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不同术式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比较

2021-12-16田丽潘静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切除率套圈电切术

田丽, 潘静

(南阳市中心医院 内镜诊疗部, 河南 南阳473000)

结肠息肉为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 病程较长, 早期症状不甚明显, 随着病情进展, 部分患者可发生癌变, 对其生命安全威胁极大[1]。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结肠息肉。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为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常用术式, 可通过高频电切除息肉, 且切除过程中可收缩小血管, 达到止血效果, 在治疗结肠息肉方面效果显著[2]。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项由内镜息肉切除术和内镜黏膜注射术发展而来的新型技术, 可通过在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亚甲蓝, 扩大病变黏膜深度及范围, 利于息肉完整切除, 目前也广泛应用于临床中[3]。 基于此, 本研究对比内镜下高频电切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788 例结肠息肉患者, 根据内镜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94例。 对 照 组 男205 例, 女189 例; 年 龄37 ~ 56 岁, 平 均(46.48 ± 3.28) 岁; 息肉直径0.5 ~ 2 cm, 平均 (1.21 ± 0.24)cm。 观 察 组 男208 例, 女186 例; 年 龄38 ~ 55 岁, 平 均(46.39 ± 3.25) 岁; 息肉直径0.5 ~ 2 cm, 平均 (1.18 ± 0.26)cm。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经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息肉; ②临床资料完整; ③无蒂结肠息肉; ④无自身免疫性疾病。 排除标准: ①息肉表面存在明显瘢痕或溃疡; ②凝血功能障碍; ③合并溃疡性结肠炎; ④合并进展期肠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疾病。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术前准备, 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灶深度和范围, 术前1 d 进流食, 21: 00 后禁食, 手术当日清晨指导患者饮服磷酸钠盐 (海南三风友制药, 生产批号:20181123、 20190607) 45 mL +水750 mL, 叮嘱患者在接下来4 h 内饮水2 000 mL, 待排清水样便后开始手术。 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 在内镜下确定病灶位置后, 用套圈器套扎病灶基底部并收紧套圈器, 用氩气高频电刀交替进行电凝(40 W)、 电切 (50 W), 逐渐收紧套圈器, 边收边切。 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在内镜下探寻病灶, 确定病灶位置后, 使用注射针在其边缘1 ~ 2 mm 处注射肾上腺素亚甲蓝[由1 ∶10 000 肾上腺素注射液 (上海禾丰制药, 生产批号20181119、 20190611, 规格: 1 mL ∶1 mg) 5 ~ 15 mL +1 ∶500亚甲蓝注射液 ( 济川药业集团, 生产批号20181107、20190603, 规格: 2 mL ∶20 mg) 制成], 待息肉呈对称隆起后, 将套圈器套扎病灶基底部并收紧套圈器, 然后用氩气高频电刀 (山东玉华电气, 型号: YHA300) 切下息肉, 电切、 电凝交替进行, 逐渐收紧套圈器, 边收边切, 无法完全切下者则行多次套圈电切, 直至完整切除息肉。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②比较两组的一次完整切除率。 若术中完整切除息肉, 内镜下观察创面显示无息肉残留, 且术后3 个月内镜复查显示局部无复发, 则视为息肉一次完整切除。 ③比较两组术后迟发性出血 (delayed hemorrhage, DH) 发生率, 若患者符合以下2 个条件之一, 即可判定为术后发生DH: 术中出血止血成功, 但术后24 h ~ 14 d 出现反复持续性便血; 术中无出血, 术后24 h ~ 14 d 出现便血。 ④比较两组术后1 年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比较 (±s)

组别 n 手术时间 (min) 住院时间 (d)观察组 394 65.39±8.62 4.62±0.85对照组 394 83.17±10.25 6.63±1.12 t 26.352 28.376 P 0.000 0.000

2.2 一次完整切除率、术后DH 发生率及术后1 年复发率观察组一次完整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后DH 发生率及术后1 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一次完整切除率、 术后DH 发生率及术后1 年复发率比较[n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发展, 内镜手术逐步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临床诊治结肠息肉的主要方法。 其中,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最为常用, 但术后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风险, 其中以DH 最为常见, 不仅影响疗效, 严重时可导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安全[4]。 因此, 探寻上述两种术式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 对患者选择合适的术式具有参考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提示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相比,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更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研究[5]表明, 一次完整切除率是衡量息肉切除疗效的重要指标, 完整切除对预防术后复发、 确定病灶组织性质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观察组一次完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 术后DH 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 提示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相比,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一次完整切除率更高, 术后DH发生率及复发率更低。 分析原因如下: 动脉性出血多源自固有肌层损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主要通过高频电切除息肉, 虽在切除过程中可缩小血管, 起到一定止血作用, 但切除过程中不易控制深度, 切除过深易引起出血、 穿孔等, 而切除过浅又易导致息肉组织残留, 增加一次完整切除难度[6];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通过将肾上腺素亚甲蓝溶液注射于黏膜肌层与固有肌层之间, 一方面能使病灶组织的黏膜层和肌层有效分离, 利于高频电彻底切除病灶, 提高一次完整切除率, 进而降低复发率, 另一方面, 注射溶液中的肾上腺素能起到预防出血作用, 且注射肾上腺素溶液可分离病灶组织的黏膜层和肌层, 增加黏膜下层厚度, 保证不会电凝过度, 减少电凝对肠壁组织的灼伤, 利于降低术后DH 发生风险, 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7]。 但需要注意的是, 尽管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具有较高安全性和认可度, 但该术式需要借助套圈器等多种医疗器械, 而医疗器械精准度有限, 故临床需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主刀医师操作,以提高手术一次完整切除成功率。 对于直径>2.5 cm 等体积较大且伴有黏膜改变的腺瘤, 注射药液体积不足可使病灶基底部抬举不完全, 造成病灶切除不完整, 故临床在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前应做好超声内镜检查, 充分预估病变浸润深度。

综上所述, 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相比,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一次完整切除率更高, 术后DH 发生率及复发率更低,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切除率套圈电切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眉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胃癌的效果分析
一起来套圈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电切术在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淬火方式对GCr15SiMo钢制特大型轴承套圈淬硬层的影响
帽子,这样玩
快乐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