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治疗效果及价值分析

2021-12-15段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9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腹腔

段涛

(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长治 046000)

0 引言

急性胆囊炎属于临床常见急腹症,患者多伴有恶心呕吐以及上腹部疼痛等多种不适症状[1]。疾病起病比较急,病情发展速度比较快,若不能在第一时间有效控制病情,则有很高几率发展为胆囊积液与胆囊穿孔等危重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有调查研究[3]指出,因人体胆囊处于腹腔深处,急性胆囊炎发生后,患者会发生红肿热痛症状,若炎症影响到腹膜部位,患者还会出现心率加快与发热等症状。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疾病。但多数患者属于老年人,机体功能低下,器官功能老化,免疫功能更差,手术耐受性更差,外科手术效果难以保障[4]。基于此,本文主要抽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收治的95 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开腹胆囊切除术(O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治疗效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抽取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基于入院时间将95 例患者分组。对照组45 例患者中男27 例、女18 例,年龄区间54-75 岁(64.65±5.23)岁,患 病 时 间2-10h(6.38±2.73)h。试验组50 例患者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区间55-75岁(64.97±5.38)岁,患病时间2.5-10h(6.61±2.80)h。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基础数据对比,P>0.05,可展开对比。

纳入标准:(1)患者病情均满足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标准[5-6];(2)满足手术适应证;(3)超声显示患者存在胆囊增大与胆囊壁增厚现象;(4)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肝胆肿瘤疾病患者;(2)合并器官衰竭、器官出血或是脑卒中等严重疾病患者;(3)中途前往外院治疗或是退出研究患者;(4)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45 例)实施OC 治疗,气管插管全麻,在右上腹腹直肌制作一道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10cm,从腹壁探入腹腔,明确腹腔实际情况,准确找到病灶,并利用大号“S”形钩适当扩张手术视野,促使胆囊管、胆囊得到充分暴露,选取顺反组合法将胆囊准确取出,应用无菌纱布充分吸收腹腔内渗出液,常规置入引流管,准确清理腹腔,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后实施常规抗感染、胃肠减压治疗。

观察组(50 例)实施LC 治疗,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仰卧,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在脐部下方制作弧形切口一个,切口长度控制在1cm 左右,置入Trocar 穿刺套管(规格为10mm),然后置入腹腔镜,详细探查人体腹腔情况。并制作剑突下4cm 处制作一道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1cm,作为主操作孔,在操作孔置入Trocar 穿刺套管(规格为10mm)。在右锁骨中线肋骨下2cm、右肋骨下2cm 处制作辅助孔,促使胆囊管、胆囊充分暴露,有效平行分离胆囊管、胆囊,重点处理胆囊附近组织的粘连情况,并对胆囊管、胆囊动脉实施夹闭切断处理,按照顺逆行法切除胆囊,实施电凝止血,给予氯化钠溶液(浓度为0.9%)处理切口,常规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

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水平,在手术前、术后1d 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样3mL,进行离心分离处理(离心速度是2000r/min,离心时间是15min),获取上层血清后将血清置入温度为-20℃的冰箱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 反应蛋白(CRP),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出血、肠梗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围手术期指标与血清炎症水平)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检验水准α=0.05,在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对比分析

观察组术中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疼痛持续、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对比分析(±s)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对比分析(±s)

组别 例数 术中操作时间(min)术后排气时间(h)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h)术中出血量(mL)术后疼痛持续时间(h)术后排便时间(h)术后住院时间(d)试验组 50 40.28±9.16 31.21±6.87 24.19±4.87 56.87±6.28 13.15±2.96 22.01±4.85 5.58±1.05对照组 45 52.31±10.07 41.98±7.95 50.17±7.42 80.26±8.27 25.17±4.74 43.67±7.56 8.01±1.87 t 值 - 6.0977 7.0823 20.3652 15.6156 14.9814 16.7862 7.9098 P 值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血清炎症水平对比分析

两组手术前的IL-6、PCT、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 的IL-6、PCT、CRP 水平显著改善,试验组术后1d 的IL-6、PCT、CRP 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炎症水平对比分析(±s)

表2 两组血清炎症水平对比分析(±s)

注:与同组手术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IL-6(pg/mL) PCT(ng/mL) CRP(mg/L)手术前 术后1d 手术前 术后1d 手术前 术后1d试验组 50 98.12±11.22 50.76±7.93△ 2.59±0.67 0.95±0.47△ 170.22±28.19 37.26±6.71△对照组 45 97.07±11.03 63.45±8.23△ 2.62±0.67 1.21±0.50△ 171.34±28.75 56.27±8.35△t 值 - 0.4591 7.6496 0.2179 2.6120 0.1915 12.2853 P 值 - 0.6472 0.0000 0.8280 0.0105 0.8485 0.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

试验组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出血、肠梗阻)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n, %)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属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该病发生和进食过饱、油腻食物食用过多、外科手术等多种因素存在直接关系[7]。患者发病后,会有明显的上腹部疼痛表现,且疼痛表现可蔓延至背部、右肩,部分患者还会有寒战与发热等表现。若任由疾病发展,患者最终会发展至感染性休克,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8]。临床主张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患者的病变胆囊组织,达到有效缓解患者病情的目的。

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手术有OC、LC 两种,前一种属于常规开腹手术,在临床应用时间较长,主张在人体腹腔部位制作手术切口,探寻并切除病变胆囊组织,从而缓解疾病症状,解除疾病。但是,这种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性,术后的康复速度比较缓慢,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且术中对腹腔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更多,更容易导致腹腔出血,整体预后情况不佳,难以达到预期手术治疗效果[9];后一种属于微创外科手术,也是医院现今盛行的手术方法,只需在人体相关部位制作3-4 个操作孔,在操作孔中置入手术器械,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手术视野清晰度明显更高,手术对腹腔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明显更轻,腹腔内环境明显更稳定,手术创伤性明显更小,术后康复速度更快,发生感染及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的几率更低。

玉苏甫江·吐尔迪, 艾力·哈力克[10]研究指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更低(3.37±0.53)分VS(5.14±0.79)分,患者的胃肠功能改善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6.25% VS 25.00%)。本研究赞成上述研究观点,试验组围手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充分验证LC 手术的微创性特点,所以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康复速度明显更快;试验组术后1d 的血清炎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验证LC 治疗对人体造成的创伤小于OC 治疗,机体炎症水平未发现巨大变化,波幅变动相对平稳;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小于17.78%,充分验证手术对人体造成的刺激小,制作的切口小,术后功能改善速度快,所以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更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

由上可知,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LC 治疗的整体效果优于OC 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血清炎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优。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囊腹腔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