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对ICU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2021-12-23周晓玲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三区423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分值出院容量

周晓玲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三区 423000

心力衰竭是临床血管疾病终末期阶段象征,是ICU危重症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原因在于心脏功能性疾病致心脏排血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病理相关研究显示[1],容量超负荷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的关键因素。因此,ICU心力衰竭患者诊疗和护理的关键在于加强容量管理。研究指出[2-3],ICU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目标为长期维持容量平衡,但因病因和个体差异的存在,ICU心力衰竭患者容量呈动态变化,加之未有统一的容量管理共识和指南,给容量管理带来重大挑战。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在临床疾病防控中逐渐被应用,该种干预方式通过对患者生活方式和药物使用进行管理,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和咨询及长期个体化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本文以104例患者为对象分析个体化容量管理对ICU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ICU 2019年1—12月接诊的104例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确诊,且符合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者[4];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Ⅳ级;有心功能失代偿的症状和体征者;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者;知情本项研究并签署意向书者。排除标准:合并脑血管疾病者;意识障碍者;重要脏器等功能严重障碍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项研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51~65岁,平均年龄(56.43±2.37)岁;NYHA分级:Ⅱ级38例,Ⅲ级14例;病因:高血压15例,冠心病32例,心肌病5例。干预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50~67岁,平均年龄(56.72±2.15)岁;NYHA分级:Ⅱ级36例,Ⅲ级16例;病因:高血压18例,冠心病28例,心肌病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和护理,改善脑功能,纠正呼吸衰竭,控制感染,强心、利尿,提高患者营养支持和免疫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运用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干预:(1)成立由医生和护理人员组成的容量管理小组,医生负责评估患者容量状态,调整用药剂量。护理人员负责评估、监测患者自我容量管理行为。(2)容量管理流程学习,分为理论课和小组讨论两个部分,分别由专科护理人员和责任护士、专科护理人员主持。理论授课包括四个部分主题:容量管理重要性;钠盐、水指标标准控制技巧(使用限量勺);体重测量,水肿监测(使用同一电子秤称量体重;早晨起床空腹排便后,穿轻便衣物称重,做好体重记录;3d内体重增加2kg以上者,联系护理人员;每日检查下肢和身体其他部位水肿情况,做好标记);出入量记录(使用带刻度的杯子饮水)。分4次授课,时间30~45min。小组讨论部分以体重测量和水肿监测为主题,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容量管理指导。(3)自我容量管理行为指导,患者出院前,容量管理小组和患者及家属共同探讨患者临床状态、体质情况等,对患者当前容量状态予以评估。同时以患者生活能力、营养状态及饮食习惯为依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自我容量管理目标和实施措施。以短时间内体重不增加和心力衰竭不加重为基本原则。对患者出院后自我容量管理行为进行定期检测,并给予个性化指导。(4)自我容量管理行为监测,通过患者自我管理的记录进行评估。记录内容主要是患者每日体重、尿量、饮水量、食物摄入量及是否有其他适应证等。出院前,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对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记录进行指导。(5)自我管理记录管理,患者出院后每2周通过来院复查或微信等形式将自我管理记录发送给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根据记录中的问题,给予患者个性化补充指导。未及时提交的,责任护士予以电话随访。个性化自我容量管理干预时间维持1年。

1.3 观察指标

1.3.1 自我效能[5]: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估患者出院时和随访1年后自我效能,该量表共含10个项目,每项得分1~4分,总分值40分,按照评分分为自我效能特别低(≤10分)、偏低(11~20分)和较好(>20分)3个等级,分值与自我效能呈正比。

1.3.2 自我护理能力[6]:采用改良的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EHFSCB-9)评估患者出院时和随访1年后自我护理能力,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12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完全做到”至“从不能做到”分别给予1~5分的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值60分,分值越高代表自我护理水平越低。

1.3.3 生活质量[7]: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估患者出院时和随访1年后生活质量,该问卷包括身体领域、社会经济和情绪领域3个维度,共20个问题,每个选项得分0~5分,总分值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反比。

1.3.4 用药依从性[8]: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随访1年后服药依从性,该量表总分值10分,高依从性得分8分,中依从性得分6~7分,低依从性得分<6分,总依从率=(总病例数-低依从性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随访1年后,两组EHFSCB-9评分均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随访1年后,两组MLHFQ问卷身体领域、社会经济和情绪领域3个维度评分均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出院时和随访1年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2.3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用药总依从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78.85%),比较差异显著(χ2=5.283,P=0.022<0.05)。见表3。

表3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排血量在短时间内骤降,出现水肿、肢体乏力等症状。容量超负荷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因素,患者因容量超负荷心肌收缩力下降,多器官功能异常[9]。因此,有效的容量管理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体质监测是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敏感指标,但只有不到50%的患者能做到规律地体质量监测,归根结底在于患者容量管理能力不足。容量管理的目的在于保持患者最佳容量平衡状态。且受病因、容量状态、个性体质等存在差异,动态变化性强等影响,长期个性化容量管理和评估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本文中,个性化自我容量管理干预的患者随访1年后的EHFSCB-9评分下降,GSES评分升高,即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提升。楼娟等[10]在相关研究中得出与本文一致的结论。个性化容量管理安排患者进行理论课和小组讨论两种形式的容量管理流程的学习,向患者传授容量管理重要性;钠盐、水指标标准控制技巧;体重测量,水肿监测;出入量记录。提升患者及家属容量管理重要性认知,学会基本方法。对患者自我容量管理行为进行指导,为患者制定目标和实施措施,提高患者容量管理可操作性。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协助解决患者难题。从上述各方面提高了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能力。

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处于疾病状态,生活质量较低[11]。本文中,采用个性化自我容量管理干预的患者随访1年后,MLHFQ问卷身体领域、社会经济和情绪领域3个维度的评分均下降,即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患者在个性化容量管理干预的过程中,疾病问题解决及时,患者得到更多来自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帮助。整体来说,个性化自我容量管理类干预的患者用药总依从率相对较高,这主要在于患者的自我容量管理行为得到指导,同时有定期的自我管理记录管理,在多方面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采用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干预的ICU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心功能和服药依从性改善,临床效果明显。

猜你喜欢

分值出院容量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水瓶的容量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小桶装水
第五回 痊愈出院
鼹鼠牌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