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干预策略对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的影响

2021-12-23张海榕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省莆田市3511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寒战预见性保温

张海榕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省莆田市 35110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采取CABG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多[1]。围术期低体温为手术患者最常见并发症类型,CABG手术中受液体温度、保暖措施不到位和手术室侵袭性操作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之老年患者脏器储备功能减弱,故更易发生术中低体温[2]。同时,术中持续低体温可干扰麻醉恢复效果,致使患者凝血功能与免疫功能发生异常,引发诸多应激反应,并增加切口感染等发生风险[3]。而预见性护理主要是在施护前对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对应防控,以此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避免发生相关并发症。基于此,本文特选取于我院接受CABG的老年患者82例,分组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CABG的老年患者82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1)与对照组(n=41)。研究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03±4.02)岁;病程0.6~10.1年,平均病程(5.38±1.91)年;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3例,Ⅲ级18例;合并疾病:糖尿病4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高血压14例,其他4例。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1.19±3.98)岁;病程0.3~9.7年,平均病程(5.56±1.83)年;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5例,Ⅲ级16例;合并疾病:糖尿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高血压15例,其他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NYHA分级、合并疾病等临床资料均衡可比(P>0.05)。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1)均采取CABG治疗;(2)年龄≥60岁;(3)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Ⅲ级;(4)具有良好依从性,可配合完成调查研究。

1.2.2 排除标准:(1)合并肾、肝等脏器器质性病变;(2)存在言语沟通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病变及听力障碍者;(3)术前存在发热者;(4)合并感染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术前1d前往病房进行探视,向患者与家属进行自我介绍、讲解术前探视的目的,并询问患者家庭状况、年龄,详细介绍手术治疗流程、麻醉方式及手术风险等内容;术前严格做好保暖准备,术中所用冲洗液、输注液体均加温处理,术中应用棉毯遮盖身体暴露部位,减少身体暴露时间,并密切监测患者体温,掌握体温变化情况,避免发生低体温。

1.3.2 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策略。(1)挑选经验丰富,且具有良好沟通与组织能力的护理人员组建预见性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施护前系统性学习CABG手术流程、护理方案、术中低体温发生原因及防护理论知识等,加深其对CABG术中低体温危象的认识和重视,培训合格后商讨会造成术中低体温的风险因素,据此制定护理计划。(2)做好相关基础检查与准备工作,由护理干预小组和检验科、外科、麻醉科进行协作,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核心体温的监测(2把额温枪、1把红外线耳温枪);保温干预措施:灌洗液加温柜、输液加温仪、主动充气保温系统等。(3)术前准备,对术前等候区温度及手术室温度予以调节,避免外界温度和患者机体温度温差过大,并及时测量、记录患者抵达等候区时的核心温度。(4)术中保温护理,麻醉开始前5min及麻醉后间隔15min测量、记录1次核心温度,并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通过经耳计定时检测骨膜温度;持续监测手术室温度与湿度,将湿度控制于40%~60%、温度控制于22~24℃;应用美国Bair Hugger公司主动充气保温毯,充气温度调节至43℃,风速设定为高档位,术中参照核心体温进行调节,核心温度控制于36~37.5℃,并遵从医嘱确定是否进行主动暖风机加温;针对术中需应用的冲洗液、输注液体进行加温,避免术后冲洗期间出现体温骤降,并详细记录手术开始及结束时间、手术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温度与冲洗液温度。(5)术后干预,术毕前30min告知病房工作人员调节病房湿度至40%~60%、温度至19~23℃,并对被子、床单、床位进行有效保温处理,避免术后出现体温骤降。

1.4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不同时间段体温。(2)统计两组寒战发生率。(3)统计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自拟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估表,共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不足7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体温 研究组术前、进入手术室时体温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进入手术室后30min、术中30min、术毕时、术后1h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段体温比较

2.2 寒战发生率 研究组寒战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χ2=4.100,P=0.043<0.05)。见表2。

表2 两组寒战发生率比较[n(%)]

2.3 护理工作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5.61%(χ2=4.479,P=0.034<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CABG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且以能避免心脏停搏再灌注损伤、无须体外循环等诸多优势得到应用普及,但躯体暴露面积过大、术中输注液体温度较低、室温较低等极易造成术中低体温,影响患者生命健康[4]。因此,CABG术中实施有效护理极为重要。

常规护理多是根据疾病共性进行被动施护,护理内容缺乏系统性与有效性,且护理人员通常处于被动工作状态,以致护理质量不佳,患者难以从中有效获益[5]。而预见性护理主要是护理人员依据自身主观经验、对疾病了解情况、护理技巧等,预测、评估疾病干预期间可能会发生的不良事件,据此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从而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6-7]。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进入手术室后30min、术中30min、术毕时、术后1h体温高于对照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可更有效维持老年患者CABG围术期体温处于正常状态,降低寒战发生风险,故患者满意度较高。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预见性护理在施护前构建干预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并根据疾病状况制定预见性干预策略:(1)术前保温处理相关工具设备,通过红外线耳温枪等监测患者体温,应用灌洗液加温柜、输液加温仪等,最大限度避免出现低体温;同时,在患者开始手术前提前对等候区与手术室温度进行调节,避免在不同区域时躯体温度出现明显温差。(2)术中及时加温冲洗液、输注液体等,以此避免输液、实施液体冲洗时出现体温骤降,防止术中发生寒战。(3)术后护理干预也可影响患者躯体状况,为防止术后低体温,本研究在患者手术结束时提前调节病房温度及湿度,并对床位、床单等进行保温,以此避免病房和床位温度与患者身体温度存在较大差别引起低体温。此外,本研究应用的充气式保温属于主动保温干预,可对体表产生恒定温度的对流气体,减少体温流失,并通过皮肤主动加热作用及时恢复、维持核心温度,避免出现低体温。

综上所述,采取预见性护理策略可有效维持老年CABG患者围术期体温,避免发生寒战,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猜你喜欢

寒战预见性保温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能“保温”的雪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保温
实施严谨的保暖措施对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剖宫产术麻醉中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对预防寒战和牵拉痛效果分析
全麻术后寒战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