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心”优质护理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2021-12-16白丹吴子芳余丽娅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优质研究组满意度

白丹, 吴子芳, 余丽娅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CCU, 河南 郑州450016)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晚期和终末阶段, 患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 且极易反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针对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均已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单纯的临床治疗和医学干预虽然能够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无法满足其身心健康方面的需求, 预后疗效不理想[3]。 优质护理模式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主要是围绕住院治疗的患者开展, 护理人员通过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协助患者解决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并及时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 旨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加快其康复进程, 摆脱疾病困扰[4]。 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 “六心” 优质护理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86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3 例。 对照组中, 男性26 例, 女性17 例;年龄45 ~76 岁, 平均年龄 (65.21 ± 8.32) 岁; 心功能分级:Ⅱ级28 例, Ⅲ级15 例。 研究组中, 男性23 例, 女性20 例;年龄46 ~78 岁, 平均年龄 (66.07 ± 7.52) 岁; 心功能分级:Ⅱ级21 例, Ⅲ级22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 《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 (2019 年)》 中慢性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 ②患者充分知情同意, 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依从性差, 配合度不佳; ②存在意识障碍、 精神障碍; ③合并恶性肿瘤; ④不稳定性心力衰竭。

1.3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1 ~ 2 周内对其进行健康宣教, 详细讲解疾病知识和自我护理要点, 建立出院随访表, 每月随访1 次, 每6 个月进行至少1 次病情评估。 研究组采用 “六心” 优质护理模式, 所有护理服务秉持 “以患者为中心” 的核心原则, 强化基础护理, 将护理责任制度落实至每个人, 丰富护理服务内涵, 细化护理管理细则。 ①热心接待。 患者办理住院后, 由专职的导诊护士负责接待工作, 要求护理人员态度温和, 言语平易近人, 耐心为患者答疑解惑, 做好早期的健康宣教工作。 ②耐心讲解。 患者住院治疗期间, 由责任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给予饮食指导、 用药指导, 强调用药注意事项以及严遵医嘱的重要性, 叮嘱患者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③细心观察。 在因病房而异、 因病人而异、 因病情而异给予护理服务的前提下, 优化巡回护士人数安排, 规范日常巡视工作, 保障护理服务质量。 ④诚心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 责任护士应主动给予患者相应的帮助, 关注患者的需求, 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 ⑤温心接送。 当患者需要转科或出院时, 应做好接送工作, 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如病区指引、 办理手续指导、 个人物品清理等。 此外, 还需落实健康宣教工作, 告知患者需关注自身不适情况, 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⑥爱心随访。患者出院时收集其相关信息, 如患者的联系方式、 家庭住址等, 制作随访计划, 定期进行随访, 评估患者的病情, 为其答疑疑惑, 纠正其错误认知及不良生活习惯, 叮嘱其积极进行康复锻炼。

1.4 观察指标①采用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量表 (EHFSCB-9) 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量表分为3 个维度, 共9个条目, 采用5 级评分法, 每个条目0 ~5 分, 总分45 分。 分值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差。 ②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总分100 分, 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③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 (MLH-FQ) 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共3 个维度、 21 个问题, 每个问题1 ~5 分, 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研究组的EHFSCB-9 评分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EHFSCB-9 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的EHFSCB-9 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EHFSCB-9 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研究组 43 15.18±8.41 96.89±10.57对照组 43 22.83±8.28 89.32±8.13 t 4.251 3.723 P 0.000 0.000

2.2 生活质量研究组的症状、 身体活动及情感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MLH-FQ 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的MLH-FQ 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症状 身体活动 情感研究组 43 8.42±4.87 13.56±6.53 4.13±1.15对照组 43 17.28±5.42 23.47±6.92 8.07±2.16 t 7.974 6.830 10.558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 我国患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数量也在急剧攀升, 心力衰竭的发生不仅提升了患者死亡、 残疾及丧失劳动力的风险, 更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5]。另外, 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长期配合治疗, 且再入院率较高, 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已成为一种医疗公共问题。 相关研究[6]表明, 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 培养其自我护理能力, 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频率, 进而降低其治疗的经济成本, 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较为有效的措施。 因此, 积极探索一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提高其自护能力的新型护理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心” 优质护理模式分为六个方面: 热心接待、 耐心讲解、 细心观察、 诚心帮助、 温心接送、 爱心随访, 各项服务贯穿患者整个诊疗过程的始终, 从生活起居到衣食住行, 具有专业专职的护理人员进行干预, 有效降低了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 进而有效提高了诊疗的安全性, 提升了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评价[7]。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的EHFSCB-9评分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患者症状、 身体活动及情感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表明 “六心” 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进而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分析原因为, 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 “六心” 优质护理模式对护理服务内容进行了强化升级, 注重患者的感知, 在护理工作中强调激发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 自患者入院之始至离院末, 各个环节均配置了相应责任护士, 旨在为患者提供连续化、 无缝隙化、 整体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此外还会根据患者情况的变化动态调整健康教育方式, 真正实现动态化实时护理。

综上所述, “六心”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价值较高, 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改善其生活质量, 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优质研究组满意度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