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1-12-23熊超逸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梭形子宫颈黑色素瘤

郭 琦,熊超逸,叶 璐

原发于女性生殖道的恶性黑色素瘤少见,其恶性程度高,转移早,预后极差。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cervix, PMMC)临床极其罕见,占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3%~9%,其复发率高、远处转移、生存率低,多发于绝经后女性。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PMMC不足200例[1]。本文回顾性分析6例PMMC,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为临床与病理医师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2008年8月~2018年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诊治的6例PMMC,其中1例来自外院手术切除标本。患者年龄38~61岁,中位年龄53.5岁,5例已绝经。

1.2 方法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所用抗体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用T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用已知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DAB显色。所有组织病理学诊断均由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阅片,诊断标准参考WHO(2014)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进行。对6例患者进行门诊和电话随访,截至时间2020年6月30日。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本组6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持续时间10余天至3个月不等。根据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子宫颈癌分期标准进行分期,本组6例患者中1例为Ⅰ期,1例为Ⅳ期,4例为Ⅱ期(表1)。

2.2 病理学特征肿瘤呈结节状或外生菜花样,病灶最大径1~3.5 cm,浸润子宫颈壁,部分呈黑褐色。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分布,排列呈肉瘤样、巢状或结节状,部分呈裂隙样、小腺泡状结构,部分围绕血管呈假乳头样结构(图1)。细胞形态多样,呈上皮样、梭形细胞样,部分呈较一致的小圆细胞样(图2),大部分细胞大小不一致,可见瘤巨细胞(图3)。胞质丰富,红染或淡染,少数呈空泡样,核呈圆形、卵圆形、多边形或梭形,可见嗜酸性大核仁(图4),常见坏死及病理性核分裂象。例1、3、4、5可见多少不等的色素,例2、6几乎不见色素。

2.3 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56(4/5)、S-100(5/6)、HMB-45(5/6)(图5)、Melan-A(6/6)(图6)、vimentin(6/6)阳性,CK(AE1/AE3)(2/6)、Syn(1/5)、CgA(1/5)灶阳性,ER、PR均阴性(6/6),Ki-67增殖指数10%~90%,其余上皮、淋巴、肌源性标记均阴性。

①②③④⑤⑥

2.4 治疗及随访3例行根治术,其中2例辅助放、化疗或化疗;1例未行手术治疗,行放、化疗及免疫治疗。化疗采用紫杉醇+铂类药物。截至随访时间,除例2确诊后28个月仍健在,例4失访,余4例患者在确诊3~16个月死亡(表1)。

表1 6例PMMC患者的临床资料

3 讨论

PMMC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发病年龄38~80岁,平均57岁,中位年龄56.5岁[2]。临床表现常见阴道出血,其次为阴道排液,也可出现性交困难、接触性出血等。妇科检查发现50%病例累及阴道穹隆。本组均出现阴道出血症状,其中2例为接触性出血,发现时1例病灶局限在子宫颈,4例累及阴道或子宫旁组织,1例累及邻近器官。患者均无全身皮肤黏膜黑痣糜烂、破溃史及子宫颈黑变病或其他色素性病变史。

目前,关于PMMC的组织学来源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起源于子宫颈上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子宫颈间质或由交界痣恶变而来,或由神经嵴细胞迁移而来,与放射接触、种族、HPV感染、激素水平等有关[3-4]。本组3例术前行阴道分泌物HPV检测均阴性。

PMMC通常表现为外生性息肉样肿块(与浸润性子宫颈癌出现浸润性病灶不同)、单一界限清楚或多发瘤结节,有时平坦或形成溃疡。肿瘤直径0.3~9 cm,平均2.99 cm。色素沉着的病灶一般为深色,有时略带红棕色[5-6]。本组病例多见外生或者呈菜花样病灶,触之易出血,部分呈深黑色。

PMMC的镜下形态多样且复杂,常见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少数为圆形或透明细胞。梭形细胞内可含胞质内黑色素颗粒。上皮样细胞体积大,具有稀少嗜酸性胞质、核深染和显著核仁,也可见具有丰富胞质、大的泡状核和异常核分裂。细胞通常表现为不同程度多态性及大量核分裂象,常见核内及胞质包涵体,少见多核巨细胞。肿瘤可侵犯子宫颈黏膜,子宫颈间质纤维组织反应、交界性改变常见于邻近子宫颈上皮[3]。例1周围正常黏膜表面上皮及交界处可见肿瘤细胞。例1、3、5见少量分布不均色素,例4见大量色素,而例2、6几乎不见色素。例4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镜下见较多散在细胞含有色素,细胞有一定异型性,有助于诊断。

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或色素分布不均的活检标本中,诊断具有一定困难,易误诊为分化差的鳞状细胞癌、腺癌、横纹肌肉瘤、间质肉瘤、淋巴瘤等。具有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的PMMC需与子宫颈癌肉瘤鉴别[7]。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标记S-100、HMB-45、Melan-A和vimentin阳性,上皮标志物阴性可与分化差的鳞状细胞癌、腺癌鉴别,神经内分泌标志物阴性可与子宫颈小细胞癌鉴别[8],肌源性标志物阴性可与横纹肌肉瘤鉴别[9]。PMMC需与继发性病变鉴别。原发肿瘤病变附近表皮内常可观察到交界活性,残存正常表皮也可见黑色素,且身体其他部位无恶性黑色素瘤。继发性肿瘤多生长在表皮基膜以下,罕见表皮的交界活性,然而恶性黑色素瘤常对表皮造成破坏,组织学鉴别困难。文献报道PMMC中,约一半病例确认有表皮的交界活性。实际工作中,由于继发性恶性黑色素的原发灶非常隐蔽,很难做到完全排外[3]。

由于PMMC发病率极低,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常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联合治疗等。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早期PMMC的主要手段。Yuan等[10]回顾性分析14 例PMMC显示,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高于非手术组(P<0.05),提示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为患者提供较好的预后。研究显示,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FIGOⅠ、Ⅱ、Ⅲ-Ⅳ期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8.8%~25%、11.1%~14%、0,多数患者3年内死亡[1]。本组1例FIGOⅠ患者确诊后28个月仍健在(1/5),表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诊断较困难,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易误诊,治疗难度大,预后极差,寻求可靠改善预后的治疗方法是今后的目标。PMMC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猜你喜欢

梭形子宫颈黑色素瘤
经阴道子宫颈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评估孕晚期早产中的应用*
云南省肿瘤医院1 203 例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首都博物馆东馆梭形钢柱体系施工技术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子宫颈扩张双球囊与欣普贝生在孕晚期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
原发性前列腺梭形细胞肉瘤1例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SOX2/GLI1-ST3GAL1-AXL通路促进黑色素瘤的转移
宫颈在妊娠中起什么作用?
澳大利亚的“国民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