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下在职临床医学博士培养模式探究

2021-12-23胡孟慧王琳琳马金耀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山东省济南市250012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开题专业学位学位

胡孟慧 王琳琳 马金耀 周 璇 戴 文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山东省济南市 250012

随着我国教育方法的不断进步,近年来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诸多领域仍然存在一些关键技术尚待突破,这些关键技术多数集中在科技产业应用和技术转化方面,迫切需要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科技人才。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并迅速蔓延全国,这对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是极大的考验,也对我国高水平、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提出巨大挑战。

1 疫情下培养在职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重视健康人力资源建设,强调医教协同,指出须改革医学教育制度,加快建成适应行业特点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体系[1]。《纲要》表明,须强化面向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而培养在职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是保障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人才培养途径。

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应该如何加强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医学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方案》中总结了多个方面,其中关于博士研究生的要求描述如下:加速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将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作为学位教育的重点,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加快提升培养能力[2]。

由于新冠肺疫情在全国蔓延,教育部通知高校延迟开学,所有学生均不能返校。医学研究生尤其在职临床专业学位博士的临床和科研培养如何进行是一个迫切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即为责任。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始落实“停课不停学”工作,大多数院校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根据学校教学和专业合理应用网络资源,即慕课和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精品课程进行线上教学[3]。二是针对网络上无法提供的课程,由学校安排各专业导师分别录制视频上传网站。

依据《2020年春季中国学校在线复课效果评估专项调研报告》,新冠疫情期间我国有近3亿学生和教职工受到在线复课影响。报告中指出48.5%的受访者认为在线教育的方式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的现象,39.6%的受访者指出在线教育的教学质量远低于现场授课,55.3%的受访者认为在线教育的教学预期比在课堂学习效果差[4]。在职临床医学博士的学习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线教学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并尽量做到还原线下教学和学习体验,达到教学预期目标和效果,通过网络教学真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研思维火焰,实现学生临床能力培养与科研水平提升的目的,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2 在职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的培养改革内容和解决方案

2.1 交互式教育管理 以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要求为培养基础,以远程网络交互式信息化为平台媒介,构建临床医学院在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鉴于在职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学情因素复杂,改革重点聚焦在职临床医学博士独有特点,诊断和研判在职临床医学博士在学位申请中的疑问,针对性盯准、精准性聚焦,构思工作模式,保障其学位申请全过程的质量提升,实现服务先于管理,人文关怀与质量培养先行。

2.1.1 分类分流管理学生:一方面是创建在职临床医学博士群、在职临床医学硕士群,按照申请学位进程和培养工作安排,创建授位批次群、授位异议群和培养工作指导群,实现分类、分段有重难点的管理。另一方面,分析在职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学业进展极具个性特点,学生与导师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导致即使同一年级的学生在选课修学分、临床技能考核、学位论文开题、脱产学习、课题进展汇报和学位申请等方面均无法统一步调,临床医学院研究搭建在职研究生管理系统,导入学生学业基本信息、导师信息和全流程培养工作安排,系统内智能短信通知师生相关工作通知,提醒临近截止日期还未完成对应学业工作的师生。以此解决弹性学制和个性化培养计划带来的管理困难。

2.1.2 以人为本调研学业诉求:考虑在职研究生不在校内住宿学习,须在兼顾临床工作的前提下,完成博士学业、科研工作,在工作、学习和科研的三重重压下,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且存在各种各样的学业困难、求学困惑等问题;同时,在职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无专职思政学工教师。结合疫情发展情势和不同年级学生学业进展状况,学院每年开展4次调查调研,尽可能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疫情防控常态下的学业困难和学业诉求,掌握学生所想、所求、所得,开展个性化服务,及时实施思想引导,建设人性化服务、规范化管理齐头并进的教育体系。

2.1.3 服务先行打破资源壁垒:在职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在培养阶段,必须完成至少1年的脱产学习。为解决学生在脱产阶段的临床轮转和科研工作资源问题,联合信息办、图书馆,为在职研究生开放线上图书文献资源;沟通各附属教学医院和导师,为在职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开放线下实验室使用权限。严格溯源学生行动轨迹及身体情况,打通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前提下的科研学习绿色通道。

2.2 全方位思政引导 为弘扬“医者大爱、家国情怀”的使命担当,践行医学生的铮铮誓言,以学校文化为引领,以“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的齐鲁医学精神为主线,多措并举,文化引领塑造风清气正的求学氛围。

2.2.1 入院教育弘扬校史文化:开展线上入院教育直播活动,师生在线上线下多场景、多会场情境内进行互动,融入校史、院史、医学前辈奋斗史和学长学姐求学经验。

2.2.2 课程思政融入抗疫精神:在疫情期间,学院面向援鄂、抗疫一线的在职研究生开通“连接抗疫一线”专栏,宣传、弘扬医学生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通过讲述抗疫事迹,讲授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相辅相成的关系,分析抗疫精神和抗疫经验如何应用到求学过程中。

2.2.3 专题讲座厘清学术道德规范:联合科研院、研究生院、齐鲁医学院,举办线上系列专题讲座,讲者列举学术失范的真实案例、分析国家和学校发布的科技工作学术规范文件,对师生进行警示教育,强化红线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发扬“崇实求新”的文化精神,塑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

2.3 多元化课程实施

2.3.1 开设特色在职课程:在职申请、专业应用和临床科研是在职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的三大内部特征。参考此特征,设计适合在职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学习的课程:断层影像解剖学、腹部影像诊断学、胸部影像诊断学、科研基本训练、医学分子免疫学、生物大分子与分子生物学、临床药理学等。结合学生群体量大、地域分布散、专业方向辐射广等外部因素,基于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形式,设计了线上直播、腾讯会议、线上线下互动课堂、翻转课堂等形式[5]。

针对线上课程开展情况,对临床医学院241名2020级在职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发放调查问卷,收回219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92.69%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思维启发度高,91.78%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与学业需求衔接度高,90.87%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实操指导价值大,说明线上课程发挥了其强应用、擅实操和能启发的课程价值。通过学习线上课程,绝大多数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较好,93.61%的学生对线上教育教学模式表示满意。详见表1。

表1 219名在职临床医学博士对线上教学课程的问卷结果[n(%)]

2.3.2 创办“科研基本训练专题讲座”:以科学研究训练和学术规范为主要内容,培养在职临床医学博士从事科学研究所须思维、方法和技能,以使在职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逐步了解基础实验方法和临床数据统计技术,掌握科研论文的选题与书写,熟练使用科研记录本,坚定树立学术诚信的信念。专题讲座以临床案例、基础实验和学术失范案例为载体,把临床分析、基础方法、学术道德引入教学中,使教学过程中融入科研意识、探究问题、总结结论等创新训练,激发学生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发挥临床优势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同时,德育目标快速融入科研氛围,逐步树立科研素养和学术道德精神,重塑个人科研诚信,培育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学术道德情操与人文情怀。

2.3.3 探究网络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把学生看成教学的对象和主动学习的主体,还要把学生视为教学资源的构成因素和生产者[6]。教师分析在职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的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案例对学生实施案例教学,在案例中完成“发现课题”、“设计方案”、“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的指导过程。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带入到临床案例情境中,结合已知、想知、未知经验因素,产生思考、讨论和互动,进而反馈产出教学资源,师生实现教学相长。本文通过观察和分析线上课堂,初步建立网络教学方法设计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在线教学模式

2.4 网络化考核评价 (1)构建远程网络考试制度: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坚持公正科学考核,科学设计远程网络临床技能考核方案,确保程序规范、信息公开、监督机制健全。考试成立5人以上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统筹远程线上考核工作,研究生秘书担任考核秘书。同时成立工作检查组,全程跟进、监督线上考核工作各环节。(2)优化远程网络考试细节:考生校外登录学校vpn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进入校内医学在线考试系统,实现远程线上考核。远程考核选择封闭安静的房间,房间内照明条件良好;确保网络稳定及无干扰环境;考生准备1台主设备和1台副设备,主设备是电脑,用于登录考试系统,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或电脑,用于监控加试场所。

2.5 科学化学位论文指导 在职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不能返校的情况下,学院探究“停课不停研”的科研工作模式:学位论文开题、课题进展汇报、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均在线上开展;线上学位论文指导侧重原始资料的监督和学位质量的监控。

2.5.1 学位论文开题:在执行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基础上,落实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加强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及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严禁开题形式化,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医院成立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小组,以二级学科为单位,规范学位论文开题程序,学位论文开题过程文字、影音资料须上传至在职研究生管理系统。

为将开题落到实处,学院要求学生借助“钉钉”等通讯工具进行视频开题汇报,开题后至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进行不少于3次的论文进展汇报。导师组重点检查学生课题进展情况和课题中产生的原始资料。开题及进展汇报须全程记录,留存视频截图,其中包括:(1)学生正在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汇报截图;(2)学生与专家组成员同框截图,相关截图须上传在职研究生管理系统。

2.5.2 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借助现代化网络平台开展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预答辩委员会须对申请人的学位论文与发表论文相关性及学位论文原始数据进行审核,力争从学位论文源头及细节处对学位论文质量及规范进行有效保障。

2.5.3 强化导师岗位意识:“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明确临床医生在职申请学位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全过程培养指导和学术道德规范层面的监督。导师须落实学位论文预答辩审核及答辩委员会成员的监督责任,导师组重点审核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包括学术论文原始实验图表、资料及实验记录等;无法提供原始数据及资料,视疑似存在学术不端,一律不予通过预答辩;相关论文不可用于学位申请,责令学生主动联系期刊撤稿或变更相关作者所在单位。

猜你喜欢

开题专业学位学位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我校举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北疆纪行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世书画文学文献整理和研究”开题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材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思路与实践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