;看着西方,想念那没有呆过一天的国度时,他会哭。后来他回到秦国,看着宫廷里的斗争,看着吕不韦的笑、赵姬的妖媚、嬴异人的无助,一切都在告诉他,决不能哭,哭只会让他比活在赵国时更惨。

(6)我聆听,他平静地说着,没有暴戾,没有怒吼,没有命令,只是轻叙家常,细说往事。他说他恨,他恨他为什么一出生便为质赵国,童年的记忆只有冷眼和嘲辱;他恨他为什么有那么多父亲,母亲多爱他,他就有多恨母亲。所有暗中批评他的儒生他恨,一切想冒充他亲人的人他恨,于是,在“焚书坑儒”之后,在杀死两个异父弟之后他对自己说:我恨。

(7)随后他笑道:六国只是苟延残喘,天下人应是我的俘虏。天下人太容易被欺骗了,不过改名皇帝,不过自称为朕,不过下一道名为诏书的文件,不过建一座禁宫,不过封禅了泰山,我便可以废先王之道,除井田之制,赋敛无度……

(8)他又一笑,轻问:阿房宫安好?长城有没有继续修?我的儿孙们把国家经营得如何,已经几世了?我的朝臣和子民们都还好吗?

(9)我只能轻叹:阿房宫早已成为灰烬,长城如今只是象征,至于你的儿孙与朝臣随着大秦帝国已烟消云散,无影无踪了。两千年后我只有在这能见到秦,帝国只是陪葬。

(10)中国人就这样鄙视他。

(11)他愕然。灭六国,统天下,战匈奴……他细数当年功业,却又一边摇头,都已经成空,不禁黯然神伤,原来天下人从我这里什么也没得到,我岂不辜负了天下人?

(12)但中国各民族的第一次紧密相连,却是因为你。秦帝国建立不久便灰飞烟灭,中国人却明白了自己的名字该怎么写。你的后代历尽劫波,匈奴走后,边患依然,但纵使五胡的铁蹄汹涌,也踏不乱唐诗的音韵;金人的弯刀残酷,也割不裂中华文字的笔画;蒙古的铁鞭虽长,也笞不伤文言的句式,满汉一家,汉字同源,都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文字,中华子孙相认的符号,从你开始。

(13)中国人就这样仰望你。

(14)他摇了摇头,喟然长叹。吐不出的认错,我明白是千古一帝的尊严。这时的他摘下了高贵的冠冕,神圣的龙袍再也藏不住老态,就是一个寂寞了千年的老人。老人的目光不再尖锐,眉须不再冷峻,声音不再低沉,表情不再冷酷。而眉宇间的孤独却掩盖不了。

(15)可无论如何,对于中华民族,对于我,这已经够了,因今天的我还认识当年的你,还能够沟通无碍,细数当年。这在血与火中锤炼出来根植于血脉内的符号,多少年来都没有褪色,无论爱与恨,我们只认得方块字。一切本该多么完美,如果你不恨!

(16)此时,一股热流袭涌全身,暖暖的,我不再有压迫感。从他的雄心壮志到因恨而暴再到千年后的喟然长叹,一切都那么真实,甚至有几分熟悉和亲切,他是如此近距离地向我倾诉,我是如此近距离地感知了他。秦始皇的含义,这一刻,重新诠释。

(17)走出地宫,我回头仰望秦皇陵,道了一句:中华民族至今安好。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一项是( )(3分)

A.第(5)(6)段,秦皇由哭到恨、由软弱变坚强而“平静”下来。

B.第(13)(14)段,写秦皇因身处地宫,被世人遗忘而“孤独”。

C.作者通过对秦皇的描写,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可亲可敬的普通老人形象。

D.第(9)段末句“帝国只是陪葬”是指秦皇本想存续千秋万代的秦帝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反成为留存千万年秦地宫的殉葬品。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1)段,极尽描写骊山的开阔及粗线条,强化骊山及秦皇宫陵给我的压迫感,景情融合。

B.第(2)段,用几乎相同意义的排比句强化秦皇由一个虚拟的存在到“真实”出现在“我”眼前,显示了赋体的特质和情韵。

C.本文用语言简意丰。例第(7)段,秦皇不多的叙述中,浓缩了他在位时几乎所有的政事,一方面表达出秦皇作为帝王的伟大,一方面表现秦皇的残暴。

D.第(12)段,以气势酣畅的排比句表达对秦皇统一文字使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赞美,音韵优美,感染力强。

8.本文采用了虚拟人物对话的行文结构形式,其表达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过秦论》中将陈涉的起义与诸侯国合纵抗秦作对比(文本可见“基础测评”),本文将中国人对秦皇“鄙视”与“仰望”作对比,其用意有什么不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微作文(10分)

10.根据要求写作。

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为信念,锐行变法。南宋以后,王安石变法总体上是被否定的,王安石为北宋亡国元凶的论调成为封建时代的官方定论。历史发展到近代,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所以人们开始对王安石变法进行正面的评价,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呼吁改革。

请结合你对王安石的了解,以“王安石,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200 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可另附纸作答)

猜你喜欢

勇者王安石
他们都是“孤勇者”
风雨中的勇者
逆境“勇者”
疫魔狂乱舞 勇者逆行急
北陂杏花
梅花
王安石修改过王籍的诗吗?
王安石的坏习惯
勇者
初夏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