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2021-12-23李中洲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心内科465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经皮溶栓心肌

李中洲 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465200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类型,指心肌细胞长时间缺血死亡,引起剧烈疼痛、心功能急剧下降的致命性疾病,一旦发生,若未能及时进行科学、规范治疗,在短时间内即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治疗难度,同时也会增加疾病致死率,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需尽早予以有效救治[1]。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方式包括溶栓、介入术等,其中,溶栓疗法在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为首选策略,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改善心肌血流灌注、血管再通的重要方式[2]。本次抽取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不同方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比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6.54±10.32)岁,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9例、Ⅲ级11例、Ⅳ级8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5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3.12±0.54)h;3研究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57.02±10.29)岁,心功能Ⅰ级9例、Ⅱ级8例、Ⅲ级12例、Ⅳ级9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4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2.98±0.52)h;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指南与标准[3];(2)具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适应证、耐受性[4];(3)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真实、可靠;(4)知情研究内容、目的,配合有效性良好;(5)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1)存在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禁忌证者;(2)正参与其他研究试验者;(3)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存在明显异常者;(4)语言、听力以及精神等功能异常者;(5)中途退出或者脱出观察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调脂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比组给予溶栓治疗:一旦被确诊,10min内即刻给予拜阿司匹林,首次负荷剂量300mg,嚼服,维持剂量75~100mg,1次/d;普通肝素:首次负荷剂量4 000U(50 ~ 70U/kg),皮下注射,维持剂量12U/(kgoh),静脉滴注;瑞替普酶:首次负荷剂量1 000万U(18mg),静脉注射,30min后重复给药1次,每次缓慢推注2min左右。研究组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确定穿刺点,置入动脉鞘,取2 000U肝素经鞘管注入动脉,进行动脉造影检查,确定病灶,取5 000~7 000U肝素追加,将导丝置入病灶远端,通过球囊扩张血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冠脉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TIMI心肌灌注分级、心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1 血管再通:包括治疗后1h、2h血管再通情况,血管再通判定标准:症状改善明显;抬高ST段回落在50%以上;心肌肌钙蛋白峰值(发病前12h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发病前14h内)提前显著;符合2条及以上[5]。

1.4.2 TIMI心肌灌注分级:分级标准:1级:造影剂灌注后通过微血管无法排空;2级:造影剂进入微血管出现轻微延迟;3级:造影剂能够正常进出微血管[6]。

1.4.3 心功能: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Mindray IMEC8,厂家: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治疗前、后进行分别进行检查评价,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

1.4.4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主要有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死亡等。

2 结果

2.1 血管再通率 研究组治疗后1h、2h两个时段血管再通率均较对比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管再通率对比[n(%)]

2.2 TIMI心肌灌注分级 研究组 TIMI心肌灌注分级为3级占比为78.95%,明显较对比组的57.89%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 TIMI心肌灌注分级对比[n(%)]

2.3 心功能 治疗前,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较对比组更优(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对比

2.4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89%,较对比组的26.32%更低(χ2=4.547 0,P=0.033 0<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年龄、性别、心脏内血流灌注量减少以及心肌供氧不足和耗氧增加等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同时,晨起、饱餐、重体力劳动以及情绪过分激动等也可诱发疾病。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率在不断增高,且出现年轻化趋势,致使该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危及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7]。另外,调查资料显示,约有50%左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于发病后1h以内,由此可见,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有效治疗是挽救其生命安全、改善预后结局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主要目的为挽救濒临死亡心肌、恢复心肌血流灌注,从而防止梗死扩大,保护和维持心功能。药物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主要治疗方法,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综合性治疗方法,球囊置入有助扩张血管管腔,致使粥样硬化斑块被挤破,支架植入可以预防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压迫撕裂内膜片,进而避免血管闭塞,同时,支架刚性特征在解除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作用和价值[8]。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又可分为直接介入、补救性介入以及溶栓后介入等多种方式,在实际临床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科学介入治疗方式,可取得较佳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1h、2h血管再通率及 TIMI心肌灌注3级占比明显较对比组更高,且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对比组更优,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比组更低(P<0.05)。说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确切,分析原因在于介入治疗与药物溶栓相比,可以更加有效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和消除冠状动脉狭窄、闭塞等问题,促使血管尽快再通,心肌血液灌注得以恢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介入治疗对医院条件、技术要求较高,基层医院大多不具备介入治疗要求,故无法实现大范围普及,因此,对于不具备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仍推荐将药物溶栓作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案,为介入治疗赢取时机。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期间,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提升血管再通率、 TIMI心肌灌注分级,且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作用也较为显著,因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可作为推荐治疗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期间推广、应用,但是,为确保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治疗期间需严重掌握相关禁忌证。

猜你喜欢

经皮溶栓心肌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心肌桥是什么病?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