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集束化护理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1-12-23肖香萍谭益军胡永丽江西省上栗县妇幼保健院337009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治疗仪腹部产后

肖香萍 谭益军 邬 思 胡永丽 江西省上栗县妇幼保健院 337009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边,女性妊娠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子宫体积不断增大,引起腹壁筋膜、腱膜、皮肤等过度牵拉,造成腹白线松弛,进而导致产后腹直肌分离症状[1]。多数患者可于产后6个月内自行恢复,若腹直肌分离距离过大则难以自行恢复,甚至导致患者腹部形体改变,引起腰背酸痛症状,影响其身心健康。临床针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多采取按摩、康复训练等方式促进腹直肌恢复,受诸多外界因素影响,康复效果无法保证。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借助低频电流刺激提升腹部肌肉兴奋性,促使肌肉产生被动收缩,以锻炼腹部肌肉,实现恢复腹部肌肉与筋膜弹性的效果。临床有研究显示[2],护理干预在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予以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的同时联合使用集束化护理,旨在观察对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86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58±2.11)岁;体质量指数22.87~29.69,平均体质量指数26.08±1.44;分娩方式: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33例。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10±2.72)岁;体质量指数:21.95~29.16,平均体质量指数26.12±1.08;分娩方式:剖宫产8例,自然分娩3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产后42d盆底功能筛查,提示盆底肌为3级以上;腹直肌分离超2cm;伴有腰部及背部疼痛症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腹部发育不良;产后感染、出血者;癫痫、精神病史;胃肠粘连,电刺激治疗仪使用禁忌证患者等。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向患者提供口头健康知识教育,包括腹直肌分离原因、恢复方式等。指导患者行常规康复锻炼,如站姿收腹、仰卧抬腿、平板支撑等,确保其完全掌握,每日居家锻炼3次,10min/次,3个动作为1个循环。持续锻炼20d后观察效果。观察组实施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集束化护理。使用美国Chatanooga公司生产的DJ05951型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患者进行干预,指导患者仰卧,操作者将电极片分别粘贴至其腹部双侧的腹直肌、腹横机、腹外斜肌处,脉宽与频率按照200μs与30Hz、400μs与75Hz、300μs与4Hz、150μs与3Hz等阶段调整,依据患者自身情况适当调节上述各参数,以其自感舒适麻刺感,但不疼痛为宜,每次刺激30min,1次/2d,10d为1个疗程,干预20d后观察效果。予以患者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的同时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1)方案制定。分析既往在我院就诊的腹直肌分离患者病历资料,同时查阅疾病相关文献,根据发现的护理问题登录万方等网站搜寻解决方案。依据循证学理念对有效措施进行整合,制定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2)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期间护理。仪器使用前嘱咐患者排空膀胱,并观察其腹部皮肤状况,破损、发红处禁止粘贴电极片。电刺激过程中指导患者行腹式呼吸,电刺激时呼气收腹,电刺激间隙吸气隆腹,放松腹部肌肉。(3)自主训练。1个疗程完成后指导患者行自主训练,包括仰卧抬腿、搭桥运动、跪姿收腹、跪姿伸腿、站姿收腹5个动作,训练过程中使用束缚带预防腹部分离、打开。(4)个性化心理干预。患者产后体态不佳,易出现忧郁、自卑等情绪,护士与患者深入交流,了解其目前心理状态后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组建同组宝妈群,向其介绍康复成功案例。(5)随访。护士在患者初次接受电刺激治疗仪干预后次日、1周后以微信或电话的形式随访,了解其饮食、自主训练等情况,并予以其鼓励。

1.4 观察指标 (1)腹直肌分离距离:干预前、干预20d后由经专业培训过人员测量两组脐上与脐下腹直肌分离距离。(2)腰背部疼痛情况:干预前、干预20d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患者腰背部疼痛情况,由患者主观判断在10cm长尺上标出反映疼痛位置,0~10cm对应0~10分,分值越低,疼痛感越轻。

2 结果

2.1 腹直肌分离距离 干预20d后,观察组脐上与脐下腹直肌分离距离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腹直肌分离距离对比

2.2 腰背部疼痛情况 干预20d后,观察组腰背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腰背部疼痛情况对比分)

3 讨论

女性妊娠后,腹白线连接处在孕激素水平作用下逐渐变软,伴随胎儿发育、子宫体积增大,腹部持续受到牵拉;当牵拉力达到或者大于组织肌肉弹性极限时,会引起皮肤弹性纤维慢性损伤、腹白线变宽、肌力减弱等情况,最终导致腹直肌分离[3]。而腹直肌参与人体骨盆与脊柱的控制活动,其对于腰椎稳定性、活动等起到关键作用,当腹部力量变弱后,腰部与背部肌肉就会代偿性超负荷工作,造成患者出现腰背疼痛症状,甚至导致腹部膨隆,严重影响患者外观与日常生活[4]。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的电极片分别放置患者腹部不同部位,然后释放不同频率与脉宽的低频电流对腹斜肌、腹横机、腹直肌实施电刺激。低频电流刺激能够促使机体周围神经中的α运动神经元轴突动作电位达至阈值,使得大量肌纤维主动参与肌肉收缩,有效提高肌肉强度,促进肌肉运动功能恢复,从而缩短腹直肌分离距离[5]。低频电流刺激还能够唤醒腹部受损肌肉组织的本体感觉,增强腹直肌对于腰部及背部的承托力,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借助牵拉肌肉组织,刺激胶原蛋白生成,从而减轻腰背部疼痛症状。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腹直肌分离距离更短、腰背部疼痛评分更低,提示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集束化护理可有效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腹直肌恢复,缓解腰背疼痛症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上述腹直肌分离康复手段虽可有效减轻患者疾病症状,但效果仍可能受到患者心理状态、依从性等影响。集束化护理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中心,将一系列具有循证学依据的护理措施整合,目的在于促使患者积极配合诊疗方案,增强措施的可行性,使得患者获得更佳的康复效果[6]。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受育儿、外观等因素影响,多伴有负性情绪,集束化护理包含心理干预与随访指导等。其中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调节情绪状态,使其积极配合康复,家庭自主训练的目的在于巩固康复效果。配合电话随访,使得护士及时了解患者训练情况,从而予以健康指导,在最大限度保障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能够使得患者分离的腹直肌闭合,缓解腰背疼痛,联合集束化护理的运用,进一步增强患者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治疗仪腹部产后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