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氨甲环酸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2021-12-16张应福黄杰鑫廖明新刘政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围术股骨隐性

张应福, 黄杰鑫, 廖明新, 刘政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 骨外科, 福建 南平353000)

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目前多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 进行治疗, 虽然效果显著, 但术后患者隐形失血量较大, 易引起术后贫血[1], 严重时患者甚至需要输血治疗, 增加输血造成的感染风险和治疗费用, 因此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出血量和输血需求是目前临床重点的关注问题。 氨甲环酸 (TXA) 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但对纠正患者术后贫血效果不甚理想。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为临床较常见的治疗贫血的安全辅助药物, 可促进机体血红蛋白生成, 加快机体造血[2-3]。 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EPO 联合TXA 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出血量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186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纳入标准: 年龄55 ~90 岁; 符合股骨转子间骨折诊断标准[4]; 初次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 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 合并血栓、 凝血障碍等血液系统疾病; 无法使用氨甲环酸、 EPO 治疗。 按照术前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 (n =96) 和对照组 (n =90)。 观察组男51 例, 女45 例; 平均年龄(75.71 ± 6.43) 岁; 平均骨折至手术间隔时间 (3.11 ± 0.88) d;骨折分型 (AO) A2-239 例, A2-338 例, A19 例, A310 例。 对照组男50 例, 女40 例; 平均年龄 (75.25 ± 6.88) 岁; 平均骨折至手术间隔时间 (3.18 ± 0.97) d; 骨折分型 (AO) A2-237例, A2-335 例, A18 例, A310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前30 min, 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TXA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6600), 20 mg/kg; 在对照组基础上, 观察组于术前2 d 和术后3 d 内皮下注射EPO(德国Roche Diagnostics GmbH, 国药准字J20130094), 首次剂量4 万IU/d, 后续1 万IU/d。 患者于牵引床上取平卧位, 轻度收敛向内旋转患肢, 经闭合复位骨折部位后, 使用C 型臂X线透视仪器检查复位情况, 复位满意后, 于大粗隆上方2 ~ 3 cm 处作切口, 暴露大粗隆顶点, 确定进针部位后导入导丝并确定导丝进入髓腔内部, 以合适长度PFNA, 安装瞄准器, 调节位置, 锁紧后再次使用仪器透视确定复位效果和内置固定物, 效果满意后安装锁钉尾帽, 止血, 留引流管, 缝合切口。术后给予抗生素和止痛药物, 术后Hb 下降幅度过大者给予适当输血。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失血量 (总失血量、 隐性出血量) 及输血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2 d 和术后3 d 的血液指标[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积压 (Hct)]。 使用Gross 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5], 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 术后引流量- 术中失血量。 使用自动血球分析仪器测定Hb、 Hct 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n(%)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失血量及输血率观察组总失血量、 隐性出血量及输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失血量及输血率比较 [±s, n (%)]

表1 两组的失血量及输血率比较 [±s, n (%)]

组别 n 总失血量 (mL) 隐性出血量 (mL) 输血率观察组 96 395.84±58.22 194.37±19.30 2 (2.08)对照组 90 425.21±60.31 203.69±20.58 10 (11.11)t/χ2 3.379 3.187 6.273 P 0.001 0.002 0.012

2.2 血液指标术前2 d, 两组的Hb、 Hc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3 d, 两组的Hb、 Hct 均明显低于术前,但观察组的Hb、 Hct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血液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的血液指标比较 (±s)

注: 与该组术前2d 比较, *P <0.05。

组别 n Hb (g/L) Hct (%)术前2d 术前2d 术后3d观察组 96 118.36±16.52 32.09±5.51 27.72±3.39*对照组 90 115.68±16.11 31.82±5.06 26.14±3.17*t 1.119 0.347 3.278术后3d 85.85±12.95*80.34±12.47*2.952 P 0.004 0.265 0.729 0.001

3 讨论

PENA 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较大, 该症状与围术期大量血液进入关节腔间隙中有关, 必要时需要输血维持Hb 水平, 增加输血感染风险, 对预后不利, 因此需要使用适当药物减少出血量以纠正术后贫血[6]。 TXA 为人工合成的赖氨酸衍生物, 通过降低纤溶酶活性, 达到良好的抗纤溶和止血作用[7-8]。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总失血量、 隐性出血量及输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EPO 联合TXA 可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出血量。 分析原因在于: EPO 可促进造血细胞增殖分化, 术前2 d 内大剂量输入EPO 可增加患者体内Hb 浓度, 联合TXA 具有良好止血作用, 使术后患者体内血液量仍维持在机体正常范围内, 从而降低术后输血率。 研究[9]表明, 术中出血和术后隐性出血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体内Hb、 Hct 水平快速降低。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术后3 d两组的Hb、 Hct 均低于术前, 观察组的Hb、 Hct 低于对照组,提示EPO 联合TXA 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可促进术后Hb、 Hct 恢复。 究其原因在于, EPO 为活性糖蛋白, 具有促造血作用, 加快造血红细胞增殖分化, 调节Hb、 Hct 水平;EPO 具有抗凋亡作用, 减少红细胞等造血细胞凋亡损失[10], 从而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Hb、 Hct 降低幅度。

综上所述, EPO 联合TXA 可有效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出血量和术后输血率, 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围术股骨隐性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