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古运河工商文化创新策略研究

2021-12-17陈兰荣

旅游纵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大运河无锡

陈兰荣

摘 要:无锡段古运河贯城而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虽然无锡段古运河得到一定的开发利用,形成了系列景观带,但在具有无锡特色的工商文化内涵挖掘以及运河段工商文化经典开发运营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恢复无锡古运河工商文化相关景点、传播工商业特色景点、注重工商文化品牌塑造、景点承担多种城市功能、形成运河文化组合等领域,分别加以探讨。

关键词:大运河;工商文化;旅游开发;无锡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一、无锡古运河沿线现状

锡澄地区北依长江、南濒太湖、东有望虞河沟通太湖和长江,江南运河从西北向东南横贯而过,是该地区航运、行洪的大动脉,直接影响着无锡市中心城区的防洪安全。该区水系以江南运河为中心,分南北两片,区域内河网密布,互相沟通,通江达湖。江南运河途经江苏省镇江、常州、无锡、苏州4市,其中无锡段西起洛社(西栅浜口),东讫新安(月城河口),河段全长42.28 km,河口宽度60~140 m,河底高程约-3.0 m,承担着行洪、排涝、航运、景观等多项功能[1]。

近年来,无锡市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对一些旧厂房、旧仓库、旧办公楼等工商业遗产并未全部拆毁,而是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有重点地加以合理利用,置换保护。如利用茂新面粉厂原来的旧厂房、办公楼和机器设备,建成了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在原永泰丝厂旧址的基础上,建成了中国丝业博物馆;利用明清时期的古窑群遗址,建成了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等。

为整合无锡段古运河资源,促进文化、商业、旅游、环保融合发展,创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无锡创设无锡“江南古运河度假区”。经过多方协调准备,“江南古运河度假区”在2017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无锡“江南古运河度假区”环绕无锡城区,规划面积12.8 km2。目前,整个度假区包括一河两岸历史文化建筑群、古遗址、名人故居等文化遗产和生态公园,其中囊括了2个世界文化遗产点段、6个国家AAAA级景区和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1处、市级28处、工业遗产30余处等。

无锡“江南古运河度假区”环绕无锡城区,以古运河为主线,沿线历史建筑、文化遗存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从北向南,每段度假区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惠山古镇侧重于历史文化底蕴;环城古运河一段以都市旅游为主;清名桥历史街区则以夜间休闲为主,游客来古运河度假区可根据需求享受不同的体验。

无锡城区运河故道(东西两线)是古代京杭大运河的本体河段,建设年代久远,是无锡地区著名的古河道之一。因此,保护好这段运河故道,充分挖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但对传承无锡古城的悠久历史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宣传中国大运河的伟大历史功绩有着重要价值。在前期《无锡市古运河风光带城市设计》的基础上重点梳理无锡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设计范围以无锡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为主,研究范围不仅限于度假区范围,充分考虑周边资源,整进行体研究(见图1)。

二、無锡古运河工商文化旅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古运河的旅游文化研究,当前国内外学者,以古运河流经的各省市区段为研究对象,分析运河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古运河旅游的市场定位、古运河旅游的景观设计等领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提升古运河各段文化内涵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从城市发展三大内核因素进行分析,经济是城市力量,旅游是城市形象,文化是城市灵魂,独特鲜明的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核心动力。无锡古运河开发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无锡古运河旅游带的文化主脉不清晰、文化旅游主体定位不明确、文化特色不显著、文化卖点未曾得到提炼[2]。

(一)古运河沿线景点零散

古运河沿线有黄埠墩、米市旧址、西水埠、妙光塔、南禅寺牌坊、清名桥、伯渎港、具有古建筑风格的南长街商业街,以及水巷、民居、古窑遗址等系列历史遗存。近年来,随着无锡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人口迁移与生态开发带的破坏,无锡古运河两岸文化遗产遭到侵蚀,当前极有必要对无锡古运河的文化资源加以研究,以便加以保护、开发。此外,在无锡城市建设中,建筑风格雷同,空间视觉紊乱,与城市禀赋、自然环境不协调,一味地照搬西方的现代建筑形式,忽略自己的文化积淀。无锡通过对古运河沿线景点的开发,寻找遗失的城市文化,回归无锡自身特色。

(二)管理缺乏有效性

2017年,无锡挂牌成立的“江南古运河度假区”面临诸多问题。在管理上,存在着景区碎片化、多头管理的问题。由于各个景区各自为政,无法统一管理,众多散落的人文景观未能形成运营串联。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古运河段宣传推广力度弱,好的旅游营销点长期未能在旅游市场得到广泛推广。很多底蕴深厚的景点知名度较弱,未得到深入挖掘,品牌未能得到塑造。代表无锡近代工商业文化的诸多老厂房已破旧不堪,未得到修缮利用,与古运河景点的关联度低。

(三)工商文化提炼有所不足

无锡作为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民族工商文化深度挖掘不够,传统文化积淀的优势被弱化。当前无锡开发的旅游资源,主要还是围绕太湖风光、人造景观、江南园林展开,而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运河却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目前,无锡已开发惠山古镇、清名桥段古运河景区等,虽各自经营状况良好,但古运河整体旅游开发仍处于零散无序状态。无锡要想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扭转无锡“湖热城冷”的旅游格局,就需要开辟新的旅游增长点,而环绕无锡城的古运河工商文化带,无疑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

三、无锡大运河工商文化创新发展策略

无锡是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长三角旅游市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开展大运河沿线建设,无疑将会为无锡旅游产品的丰富与纵深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要依托运河与城市共存优势,将无锡的运河文化、工商业文化、吴文化、水乡文化、桥梁文化、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串联运河沿线重要旅游资源点,以生态、文化、休闲为主题,打造集文化展示、生态观光、购物娱乐、休闲美食、水上运动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一)多部门联合融合旅游经典

要加强各主管部门间的协作,重点解决运河两侧用地困难问题;积极协调运河水陆游各管理主体的行为,建立沟通与协调机制,整合线路及节点,探索股权投资合作的方式;盘活存量,将运河沿线的近代民族工商业遗址纳入运河旅游产品谱系;拓展运河水上游线,合理配置游客集散中心、运河巴士、运河客栈、小展馆;改善水质,增设亲水平台,推进运河风光带建设;开展古城恢复性重建工程,恢复光复门、望湖门、南水关及沿河部分城墙。

为提升无锡运河的旅游综合吸引力,提高宜居竞争力,打破各部门之间的隔阂,结合运河沿线名人故居、街巷、河网、园林绿地、桥梁等特色空间,继续贯彻各景点融合措施,形成包括运河沿线百居、百巷、百河、百厂、百桥的旅游组合。不同区位、不同模式、不同功能的景区,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都需与其产业特色相匹配,一景一风格,不重复、不趋同,塑造出最具古运河风格的文化品牌。依托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运河遗产(含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及戏码头、古街古弄、古桥古窑、古宅古庙、老厂房、老字号等,融合近代工商业文化,再现“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的景观意象。

(二)注重工商文化品牌的塑造

主题鲜明是无锡古运河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这就需要注重无锡古运河的历史文化传承,在区域内注入文化意象,创新旅游产品,彰显古运河特色。古运河的打造,应将所在地的产业优势融合进去,着力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产业。从精致、艺术、人文、美丽这4点来打造古运河品牌,最大化塑造精致的景观特色,打造无锡古运河文化品牌,形成古运河生活风貌、民族工商业聚合、文物古迹群落、文化遗产群等文化品牌。

文化作为古运河发展内核,对其挖掘塑造已成为古运河未来建设的内在要求。无锡在下一步的发展中,需加强对古运河历史文化遗存的修缮保护,对贯穿于其中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进行艺术化、生活化的改造,凸显古运河的文化底蕴。以文化为主题特色,融入旅游要素和休闲元素,打造集艺术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身的古运河风光带。

(三)承担多种城市功能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与闲暇时间的增加,人們对旅游休闲娱乐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旅游区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由于水对人存在着吸引力,滨水空间成为城市最富特色的空间。古运河沿线既是公共文化空间,也是无锡旅游的核心空间。在旅游规划上,从空间范畴、集聚要素、风情展示、景观标志、主客共享等多个角度进行量化,对古运河沿线各景区的整合、运营具有相当意义。在古运河开发过程中,要紧扣古运河的核心空间主题[3]。

无锡古运河穿城而过,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可以作为无锡城市的总体公共游憩空间加以开发。综合开发后的古运河沿岸滨水公共空间,将成为无锡城市中最富特色的空间。首先,在内容上,未来无锡滨水生活重要性将加大,滨水地区往往以城市活动中心的面貌出现;其次,在地理位置上,由于无锡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引起城市空间快速往外(滨水区域)拓展,使大片临近古运河的地区,成为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区。

在运河两岸的规划设计中,要引入社区总体营造理念。社区总体营造包括社区环境营造、社区产业营造、社区文化营造、社区医疗营造、社区教育营造、社区治安营造和社区服务流程再造等方面。围绕此类内容,营造要重视社区居民对于社区营造的创造性设计,参与社区营造的方式,以及社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形成等[4]。

社区营造可分为长期经营与短期应变两种策略。长期经营主要是关于社区居民的成长与学习,如社区读书会、教育培训、环境认养等;而短期应变主要是为应对社区出现急迫性的公共议题,通过“社区工作坊”在短时间内形成社区共识与行动计划。“社区工作坊”通过社区事务的娱乐化,来引导社区居民对于社区营造的参与,体验本社区的文化底蕴。

在古运河沿岸,可以利用原有的工业厂房,以手工制造业、创意产业等新型高端服务类产业为主,形成文创产业链,推动社区营造。社区营造关注的是意识的提升、机制的创新和产业的创新,而产业的创新则必然是走文创的道路。文创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城乡发展策略。游客不管到哪里,都能看到具有特色的“观光工厂”。

(四)形成运河文化组合

在复兴运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民族工业起航地”这一品牌,整理和修复工业遗存,开发新型工业文化业态,做大做强工业文化,将工商业文化融入运河发展的伟业中。形成以工商业文化为主,融合吴文化、庙会文化、祠堂文化、水乡文化、园林与水街坊文化、慈善文化等,形成一体性的古运河旅游文化线路特色片区。

1.工商文化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靠近开埠较早的上海。近代以来,无锡得风气之先,出现了纺织工业、缫丝工业、粮食加工工业,继而向其他行业拓展,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无锡民族工商业一开始就以民族资本为主,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形成了无锡的工商业文化,留下了诸多近代工商业遗址。本区历史文化悠久,工商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有纸业公所旧址、酱园浜、锡金钱丝两业公所旧址、中国银行无锡分行旧址、古税卡遗址等。酱园浜还是当年端午节“蓉湖竞渡”龙舟与游船、画舫的停泊处。

以工商文化为基础,结合民众水上生活场景及运河货运场景,对无锡工商文化进行演绎与展示,在保留地域特色的前提下,重新修复和利用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建筑物,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赋予其时代特色。要体现无锡古运河工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主题综合区域。

2.庙会文化

庙会原为祭祀寺庙神佛而举行的集会,地址一般设在寺庙所在地或附近地方,唱大戏、商贩贩货,形成了祭神、游乐、贸易“三合一”[5]。庙会是市集形式之一,近似于节场,以商品交易为主,庙内祭祀庙神生日,并有演出活动,民间也有庙市之称。庙神出庙外巡游,再集中前往某处庙神生日的庙宇朝拜,民间俗称为出会、行会、迎神赛会等,乃是当日的盛会。出会以祭祀与游乐为主,辅之以商品交易。神庙不同于寺庙道观,拜祭的是对某一地区有功的历史人物。无锡原有神庙十座,分布在无锡城内外,现存三座半,已毁六座。

3.祠堂文化

惠山古镇地处无锡西郊,东依惠山,南靠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物阜民丰之地,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古镇一隅有赫赫有名的中国泥人博物馆,古镇上有“泥人一条街”,保留传统不断创新孕育出巧夺天工、灿烂绚丽的民间艺术文化。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占据古镇主体位置,始建于唐而盛于明清,先后出现120处祠堂建筑体。惠山的祠堂群落,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惠山祠堂文化的核心,乃是“忠孝节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乃是最好的传统文化、爱国文化教育基地。

4.慈善文化

在无锡运河两岸,曾经存在着中国历史上比较独特的慈善机构义庄。在无锡近代历史中,由于工商业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大家族,这些大家族为回馈社会、家族,出资捐助义庄。义庄的出现,带动了无锡地方教育的发展,推行慈善事业,普及了教化,对于丰富无锡的文化内涵,有着极大的作用[6]。

在整治运河两岸环境,将航运功能转变为旅游功能的基礎上,逐渐恢复运河沿岸的各种人文历史古迹,对两岸民居加以修缮整治,增设博物馆、遗址公园、文创项目,辅以说书、锡剧等无锡民间传统文化表演,形成无锡古运河文化带。要以古运河沿岸的工商遗址为主线,提高可达性和服务水平,强化文化特色和内涵,展示工商文化特征。要以分布于运河沿岸的名人故居建筑、义庄、祠堂、神庙等为支线,开展表演、展览等立体的文化教育和文化宣传活动,增强历史文化建筑的开放度及与社区生活的联系。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以来,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文化复兴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而无锡古运河则是无锡千年文化的载体。值此契机,围绕无锡古运河文化旅游发展的路径,可以提出“工商之城、运河绕城”“千年运河、百年工商”等口号。当前文化古运河沿线,文化旅游资源众多,只有进行提炼,精练出一条主线,将各种文化串联,才能有良好的开发思路,形成统一的、整体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江苏年鉴(2018)[M].南京:江苏年鉴杂志社,2018:595.

[2] 富耀南,应晓萍.重塑金色地标 再植文化的根与魂: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路径策略探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121-125.

[3]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90.

[4] 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评论(2016)[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6:18.

[5] 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441.

[6] 袁灿兴,沈国裕.大运河与无锡近代社会(1911—1937)[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20:158.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大运河无锡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放歌大运河
凤凰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