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

2021-12-17王红蕾

兰台内外 2021年33期
关键词: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 要:民间文学作为国家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之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却逐渐被大众淡忘,这一传统文化资源正面临着消亡的境况。本文从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价值着手,通过对其保护现状及建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综合国力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保护、传承文化资源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1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群众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文学,包括传说、神话、史诗、长诗、故事、谚语、谜语、歌谣等八类,这些来自民间的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也侧面反映出当时民间广大劳动人民高尚的教养和文化[2 ]。

1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1.1 历史价值

民间文学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众口传的历史,能够传递出当时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记载着不同地区、不同种族所特有的思想情感、生活方式等,人们可以从民间文学中窥见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3 ]。其中有很多都表现了民众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看法,这些通常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历史的本质,尤其是关于劳动人民的斗争史,能够避免因统治阶级的历史学家故意隐瞒、改编而导致的史实失真,因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1.2 文化价值

民间文学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以及文明成果,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为传承传统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民间文学作为社会群众共同努力的文化结晶,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古代人民的文化水平,其文化价值十分值得我们去研究与传承。

1.3 传承价值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平民百姓创作,加以文学色彩渲染而口头流传于世的文学,它是对古代社会境况的切实体现,许多传说、神话等都传达出当时百姓的真实想法与精神。比如古代四大凄美爱情故事,不仅体现了对真挚爱情的崇高敬意,还侧面反映出百姓对封建社会繁重奴役、包办婚姻、门第歧视、人性束缚等方面的不满,同时歌颂了反封建、反恶势力的勇敢精神以及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向往。这些充满正能量的精神十分具有傳承价值,对保持国家的凝聚力以及社会思潮健康的发展方向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1.4 经济价值

民间文学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价值一般无法直接展现,而是由其文化价值来显现,并且其经济价值与其文化价值呈正相关,文化价值越高,其经济价值也就越高[4 ]。

1.5 艺术价值

民间文学附着在载体上所呈现出的艺术价值,是推动人类审美研究进步的重要资源。民间文学以著作、表演、手工艺品等形式流传于世,不仅有收藏与传承文化的价值,其艺术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通过民间文学衍生出的作品可以直观形象地体现出一个地区或民族的风俗人情、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艺术创造力等,为当代艺术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2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现状

2.1 我国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现状

伴随着“世界记忆工程”的发起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发布实施,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继重视起来,相较而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通过国民的共同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基本都集中保存在各级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保护研究单位,其中一部分是申遗过程中的前期资料以及早期馆藏中与其相关的资料。近些年我国还发布了诸多关于利用建档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社会各界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民间文学类给予了一定的关注,这不仅体现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的地位,还说明了目前我国已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了进一步的重视。

在档案数字化方面,我国建设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其中民间文学类收录了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该数字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公众可以按照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属省级地区、公布所属批次或项目名称,对民间文学进行搜索。搜索结果不仅有对该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简介,还将其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现状进行简单介绍。页面下方也会呈现出当前最新的相关学术文章与政策。虽然网站仅成立一周年,但页面做工精美,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建设十分用心。尽管如此,其网站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该网站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仅是文字、图片介绍,影像、音频等其他形式的介绍较少。以影像、音频等多媒体形式为载体,往往更能生动、立体地让公众了解民间文学,更能使公众直观地感受到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固有的价值。如今科技飞速进步,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数字化不应该只是单纯地以文字、图片对其进行描述,而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其进行三维立体还原,让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综上所述,虽然通过我国政府和人民长期的共同奋斗,在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工作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发展趋势呈现出良好的局面,但总体来说工作中还存在有待提高之处,尤其是档案数字化领域仍有很多问题和不足的地方需要解决完善。

2.2 “孟姜女传说”建档保护现状

“孟姜女传说”讲述的是孟姜女因丈夫范喜良修筑长城劳累身亡而哭塌长城的凄美爱情故事,抒发了受压迫者内心的悲怨,也真实地反映出古代劳役工作的繁重。它与“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凄美爱情故事[5 ]。作为我国流传最广的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春秋左氏传》《礼记·檀弓》《孟子》《列女传》等古籍中均有记载[6 ]。两千多年来,孟姜女传说被人们口耳相承,戏曲、歌曲、歌舞剧等当代艺术对其创造亦是层出不穷。由于孟姜女庙、孟姜女坟等的建立,各地方志与碑刻的叙述也日渐增多,各地戏剧、曲稿等俗文学中也频繁出现。

尽管“孟姜女传说”流传已久,但因地域不同而形成了诸多版本,不仅影响了“孟姜女传说”的传承,也导致其建档保护工作中出现了如下问题:

2.2.1 公众保护意识不足。如今时尚文娱的影响越来越大,当代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对传统民间文学的热情逐渐丧失。曾经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民间文学如今鲜有人知,十分缺乏对此类档案的保护意识。经调查访问,当代上班族已经几乎不会关注孟姜女传说等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对于孟姜女传说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学生时代书本上的知识以及幼时去名胜古迹的感受。而作为祖国未来的学生,通过学校组织、家庭组织等渠道,虽然到孟姜女庙等地参观,但对其完整的故事以及其重要程度仍然一知半解,甚至只是单纯地去游玩,并未对其衍生的文化做进一步的探究。

2.2.2 档案分布较分散。“孟姜女传说”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单位有山东省淄博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湖南省津市市、山东省莒县、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不同地区流传着不同版本的内容,各申报单位所在地档案馆收录的资料均以本地版本为主,几乎不涵盖其他地区版本的相关资料。这不仅不利于利用者对“孟姜女传说”资料的掌握,还严重影响了“孟姜女传说”档案收录的完整性。

2.2.3 专业人员技能不足。“孟姜女传说”的建档保护工作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计算机等多个领域,但在建档保护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许多工作人员为兼职人员,其中多数对档案工作不了解,甚至有些人无法完整地讲述出“孟姜女传说”整个故事内容,缺乏专业知识,对所管这个项目档案内容了解不透彻。专业人员技能不足,不僅无法使档案得到科学的管理,还会导致建档保护工作中出现收集不全面、归档不恰当、保护不到位等问题。

2.2.4 档案数字化落实不充分。在“孟姜女传说”档案数字化方面,笔者也做了如下调查。在登录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后,笔者发现最新的新闻动态也已经是2018年6月,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在当地并未得到重视,而且网站虽已建立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运营。除此之外,网站的首页虽然分出政策法规、新闻动态、保护名录、传承人、申报指南、视频赏析等板块,但每个板块点击进入都会显示“您请求的文件不存在”,其首页下方的短片也无法打开。不仅如此,网站也没有设置搜索栏,这使公众无法直接检索到自己所需资料,大大降低了便捷性。虽然存在“孟姜女传说”官方的数字化档案,但无法看到其具体内容,无法给民众带来实质性的传承保护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3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策略

通过以上对“孟姜女传说”保护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以及档案数字化工作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且具有独特性,要想构建适用于所有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的保护体系难度较大。笔者试以“孟姜女传说”这一具体案例为出发点,提出以下适用于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工作的策略建议。

3.1 国家应加强宏观把控

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工作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针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的政策仍然稀少。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保护工作有共通之处,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独特性、地域性等特点也使得这些保护工作具体落实起来存在许多困难。在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数字化的工作上,我国处于刚起步阶段,数字档案馆、博物馆的建立存在大量漏洞,同时也十分缺乏政策性文件。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有关方面应该出台实施针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工作的相关政策,并且针对地域差异给出因地制宜的策略,承担起应有的导向责任。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方面,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也应加大投入、出台相关政策,并严格监管各地实施情况,强调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不仅仅是收录文字、图片,对音、视频等形式的也要予以数字化保存,使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

3.2 地方政府应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有诸多地区出现“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这种过度重视经济价值开发的状况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伤害[7 ]。我国地方政府应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关于保护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并且根据当地实际进行调整,适当地对其进行开发。档案部门应联合网络信息管理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建专题小组,具体项目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实施不同的建档保护方案、档案数字化方案,有效加以推进。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建档保护,不单是档案部门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而应该由档案领域、计算机科技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合力组织实施。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政府应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如今电子行业飞速发展,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将其运用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工作当中,使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最大化。地方政府还应培养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了解且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术的综合性档案管理人才,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的建设与运营得到更高效的推进,并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将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音、视频等多种载体形式进行数字化保存,使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以更为生动、形象、立体的方式长久保存和呈现。

3.3 应培养公众的档案保护意识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虽然以诸多形式载体呈现,但其主要传承渠道仍然是口耳相传,它的传承人就是人民群众。因此人们群众的主动学习传承,参与做好建档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外来文化与时尚文娱的双重冲击,公众应自觉增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充分利用当代科技手段获取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积极为档案收集工作做贡献,营造全民参与建档工作的氛围。社会机构、学校、家长应该响应政府号召,加强对未成年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的传授,通过网站搜索、影视作品赏析、名胜古迹实地参观等渠道,建立其保护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培养其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与民间文学相关的戏曲工作者、影视工作者也应发挥自身优势,为做好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工作出一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目前属于我国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平民大众日积月累的文化结晶,各地各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经过十几年的积累与发展,促成了当下丰富多样的学术成果,我们应采取并落实好相关的工作措施,进一步推进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滕春娥.社会记忆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6]陈淑娇,白秀轩.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夏三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以女书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4]杨雯,雷晓蓉,刘婉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档案化保护[J].机电兵船档案,2018.

[5]孙婷婷.从牛郎织女传说的建档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J].山东档案,2017.

[7]莫灿.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研究[J].档案管理,2020.

作者简介:王红蕾,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发展现状与保护
民间文学实践教学的方法研究
民间文学是民众自己的文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的选编原则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
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的权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