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使命

2021-12-25姚鸿鹄杨小帆

南方农业 2021年21期
关键词:陷阱现代化战略

姚鸿鹄,杨小帆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为我国解决现阶段所面临的农村问题指明了方向,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重大的时代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

自1982 年1 月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承认包产到户等各种生产责任制的合法性,至今党中央共发布的23 个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彰显了“三农”问题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也表达出党中央要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

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三农”问题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彰显出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问题的坚定决心。2019 年和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现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进行了细致部署。

2 乡村振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深厚农耕文明基础的农业大国,2019 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5.766 1 亿,占总人口的41.48%。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1]。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正处于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从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这是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

“中等收入陷阱”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难以逾越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已成为我国当前最为紧迫的难题。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过40 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社会积累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如果不能顺利地实现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时,就会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快速发展中积聚的问题和矛盾就会集中爆发,如贫富差距增大、产业升级困难、城市化进程受阻等。如果无法处理和解决这些集中出现的问题,就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调查显示,1960—2008 年间,全球101 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韩国、日本等13 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为高收入经济体[2]。南美洲的阿根廷、智利、巴西,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及北非的一些国家都是因为在经济发展的历史关口节点上,没能处理好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农村发展跟不上、农业没有吸引力、农产品供应严重不足时,农业就会被国际的大资本垄断,整个农村社会就会出现不能够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的现象。农民被迫涌向城市,而城市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又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住房和医疗保障服务等,无法让这些“新市民”安居乐业,大量的失业农民聚居在城市贫民窟里,乡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凋敝,而城市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也因此陷入困境,从而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2018 年,我国农业人均增加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值只有0.19,处于全球最低水平行列,地区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差距,如果不能顺利地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那面对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将会更加棘手。2019 年,我国人均GDP 首次站上1 万美元的新台阶[3],预计在2025 年我国人均GDP 将达到13 000美元,届时将成功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当前处在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交汇的窗口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释放乡村经济增长动力,解决好“三农”问题,才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3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我国基本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来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已经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从世界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都是实行“城市包围农村”政策——即在改革发展初期,一定程度上以牺牲农业来支持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工业开始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为实现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更应关注农民、农业、农村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整体形势良好,2004 年以来农业连年实现丰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农民的民生保障水平提高。

正是基于基本的国情和农情的新变化,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心开始向农村更大范围的倾斜,实际上这也是顺应了城乡关系发展阶段性的变化。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改革初期,只要经济发展政策到位,人口红利会迅速释放;发展到一定时期,原有的依靠环境和人力等资源的发展方式将难以维系,此时城乡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社会问题就会凸显。如果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改革就会停滞甚至倒退,这是诸多发展中国家没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40 多年所积累的物资基础和经验让我国有信心也有能力在跨过中等收入阶段的过程中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和新的发展方式。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为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事关现代化成败的关键因素。城市和乡村是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绝不是形成鲜明对比的凋零乡村与光鲜城市。衰败的乡村烘托不出繁荣的城市,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当今世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达国家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

当前,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我国农业现代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直接影响收入,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收入,与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收入形成了巨大的差距。2020 年,我国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6[4],城乡及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和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关键。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收入的发达国家有3 个共同特点。1)城市化率达到70%。2020 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约60%[5],而60%左右的城镇化率正是社会问题凸显和社会矛盾尖锐化的时代。2)农业劳动生产率接近或者超过第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3)农民的收入接近或者超过城镇居民的收入。

从国家整体战略视角来看,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对应的是乡村振兴基本制度框架体系形成的阶段;2035 年全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代对应的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阶段;2050 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阶段对应的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整个现代化的进程是同步推进的,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为解决日益凸显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而实施的重大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实现“两个全面”的重要指标,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前提。乡村振兴战略为世界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未来14 亿人口的大国将会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重塑世界经济格局。

猜你喜欢

陷阱现代化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陷阱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陷阱2
陷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