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江县蔬菜“321模式”的成效和经验

2021-12-18谭国飞孟平红蒋芳芳李裕荣熊爱生

农技服务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产值贵州省蔬菜

谭国飞, 孟平红, 蒋芳芳, 杨 静, 李裕荣, 李 彤, 熊爱生*

(1.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2.麻江县农业局, 贵州 麻江 557600; 3.南京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华东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95)

麻江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处贵州省中部,位于东经107°18′~107°53′、北纬26°17′~26°37′。该县面积小、土地较破碎,产业发展相对落后,2019年4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1]。脱贫攻坚中麻江县结合自身自然条件,发展了蓝莓、菊花、蔬菜、养蜂等地方特色产业,取得显著成效。其中,蔬菜作为脱贫攻坚中最重要的产业,获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政策支持。2017年年底,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蔬菜专家团队在麻江县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决定在麻江县开展蔬菜高效“321模式”示范推广。蔬菜“321模式”是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蔬菜团队30余年来对贵州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不同气候类型总结出的蔬菜高效栽培模式,可实现每年每667 m2蔬菜种植收入达3万、2万和1万元,已在贵州省17个县市开展示范推广,获得贵州省政府支持[2],以及贵州省财政厅和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专项经费支持[3]。麻江县处于贵州中海拔地区,蔬菜种植区海拔高度在650~1 180 m,森林覆盖率高、生态气候良好,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为此,2018—2020年通过在麻江县推广蔬菜“321模式”,形成了麻江县地方特色的蔬菜高效“321模式”。3年示范推广不仅让麻江县蔬菜种植产值达1万元/667m2以上,也使当地蔬菜产业形成显著的地方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蔬菜产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广该模式的成功经验,促进蔬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参考,结合上述3年示范推广的实践,总结麻江县实施蔬菜“321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和成功经验。

1 麻江县蔬菜“321模式”的成效

1.1 项目基地建设及辐射带动效益显著

在麻江县龙山镇、宣威镇、坝芒乡等区域(图1、图2),累计建设核心区域87 hm2,产值2 346万元,产值达1.8万元/667m2。辐射带动2 333 hm2,产值共计43 253万元,平均产值1.24万元/667m2。带动贫困户590户2 276人增收,人均月收入2 000元以上。

图1 麻江县坝芒乡蔬菜“321模式”核心示范区

图2 麻江县龙山镇蔬菜“321模式”辐射区域之一

1.2 蔬菜品种结构优化

引进贵州省内外的辣椒、南瓜、黄瓜、菜豆、红菜薹、茄子等蔬菜品种79个,筛选出适应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33个(表1和图3)。

注:A为茄子;B为辣椒;C为黄瓜;D为芹菜;E为甘蓝;F为豇豆。

表1 麻江县蔬菜“321模式”的蔬菜类型及品种

1.3 栽培模式高效

在麻江蔬菜核心示范区,形成4种蔬菜高效栽培模式并已应用到麻江县各乡镇。其中,一年三季三收的栽培模式有3种:豌豆-辣椒-花菜、黄瓜-棒豆(豇豆)-豌豆、辣椒-红菜苔-莴苣;一年二季二收的栽培模式有1种:夏秋茄果类蔬菜-冬春红蒜。核心示范区4种种植模式全年产值均达1.9万元/667m2以上。

1.4 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依托麻江县自身的自然条件和当地蔬菜品种优势,通过实施蔬菜“321模式”,发展壮大麻江红蒜、水菠菜、尖用佛手瓜和紫长茄等特色蔬菜种植,并获得了较好收益。

1.4.1 麻江红蒜 麻江县红蒜为当地农民通过长期选择栽培而形成的地方优良特色紫皮大蒜,红皮白肉、外型优美,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2003年,麻江被评为“中国红蒜之乡”,以及获得“贵州省优质农产品”、“黔东南消费者最喜欢农产品奖”等[4-5]。2009年后,麻江红蒜因品种逐渐下降等原因,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0.27万hm2降至0.03万hm2左右。2016年麻江县启动《麻江县红蒜产业行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在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专家帮助下开展麻江红蒜提纯复壮,在贵州省园艺研究所将该县作为全省蔬菜“321模式”示范县之一的推动下,2020年麻江红蒜种植面积恢复到2万hm2,主要集中在贤昌镇和谷硐镇[4-6]。种植方式主要为水旱轮作,种植水稻收获后种植大蒜,大蒜收获后不影响水稻种植。种植出的红蒜色泽紫艳、口感风味更加浓郁(图4),种植大蒜和水稻的年产值合计2.8万元/667m2左右。

注:A为田间;B为鲜蒜头;C为干蒜瓣。

1.4.2 水菠菜(豆瓣菜) 麻江县坝芒乡水质优良,常年田间有水积累,改为旱地蔬菜种植受到极大限制。为此,麻江县积极探索了以水菠菜(豆瓣菜)为主的水生蔬菜。目前,栽培面积53 hm2,年产值2万元/667m2,较好地解决了常年积水只能种水稻的限制,且水菠菜可实现一年种植多年多次采收。该种植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贵州大部分水田水质好而常年积水只能种植水稻的问题。水菠菜已作为贵州省野生蔬菜种类之一进行贵州全省推广,预计初步在全省推广350 hm2。

图5 麻江县坝芒乡水菠菜种植场景

1.4.3 尖用佛手瓜 佛手瓜作为贵州省9个优势蔬菜单品(白菜、萝卜、韭黄、茄子、菜豆、佛手瓜、生姜、山药和野生蔬菜)之一,全省种植面积约1万hm2。麻江县利用排水好、土壤肥沃的水稻田种植尖用佛手瓜尖(也称龙须菜),主要集中在该县栗木坝区(图6)。2020年种植面积20 hm2,当年产值1万元/667m2以上,由于种植管理技术要求相对低,预计将在该县扩展到70 hm2。

1.4.4 紫长茄 麻江县气候冷凉,光照夏秋光照相对足,紫外线强度相对强,利于茄子营养物质的积累和着色。目前,麻江全县种植的茄子主要以长丰系列的紫茄为主,面积约330 hm2。主要种植在坝芒乡、谷硐镇、宣威镇、龙山镇等。种植模式主要是在夏秋种植紫长茄,冬春种植菜苔(菜心)以及白菜;第一年种植茄子后,第二年可种植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少,形成水旱轮作模式绿色高效水旱轮作“321模式”。

1.4.5 酸汤辣椒 麻江县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具有浓厚的酸汤文化。同时,麻江县有国内最大的酸汤企业(明洋食品有限公司)以及便利的交通环境,为酸汤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目前,麻江县生产的辣椒大部分用于酸汤生产,辣椒种植面积0.06万hm2左右,各乡镇均有种植且种植水平相对较高。另外,麻江县在多年种植辣椒的基础上,探索菜用甜椒的种植,在坝芒乡每年轮作换茬种植甜椒20 hm2,生长良好(图3B),品质优,一季甜椒产值在8 000元/667m2左右。种植辣椒后,在冬春季开展甘蓝、白菜、红菜薹、豌豆等蔬菜种植,产值达5 000元/667 m2左右。该种植模式全年可实现产值1.3万元/667m2。

1.4.6 水果类型蔬菜 近年来,麻江县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探索利用已建设施种植经济价值高、劳动力密集投入的精品水果蔬菜。选择了可食性和商品性良好的圣女果和水果黄瓜,成效显著(图7),年产值达4万元/667m2。

图7 麻江设施栽培的水果黄瓜(A)和圣女果(B)

2 麻江县蔬菜“321模式”的成功经验

2.1 发挥地方优势,发展特色蔬菜

在麻江县政府提出的“1258”工程(1万亩花卉、2万亩锌硒优质米、5万亩商品蔬菜和8万亩蓝莓)中[7],即可用于商品蔬菜的面积仅0.33万hm2。相比贵州省其他县市,如威宁仅“三白”(白菜、莲花白、白萝卜)规划面积2万hm2、惠水县仅佛手瓜种植面积约0. 7万hm2、普定县仅韭黄0.67万hm2,麻江县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小。为此,麻江县通过分析自身资源优势和劣势,走出麻江县蔬菜发展的特殊道路。首先,出台麻江县蔬菜产业发展方案和具体的操作措施,如《麻江县2019-2023年蔬菜产业5年发展规划方案》《麻江蔬菜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麻江县蔬菜产业发展奖补工作方案》《麻江蔬菜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麻江县夏秋冷凉蔬菜基地建设规划》《麻江县高科技蔬菜博览园建设规划》等蔬菜发展指导文件,以及县政府每年投入不少于1 000万经费,县乡镇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其次,在发展蔬菜过程中避免和全省其他蔬菜大县发展的大宗蔬菜竞争,选择具有特色的蔬菜,如大蒜、水菠菜、辣椒、水果蔬菜等。再次,依托其离贵阳(110 km)、凯里(50 km)、都匀(23 km)等市的距离短、交通方便(兰海高速、320和210国道、309和311省道等)的优势,大力发展鲜菜产业,如西红柿、黄瓜、甜椒、菜豆等蔬菜。最后,加强与省内(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和省外(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蔬菜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为蔬菜产业提供技术保障。由此,充分发挥麻江县的地方优势,形成麻江县发展的蔬菜高效“321模式”。

2.2 整合资源,做好布局示范和推广

贵州省“500亩坝区”中麻江县仅有8个坝区。这些坝区长期以种植水稻为主,农户种植蔬菜很少、种植技术也相对落后。虽然每年全县安排1 000万经费发展蔬菜种植,但对完成高标准蔬菜坝区建设的支持仍然不足。同时,麻江县产业多,蔬菜专业技术人员非常匮乏,且蔬菜技术人员需承担挂职、扶贫帮扶、会议等其他任务,用于开展蔬菜技术的推广、示范培训更少。为此,全县大力整合各种蔬菜产业发展资源,做好蔬菜的布局示范和推广。首先,整合蔬菜发展经费、人力等资源,针对性地在坝芒乡坝区建设高标准农业园区,开展各类蔬菜新品种、新栽培模式和新技术的示范。其次,整合省内外蔬菜单位和专家,对麻江县蔬菜进行系统的种植指导和培训,如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培训、麻江红蒜提纯复壮技术培训、设施无土栽培技术培训等,每年培训指导至少10余次,每次至少培训400余人。最后,整合行政和政策资源,积极响应省州市支持麻江蔬菜产业发展的各种政策资源,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并进行合理科学的蔬菜种植规划,如发展贵州9个优势单品蔬菜的佛手瓜、韭黄(菜)、茄子、菜豆、野生蔬菜(水菠菜)等,形成一定规模并进行示范和技术培训。在整合资源基础上,全县蔬菜产值能够稳定在1万元/667m2以上。

3 结语

麻江作为贵州省甚至全国面积较小的县,虽然用于蔬菜种植的土地面积有限,但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和特色化发展,蔬菜已成为其脱贫摘帽的重要产业之一。麻江县蔬菜也成为黔南州以及贵州省蔬菜产业的特色示范县之一,2017年在麻江县还召开了贵州省蔬菜产业体系会议,黔东南州蔬菜观摩会也常在当地举办。今后,需进一步利用好麻江县优良的自然、气候和区域优势,针对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具有优势的蔬菜,进一步加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力争将目前1万~2万元/667m2的产值提高到3万元/667m2。同时,加大蔬菜产业配套基础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加强和健全人才队伍培育和考核方式,积极引进和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蔬菜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制定和落实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经费等支撑。最终,形成具有麻江县特色、进一步升级的蔬菜高效“321模式”,产生更广泛的示范带动效应,更大程度地发挥蔬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产值贵州省蔬菜
奇怪的蔬菜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蔬菜
日本印刷产业产值2018年第一季度略增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鉴赏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