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腺五肽联合2(HZE+Mfx+Rfb)/6(HE+Rfb)方案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1-12-23丁晓艳河南省新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药械科4735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胸腺空洞肺结核

丁晓艳 河南省新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药械科 473500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所致,近年来,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MTB耐药菌株的产生,导致肺结核治愈率不断降低,复发率不断升高[1]。针对复治涂阳肺结核,常规结核病化疗方案往往效果不佳,如何提高患者治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研究证实,肺结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减退,且与疾病进展及转归密切相关[2]。胸腺五肽属免疫增强剂,其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效果确切。另研究证实,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及其配体(sFas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异常参与肺结核免疫机制,可作为病情、疗效及预后评估指标[3]。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84例,从痰菌转阴率、免疫功能、血清sFas、sFasL、MCP-1表达等方面探讨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9年9月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女16例,男26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54.09±7.38)岁,体质量指数(BMI)17~29 ,平均BMI 22.41±2.18,病程6个月~19年,平均病程(6.51±2.74)年,结核类型:浸润型30例,慢性纤维空洞型12例;观察组女15例,男27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5.24±8.16)岁,BMI 17~29,平均BMI 22.63±2.40,病程6个月~19年,平均病程(7.05±3.12)年,结核类型:浸润型28例,慢性纤维空洞型14例。两组性别、年龄、BMI、病程、结核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肺结核相关诊断标准[4];(2)痰菌培养鉴定,发现MTB;(3)近3个月内未服用免疫调节制剂;(4)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承诺书。排除标准:(1)初治肺结核;(2)器官移植史、精神病史或癫痫病史;(3)严重心、肝、肾等疾病;(4)自身代谢或免疫疾病;(5)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6)妊娠、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2(HZE+Mfx+Rfb)/6(HE+Rfb)方案治疗,强化期:异烟肼(0.3g/d)+利福布汀(0.3g/d)+乙胺丁醇(0.75g/d)+吡嗪酰胺(1.5g/d)+莫西沙星(0.4g/d),持续用药2个月;巩固期:异烟肼(0.3g/d)+利福布汀(0.3g/d)+乙胺丁醇(0.75g/d),持续用药6个月。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北京世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26),强化期用药,10mg/d,皮下注射。两组总疗程均为8个月。

1.4 观察指标 (1)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2)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CD8+)。(3)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IL-6、TGF-β)。(4)治疗前后血清sFas、sFasL、MCP-1表达。检测方法:空腹抽取3ml静脉血,离心(3 000r/min,5min,离心半径5cm),取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Fas、sFas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盒购自Critical公司;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CD8+)以EPIC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测定。

2 结果

2.1 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 观察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对比[n(%)]

2.2 细胞免疫指标 治疗前两组CD3+、CD4+、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细胞免疫指标对比

2.3 炎性因子 治疗前两组血清TGF-β、IL-6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2.4 sFas、sFasL、MCP-1 治疗前两组血清sFas、sFasL、MCP-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Fas、sFasL、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sFas、sFasL、MCP-1水平对比

3 讨论

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高,是肺结核病治疗中的重点与难点。研究报道,80%左右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属耐多药结核病[5]。

免疫调节机制在肺结核的发病、进展及病情转归中发挥关键作用。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主要为细胞免疫反应),表现为吞噬细胞作用增强、淋巴细胞致敏等,导致疾病迁延不愈。近年来,以胸腺五肽为代表的免疫增强剂成为临床研究热点。胸腺五肽主要成分为胸腺素α1,通过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多种淋巴因子,促进淋巴细胞成熟,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研究证实,胸腺五肽可调控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调节CD4+/CD8+趋于正常[6]。杨才勇等[7]研究表明,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胸腺五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痰菌转阴及病灶吸收。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胸腺五肽联合2(HZE+Mfx+Rfb)/6(HE+Rfb)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可提高免疫功能,效果显著。结核病属Ⅳ型变态反应,MTB侵入机体后,启动巨噬反应,生成大量炎性细胞,打破抑炎因子及促炎因子的平衡状态。IL-6为多效促炎因子,参与保护性Th1免疫反应通路及干扰素信号通路。TGF-β为重要抑炎因子,可拮抗促炎因子所致的炎症损伤。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胸腺五肽联合2(HZE+Mfx+Rfb)/6(HE+Rfb)方案可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程度。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Fas、sFasL、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Fas、sFasL是介导细胞凋亡的重要信号传导系统。研究证实,sFas、sFasL系统介导细胞凋亡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参与结核病发生、发展[8]。MCP-1是趋化因子CC亚家族代表成员,可向感染部位募集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可作为诊断及检测结核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9]。上述结果表明,胸腺五肽联合2(HZE+Mfx+Rfb)/6(HE+Rfb)方案可降低血清sFas、sFasL、MCP-1表达,抑制病情进展,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分析与探究。

综上可知,胸腺五肽联合2(HZE+Mfx+Rfb)/6(HE+Rfb)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可降低血清sFas、sFasL、MCP-1表达,减轻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胸腺空洞肺结核
番茄出现空洞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如何避免想象作文空洞无“精神”
首份人类胸腺细胞图集问世
英利用人类干细胞重建完整胸腺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空洞的眼神
护理干预在35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