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探析

2021-12-26谭成华

南方农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公共服务供给

谭成华

(1.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盐城 224001;2.盐城地域文化与社会治理研究院,江苏盐城 224001)

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高,这个国家或地区农村的运行状况就处于良好态势;反之,这个国家或地区农村发展水平就低。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人才资源匮乏、服务数量偏少等诸多问题。农村社会组织来自基层,能够反映农民的真实需求,不仅可以提供专业的公共服务,还可以缓解政府的压力,理应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农村社会组织及农村公共服务

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对“农村社会组织”的概念进行统一界定,这类社会组织在国际上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农村社会组织是一种社会团体,它是由农村居民集合在一起且每个组织都拥有自己的组织目标,根据组织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执行其所具有的职权与功能[1],如各种农村互助组织、公益组织及农村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是静态的组织,但组织所举办的活动却具有动态性的特征,若将静态的组织和动态的活动组合起来,农村社会组织的模式就会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高级。

农村公共服务包括农村地区居民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卫生条件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农村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民生服务、公共事业服务、公益服务等,其中民生服务包括社会保障、就业等,公共事业服务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卫生医疗等,公益服务包括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

2 模式分析

2.1 参与型模式

参与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由政府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而农村社会组织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时起协助与配合作用。这种供给模式主要包括决策参与和项目参与2 种方式。

2.1.1 决策参与

科学的决策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具有有效性的基础。政府根据居民的需求和意愿对农村公共服务的具体项目进行立项与决策,与此同时,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还可以吸纳比较有价值的建议,达到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服务供给的目的。农村社区组织具有可以及时掌握信息的优势,所以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对本地区的公共性问题,如农村环境问题、孤寡老人健康问题等进行独立调研,委派专业机构撰写专题报告,将报告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以此影响政府进行决策。

2.1.2 项目参与

政府在科学化决策的基础上将相关项目投向市场,通过招标与投标的方式让多种社会主体参与进来,形成多方竞争的局面,然后由政府选择合适的生产对象,并以合同的形式确立彼此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政府或被政府委托的代理机构需要对完成的项目进行检验与评估,需要从村民中选出代表,对项目的满意度进行测评。只有达到要求的标准之后政府才能够支付费用。

2.2 合作性供给模式

如果政府与农村社会组织等其他社会主体能够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就能够达到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同时,政府应出台各种激励政策,以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公共服务供给中。这种模式就是多元化主体合作供给模式,该模式有3 个主要特征:1)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组织、私人组织等多种社会主体,对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的选择是多向的;2)多元主体之所以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是因为公共服务目标的一致性,它们在服务目标上是达成共识的;3)组织与组织之间合作的主要动力是进行资源互补[2]。

2.3 主导型供给模式

主导型供给模式是农村社会组织不再协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而是其在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中能够独自提供资金、吸纳人才和进行科学决策。这种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1)民自治组织供给型,村民自治组织供给公共服务主要依靠村民委员会;2)农村地区社会组织供给型,这种组织主要是由本地区的农村居民组成的、由农民自己建立起来的或自发性参与的社会组织;3)农村龙头企业供给型,龙头企业常常会在技术、人才等方面为创立合作关系的农民提供具有“俱乐部产品”性质的公共服务;4)村民互助供给型,这种供给模式相当于一种民间互助性的服务网络,它主要以个人或家庭为中心点,与家族或邻居建立联系,以村民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基础,以邻里之间的人情为纽带。

3 路径分析

3.1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环境

1)厘清农村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从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社会组织主要是配合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和农村社会组织还要完善和健全各种扶持政策,加大对养老医疗、教育、卫生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2)优化制度环境,完善法律法规[3]。政府和农村社会组织应走访农村进行实地调研,询问农民真实的想法,征求农民的意见,制定和完善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为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制度保障。

3.2 提高农村社会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能力

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中,主要存在组织运行能力差、缺乏专业人才和管理能力较弱3 个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主要采取下列措施。1)为了提高农村社会组织的社会地位与明确其具体责任,政府要进一步转变公共职能,减少对农村社会组织的行政干预,加强合作与交流。2)人才来源对农村社会组织的运行、活动展开、价值理念等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社会组织要吸纳专业的从业人员,以此提高其他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农村公共服务工作人员“留不住、业务能力差”的问题,应从提高待遇及增强人员培训2个方面入手[4]。不仅要提供物质激励,还要从精神方面着手。通过定期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信念和职业素养,通过业务考核,提高其参与社会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和信心。3)对农村社会组织信息进行公开和有效管理,保证农村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提高其公共服务供给的能力。不仅要重视对社会组织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和建立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还要及时将组织的各种运行信息告知公众,增强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度。

3.3 提升供给内容与农村居民需求匹配度

了解农村居民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状况是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供给公共服务过程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供的公共服务才能更符合农村居民的需要。农村社会组织基本上都建立在农村地区,与农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联系密切,比较了解农民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同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政府。例如,建立“五老”志愿者队伍,招募多名志愿者,如老村支部书记、农村社会模范等,和农民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际情况,掌握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最迫切的需要和诉求。另外,可以参与国家或地区举办的帮扶活动,直接走访农村家庭,了解其家庭的具体情况,帮助解决卫生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问题[5]。

3.4 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力度

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离不开农村居民的参与和配合,要对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与探究。如农村社会组织要向农民普及农村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增强农民的参保意识,提高农民对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的参与度;在农村卫生医疗条件方面,社会组织应该经常走访农村,对农村居民进行思想教育,减轻居民“等、靠、要”的传统思想,让农民有自行分担成本和募集资金的意识。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范围和领域将不断扩大,其供给能力也会越来越高。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对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服务型政府和提高民主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服务质量正在不断提高,其类型和服务供给模式也逐渐多样化,其供给能力也越来越强,未来一定能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能力与水平。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公共服务供给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