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优雅之师 育志趣学子
——江苏省徐州市云兴小学办学文化解读

2021-12-21陈书强

江苏教育 2021年79期
关键词:徐州市课程学校

陈书强

一、学校简史

江苏省徐州市云兴小学始建于1951年,前身是徐州铁路第三子弟小学,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复兴南路227号,坐落在黄河东岸、津浦铁道线旁。2005年学校划归徐州市云龙区管辖,2014年学校实现教育集团化发展。2020年,学校已有华润小学、土山寺校区、商聚路小学、津浦西路小学、汉景小学等分校,193个教学班,8200名学生,500名教师,形成了“名校+分校、名校+新建校、名校+村小、名校+国际校”的集团化办学格局。学校轮滑课程特色鲜明,校园轮滑云兴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学校获得“全国红旗雏鹰大队”“全国科研重点实验基地”“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核心理念

理解生命,志趣多元

三、文化主张

校风:厚德 博学 务实 严谨

教风:敬业 爱生 勤学 善诱

学风:探索 发现 创新 求真

四、文化名片

(一)人物系列

·有影响力的校长

陈书强,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个人、徐州市2019年十大最具影响力校长和年度校长人物之一。2017年3月,陈书强担任徐州市云兴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现调任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校长)。他是一名专家型、创新型校长,30年来勤学不辍,立志走教育家办学之路,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在他的带领下,云兴小学积极倡导生长教育的办学理念,逐步建设具有儿童味道的校园,让学校成为滋养师生成长的沃土。

他主持的“基于大数据下学生多元生长评价体系建设的行动研究”立项为2017年中央电教馆重点课题;“指向儿童核心素养的非遗课程群的开发与实践”立项为2018年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题。在他的影响下,学校教师也纷纷加入教科研的团队中。学校现有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江苏省中小学特色文化项目、教育部课程中心校本课程项目3个,国家及省市级课题21项。云兴教师团队沉下心,带着对内涵发展的新思考,“累”并快乐着,“学”并幸福着,“思”并准备着,“行”并坚持着,深入引领云兴走向更有视野、更具特色的现代化优质学校。

吕岩,徐州市云兴小学副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小学高级教师,中级社会工作师,徐州市“凌云”好教师团队领衔人。她主持并参与了省、市级多项教科研课题,现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儿童立场’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包的开发研究”,多篇论文在《江苏教育》《中国教师报》上发表,曾受邀到沈阳、深圳、昆山等地进行教学公开课展示。

30年的教学生涯,她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童味语文”教学主张。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要“走向儿童”,她提出儿童立场的主体理念,强调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她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要基于儿童,从儿童的需求出发,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学生言语发展需求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形态,语文教学要有点“儿童味”。她的课堂关注生命、需要、成长,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展现多彩自我的舞台。她引领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合,走出教科书、课堂、校园,让学生在大语文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语文,感受富有儿童趣味的语文学习,从而多方面、多角度地提高语文素养。

•有影响力的工作室主持人

郑晓薇,徐州市中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小学高级教师、徐州市学科带头人、云龙区青年名教师、江苏省英语课改先进个人、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她曾获得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徐州市优质课一等奖,并多次执教名师示范课,开设专题讲座。她还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项、徐州市学科专项课题1项,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郑晓薇英语名师工作室汇聚了徐州市一批有教育追求与信仰、业务精湛且充满活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她带领工作室成员通过研究绘本阅读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构建绘本阅读的课程体系,不断丰富学生英语阅读体验,形成英语阅读习惯,提升英语核心素养。她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小学英语校本绘本阅读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施”为研究载体,带领全体工作室成员开展自主研读、课例研修、沙龙分享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工作,让教学研究真正发生,实现对教师内驱力的点燃、唤醒、激活。

赵莉,首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为工作室的“领头羊”,赵莉先后获得徐州市十佳师德模范、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赵莉网络名师工作室以网络支撑下的同步课堂、双师课堂、名师空中课堂、沙龙研讨、专题讲座为载体,通过网络研训的形式共同完成专题研究任务。她带领工作室成员以“云课堂”“云教研”“云管理”等为技术支撑,形成科研育师、科学运作、联动提升的结伴学习共同体;以线上学术沙龙、课堂观摩、案例分析、送教支教、专家引领等方式,开展实时化、可视化教研,提高教研活动品质;以区域备课资源、课题资源、优秀课例汇聚共享为目标,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共享“微课”“优课”“创新案例”等数字资源库,实现信息交互,共享教育智慧。2020年与安徽砀山实验小学、贾汪建平实验学校依托信息技术常态化开展同步学堂和远程研修活动,发挥了云兴教育集团的引领辐射作用。

陈晓宁,徐州市云龙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教育硕士、高级教师、云龙区名教师、云龙区师德模范、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从事班主任工作24年。陈晓宁云龙区名班主任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2月,工作室共有成员25人,大多是一线岗位上的教师。工作室成员广泛阅读相关内容的专业书籍,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交流习惯,共同成长。工作室每名成员都努力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上教研课、主持课题、写论文,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努力成为名教师;成熟期的教师则向专家型教师迈进,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实现德育与教学的比翼齐飞。

•有影响力的班主任

刘敏,2002年8月至今就职于云兴小学,徐州市“彭城恩师”、云龙区“优秀中队辅导员”、云龙区“优秀班主任”。她主张让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静待花开。

王晓梅,2012年8月至今就职于云兴小学,徐州市“优秀女教师”、云龙区“师德先进个人”、云龙区“优秀班主任”。她主张用爱传承文明,用爱开启智慧,用爱赢得学生的信任。

韩霜,2010年8月至今就职于云兴小学,云龙区优秀共产党员,云龙区师德先进个人。她主张“爱心”是培养教师与学生感情的基石,“爱心”是转变后进学生的“灵丹妙药”。她将充满“爱心”作为工作的主旋律。

尹海博,2010年8月至今就职于云兴小学,云龙区优秀班主任,云龙区学科带头人。他主张真爱在心,把自己的理想、青春、快乐、幸福融入为学生的服务中去。

王媛媛,2014年9月至今就职于云兴小学,云龙区优秀班主任。她主张用童心赢得童心,让活动凝聚集体,以等待倾听花开,拿真心换取信任。

(二)课改系列

•有影响力的管理

让学校成为滋养教师成长的沃土。一堂好课,必然以学生为中心,顺应童心、童性,做到“人在课中央”;一所好学校,也必须将教师立于中心,满足教师的发展,做到“人在校中央”。学校关注教师的发展需求,尊重教师的个性选择,激发教师发展内生力,积极搭建成长平台,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教师的幸福教育生活,最终实现学校与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

教师的发展设想源自学校“生长教育”的办学理念。基于学校实际和自身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儿童立场,近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生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生长教育”之于学生,是关照儿童的自然天性,尊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并满足其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需要;“生长教育”之于教师,则是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学识素养、学科差异等,尽量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使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专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并具有持久的专业发展内驱力。学校努力建立生长共同体,促进教师从个体生长走向共同生长;推动名师工程建设,促进教师队伍从注重共性走向凸显个性。

一所学校的内涵发展与其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方式,决定着学校教育的高度。学校正努力成为教师卓越生长的沃土,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学习型组织,让每一位云兴小学的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有影响力的教育

“十好教育”。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云兴“十好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学生未来幸福人生的生长点。所谓“十好教育”,分别是“扫好地、说好话、护好绿、读好书、吃好饭、上好课、做好操、走好路、行好礼、写好字”。从学生最基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要求抓起,从小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小事做起,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在生活学习细节中,实践体验,学以致用。

“十好教育”之微课堂。“十好教育”微课堂展示养成教育新理念,小小课堂变“千篇一律”为“分类施教”,教育主体变“一人讲”为“大家讲”,不同的年龄段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不同的实践体验。每天有目标,每天都进步。云兴师生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自觉成为“十好教育”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十好教育”之班队会。学校以小队为单位,以“十好”为主题,融教育性、时代性、艺术性、生成性等特点彰显儿童的生长快乐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从小品到听故事再到歌曲,新颖多样的形式为学生奠定一生的行为规范。

“十好教育”之放眼社会。大自然、大社会是学生的活教材,让学生在多彩的社会环境中去探讨、去发现、去约束,尽情地看、听、想、摸,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创造、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社会大课堂呈现一个个真实的世界,使学生领悟到那些课本上无法给予的东西,给学生一个快乐、完整、精彩的少年生活。

“十好教育”之辐射家庭。习惯犹如一把雕刻刀,在日积月累中雕琢着人的品行。在饮食之中我们浸润了谦让有序的礼仪,成就了勤俭节约的美德,锻造了聪明健康的体魄;在劳动中我们收获了团结协作的本领,塑造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了顽强向上的意志。习惯之光雕琢着学生的体格、智慧和道德,并将其光芒透过他们的心灵辐射进每一个家庭。

•有影响力的教学改革

学校以“深化课程建设,丰厚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建设指向真实场景的“物联网+植物工厂”,为学生的科学学习创造真实情境;开发依托于“物联网+植物工厂”的真实情境下的小学科学课程体系;探索真实情境下的小学科学学习实践模型;搭建学生学习辅助管理平台,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学校基于科学教育校本实践与传承,基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现状,在“物联网+”的背景下,确立适合的学习资源,建设适合的科学课程,选择适合的学习路径,使用适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适合的评价平台,依托场馆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新科技助力下的现代农业文明,提升学校科技教育水平,切实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2019年12月,云兴小学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成果受邀参加由教育部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并代表江苏展区工作坊发言。2020年,该项目进入华东师范大学组织开发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优秀案例库”,并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论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改革研讨会中作项目主题发言。

五、学校课程

在“生长教育”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立足儿童视角,源于儿童需求,指向儿童发展,通过科学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多元化、系统化的评价方式,持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学校的“小云娃”课程是实施“生长教育”的载体,共分为三类:起点课程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基础型课程,提升学生基础学力;足迹课程是指向生活能力的拓展型课程,使学生适应当下社会发展;未来课程是指向持续发展所需创新与应用能力的研究型课程,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三类课程功能互补,有机融合,组成了“小云娃”课程体系,引导“有朝气、受欢迎、远志向”的小云娃一步一个足迹,茁壮成长为“健康、自由、智慧、明理、博雅、自主、创新”的新时代儿童。

六、符号系列

校徽。校徽名为“乐乐”,这一设计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为幼苗,代表着学生。中间为三人,寓意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时刻警示云兴的师生要念念不忘恭谨、谦虚的人生态度。下半部分犹如粗壮繁杂的树根,寓意茁壮成长的幼苗植根于云兴这片沃土,同时,也告诉学生,无论何时,都要怀抱一颗感恩之心。

校歌。云兴云兴,黄河的情怀,铁路的脉动。云兴云兴,不负使命,六十载风雨兼程。敢于担当八万里,道远任重,德才兼备,知行并重,民主科学,根植心中。书香校园里,闪现着自信的笑容,和谐环境中,奔走着健康的身影。云兴云兴,人才的摇篮,少年的先锋。云兴云兴,继往开来,六十载辉煌铸成。云兴霞蔚八万里,气势如虹。勤学多思,明辨笃行,爱美向善,高雅方正。珍惜少年时,莫辜负难忘的云兴。实现中国梦,牢记着先辈的叮咛。可爱的云兴,收获来自耕耘,奋斗才会成功,未来属于我们,光荣归于云兴!

基础教育是一项静水流深的事业,需要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培优雅教师,育志趣学子”,云兴小学历经七十载,薪火传承,弦歌不断。一代代教师守望校园,专注、钟情于教育事业,用智慧和汗水助力每一位学子成人成才,绽放出自己独特的精彩。

猜你喜欢

徐州市课程学校
徐州市奋力推动全行业百日攻坚行动
·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师生作品·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徐州市旅游业经济影响分析
徐州市旅游业经济影响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一次做饭
学校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