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求佳径 阅读无止境
——让学生爱上阅读的几点尝试

2021-12-18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余东小学邵栋霞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课外书课外阅读笔者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余东小学 邵栋霞

俗话说:“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不仅需要食物中的各种营养,还需要精神营养,而精神营养,则大部分来自书本,来自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至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3至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5至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可见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然而,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较多,陪读的爷爷奶奶们文化程度都不高,大多数农村家庭也不是很充裕,没有太多的钱用来买课外书籍,导致农村学生阅读资源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力求改变农村学生的阅读现状:

一、说服家长,购买课外书籍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家长对阅读的重视度不够。虽说现在农村生活也是丰衣足食,但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吃穿方面比较舍得,对于买书,并不是十分支持,家长观念的落后,导致农村学生不像城市里的学生,别说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就是想买几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往往也不能如愿,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不去奢望课外书这个“大面包”了。

笔者在班上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次笔者陪女儿买了新书以后,都会去群里“晒”一下。有的学生家长回复:“喜欢看书就是好啊,我们家孩子只喜欢看电视。”笔者回复:“我家女儿看书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看电视啊,课外书是治疗电视瘾的良药哦!”有的家长则会让笔者推荐几本好书,笔者就建议家长带着孩子去逛书店,让他们自己去挑选。也有家长说:“我们家孩子不要看书的。”笔者说:“你怎么知道,是孩子自己说的吗?家里没有课外书怎么看啊?没有不爱书的孩子,只有不重视课外阅读的家长。”笔者每次跟家长聊天之后,都会在班级掀起一股购书潮。有了家长们的支持,学生的阅读氛围也日益渐浓。

二、营造氛围,资源共享

为了学生们能花最少的钱看最多的书,根据学校班级图书角的建立要求,笔者在班级设立了“读书吧”,让每个学生为班级图书角捐赠3本图书。与往常捐赠有所不同,这次笔者要求学生捐出自己最喜欢且已经阅读过的3本好书,每个学生都要为自己捐出的书配上好书推荐卡,以吸引其他同学来借阅。每个月的月底笔者会统计,推荐的书被借阅次数最多的学生,就可评为推荐之星,奖励一本新书,有了奖励和奖品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更高了,认真阅读、认真推荐之风在班级蔓延。

笔者还利用学校的读书漂流活动,让学生们利用午读时间自主借阅图书馆图书,并在自己的本子上做好阅读记录、读书笔记,定期评选阅读之星,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三、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更好地鼓舞学生们主动阅读书籍。因此,笔者大力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动机,让他们愉悦地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1.激趣第一法:树榜样

笔者利用语文课堂及故事讲坛,为学生们介绍一些爱读书的名人故事,如睡“警枕”的司马光,凿壁借光的匡衡,嚼辣椒驱寒阅读的鲁迅……给学生们树立读书的榜样,通过学习,学生们懂得了要成为一个有用的、更好的人是所有人的理想,而阅读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

2.激趣第二法:朗读法

笔者发现晨读时总是让学生们朗读课文、经典诗词,学生们兴趣不浓。因此,笔者每天都会布置一个自主作业,让学生们选择课外书中的一段话来朗读,可以是一段优美的描写,一段经典的对话,或者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哲理……总之,只要触动了你心底的那根弦,都可以拿来朗读。从那以后晨读时不管是小组互读,还是个别展示,那真是百花齐放——笔者能听到婉约优美的散文,铿锵有力的杂文,表现人物个性的对白,或感动,或震撼,更多的是惊喜,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动情的朗读中被激发了出来。

3.激趣第三法:讨论法

对于共读的书,笔者一般会采用讨论法让学生的阅读情感得到升华。例如,在阅读《童年河》时,学生们从洪雪弟身上读到了与我们现在完全不一样的前辈的童年,如可以互相串门,可以在没有大人看管的情况下结伴同行等,还接触看到了一些陌生词,如“右派”,琐碎的小事让学生们大致了解了20世纪70年代孩子们的童年……学生们说说自己的体会,谈谈亲情,聊聊友情,很美。

4.激趣第四法:阅读分享法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单纯的阅读和批注,笔者认还不够,对于需要精读的书籍,笔者通常会引导学生采用阅读沙龙、画小报、写读后感等形式进行分享。分享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展示,是一次思维的碰撞;对于中等生来说,拓宽了阅读视野;对于相对落后的学生来说,他们懂得了书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是一次阅读的提升。

四、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通俗地讲,读书可以分为精读、略读和浏览。对于名著经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精读,但精读一定要有选择,所有的书都精读的话就太费时间了;对于自传等文学故事类的书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略读,大致了解故事内容,这样学生既节约了时间,又受到了启发;对于报纸,学生则可以采用浏览的形式进行阅读。恰到好处地用合适的方法去阅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五、推荐好书,节约学生选择书籍的时间

书的世界,无穷无尽,对于学生们来说,如果没有老师的推荐,选择起来既费时又费力。作为教师,应该在立足课堂的同时,适当做好延伸,为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如教学《鲁滨孙漂流记》后,笔者向学生介绍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外国游记类小说,激发学生们去品味人物性格,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结合《三打白骨精》的教学,笔者向学生推荐《西游记》,引导学生去品读中国神话小说的奇思妙想;在学习《小草和大树》时,夏洛蒂三姐妹的故事引发学生们去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热潮。当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被激活后,他们就会竭尽所能找书读,挤出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读书。

六、巧用激励,让学生乐读书

为了“哄”学生读更多的书,当学生们每读完一本书,笔者都会以文具做为物质奖励;每月都会评比阅读之星,获奖者可以得到一本新的课外书,这些书都来自笔者的书橱,笔者会告诉学生们这些书都是老师读过的书,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学生们你追我赶,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阅读评比的意义也就更加深远。

七、榜样示范,与学生共读书

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要求学生们多阅读,笔者自己就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在课余时间也要阅读,提升自己的素质。学生们看的必读书,有很多笔者都不曾读过,为此,笔者就制订了阅读计划,与学生一起朗读书中的精彩语段,或各自静心畅游在自己的阅读世界,并利用阅读辅导课,与学生们交流书中的人物,畅谈读书感想。晨读时,笔者和学生们一起朗读精彩语段,重点品味经典;午间阅读时,和学生们一起伴着音乐静心阅读……笔者流露出的阅读热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让学生爱上阅读并持之以恒地坚持阅读需要教师们用心培养,耐心鼓励,点燃学生阅读兴趣的火花。只有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就能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探索求佳径,阅读无止境,教师一定要想尽办法,让学生们爱上阅读。

猜你喜欢

课外书课外阅读笔者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老师,别走……
课外书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