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幸福感与津巴多时间观的相关性研究*

2021-12-23黄惠君吴开文林明钦刘秀云郑慧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福建省福州市350008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负性主观精神分裂症

黄惠君 吴开文 林明钦 刘秀云 郑慧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福建省福州市 350008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精神分裂症通过药物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但该病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复发率、致残率高,加之患者对疾病的发展、预后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影响会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感以及受精神症状、社会歧视、各种不良情绪等的影响,幸福感往往较低,生活质量较差[1]。近年来,国内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从时间观角度与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津巴多学者系列研究发现,个体对时间的理解会强有力影响到他的思维、情感和行为[2],不管个体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解决问题,其行为表现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个体的心理时间带上进行[3]。基于时间理论,本研究采用ZTPI量表解读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时间带,即过去、现在、将来时间观,分析不同时间观与幸福感的关系,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从时间观领域开展干预提供依据,提高其幸福感,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20年6—8月在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25例。(1)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ICD-10)精神分裂症患者;②年龄18~60岁;③小学以上文化;④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处于恢复期,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4]评分<78分(提示病情处于恢复期);⑤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能够理解问卷的内容。(2)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大的躯体疾病;②伴有智能障碍或运动功能障碍;③药物反应严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等,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2) 津巴多时间观量表(ZTPI) :该量表由Zimbardo研制[5],已被翻译为多国语言版本,具有良好的跨文化适用性,用于评估研究对象的时间观。共56项,5个维度,即过去消极、过去积极、现在享乐主义、现在宿命主义和未来时间观。均采用Liken 5分制计分法,1~5分分别表示“极不符合”“不符合”“中间状态”“符合”“极为符合”,其中第9、24、25、41和56题采用反向计分。各维度平均分得分越高,代表本维度导向越强。5个维度的Cronbach’a系数依次为0.82、0.80、0.79、0.74和0.77。(3)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该量表是用来评价受试者对主观幸福陈述,共33项,采用0~10分计分,得分越高,则幸福感越高。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 0.91,女性为0.95,重测一致性为0.85,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6~0.88[6]。

1.2.2 调查方法:调查人员为经过培训的2名精神科护士,男女各一个病区,安排患者在安静的房间独立就座,护士使用统一指导语指导问卷填写,问卷完成后立即检查并收回。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人口学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男、女各25份,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1.14± 11.13)岁。文化程度 :小学 4例 ,初中23例,高中8例,中专/大专9例,大学及以上6例。婚姻状况:未婚26例,已婚19例,离异5例。

2.2 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幸福感水平 本次调查5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体幸福感得分为(67.78±6.84)分,较大众人群低(GWB评分结果,男性全国常模为75分,女性为71分)[7]。

2.3 精神分裂者患者时间观得分情况 时间观5个维度中,负性时间观:过去消极时间观和现在宿命时间观2个维度得分均高于理想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性时间观:过去积极时间观、现在享乐时间观、未来时间观3个维度得分均低于理想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间观水平得分情况分)

2.4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体幸福水平与时间观的相关性 本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幸福感总分与时间观各维度得分呈一定正相关(P<0.01或<0.05)。见表2。

表2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与时间观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幸福感处于较低水平 本研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幸福感得分为(67.78±6.84)分,主观幸福感低于大众人群,与国内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幸福感研究报道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幸福感低于大众人群水平可能与以下患者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有关:(1)该疾病的慢性迁延、时有复发,患者会因为工作、生活、学习、社交等活动的各种受挫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生活的困境。(2)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心理创伤密切相关,患者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如恐慌、焦虑、悲观等,幸福感普遍较低[8]。(3)该疾病的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导致个体及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幸福感下降。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首先要改变患者消极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树立积极的信念,配合治疗、训练等,其次,医院、家庭、社会转变对待精神分裂症的态度,提供社会支持与帮助,提高患者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幸福感水平。

3.2 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间观水平远低正常人的理想水平 本文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间观各维度处于较低水平,其中负性时间观:过去消极和现在宿命2个时间观得分均高于理想值,正性时间观:过去积极、现在享乐、未来3个时间观得分均低于理想值。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间观以负性时间观为主,时间观水平不容乐观。这可能与大多数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出院后,担心他人或社会的歧视;担心学习、工作、生活等能否胜任;担心疾病能否康复等心理压力而出现焦虑、抑郁、绝望、悲观等不良情绪的折磨,过去消极和现在宿命长时间占据他们的思维和心理,导致无法自拔,其次精神疾病容易复发,患者在长期反复住院的经历中丧失了对未来的理想和期望,不利于现在及未来时间观。相关研究报道,平衡的时间观包括过去积极时间观、健康现在享乐时间观及未来积极时间观[9]。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时,医生护士可以从患者的时间观进行分析,循序渐进地引导患者摒弃错误的时间观,用平衡的时间观代替负性时间观,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3.3 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幸福感与时间观之间的相关性 从表2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幸福感与时间观各维度呈正相关性(P<0.05或0.01)。由此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种时间观都是影响其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文献报道,主观幸福感最可靠的预测因素之一为积极的心理状态,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幸福感增强[10]。个体的积极正性情绪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基础,而幸福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反应,对其疾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11]。津巴多教授认为最佳的时间观是高度依赖于积极经历,适度依赖于未来,极少考虑消极经历和宿命论[12]。健康的未来时间观会使个体更关注于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事情,从而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提升患者的幸福感。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负性生活事件中,应调动其积极情绪,通过采取主动的应对策略,积极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建立对未来的生活目标,增加对生命的感悟与价值,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幸福感处于较低水平,时间观水平严重低于理想值,过去消极时间观、过去积极时间观、现在享乐主义时间观、现在宿命主义时间观和未来时间观与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提示时间观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患者主观幸福感的水平。由此可见,为了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护理人员在关注患者的幸福感体验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患者不同的时间观维度,研究哪些因素会改变患者的时间观,针对其时间观制定相应的有效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幸福感。

猜你喜欢

负性主观精神分裂症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后印象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