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映时代精神的18世纪古典主义钢琴音乐

2021-12-21廖心童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9期
关键词:钢琴音乐古典主义哲学思想

【摘要】在不同时期一些哲学思想会对当时的音乐创作思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音乐作品所反映的一些客观事实,都或多或少的体现出了当时的一些哲学思想。本文通过爬梳贝多芬所处年代的历史背景,阐述贝多芬及同时期音乐家之间的紧密联系,论证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大多与当时的哲学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创作对这一阶段的音乐美学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本文认为,音乐有特殊的认知功能,音乐会反映时代精神并对现在的哲学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钢琴音乐;哲学思想;古典主义;贝多芬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9-128-03

【本文著录格式】廖心童.反映时代精神的18世纪古典主义钢琴音乐——以贝多芬为例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19):128-130.

一、18世纪的主要哲学思想

18世纪对音乐创作及发展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想有自然神论和启蒙运动思想。一些欧洲学者对宗教与世俗、理性与神学一直争论不休,秉持着各自不同的态度。因此,18世纪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着音乐进步。

(一)自然神论

自然神论是18世纪极为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它反对神秘主义和蒙昧主义,他认为宗教不是盲目的去相信一些与自然规律相违背的“奇迹”而是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并有依据的去看待宗教。它对基督教教会用人格神来支配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提出反对,认为上帝应该是一种理性的、非人格的存在。

18世纪的欧洲并不是一个完全否定宗教而去提倡科学的时代。一部分人认为应该从根源抵制宗教,也有一些思想十分激进的人认为应该完全信服于宗教并将理性彻底抛弃,但是大部分的人希望理性与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融合并共同发挥作用。

(二)启蒙运动

可以说启蒙运动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奠基石,启蒙精神最先表现出的是怀疑主义,质疑古老的神话,不相信任何事物。所以,启蒙运动时期最为重要的战争是关于宗教与科学的战争。

二、哲学思想对音乐创作的作用

古典主义时期各个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为密切,音乐使世界上不同的种族国家拥有了开放的文化态度,是因为音乐变成了一种世界语言;当时的欧洲对音乐的喜好更倾向于高贵的并受大众喜爱和追捧音乐作品。因此该时代的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音乐作品创作的风格、形式、基调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国际化的音乐语言

由于这一时期哲学思想的影响,整个欧洲都进行了思想上的改革,各国的思想家唤起了欧洲人民对世界主义的理想以及对世界各族人民友情的渴望。启蒙主义的一些思想家对各自民族的历史及异同问题缺乏认识,大多对进步观有很大的兴趣。音乐创作在启蒙思想不断深入的影响下,在音乐等艺术领域出现了大规模倾向世俗化的、被人民所接受和喜爱的艺术作品,反之这些艺术作品也为启蒙思想影响力的扩大做出了极为重要的宣传。音乐本就是需要听众的,因此,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被要求站在大众的角度进行创作,音乐作品不应该让大众去分析他的写作手法或者“不知所云”而是应被大众所喜爱的。

(二)新颖的艺术风格

18世纪的欧洲被秩序和等级所笼罩,贵族掌握着欧洲艺术发展乃至社会生活的命脉。因此,这一时期贵族对哲学思想也有着一定的兴趣,哲学家们变成了这些贵族的宠儿,这些哲学家并不愿意放弃这等好机会,因此他们在这些上流社会的集会上大力宣传着当时的启蒙思想。当时的音乐创作大多为贵族表演,这些作品必然会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的音乐更为高雅。

三、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的联系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坚持了德国古典音乐优秀的创作理念,又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和升华。所以,在考察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历史文化定位时,应当努力追踪德国古典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

(一)神谕时期

1700—1760年,正是亨德尔和巴赫的创作最为突出的时代。这正是德国封建主义腐烂没落的时代,国家四分五裂,贵族生活穷奢极欲,而平民生活穷困潦倒。就是在如此深重的苦难和痛苦中,德国民众的宗教意识勃兴,在宗教虚幻的天国里,人们试图得到慰藉和解脱。

(二)世俗时期

1760—1800年,可以说是德国古典音乐最为重要的逆转时期,这是海顿和莫扎特的时代,年轻的贝多芬已经属于这一时代了。在这一阶段,正值奥地利约瑟夫二世的“开明专制”,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改革,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当时在德奥的土地上兴起了强烈的反封建主义的新思潮,其中心思想就是弘扬人性,鼓吹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反对对人性的压制。

哲学家们一直秉持着光明必定会战胜黑暗的决心,在思想上不断的寻求进步。在这样的时代精神下,德国古典音乐迅速走出教堂,摆脱宗教形式,出现了普遍的世俗社会的音乐生活,交响乐和四重奏等占据了主导地位。

(三)英雄时期

贝多芬在创作他的音乐时,始终充斥着英雄的主题,在该主题中主要希望体现英雄面对惨不忍睹的现实时表现出的个人意志,展示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怒,体现了人类与现实社会不断抗争的勇气以及渴望得到解放的内心。

四、音乐语言构建时代精神体系

纵观贝多芬的音乐生涯,可以说也是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不断根据思想变化而进行改变的过程,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也可以說是他精神世界不断变化的一种体现。他创作思想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一)早年阶段(1782—1801年)

在这一时期贝多芬为自己的音乐创作进行了充足的储备,并且对这一时期的创作理念进行了初步的探究。这时贝多芬的创作仍是以资产阶级对启蒙运动的情感为基调,但仍然没有超越一些前辈的思想境界,贝多芬前辈们的创作中对人性的描述较少,不敢在作品中直接体现一些社会问题,但贝多芬在创作时在这一方面有所提升,他勇于表达人性的各个不同层面,敢于向世界的黑暗发起挑战。

(二)第二阶段(1802—1812年)

这一时期被称为“英雄时期”。1802年,贝多芬在失聪以及其他的健康问题层出不穷的状况下,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使他对生活丧失了希望,甚至想到了自杀。在直面生与死内心激烈的斗争之后,他最终还是战胜了自己,选择活下去。他从自身所遭遇的挫折为基点体会到了整个人类此时悲惨的命运。他认识到与黑暗斗争到底,是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他相信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获取革命的胜利。历史正需要这样的英雄,也召唤英雄,1802年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描绘了一位为人类理想的未来努力战斗的英雄人物,这部作品就像是他其他“英雄主义”作品的引子。此后的10年时间,贝多芬也一直致力于描绘一些英雄的形象。

(三)第三阶段(1813—1827年)

这一时期可以称之为“冥思时期”。1813—1817年,正值欧洲反动势力越发扩大,越来越猖狂的时期。贝多芬对此失望至极。直到1819年贝多芬失聪,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作品已经不是单纯的对英雄形象进行描绘和歌颂,却依旧保持着他一直坚持的英雄主义的创作基调。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已经超出了这种意识的范围,他用历史的眼光将人类的生存以及改革的必要性展示在了自己的作品中,为大家展示出了一幅人类幸福生活的伟大蓝图。

五、贝多芬的创作主题

(一)启蒙主义的主题

在贝多芬之前的一些作曲家的大部分音乐作品中针对资产阶级启蒙主义宗旨这一内容已经有所体现。早在1790年,经施奈德提议,为纪念约瑟夫二世的仪式上的悼歌由贝多芬创作。

贝多芬寄托了极大的希望在法国革命上,因此,他把拿破仑看作是那一时代的英雄,敢于斗争的英雄。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为拿破仑所写,当得知拿破仑称帝,贝多芬勃然大怒。气愤之下,将他的名字从作品的封面上抹掉。他一直把自己音乐创作的终极奋斗目标定为追求自由和人类的进步,并且他也确实一直为此努力。但是贝多芬所追求的这些在当时的社会情况和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因此他最终退回到了自己的精神王国。

(二)英雄主义的主题

贝多芬与其他同时期音乐家创作思想的区别正是在于他所宣扬的英雄主义主题。可以说:伟大的社会转型时代就是英雄时代。为什么说贝多芬是这一时代的英雄,因为他对先进的文化和生活十分的向往并一直与不见光明的社会做斗争,但并不是说他阻止或改变了客观自然事实。

在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的德国,资产阶级非常的软弱,使这个国家盛产一些碌碌无为的人,而不是产生敢于斗争的英雄。贝多芬生活中的不易使他意识到,需要通过不懈的斗争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解放。音乐是他战斗的武器,他要用音乐武装人类的头脑,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让人民从混沌中觉醒。

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可以说都是以英雄为创作基调的。《第二交响曲》描绘了贝多芬对这一主题初步的认知与思考,并展现了他对英雄主义这种生活方式的渴望。《第三交响曲》诠释了这一主题的主要内容,构建了英雄的伟大形象和英雄对当今时代的看法及行动。《第四交响曲》为大家描绘了一个英雄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英雄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世界。《第五交响曲》描写了英雄所做的抗争——与现实社会和黑暗势力进行无休止的斗争。《第六交响曲》表现了英雄与客观事实的关系,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担忧。《第七交响曲》阐明了英雄与大众之间鱼和水一样的关系,凸显了英雄以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生活为自我价值体现的终极目标。《第八交响曲》体现了英雄对生活饱含热情,并且展现了于水火之中的人民大众形象。

(三)理想主义的主题

经历了革命后,整个欧洲的政治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贝多芬也在此时灵敏的嗅到了来自黑恶力量的威胁。这一时期,他的疾病和生活中的种种不易,把他推到了绝望的边缘。在这样的时刻,他在对外在的幸福和欢乐的期望落空之后,却真的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了“支撑点”。

晚年的他处于一个进行完全自我精神反省的时期。他不顾及自己的疾病和生活不易带来的痛苦,坚持相信光明会战胜黑暗从而达到人类文明的最终目标。贝多芬的内心始终向往着理想主义。当他承受着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痛苦时,人们将它抛弃时,他却仍然全身心地拥抱“可爱的人類社会”,为他理想中的世界放声高歌,抛头颅洒热血。

六、结语

总的来说,文化是经济建设及各个方面的上层建筑。只有选择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才能使整个社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才能使文化变成先进的文化。在转型的大潮中,有各种支流、各种尝试也是必然的,但是每个历史大转折的时代都有一种代表历史主导方向的、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可以看出,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永远是进步文化的旗帜。在这个意义上,贝多芬是不朽的。

贝多芬用自己的创作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类对美好世界的渴望以及对这一时期的迷茫,为人类描绘了一幅美好世界的画卷,令人心生向往。引导人类的精神世界走向新的境界,从而推动文明的进步。对前人的文化思想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勇于创新,敢于为时代和人民发声,让时代变成更好的时代。

参考文献:

[1]李颖.关于维也纳古典乐派研究的综述[J].考试周刊,2008(39).

[2]冰,徐杰.论“启蒙运动”对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的影响[J].王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5).

[3]陈越红.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哲理分析[J].中国音乐学,1998(4):131-142.

[4]苗淼.人文艺术哲学的“如其本然”及其精神境界——以贝多芬音乐艺术为视角[J]. 求索,2016(5).

[5]张俊萍.心中的大爱——探究贝多芬音乐中的哲学信仰[J].音乐创作, 2013(3).

[6]张波,林俊.试论贝多芬音乐创作受启蒙思想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4(16).

[7]林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英雄性”情感特征表现手法的独创性[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08-111.

[8]车新春. 19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音乐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潮[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0.

[9]张睿. 论启蒙思想对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影响[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10.

[10]梁婷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三个时期的风格比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6):274.

[11]潘鸿泽.谈贝多芬三个阶段的音乐创作[J].艺术教育,2007(10):96.

[12]王青. 贝多芬文化价值观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07.

[13]邵桂兰,王建高.贝多芬音乐创作中的人文关怀与美学品质[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2):38-41.

[14]霍鹏飞. 论贝多芬九部交响曲的创作特征[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5.

[15]林苗.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英雄性”情感特征表现的初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

[16]龙本裕造,张新林.贝多芬的独创性[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4):49-54.

[17]高宗仁.贝多芬晚期作品风格浅谈[J].人民音乐,1997(11):39-41.

[18]张洪模.国外贝多芬研究的新探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1):25-30.

[19]廖乃雄.试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内容和思想倾向[J].人民音乐,1979(Z1):72-80.

作者简介:廖心童(1996-), 女,汉族,内蒙古包头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方音乐史方向。

猜你喜欢

钢琴音乐古典主义哲学思想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向古典主义致敬
《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
论中国养生文化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现状及措施
梁雷钢琴组曲《我的窗》多元文化特性及演奏诠释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琴键上绽放的法兰西玫瑰
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