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JOA评分影响*

2021-12-23谭政华江陟郝钟立伟陈永新江西省九江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33000九江市都昌县中医医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补阳后路汤加减

谭政华 江陟郝 钟立伟 陈永新 江西省九江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 33000; 九江市都昌县中医医院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颈椎小关节退变及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导致颈椎椎管占位受压、压迫相应的脊髓或支配脊髓的血管,从而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1]。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常用的手术干预方法,借助手术能改善患者症状,利于患者恢复。但是,部分患者术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手术效果[2]。中医认为[3],脊髓型颈椎病为督脉受损,引起督脉瘀阻,从而引起气血、经络及脏腑功能紊乱,并产生相应的症状。因此,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需“从督论治”。补阳还五汤属于理血剂,具有补气、活血及通络功效,临床广泛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患者中。本研究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对象,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2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6.79±5.71)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病程(6.13±0.76)年;颈椎间盘突出症14例,发育性椎管狭窄4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2例;手术类型:前路手术12例,后路手术8例。观察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56.87±5.79)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病程(6.43±0.79)年;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发育性椎管狭窄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3例;手术类型:前路手术11例,后路手术9例。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具有颈髓损害表现,如: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霍夫曼征阳性及四肢腱反射亢进,均符合颈椎MRI脊髓型颈椎病影像表现[4]。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关于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具备以下主症,且兼症具备2项以上。主症:上肢麻木、行走困难、握住、提物困难、脚踩棉花感;兼症:面色晦暗、五心烦热、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及盗汗;大便干结,舌质淡,脉细或涩[5]。

1.3 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关于脊髓型诊断标准;②符合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适应证,且患者均可耐受;③符合甲钴胺注射液、补阳还五汤药物治疗适应证,均无药物过敏史;④具有完整的基线资料与随访资料。(2)排除标准:①持续性高血糖者;②合并意识障碍、难以耐受口服中药治疗;③脱落治疗或失访者。

1.4 方法 两组均采用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对照组:术后给予甲钴胺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每次取甲钴胺注射液1m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3周;出院后改为口服甲钴胺片(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5mg/片),1片/次,3次/d,连续治疗1年。研究组: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药物方药由:黄芪15g、赤芍20g、地龙10g、当归15g、红花8g、桃仁10g、川芎15g、葛根10g、全蝎3g、僵蚕10g、舒筋草15g、生甘草6g,上述药物加1 000ml生活用水,冷水浸泡15min,后加生活用水500ml,猛火加热到沸腾5min,改为文火加热40min,最后取400ml药液分2次服用,中间间隔6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两组药物治疗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停药2个月,后继续给药1个疗程,如此循环,治疗后1年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1.5 观察指标 (1)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参考《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从上肢麻木、行走困难、握住、提物困难、脚踩棉花感进行评估,每项总分3分,分值越低,效果越佳[6]。(2)治疗效果。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指数(JOA,总分30分,分值越低,效果越佳)评分、日常活动能力指数(BI,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佳)、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总分60分,分值越低,效果越佳)及颈部疼痛视觉模拟(VAS,总分10分,分值越低,效果越佳)评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2 结果

2.1 两组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主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年两组的主证候积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主证候积分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术前JOA、BI、NDI及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JOA评分、NDI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分)

3 讨论

祖国中医认为[7],脊髓型颈椎病属于“痹证”“痉证”等范畴,是由于多种作用引起脊髓损伤,造成督脉经络瘀阻,受阻三阳经气血不畅,难以濡养肢体。近年来,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治疗后1年观察组上肢麻木、行走困难、握住、提物困难、脚踩棉花感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JOA评分、NDI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补阳还五汤加减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能降低主证候积分,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功能,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利于患者恢复。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药由黄芪、赤芍、地龙、当归、红花、桃仁、川芎、葛根、全蝎、僵蚕、舒筋草、生甘草等组成。方药中,黄芪具有补气、止汗功效;赤芍能发挥活血祛瘀作用;地龙能发挥清热定惊、通络功效;当归能发挥活血化瘀作用;红花能发挥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作用;桃仁具有活血祛瘀作用;川芎具有行气开郁、活血祛瘀及祛风止痛功效;葛根具有生津止渴、通经活络作用;全蝎能发挥通络止痛、息风镇痉作用;僵蚕能发挥祛风止痛、息风止痉作用;舒筋草具有祛风除湿、舒经活血功效;生甘草能调和诸药,发挥不同药物作用。诸药共奏调脏腑、通经络及解除肌肉痉挛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临床上,将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能发挥手术及中医汤药优势,两种措施干预安全性较高,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获得良好的预后[8]。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能降低证候积分,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日常活动能力,能降低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补阳后路汤加减
补阳还五汤通过NLRP3/caspase–1调控大鼠髓核细胞退变的机制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开窍法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蚕宝宝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