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泪液联合Croma角膜保护剂在白内障伴干眼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中的应用效果

2021-12-23王海菊徐州复兴眼科医院眼科江苏省徐州市221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保护剂泪膜干眼

王海菊 徐州复兴眼科医院眼科,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

干眼症为眼表炎症及神经感觉异常、泪膜稳定性欠佳、泪液高渗性等所致病症,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泪膜稳态丧失及其他眼表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威胁极大[1]。近年来,干眼症发生率持续增高,且临床发现越来越多白内障患者采取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Phaco+IOL)治疗前便合并干眼症。同时,当前临床已证实人工泪液可缓解干眼症状,提升泪膜稳定性,在白内障术后干眼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2]。此外,有研究证实应用Croma角膜保护剂对于缓解白内障术后干眼有显著效果[3]。但关于白内障伴干眼患者Phaco+IOL治疗期间是否需应用人工泪液、Croma角膜保护剂及其对治疗效果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特选取我院白内障伴干眼患者56例,分组探讨人工泪液联合Croma角膜保护剂在Phaco+IOL治疗期间辅助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白内障伴干眼患者5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28)及对照组(n=28)。研究组男15例,女13例;病程2.1~4.9年,平均病程(3.48±0.69)年;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3.06±10.91)岁;患眼:左眼16例,右眼12例。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病程1.7~5.3年,平均病程(4.01±0.76)年;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3.06±10.91)岁;患眼:左眼13例,右眼15例。两组临床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白内障[4]、干眼症[5]诊断标准;(2)年龄<80岁;(3)单眼发病;(4)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调查研究;(5)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既往有眼部长期用药史;(2)眼部有外伤史或手术治疗史;(3)合并眼底出血、角膜炎等眼科病症;(4)合并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5)纳入研究前采取相关药物可能会影响泪膜稳定性者;(6)过敏体质者;(7)存在沟通障碍或神经系统病变者。

1.3 方法 两组均采取Phaco+IOL,打开眼睑,固定眼球,患眼角膜于10点处做3mm隧道切口,于3点处做辅助切口,前房中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晶状体核与皮质经超声乳化仪负压清除,通过角膜主切口于囊袋中置入折叠人工晶状体,前房与囊袋中多余黏弹剂经超声乳化仪负压清除,注入平衡盐溶液水闭切口,均匀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患侧眼部包扎;对照组采取妥布霉素滴眼液,4次/d,1滴/次;研究组采取妥布霉素及卡波姆凝胶滴眼液联合Croma角膜保护剂,妥布霉素用量用法同对照组,卡波姆凝胶4次/d,1滴/次,两种药物间隔时间需>5min,Croma角膜保护剂均匀涂抹全角膜,1次/d。两组均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功能康复指标,包括SIt、BUT、OSDI。SIt检测:选择幽暗、安静房间,将泪液分泌检测滤纸反折5mm,然后悬挂于患者下结膜囊内中外1/3处,指导患者自然闭眼,约5min后将滤纸取下,滤纸数值即为泪液分泌量。BUT检测:将5μl荧光素钠溶液(浓度10g/L)滴入患眼结膜囊,患者做眨眼动作3~4次,于裂隙灯下钴蓝滤光片观察最后1次瞬目后至角膜出现第1个黑斑所需时间,即为BUT,检测3次计算平均值。OSDI包括视觉功能、眼部症状、环境触发因素,共12个项目,每项0~4分,总分/所答项目数×25即为OSDI评分,总分0~100分,得分越低越好[6]。(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疾病缓解情况,包括眼表体征、感觉性症状,其中眼表体征包括乳头增生、结膜充血、结膜囊分泌物,感觉性症状包括异物感、干涩感、眼刺激症状,每项3分,分值越低越好[7]。(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液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IL-6]水平。取患者泪液,采用德国Multiskan FC型酶标仪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盒购于碧云天生物有限公司。

2 结果

2.1 功能康复指标 治疗前两组SIt、BUT、OSD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It、BUT较治疗前增高,OSDI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SIt、BUT较对照组高,OSDI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功能康复指标比较

2.2 疾病缓解情况 治疗前两组眼表体征、感觉性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眼表体征、感觉性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疾病缓解情况比较分)

2.3 泪液炎性因子 治疗前两组泪液TNF-α、IL-2、IL-6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泪液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L-2水平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泪液炎性因子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人口老龄化形势加剧,白内障患者持续增多,且随年龄增加,体内激素含量不断降低,极易造成泪腺与睑板腺功能退化、泪膜稳定性降低、泪液分泌功能减弱,导致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干眼症状[8]。Phaco+IOL为临床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措施,但临床发现术后极易出现暂时性干眼,且术前即存在干眼者表现更加明显。因此,如何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仍是研究热点。

人工泪液和自身正常泪液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相似性,可提升眼表湿润度及湿度,缓解干眼症状。丁雯等[9]研究结果表明,白内障伴干眼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前应用人工泪液,可有效恢复泪膜功能,改善早期干眼表现,避免术后干眼症状持续性加剧。高凡[10]研究证实,青光眼白内障术后应用人工泪液,可缓解干眼症状,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卡波姆凝胶为临床常用人工泪液,本文在白内障伴干眼患者Phaco+IOL治疗期间应用卡波姆凝胶后发现,研究组SIt、BUT较对照组高,OSDI较对照组低,且眼表体征、感觉性症状评分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提示应用人工泪液联合Croma角膜保护剂治疗可有效缓解白内障伴干眼患者Phaco+IOL术后临床表现,恢复眼部相关功能,与上述研究结果[9-10]具有一致性。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人工泪液为Phaco+IOL术后干眼症的常用干预方案,其主要成分和机体正常生成的泪液具有相似性,可作保护性眼药水,术后应用人工泪液可于患眼表面形成保护膜,与其他相关眼药水相比,人工泪液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少、刺激较小,利于恢复泪膜功能,并维持其恢复后的稳定性,滋润患眼、维持湿润状态,有效修复受损细胞。卡波姆凝胶为脂质凝胶,由固相基质与水相分散层组成,可黏着于眼球表面,在眼球表面构成液体存储库,对角膜及结膜上皮持续性产生保护作用,缓解干眼症状,并维持泪膜稳定性。同时,卡波姆凝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其结构能维持眼部湿润,缓解干眼表现,且药物自身聚合物及泪液中电解质发生作用后能稀释水分,有效保护角膜与结膜,避免干眼症状进一步加剧、进展,不仅能保护患者视力,且可提升整体治疗效果[11]。此外,分析卡波姆凝胶可更有效改善BUT等的原因还在于该人工泪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甘油三酯,其不溶于水,能模拟正常泪液三层结构,且黏度较高,可增加其于眼表黏附时间,故治疗效果更佳。而Croma角膜保护剂的主要成分为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后者是一种半合成的、不活跃的、黏弹性的非离子型纤维素混合醚,其水溶液的渗透压与眼泪相同,对眼睛刺激小,且具有表面活性,透明度高、性能稳定,常被添加到眼药中,作为接触眼球水晶体的润滑剂。同时,Croma角膜保护剂的制作出发点为保护上皮细胞,制作工艺和配制溶液成分的考虑上更加适合用于角膜上皮,具有非常好的黏附性和延展性,其化学组成主要为水相分散层和固相基质,这与机体泪膜的水层、黏蛋白层生理功能相似,可对结膜上皮及角膜进行良好保护,有效缓解患者干眼症状。

本文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泪液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Phaco+IOL治疗白内障伴干眼期间采取人工泪液卡波姆凝胶滴眼液联合Croma角膜保护剂还有利于调节炎性反应因子含量,对减轻眼部炎症反应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白内障伴干眼患者Phaco+IOL治疗期间应用人工泪液联合Croma角膜保护剂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眼部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程度。

猜你喜欢

保护剂泪膜干眼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干眼患者泪膜破裂形态的临床研究
精准化治疗联合功能性湿房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研究
导电油墨中保护剂与银表面相互作用机理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DJB-823保护剂对典型航空电连接器 腐蚀行为的影响
眼睛干痒可能是患了干眼症
浅谈涂覆溶剂型保护剂对金属表面外观的影响因素
还在熬夜刷手机? 小心这种病找上门
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