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1-12-24刘雨玲

中国新通信 2021年19期
关键词:设计专业教学研究课程思政

【摘要】    设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于社会、于国家有着重要意义。关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聚焦”互联网+”背景下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借力互联网优势,助力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    “互联网+”    设计专业    课程思政    教学研究

一、“互联网+”背景下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现实分析

时代的发展与互联网的使用密不可分,因此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对设计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势在必行。基于我国基本国情提出的课程思政,指导教师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全面深化,形成育人合力。本文以构成基础课程为例,研究设计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形式。

构成基础课程可以将我国独具魅力的传统元素、传统图形、传统纹样、传统色彩体系、民俗文化、工匠精神等,以案例的形式对课程进行思政元素融入,让同学们从案例中汲取养分用于设计与再创造。一方面引导同学们对我国优秀的本土文化进行学习,一方面通过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学习,增强专业自信、文化自信、社会自信,从而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增长,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 但以课堂有限的时间,除去对同学们进行必要的知识传递,若想将我国千年文化中与课程相关思政知识点给同学们进行深入讲解,同时让每位同学根据自身兴趣结合知识点进行强化学习,深层次掌握课程内容。此目标仅依靠教学大纲上的规定课时是难以完成的,且有诸多方面影响其发展。

其一,我国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历经数千年沉淀,其中有诸多瑰宝,以有限的课程时间,无法对瑰宝们进行深入讲解,易导致同学们对我国文化中的瑰宝缺乏深层了解,难以再使用与再创造。但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可建立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资料库,供同学们随时学习。在课程大纲范围内,同学们可以以知识点为核心,根据自身兴趣进行深入学习。

其二,同学们使用的教材具有滞后性,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同学们对前沿设计的了解。通过互联网平台介入设计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可保障设计前沿相关知识的时效性,同学能较佳认知市场的设计需求、时代建设的设计需求。

其三,传统教育的课堂教学,教师讲解是课程内容传播的主要形式。而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相关课程资料可以让同学们通过互联网平台提前获取。根据获取的课程相关资料,引导同学们自发寻找相关资料,充分调动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从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角度来看,课程思政的介入可有效的改变设计专业课程的教育现状,培养全方位发展的设计人才。其次,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可保障课程相关资料的时效性、丰富性,还可对同学们的学习成效进行数据化分析。实时数据,让教师更好的把控教学进度,并将其进行合理的使用。再则,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助于形成师生双主体,孵化教学相长的课程效果,落实设计专业人才质量提升。

二、“互联网+”背景下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实施路径之探索

2.1课程设计

首先深入学习构成基础教材内容,寻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程思政切入点,然后将按课程章节思政目标对接课程体系进行再设计。

通过寻找、搜集相关思政元素与案例(如传统元素、传统纹样、传统色彩体系、前沿设计等),建立课程所需的思政素材资料库,并通过专题讨论的形式进行选取。选取时量不在多,以精为主,把握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科学合理的构建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

2.2搭建互联网教学平台

本课程教师于开课前选择互联网教学平台中学习通软件,创建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体系,如课程章节、课程视频、课程题库等,在开课后按教学进度逐步对学生进行开放。本课程的思政元素主要通过此三种形式融入互联网教学平台的课程体系:

1.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巧妙融入课程视频,让同学们在观看课课程视频时受到思政教育,达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隐性思政教育熏陶下的升华。如讲解构成中建筑方面,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为例。为什么任何人看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大家都知道是中国馆,而不是美国馆、日本馆、韩国馆?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同学们跟随课程视频思索中国馆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以及传统文化、传统元素传承与使用的方法和方式。

2.将课程内容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以趣味主题进行延展,将知识点的的内涵加以升华,如石兴邦先生曾指出“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彰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可通过构成中的线条延伸至纹样及纹样背后蕴含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在学习通设置讨论贴,让同学们提出与课程相关蕴含思政元素的兴趣主题,选取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主题,以兴趣为导向,让同学们去深入挖掘相关知识,打造沉浸式学习。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让同学们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

2.3课程实施

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的教学平台,发布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相关导学视频。教师若承担本门课程具有多个班级同期开课,可以将同章节含有思政元素的导学视频发布给部分班级,其它班级发布不含思政元素的导学视频作为对照组。根据数据反馈查看同章节中含有思政元素的导学视频,是否比不含有思政元素的导学视频更受欢迎。教师也可以在同一班級发布不同的导学视频,某些导学视频中含有思政元素,另外导学视频中不含思政元素作为对照组。

依据数据反馈,查看同一班级学生主体是否存在对含有思政元素的导学视频更为喜欢,比如数据显示的点击频率、观看次数、弹幕反馈等,初步了解同学们对本章节的思政元素的接受程度。

根据导学视频网络反馈的学生学习的数据信息,待班级同学完成前期学习,再发布与之相适应的课前测试。此阶段可以给同学们设置时间节点,或使用闯关模式、限时模式。依据同学们在课前测试中发现自己对本章节知识点掌握情况,教师根据数据反馈分析本章节同学们学习时遇到的难点问题,将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挖掘与问题实况预测,可以更好的根据同学们情况进行备课。在导学视频中,同学们通过自学对章节知识点进行简单掌握,课上教师可以快速带过掌握部分,并让课程重点得到详细讲解。富裕的课程时间还可使用学习通平台上的选人功能或抢答功能,检查同学们对课程重点是否彻底理解。选人功能和抢答功能无法检测到全班同学的章节重难点掌握情况,但学习通分组任务可以完成。若教师想知道每一位同学对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可在课后使用学习通分组任务功能将班级同学随机组队,通过分组任务分配的小组群聊功能让同学们去寻找案例、分析案例,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同学们在群聊中各抒己见,进行思想交流,同时也对章节知识点再复习再使用。同学们的群聊记录可以在分组任务处进行提交,让教师看到每一位同学对课程难点的理解。同学们在群聊中发表的五彩纷呈的观点,为教师的思想与观念注入新能量,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以立体构成中的线知识点为例,阐述思政元素的实施方式。若立体构成中线的导学视频是明代家具,虽然明式家具中雕刻较少,但是线脚样式却有很多种。通过明代家具的导学视频,可以引领同学们去寻找明代家线脚样式的种类,探寻阳线、弄堂线、皮带线、捏角线等线条的装饰魅力。以明代家具线条为起点,引导同学们分析在不同年代家具的线条造型,然后将同学们的案例分析结果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同学们的案例分析,进一步向同学们传递匠心与家具文化,提高同学们文化素养。除了像上述明代家具案例这种正向思政元素传递,教师还可以反向进行思政元素导学,假如尖锐的线条运用于婴儿的玩具,那么这种线条的应用对婴儿存在什么影响?教师通过正反向的案例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加强专业认同、社会责任,让德育课程与教学同向同行,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2.4课后巩固

教师将课件资料上传至学习通软件,方便同学们进行课程知识巩固。题库上传课后习题与章节测试,便于同学们进行自我检测。在学习通分类建立课程拓展资料,不仅可增长同学们的见识,还可让同学们根据兴趣进行专项学习。眼高手低,可能在其他行业是一句贬义词,但在设计专业只有你见识够广,使用的时候才有多项选择,足够的文化储备是一个好设计师的养成基础。

2.5教学反思

借助互联网平台的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让同学们找到教师非常的方便,也让教师便捷的找到同学们。打破传统课堂的时间空间限制,同学们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跟教师沟通,不需课程负责同学再传递。在同学们上传作业发现问题,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询问,进行一对一辅导。而非曾经收集好所有作业,再将问题归类于课堂进行大类讲解。课程思政与互联网的结合,让课程思政更好的落实,也让专业课程教学更具深度与广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有利于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符合社会赋予高校设计专业的时代使命。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涉及内容较多,仅依靠线下课堂难以完成目标,在“互联网+”背景下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现实困境基本上得以解决。根据“互联网+”背景下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后,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课堂。借助互联网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可以更好的进行构成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助力德树人的总目标的落实。

参  考  文  献

[1]高樱.“互联网+”视域下管理会计课程思政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20. (10) :50-52.

[2]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15-17.

[3]和春红,赵昆.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现代教育科学,2020(2 :56-60.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多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策略探讨 ——以《构成基础》课程为例”(2020YB-XJG58);南華大学2021年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项目“《构成基础》网络课程建设”。

刘雨玲(1993.02),女,汉族,湖南衡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公共艺术、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

猜你喜欢

设计专业教学研究课程思政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高职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设计色彩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发现式教学”在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社会需求的交互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