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理论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1-12-17邓杨保肖卫初邓曙光胡赛纯谭跃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33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应用型本科院校

邓杨保 肖卫初 邓曙光 胡赛纯 谭跃

摘要: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可知,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关键,因此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势在必行。该文通过对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从地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并结合我校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工程理论类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其他工科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理论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3-016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自2016年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1]以来,工程教育认证在各大高校积极推进。目前,全国227所高校的1170个工科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9个。在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关键。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明确规定了毕业生标准的12项要求,课程体系和毕业要求之间有明确的映射结构关系,课程为能力构建的载体,每一种能力要求都要有对应的课程群去支撑。随着高校转型发展,绝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开始转变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与重点本科院校相比,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生应用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还不太成熟。加上对学生培养定位也与重点本科院校有所差异,故不能完全沿用他們的课程体系。因此,开展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应用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针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进行了研究,例如:潘杨等人[2]通过分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明确专业特色、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出发,提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李月华等人[3]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重点讨论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赵亚妮等人[4]阐述了西藏民族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和具体做法;于雷等人[5]讨论了工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提出以现代工科专业理念为核心的“SER”课程思想,构建“项目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蒋敏兰等人[6]根据自身参与工程教育认证经验和实践,介绍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各课程与认证标准之间的关系,各模块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支撑关系。

综上所述,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对毕业生的要求以及地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我校办学目标和特点,本文探索工程理论类课程体系构建,进一步完善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修订,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相应课程体系,落实课程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对应关系。

1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势在必行

课程体系通常是指课程中各组成部分的组织、排列与配合的形式,主要解决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教学评价等方面内容[7]。课程体系具有三大特征:系统性、群聚性和关联性。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专家指出[8],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需要大批新兴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可知,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关键。虽然,中国许多高校已经开展了工程教育认证,但是当前中国工程教育下工科人才实践能力不足,具备企业经验的工科教师比较缺乏,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还比较落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科专业,中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该专业。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宗旨就是加强学生的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在电子通信系统的应用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需要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支撑。近年来,随着高校转型发展,绝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开始转变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侧重学生的应用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但相应的课程体系还不太成熟。由此可见,在新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为了培养新兴工程技术人才,课程体系首先要为新兴工程科技人才打下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优化现有课程体系结构,建设一批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新课程,所以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势在必行。

2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状分析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办于2003年, 2016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高校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开设了智能服务机器人和嵌入式系统开发2个专业方向,有专任教师25人(博士15人,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600人。

通过不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本专业获得了一些很好的成绩。(1)平台建设突出,教学成效显著。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湖南省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10个省级教学平台,拥有全固态储能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主持省教改、教育规划项目28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7项,发表教改论文30多篇,主编教材21部,与华为合编《智慧社会技术与实践》等教材,获省级教学竞赛奖9项。建成省级一流课程4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校级金课6门。(2)应用创新能力强,人才培养质量高。近三年,学生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4项;参加行业协会学科竞赛获国家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6项、省部级9项;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1%以上;学生考研录取率呈上升趋势,2020年录取率为11.24%。

目前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由于我校属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所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教学成果奖励缺乏;(2)国家级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缺乏;(3)与电子、通信专业直接相关的教授和博士人数较少;(4)35岁以下的青年博士数量缺乏。

3 工程理论类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OBE理念,围绕“实基础、重应用、有特色、高素质”人才培养定位,产教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电子、通信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那么我们如何构建与培养目标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呢?首先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然后通过学生就业行业及岗位分析,最后通过行企业调研等方式来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定位,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原理分析、研究和解决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理论类课程体系的构成分为工程基础类理论课程、专业基础类理论课程和专业类理论课程三个教学模块,如图2所示。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基础类理论课程主要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信息工程导论等;专业基础类理论课程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等;专业类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单片機原理与应用、FPGA原理与应用、嵌入式原理及技术等。

为促进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达成,同时使学生掌握宽泛的专业知识,本专业先后邀请了校友、省内外相关兄弟学校、用人单位等人通过座谈,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优化课程体系。特别是2015年10月31日,我校承办《湖南省电子信息技术研究会学术年会》,来自省内28所高校的100余名老师和相关企业代表与会,利用此次机会我们请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相关兄弟院校把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2015级及以后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改革了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课程体系,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制订新的课程教学大纲。例如:针对专业基础类理论课程中的《模拟电子技术》,2015级之前的课时为56课时,2015~2018级修改为64课,从2019级开始增加为72课时;为了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数,专业理论类课程《DSP技术及应用》由32课时增加为48课时;根据专业调研和已毕业学生反馈的就业市场需求,增加了《PLC原理与应用》《FPGA原理与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

4 结束语

虽然我国发展工程教育认证的时间较短,但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OBE理念代表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引导工程教育改革。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时,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在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指导下,本文讨论了工程理论类课程体系构建,引导课程教学实现预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郑育英, 方岩雄, 叶飞.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浅谈[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19): :188-189.

[2] 潘杨,朱磊,张晓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30):85-86.

[3] 李月华, 郭玮, 杨斌, 等.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体系构建探讨——以南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8(14): 107-111.

[4] 赵亚妮, 闫刚印, 张春玉. 面向工程教育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达成度评价方法设计[J].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9,9(3):163-167.

[5] 于雷, 安玲玲. 地方高校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 科技视界, 2019,35(11):184-186.

[6] 蒋敏兰, 张长江, 黄志亮, 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 高教学刊, 2020(31):83-86.

[7] 李菲.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 科技与创新, 2018,117(21):119-120,123.

[8] 林健. 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2):26-35.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认证应用型本科院校
从本科专业认证浅谈教学秘书工作效能提升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实践
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
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材料成形CAD/CAE/CAM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