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2021-12-16王娟丽卜杨张红娟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1期
关键词:裂孔静息盆底

王娟丽, 卜杨, 张红娟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 1 超声医学科, 2 妇产科, 河南 郑州45100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指女性盆底的功能、 结构及形态存在异常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症, 主要有产后性功能障碍、 盆腔脏器脱垂、 粪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等[1]。 研究[2]表明, 女性分娩过程与盆底功能障碍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本研究探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分娩产妇, 依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各40 例。 阴道分娩组年龄23 ~ 36 周岁, 平均年龄 (28.9 ± 6.7)周岁。 剖宫产组年龄24 ~ 37 周岁, 平均年龄 (29.4 ± 7.1) 周岁。 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方法两组产妇均于产后6 ~8 周接受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叮嘱产妇检查前30 min 将小便排尽, 检查仪器选择美国GE voluson E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RAB6-D 容积探头, 频率为4 ~ 8 MHz。 指导产妇取截石位, 将耦合剂涂于探头后外覆避孕套, 在产妇会阴部尿道口外及阴道口之间行二维成像后,显示出尿道全长最大冠状切面, 测量其膀胱颈最大移动程度,分别采集产妇静息状态及Valsava 动作下的图像。 容积扫描自一边缘至另一边缘, 采集横切面、 冠状面及矢状面图像。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静息状态下的前腔室超声参数。 主要有逼尿肌厚度与膀胱颈位置、 尿道倾斜角与膀胱后角, 取膀胱顶部肌的三次测量结果的均值。 ②观察比较两组Valsava 动作下的前腔室超声参数, 主要有尿道旋转角与膀胱颈移动度,比较两组膀胱膨出率与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 ③观察对比两组Valsava 动作与静息状态下的盆膈裂孔超声参数, 主要有盆膈裂孔的面积、 周长、 左右径及前后径。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息状态下的前腔室超声参数两组静息状态下的前腔室超声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静息状态下的前腔室超声参数比较 (±s)

表1 两组静息状态下的前腔室超声参数比较 (±s)

组别 n 逼尿肌厚度 (mm)膀胱颈位置 (mm)尿道倾斜角 (°)膀胱后角(°)剖宫产组 40 2.6±0.6 27.5±3.3 28.1±9.6 113.5±13.1阴道分娩组 40 2.7±0.7 28.1±3.6 27.9±10.4 112.8±15.4 t 0.686 0.777 0.089 0.219 P>0.05 >0.05 >0.05 >0.05

2.2 Valsava 动作下的前腔室超声参数阴道分娩组Valsava 动作下的尿道旋转角与膀胱颈移动度高于剖宫产组, 膀胱膨出率与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高于剖宫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Valsava 动作下的前腔室超声参数比较 [n (%), ±s]

组别 n 尿道内旋角 (°)膀胱径移动度 (mm)尿道内口漏斗形成膀胱膨出剖宫产组 40 35.0±16.6 18.3±8.1 6 (15.0) 5 (12.5)阴道分娩组 40 45.2±17.4 24.4±9.2 14 (35.0) 13 (32.5)t/χ2 2.683 3.147 4.267 4.588 P<0.05 <0.05 <0.05 <0.05

2.3 Valsava 动作与静息状态下的盆膈裂孔超声参数阴道分娩组Valsava 动作下的盆膈裂孔超声参数高于剖宫产组 (P<0.05); 两组静息状态下的盆膈裂孔超声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3。

表3 两组Valsava 动作与静息状态下的盆膈裂孔超声参数 (±s)

状态 组别 n 面积(cm2) 周长(mm) 前后径(mm) 左右径(mm)静息状态下 剖宫产组 40 12.7±2.2 13.2±2.2 3.5±0.5 4.3±0.5阴道分娩组 40 13.3±2.4 13.1±1.6 3.6±0.5 4.4±0.4 t 1.166 0.233 0.894 0.988 P>0.05 >0.05 >0.05 >0.05 Valsava 动作下 剖宫产组 40 20.9±2.9 17.1±2.0 4.0±0.4 6.1±0.6阴道分娩组 40 22.3±3.0 18.5±2.4 4.7±0.5 6.5±0.7 t 2.122 2.834 6.914 2.744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女性盆底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 韧带及筋膜等构成。 女性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 盆底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减退, 导致女性盆底功能出现障碍。 临床常用指压试验、 核磁共振检查、 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超声检查等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进行评估[3]。 盆底超声检查能够动态直观地显示女性盆底结构, 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经济简便[4-5]。 但传统的二维超声评估仅能够观察盆底结构的矢状面, 而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在具有上述优点的同时, 还能够获得盆底结构的横切面图像, 观察测量盆膈裂孔的可靠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静息状态下的前腔室超声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 原因可能在于产妇肛提肌未断裂, 盆底肌性-弹力系统能够对前腔室进行承托。 阴道分娩产妇盆底肌肉与筋膜组织较剖宫产产妇更容易受到损伤, 盆腔器官得不到良好的支撑力, 增加尿道旋转角度与膀胱颈移动度, 导致尿道漏斗形成。 研究[6]表明, 经阴道分娩产妇的盆底肌比剖宫产产妇更加松弛, 增加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 而膀胱颈位置与移动度的变化就是产后尿失禁的本质。 本研究结果显示, 阴道分娩组Valsava 动作下的尿道旋转角与膀胱颈移动度高于剖宫产组, 膀胱膨出率与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高于剖宫产组, 剖宫产对产妇盆底组织的损伤程度低于经阴道分娩。 产妇经阴道进行分娩时, 因过度用力或用力不当, 筋膜与盆底肌肉会受到牵拉扩张, 损伤盆底肌肉神经, 引发盆膈裂孔损伤。 若产妇产程时间较长, 盆腔器官支持组织将变得薄弱, 致使盆膈裂孔进一步扩大, 甚至导致膀胱颈位置发生变化[7]。 而剖宫产产妇的盆底支持系统也会受胎儿与附属物重力、 激素等因素影响变得薄弱,但由于剖宫产不经软产道分娩, 不会对产妇盆底结构造成严重损伤, 盆膈裂孔与肛提肌损伤发生率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阴道分娩组Valsava 动作下的盆膈裂孔超声参数高于剖宫产组,两组静息状态下的盆膈裂孔超声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 与阴道分娩相比, 剖宫产产妇盆膈裂孔损伤程度更低。

综上所述,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能够用于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都会影响产后女性盆底功能, 但剖宫产造成的影响更小。

猜你喜欢

裂孔静息盆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效果和安全性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中秋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大脑静息态低频振幅*
总是烧心,当心食管裂孔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