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12-23徐春艳刘会领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腺瘤息肉

徐春艳 刘会领 罗 雁

天津市海河医院消化内科 30035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也是第四大最常见的肿瘤死亡原因[1]。结直肠息肉是消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指结直肠黏膜局部异常增生并向肠腔内突出,按病理类型分为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后者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类型,也被普遍认为是CRC的癌前病变。因此探索结直肠息肉相关的危险因素,早期筛查、治疗该病对预防CRC至关重要。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它不仅会引起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系统病变,还可以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2]。一项meta研究[3]显示,同非糖尿病人群相比,T2DM人群患结直肠腺瘤的相对风险增加约50%,提示T2DM与结直肠息肉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但目前有关二者之间的风险因素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以我院消化内科3年内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比较合并T2DM患者的数据资料,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研究及疾病诊治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因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结肠镜检查后确诊结直肠息肉且合并有T2DM的9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随机数字法选取确诊结直肠息肉但未合并T2DM的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常规完善心电图、凝血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等化验检查,排除肠镜检查禁忌后由具有丰富内镜诊疗经验、主治医师以上资历的内镜医师进行肠镜检查,并采用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对既往有消化道恶性肿瘤史、伴有严重全身性疾病或病例资料不完整者均不纳入研究。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通过我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并获取患者数据,详细记录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以及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合并疾病和T2DM病程等,记录息肉部位、数量及病理类型,多发性息肉统计最大息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数据比较 两组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男女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基线水平一致,但各组中男性患者比例均高于女性,提示男性更易罹患肠息肉。T2DM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以及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但进一步分析发现,两组患者中>65岁的老年患者比例分别为27.1%、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老年患者比例在两组中差别不大。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T2DM组患者的BMI、FBG、TG和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结直肠息肉发生部位、数量及病理类型比较 合并T2DM的患者,结肠和直肠同时检出息肉比例为55.2%,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结肠息肉检出率为37.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χ2检验发现,T2DM组患者中,息肉多发(≥2个)的比例及病理结果提示为腺瘤性息肉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无T2DM的对照组患者(均P<0.05)。以上提示T2DM可能会影响结直肠息肉的发生部位、数量和病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结直肠息肉病变部位、数量和病理类型比较[n(%)]

2.3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发现,合并T2DM患者的年龄、BMI、FBG、TG、LDL-C,合并症中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患病率,以及结直肠息肉的部位、数量和病理类型,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结直肠息肉作为因变量,上述其余观察指标作为自变量,同时将T2DM病程按表1所示进行分层后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中。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FBG、高血压病和T2DM病程可能是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即患者年龄>65岁、FBG越高、合并高血压病,或者T2DM病史越长,罹患结直肠腺瘤性息肉风险越高。见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危险因素

3 讨论

CRC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对国家的医疗技术需求和成本要求越来越高,造成了严重社会负担。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加强,结肠镜筛查率不断提高,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而结直肠息肉则是诱发CRC的关键。目前的研究认为,遗传易感性、性别、年龄、种族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可影响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和发展,也是腺瘤性息肉演变成肿瘤的重要因素[4-5],该过程平均需要10年左右[6]。故而对无息肉病史的人群,针对危险因素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对降低CRC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T2DM在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明显上升,且与多种代谢性和非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7-8]。对于T2DM和结直肠息肉,尤其是和腺瘤性息肉之间的关系,目前认为是与糖尿病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免疫功能受损以及胃肠功能障碍有关[9]。Yu F等[3]发现,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相比,T2DM患者结直肠息肉发生风险高出约5%,故猜测高血糖及持续时间可能是结直肠息肉的风险因素。虽然Ma Y等[10]认为,T2DM和结肠直肠癌的关系似乎与糖尿病持续时间无关,但本研究结果表明,T2DM组中患者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的风险就越高,该结果也证实了前述研究的可能猜测。然而,随着糖尿病进展,胰腺中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能力减弱,胰岛素水平下降,如果高胰岛素血症在这二者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则应在糖尿病早期产生更强的相关性。故本研究结果尚不支持高胰岛素血症在T2DM与结肠直肠息肉的关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两组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男性比例更高,这与既往国内外研究相符[11-12],可能与男性患者生活行为、饮食习惯、吸烟以及雌激素保护缺乏等因素有关。合并T2DM的结直肠息肉患者平均年龄和BMI偏高,且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所占比例亦高于无T2DM患者,实验室指标中仅FBG、TG和LDL-C在两组中存在差异,提示以上因素可能会影响T2DM患者肠息肉的结局。通过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FBG、高血压病最终成为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此外,本研究对T2DM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按<5年、5~15年和>15年进行分层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长短对肠息肉病理类型的影响不同,笔者认为可能与该类患者血糖长期偏高、胰岛素抵抗、免疫功能调节异常以及肠道功能障碍有一定的联系。

综上可知,T2DM可能与结直肠息肉关系密切,对于T2DM病史较长的患者,当年龄>65岁、长期空腹血糖控制不佳、合并有高血压病等危险因素时,腺瘤性息肉发生风险将会增加。因而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医师应鼓励患其进行肠镜筛查,以期早发现、早治疗结直肠息肉,为预防腺瘤性息肉恶变成结直肠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腺瘤息肉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