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辨证分型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红外热成像的特征

2021-12-23陈彩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任脉热值三焦

陈彩红 李 莹

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1 治未病中心 2 妇产科 635000

中医从不同辨证角度将围绝经期综合征分为肝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型、肾阳虚型、肾阴虚型4型[1]。但由于本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因此并无明确的辨证诊疗方法。红外热成像作为一种特殊的医学影像技术,认为任何绝对0℃以上的物体都存在红外线辐射,而人体具有持续的红外辐射热源,所以通过该技术获取人体不同部位的红外热图,根据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间的辐射差,可准确判断病灶的位置及范围[2]。《黄帝内经》中记载:“阴阳为治病之根本,善诊者,先辨阴阳。”而寒热是阴证、阳证的典型表现,这也是红外热成像技术理论的基础。现代医学的红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骨关节肌肉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乳腺疾病等,以探讨特征表达及疾病发展过程中热图变化的规律[3],鲜有报道用于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因此,本研究对不同辨证分型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红外热成像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5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根据不同证候类型分为无症状组65例、肝肾阴虚组(肝肾阴虚型)125例、心肾不交组(心肾不交型)120例、肾阳虚组(肾阳虚型)85例、肾阴虚组(肾阴虚型)105例。5组年龄45~55岁,平均年龄(50.62±4.48)岁。5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因外界因素或自身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疼痛者;排除首次月经来潮开始月经周期一直紊乱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妇产科学》[4]第8版诊断标准;月经紊乱或绝经周期在3个月以上;伴有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症状,如烘热汗出、自觉潮热、悸动不安、气短乏力等;时而伴有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寡言、心烦易怒;伴有生殖道或泌尿系统萎缩症状,如性交痛、阴道烧灼干涩感、泌尿系统反复感染、尿频尿急等;性激素指标: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依次超过正常值5~10倍(16~66U/L)、20倍(30~118U/L),雌二醇(E2)值<100pmol/L。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医妇科学》[6]、《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7]中不同证型的论述制定,见表1。患者符合1项主证及2项及以上次证,并结合舌脉,可辨为相应证型。

1.3 方法 (1)扫描环境:封闭环境,室温24~26℃,湿度50%~60%,无明显冷、热光源干扰。(2)仪器:采用ZR2010医用红外热像仪(购自北京华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设备参数调节:空间分辨率≤1.2mrad,温度分辨率≤0.03℃,探测器像素384×288,波长范围8~14μm。(3)扫描步骤:要求患者全裸站在检查室内持续5min,已散去体表潜在热源。再要求受试者直立,双足并拢,足尖向前,双手置于躯干两侧,手心向前,开始扫描收集面图像,之后调整双手位置完成侧面及背面的图像采集。扫描过程要适时调整焦距、温阶、温窗位等参数。(4)扫描位置:包括三焦、任督脉、虚里、胸膺、胃脘、左/右肾、左/右胁、大/小腹、左少/右少腹,以躯干部平均温度为基线,通过数据分析处理,记录以上区位的温度热值,基线以上温度为热偏离记为正,以下则为凉偏离记为负。

2 结果

2.1 三焦热值比较 5组三焦热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焦、中焦为热偏离,下焦为凉偏离。见表2。

表2 5种证型三焦热值比较

2.2 任督脉热值比较 5组任督脉热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任脉为凉偏离,督脉为热偏离。见表3。

表3 5种证型任督脉热值比较

2.3 脏腑热值比较 5组脏腑热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虚里、胸膺、胃脘、左/右肾、左/右胁均为热偏离,大/小腹、左少/右少腹均为凉偏离。见表4。

表4 5种证型脏腑热值比较

3 讨论

人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可通过骨骼肌运动、肝脏代谢等向外释放热量,其释放的途径和方向一般具有规律性,因此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检测机体散发的局部异常热信号,可为临床诊疗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8]。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分析机体整体的温度分布图像,依据不同区域、经络、穴位处的温度变化来明确具体的病症分型,进以实施辨证论治,这一点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经络理论不谋而合[9]。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症状组整体热值分布不均匀,其中上、中焦区位热值分布不均,提示有明显的热图紊乱表现;督脉热值为热偏离,但连续性欠佳,存在热轨迹分布不均的表现,任脉热值呈凉偏离,但并不明显,由此看出,围绝经期女性阳气以逐渐衰弱,温养全身的功能开始下降;虚里、胸膺、胃脘、左/右肾、左/右胁等区位均为热偏离,大/小腹、左少/右少腹均为凉偏离,呈现浮阳上越、心下虚热之象,且热区分布不均,正常生理热区热图明显紊乱,提示围绝经期无症状女性肾中阴精多有耗损,炎之肝火难以约制,因此已出现肝阳上亢、肝阴不足、肝气郁滞等现象。肝肾阴虚组下焦温度升高,督脉为明显热偏离,任脉已见热偏离,温度属几组中最高,可见阴虚之象,胸膺部温度与其他组相比温度明显上升,出现热代谢紊乱,两胁区热值分布异常,提示患者肾中阴精损耗,肾水不足,肝阴无法得到滋养,日久则肝肾阴虚,大/小腹和左少/右少腹均为凉偏离,与其他证型相比,未明显变化。心肾不交组上焦热值显高于其他组,与中焦热值差异大,存在明显的热紊乱;督脉与无症状组相似,任脉温度升高,主因肾阴亏损日久所致,虚里区位热值高于其他组,虚里的搏动可直接反映气血的变化,而胸膺可窥察心肺的虚实状况,这两处热值异常升高可延及颈前区及肩胛区,加重心阴虚衰、心阳上亢程度。肾阴虚组上焦温度上升,出现热紊乱,可反应真阴不足,阴液亏虚,左/右胁温度分布均匀,胃脘热图像显示正常,提示功能正常,大/小腹肌左少/右少腹均为凉偏离,温度对称,督脉热值偏高,且升高明显,可见阴虚之象,而任脉为凉偏离,相较肝肾阴虚组,可见本证型属于病症初期。肾阳虚组三焦热值相较其他组明显下降,为组间热值最低,尤其以虚里、胸膺区位最明显,两胁部热面积不对称且明显缩小,提示该区域热代谢紊乱,大腹区为组间最低温度,提示患者中焦虚寒,脾阳不足,加之小腹和左少/右少腹均为凉偏离,进一步证实肾阳不足,督脉同为组间最低,提示督脉已不能充分大会调节阳经经气的作用,由此说明该证型患者以周身畏寒、腰腹冷痛,手足发冷为主要特征。

综上所述,红外热成像技术可通过热图像特征对围绝经期女性的不同证型作出准确判断,进以为临床辅助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任脉热值三焦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欧洲山杨热值及灰分含量研究*
CFB锅炉燃用高热值动力煤的问题和对策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中国城市入炉生活垃圾热值分析
浅谈收涩药在带下病中的应用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湿地植物芦苇的热值和灰分含量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