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2021-12-25陈双双

考试周刊 2021年91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情感教育高中地理

摘要:情感教育是顺应素质教育改革以及人文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推动高中地理教学转型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教育形势而言,情感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实践势必会遇到各种阻碍,需要教师立足实际情感,探索更为高效的教学策略。現结合教育发展新趋势,针对情感教育的实践路径展开探讨,以期丰富高中地理课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感教育;教育改革

一、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得以有效渗透,强烈冲击传统灌输式教学,基础教育步入教学转型的关键时期。但是就目前而言,追求高智商、高分数的唯理性主义教育仍然大行其道,情感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厌学、课堂低效等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性与人文性严重失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强化情感教育势在必行。高中地理作为探究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应贯彻实施情感教育,提升教学的兴趣性、成就感与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

二、 高中地理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在新高考及新课标的“双新”背景之下,高中地理实施情感教育具有时代性价值,是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课堂教学适应力的有效途径。第一,从重要性视角而言,新课程标准将情感作为重要的目标维度,足见其教育价值。一方面面对新高考改革的选科模式,情感教育的合理应用使高中地理的学科魅力得以充分释放,提升课堂吸引力,引发学生的选择倾向,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科的长足发展以及创新优化。另一方面情感教育打破高中地理过于严肃刻板的教学氛围,使苦学变为乐学,唤醒学生主观自觉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扩大高中地理课堂的教育广度与深度,实现智力、道德与审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第二,从可行性视角而言,在素质教育视域之下,学科核心素养取代以往单一的知识目标导向,大力提倡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情感教育与新时期的教育需求不谋而合,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有力加持。此外,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以自然与人文为主线,蕴含大量情感教育资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了载体。高中学生步入情感发展的高级阶段,社会性情感逐渐形成,对情感教育的理解层次显著加深,更易于激发共情,提升情感教育效果。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情感教育具有不可取代的必要性,又有顺势而为的可行性。

三、 高中地理实施情感教育的现状

(一)情感教育认知定位不明确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对情感教育价值达成普遍共识,但是对情感教育的定位却并未形成准确清晰的认知。第一,一些教师将情感教育单纯地视为轻松愉快的指导。然而自古以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学习观广为流传,在教师潜意识里认为学习是一件严肃、艰苦的事情,课堂教学理应是严谨的知识交流。在上述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形成认知矛盾,在高考机制趋势下,教学活动向认知层面倾斜,影响情感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运用。第二,激励是情感教育的手段之一,并非是全部内容,然而一些教师将情感教育等同于一味的表扬、赞美。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但是对情感教育价值造成无形的禁锢,导致情感教育目标呈现单一化。同时,情感教育大多以教师主观意志为主导,教学活动呈现自上而下的单向形式,并未形成平等双向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认同感明显不足。教师的激励动机过于关注学生所做出的结果性反馈,为学生所创设的自主探究性活动较为匮乏,欠缺质疑与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载体,学生所体验的学习成就感停留于认知表层,不利于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协同发展。由此可见,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立足实施需求重新调整教育定位,是推动情感教育有序实施的基础。

(二)教育引导方式存在滞后性

情感目标导向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差异是影响情感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有效实施的又一重要因素。第一,教学资源挖掘力度不足。高中地理知识体系围绕人地关系展开,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关注度集中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而对情感教育素材欠缺深入挖掘以及有效利用的意识,教学活动丧失对学生情绪的有效引导与调控功能,导致客观知识与学生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的内在情感关联,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削弱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二,教学方式运用较为单一。高中学生作为具有独立自我意志的个体,情感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然而在传统追求步调一致的教学模式之下,高中地理所采用的情感教育方式统一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说教式的情感引导并未对学生内心形成触动,难以激发乐学情绪。第三,欠缺全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虽然情感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有所渗透,但是就目前而言,并未形成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盲目追求短期效率的唯分数论评价方式仍然根深蒂固。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潜能,影响个性化发展,而且影响学生对地理学科价值的深刻认知,学习活动的实施以高考为唯一目标导向,缺乏内在学习动机,不利于地理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教师转变情感教育实践模式,提升教学活动的指向性尤为必要。

四、 高中地理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一)多样趣味教学,激发乐学精神

兴趣是引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催化剂,也是深化地理知识探索的内在动力。激发学习兴趣是情感教育的起始点,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课堂组织形式,提升教学吸引力,使苦学变为乐学,唤醒学生的地理情趣,衍生为自主、自觉的学习行为。以“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采用故事教学,达到吸引注意力,调动学习热情的目的。人类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发生诸多刻骨铭心的故事,如罕见的南方雪灾讲述大气圈与人类活动之间的故事,汶川地震的经历是岩石圈所造成的灾害,草场的沙漠化则讲述生物圈的演变等。教师以故事形式讲述地理环境的奇妙,以生动直观的方式促使学生了解复杂的圈层结构,理解人类活动对人文环境的影响,赋予地理课堂以趣味性与人文性。其次,教师采取生活化教学,从学生身边事物出发,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本质的欲望。例如,教师展示通过观察与敲击的方法判断瓷器是否完好,又或是通过摇晃、敲击、称重等方式猜测盲盒中的物品等日常生活现象,以此为切入点,提出思考问题,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物质构成?组织学生借助固有知识认知与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创造力,提出科学合理的设想,展开关于地球全程结构的逐步剖析。通过思考与交流获取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乐学精神,享受地理课堂。

(二)师生平等对话,培养质疑意识

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情感的相互交融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应明确教学主体,把握情感教育认知定位,为学生创造和谐、自由的学习空间,培养批判性意识与质疑精神,促使学生能力与潜能的充分释放。首先,教师应改变居高临下的教学姿态,立足学生视角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热力环流相关知识时,由于知识储备及生活阅历的浅薄,单纯地依靠材料讲解无法消除学生的认知瓶颈,致使教师自认为讲解清晰的知识,学生仍然处于懵懂状态。教师应分析学生的理解障碍所在,以实际案例为载体,以实验为手段的探究式学习,如工厂比周围田野的温度高,该区域的气流将如何运动?借助酒精灯、透明杯、水等道具展开类比实验,模拟气流运动。通过将知识转化为学生更易于理解的方式,加深内涵理解,促进知识内化。其次,教师弱化课堂活动的预设,注重师生交流互动中的再生性教育资源,充分释放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例如,在讲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移动相关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材料,鼓励学生根据理解提出问题,如风形成的原因?气流与气压带形成的关系?地球上气温高的纬度地带是不是一直是赤道?借此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建立地理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区域、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地理学习模式,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师生认知与思想的碰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全面人本评价,树立学习自信

高中学生的自我认知日趋完善,更加渴望受到他人的认可与支持。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具有期望性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而且能够起到预言效应,引领学生向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可见,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是情感教育的直观体现,或将成为推动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以“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教学为例,首先,教师立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章节教学目标,以此作为教学评价体系的设置依据。例如,学生对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发展变化等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情况,所采用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态度,运用工业区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环境观的建立等,拓展教学评价维度,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借此强化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情感体验,促进智力、道德以及审美能力的协同发展。其次,教师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增强学生成就感。例如,教师采取过程性评价,捕捉学生课堂表现的关键瞬间,可以是勇于表达质疑,可以是严谨的学习态度,可以是扎实的地理知识储备等,及时提出鼓励与赞美,将学生身上细微的特点放大,助力其发展为学习优势。

(四)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地理观念

在素质教育视域之下,提倡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深入挖掘隐性教育资源,扩大情感教育功能,强化学生人地和谐的地理观念,开阔学生地理视野。首先,教师坚持教学做合一,促进人地协调观的形成。例如,在讲解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相关知识时,教师结合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以及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实际案例,带领学生分析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以及形成原因,探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捍卫生态安全以及国家安全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打破地理教学的空间限制,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良好品质。其次,教师组织创造性课堂,充分展现国际地理的魅力,拓寬国际视野。例如,在讲解区域发展及区域合作相关章节内容时,教师设置“以地理视角观天下”探究性课程,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重点的研究区域,了解西方先进国家的区域发展优势,加深对国际地理知识的理解,打破学生的固化思维,建立全球一体化的宏观地理观,活跃学生的地理思维,促进学科素养的发展。通过对教材中情感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促使学生能够以高屋建瓴的姿态重新审视地理教学价值,转变单纯以高考为目标导向的学习观,形成更为强大、深刻的内在学习动力。

五、 结语

总而言之,情感是强而有力的教学手段,能够使高中地理课堂不再是冰冷的知识传输场所,而是充满人文气息与浓厚情感的认知互动媒介,充分展现地理学科魅力。教师应依据高中学生的内心需求以及地理学科特点,探寻情感教育有效运用的支点,创新课堂组织形式,促使学生能够享受地理学习。

参考文献:

[1]刘长凤.情感立意下的高中地理生本课堂构建[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4):32-33.

[2]苏庆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4):77-78.

[3]赵得商.高中地理教学中积极情感因素的激发策略[J].新课程,2021(4):138.

[4]刘明凤.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情感教学策略实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0(73):141-142.

作者简介:

陈双双,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情感教育高中地理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