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鼠李糖乳杆菌制剂治疗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对其胃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12-23王子建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妇幼保健院350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胃肠道杆菌过敏

王子建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妇幼保健院 350200

婴儿食物过敏中以牛奶蛋白过敏较为常见,患儿可表现出腹泻、便秘、便血、呕吐、鼻塞、咳嗽、皮疹等症状,严重可致过敏性休克、营养性贫血、生长发育停滞、累及脏器等严重后果[1]。近来我国牛奶蛋白过敏的患病率逐渐上升,不仅影响婴儿生存率,还对患儿家庭造成极大困扰,有研究显示,牛奶蛋白过敏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通过添加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2],其中鼠李糖乳杆菌在国内应用研究尚且不多。为此本文以来本院就诊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88例为对象,探讨采用鼠李糖乳杆菌制剂治疗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对其胃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共8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月龄1~5个月,平均月龄(3.27±1.13)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月龄1~6个月,平均月龄(3.46±1.27)个月;两组性别、月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进展》中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标准[3];月龄≤6个月;患儿家属均同意全程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伴脏器功能障碍或遗传性疾病;出生史异常;母孕期内服用过相关禁忌药物。本次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按《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4]中进行喂养和营养支持,嘱家长在辅食食材中避开牛奶蛋白。对照组给予氨基酸配方粉(AAF)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李糖乳杆菌粉(美国倍顿,规格:3g×22袋),均予以1袋/次,qd,疗程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牛奶相关症状量表(CoMiSS)[5]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胃肠道功能,其包括哭闹0~6分;皮肤0~6分;反流0~6分;粪便0~6分;呼吸道0~3分,得分越高说明患儿胃肠道功能越差。(2)治疗6个月后,由医护人员密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是指患儿治疗2周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有效是指治疗3~4周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无效是指疗程结束临床症状及体征仍无好转;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复发情况包括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胃肠道症状等发生情况。(3)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集两组患儿的血液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M、IgG),采用中国深圳迈瑞公司的全自动细胞计数分析仪检测淋巴细胞计数(LYM)。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疗效比较[n(%)]

2.2 两组胃肠道功能比较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哭闹评分、皮肤评分、反流评分、粪便评分、呼吸道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牛奶相关症状比较分)

2.3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LYM、IgA、Ig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Ig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LYM、IgA、IgM、IgG比较

2.4 两组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复发率比较[n(%)]

3 讨论

牛奶蛋白过敏可能是1种或多种蛋白引起,其过敏原包括乳清蛋白或是酪蛋白,其免疫机制可为3种,其一是由IgE介导的特异性过敏反应,其次是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还有部分患儿是两种混合型[6]。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其中肠道菌群失调是主要因素之一,相关研究显示,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因此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应用益生菌治疗必要性较大[7]。

婴儿肠道屏障功能发育尚不完全,肠道上皮细胞之间排列不紧密,通过这些排列不紧密之间的间隙大分子抗原可透过黏膜进入人体,使得过敏的风险增加[8]。本文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鼠李糖乳杆菌能够有效地减少患儿过敏症状,减轻过敏反应。鼠李糖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可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过敏风险,其可以使肠道细胞黏附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强肠黏液层功能,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本文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哭闹评分、皮肤评分、反流评分、粪便评分、呼吸道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鼠李糖乳杆菌配合氨基酸配方奶喂养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能改善其胃肠道功能,且较常规氨基酸配方奶喂养胃肠道改善情况更好。鼠李糖乳杆菌可在胃肠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护胃肠道不受大分子免疫分子入侵,同时其还可与肠道共生菌相互作用,产生获得性免疫调节,缓解过敏反应发生[9]。

婴儿免疫系统包括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其中适应性免疫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体内免疫蛋白处于低水平状态,患儿易发感染等风险[10]。本文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LYM、IgA、Ig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Ig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说明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在经鼠李糖乳杆菌治疗后能改善其免疫功能。鼠李糖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使患儿形成获得性免疫,增强免疫力。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机体免疫反应是由多因素所引起,患儿自身机体肠道菌群越是趋于平衡,体内过敏反应发生则越是较轻。

综上所述,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采用鼠李糖乳杆菌制剂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强免疫力。

猜你喜欢

胃肠道杆菌过敏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枯草芽孢杆菌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过敏8问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远离季节性过敏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
植物乳杆菌接种发酵对朝鲜泡菜品质的影响
嗜酸乳杆菌NX2-6冻干发酵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