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互联网背景下“新工科”机械制造类课程思政建设

2021-12-24李辉黄丽

中国新通信 2021年19期
关键词:机械制造新工科课程思政

李辉 黄丽

【摘要】    基于互联网,工业4.0概念的提出让工科类专业的课程开展有了新的方向,同时对其教学内容与形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机械制造类的专业被归纳到了“新工科”的范畴,其教育的展开也从单纯的专业教学拓展到了学生学科素养、创新意识的提升,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方面的教育成了相关学者教师的研究内容。而互联网的背景下,机械制造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开展拥有更多路径。本文就新工科机械制造类课程思政的建设进行必要性阐述和现存问题分析,结合互联网背景对其建设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    新工科    机械制造    课程思政

前言:

新工科教育是国内科技创新和新产业发展的机遇下得以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理念,其目标在于为国家经济产业的转型培养更多具备环球视野、跨界整合思维和创新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科人才,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其最大的特征是强调多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融,其中不可避免要对新理念、新的关键、教学模式进行引进,此时要注意把握课程开展方向,坚定根植中国本土文化,使相关教学的展开仍保持中国特色[1]。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展开有助于对学生意识形态的规范,利于立德树人理念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贯彻,令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得以落实,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其思政元素对工科专业课程的融入也更容易展开。

一、机械制造类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发展进入到互联网新时期,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于新时代人才发展需求,像工科这类以使用科学技术为主的学科除了要结合实践,与实际生产建立密切联系外还要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锻炼,建立其正确思想政治观点,以令其对互联网新时期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适应性[2]。以机械制造类课程为例,其主要研究对象为机器零件的常用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方法,需要学生熟悉材料选择、毛坯制作、零件加工出厂一系列操作流程,并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然而一直以来该课程都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时间活动开展为辅,较少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渗透,导致学生对相关职业认知不足,缺少职业价值观、爱国奉献精神也体现得不很完整,即便日常学习中涉及到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于内容与专业教学结合不足,也会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更不要说在专业实践中强化某项素养品质。对此,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就被赋予了更高的附加意义。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为课程思政元素对工科教学的渗透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借助多元的网络媒体、平台促进新工科学科交叉教学的开展,又能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推动五位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落实,使机械制造等新工科专业教学水平进一步升级。

二、机械制造类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于互联网,在机械制造业类课程中渗透思政元素存在以下问题:教师重视度不够,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结合不足、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准确深入、课程评价机制缺位。首先专业课程的教师长期从事专业课教学,思维存在局限性,认为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政内容不产生实际作用,因而对综合人才的培养总是颇为被动,没有将课程思政元素主动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导致学校要求的思政教育内容被生搬硬套地加进教学,学生们不仅吸收不好还产生了厌烦的心理[3]。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科又是一门艺术,要向学生展开教学需要教师找准切入点,而当前课程思政的开展还停留在传达上级文件思想层面,工作落实犹如蜻蜓点水,也有教师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中大搞一刀切,试图用大水漫灌的方法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下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却不知这种不完善的教学体系只会让课程思政流于表面。最后机械制造类课程虽然已将课程思政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但评价的展开仍然侧重课程思政对专业课程的促进,缺少针对思政方面的评价,且由于以往思政方面评价的缺失,更是相关工作的展开没有科学的体系。如此情况下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反馈情况就不能被第一时间反映出来,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评价,而一旦课程思政的开展不能被量化,则其规模化的开展也便不能实现。

三、互联网背景下”新工科”机械制造类课程思政建设

3.1准确把握新工科与课程思政契合点

机械制造类专业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教学开展以机械加工、装配工艺等内容为主线,将实例分析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教学目标在于对学生机械加工工艺的编制能力、机械制造工艺的应用能力、对工业设施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主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工艺流程设计思想,使其熟悉相关标准、规范、并能熟练查阅、运用各种图册、手册以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4]。这一新工科的核心竞争力包括职业工程素养、为社会贡献的能力、创新思维、学识,而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富强、友善、诚信、爱国、敬业的社会注意核心价值,将以上内容与上述机械制造课程的开展目标相结合,合理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思想政治这根“线”串联下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促进了新工科各体系的交叉融合,最终可实现一课多赢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也可帮助找出课程思政与机械制造类课程的融合点,比如适当的剪辑互联网内容,透过互联网上呈现的资源、音频、照片等内容,加强学生对于课程思政流程环节的理解,进而对教学目标的设置做出了推进。笔者在教学中曾从思政内容中提取关键点与原本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内容一一对应,并借助信息技术设施及互联网在理论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多的呈现相关工作的具体开展流程,让学生从一个个事迹、案例中了解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工作属性,并能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官体验提升自身对行业对应的品质思想的领悟,如装配工艺的生产线员工是怎样精益求精开展工作,研发线上的員工又是怎样经历失败后再次燃起斗志,事实上这种方式要远比思政课堂上的说教有效得多,学生也更愿意被带入到这种情境中与视频中的工作人员产生共情,此时开展思政内容的渗透往往会更加深入。

3.2结合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不固定,所以也无需按照解题步骤对思政教学进行按部就班的指导,主要是教师结合自身的教授经验、特点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并将挖掘好的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提出,使其有效融入专业教学当中。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要特别注意课程开展中将涉及的文化知识背景联系起来,如此课程开展才能更加丰富立体。其中文化背景可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以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建立此种联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升其对学习的热情[5]。

具体操作中,教师可借助问题引导、案例引导和情境启发等三个形式对思政课程的元素进行挖掘与融入。首先借助互联网手段将机械制造的教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由教师在网络素材中筛选反应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内容的图片或视频,经过剪辑为学生呈现制造与先进制造技术、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现代企业信息管理技术、先进制造模式等单元的主要内容,营造良好的机械制造情境、氛围,从而带动学生对相关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上述教学内容分别对应思政教育中“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厚植学生爱国情怀”“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养成学生守法好习惯”“加强学生自信、自谦的好品格”等方面,可见机械制造专业与课程思政还是有许多接合点的。而后教师应设置具体问题,如自动化制造设备的运转原理,让学生参考互联网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写作精神。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就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内容列举国内的一些知名工业品牌,并将该品牌的发展历程总结出来,学生在探讨过程中也能接收到诸如爱国情怀、拼搏精神等思政内容,从而令自身能力素养得到提升。笔者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般会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拓展课后任务,并在下次课的课堂上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报、分析和讨论。如对现代企业管理向信息管理模式转型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互联网搜集资料归纳总结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原则及要素,令他们在各类文献的查阅下研究企业管理模式转型中面临的问题,使他们对于企业当前的运行情况的不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以此总结出自己所学专业面向的行业所需要的人才特质,在小组探索中不断完善自我,最终能透过笔者提出的问题找寻到专业对应的本质思政品质,从而实现自身思政素养的提升。

3.3建立全方位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不属于教学效果体现明显的课程,其教学效果是长效且呈阶段性变化的,因而其不能如其他专业课程一般以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进行评价,又由于其是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所以也不能像思政课程那样单独地展开系统的考核,但是为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完整性,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有必要的,对此,教师可从实践角度入手,将课程思政的某一教学目标作为实践作业的主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下完成考核任务。这样不仅免除了课上有限时间、空间的限制,又能锻炼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精神,最为关键的是学生在自主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本就能加深对一些思想、素养的理解,正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学习理论一样,学生们因为在实践中解放了双手双脚,他们的体验会更加深刻,正因为他们在实践中解放了自己的双眼,所以他们对专业内容的理解才更加丰富。学生课下完成任务,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分别负责激光图案的绘制、加工参数的选择和机床的实际操作,通过对互联网上相关操作实例的借鉴、团队共同加工出零件,并将零件组装到一起的过程不但能够锻炼其动手能力,还深化了他们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这一考核评价与上文的思政内容渗透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探究、发现,自主总结规律,而后者则是通过实际项目的布置让学生深化对思政内容的体会,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时不能仅局限在资料的搜集与探讨方面,还要透过学生的实践成果、作品来对学生的思政素养提升情况进行考察[6]。笔者曾将实践堂作为课程思政的实践环节,经过对实践内容的宣导、注意事项的强调,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开展实践后,笔者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机械部件的设计、制作和组装,并对各组成品展开设计层面、精密程度等层面的考评,以透过考核结果对学生思政素养进行评价,对出发理念不正确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规范。

3.4实现校企共建

要强化新工科机械制造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还要让学生真正到工作环境当中去,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完善思政内容的渗透。近两年随着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塑造、培养的重视,工科专业的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工科院校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企业除了能为学校相关专业带来技术上的指导和理念上的引领,还能带给相关专业学生真实的工作体验,而学生进入该工作岗位所需的身心素质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磨炼,因而为加强对学生的思政课程,各院校还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让学生到企业当中实习、观摩,使其沉浸在工作开展的环境当中,并在其中锻炼出相应的素质素养。这一过程,互联网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学校教师可以通过远程视频了解到学生每日的表现,并就具体问题与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可同时接受实践“教師”与理论教师的指导,对其实习的展开可谓事半功倍。如笔者所在学校就机械制造类专业的特点联系地方上的一个大型企业,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将该专业学生送到了企业实习观摩,前去学习的学生会在企业中“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不同环节的工作,比之以往的参观学习,校企深度合作下的实践形式更体现出“真枪核弹”,而借助互联网的视频功能,笔者又能对学生进行远程引导,令学生身上担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却得到了大大的加强,工科领域所追求的匠人精神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同时,校企合作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进行培养比之校园内的培养更加灵活,学生除了能在真实岗位中感受到职业压力、使命感,还能从老员工那里得到较多的经验指导与职涯分享。校方可联合企业定期展开优秀员工工作经验分享活动,由学校颁发对应的荣誉奖章(如最佳校园示范、新人培养成就奖等),结合企业员工表彰活动,让学生也能在企业中感受到丰富的企业文化,并能从榜样、先进事迹中提升自身专业所需的思政素养。

此种方式对于企业员工向心力的带动也有较大的促进,可谓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学校方面可以多开发这类校企合作项目/活动,以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渗透带来更多渠道。

结语:新工科机械制造类课程思政的建设是思政教学在工科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且课程思政形式对新工科专业的教学展开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相关教学人员要找到二者的融合角度,让课程思政能够自然地渗透到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中。同时,互联网时代,工科专业教师也应学会运用互联网技术及平台对专业教学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展开带来进一步推动,从而令工科学生的能力素养发展更加全面、均衡。

参  考  文  献

[1]李清富,闫亚倩,刘晨辉.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20,7(30):107-109.

[2]杨淑华,张秀花,弋景刚,姜海勇,王伟.新工科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制造工艺学为例[J].河北农机,2021(04):33-34.

[3]杨丽,李大胜,赵静.“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造类课程思想政治建设[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03):210-212.

[4]赵仙花,史振萍,夏宇敬,吴延霞,王卫东.基于“中国制造2025”《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探索[J].汽车实用技术,2021,46(10):149-151.

[5]郑麟,周腾,蔡玲如,熊智,姜大志.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研究[J].计算机教育,2021(08):61-65.

[6]陶秀娟,范彦娜,蔡慧珍,高清菡,张瑞,杨建军,赵燚.“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7):28-29.

基金项目:武昌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高校应用型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液压与气压传动》为例”(2019JYZ07)

李辉(1980—),女,黑龙江海林人,硕士,武昌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液压与气压传动相关教学与科研;

黄丽(1984—),女,湖北松滋人,硕士,武昌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智能制造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机械制造新工科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浅论节能设计理念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