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考察领导干部的路径思考

2021-12-14张敬芬

党政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

张敬芬

[摘 要]选人用人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对干部的精准考察是做好干部工作的基础。从“画象”“ 画者”“ 画具”三方面能够找到干部考察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需要多听广看、打牢画像的“底子”,深究细谈、压实画像的“里子”,综合分析、做精画像的“料子”。

[关键词]领导干部;考察工作;精准画像

考察领导干部是干部选任的必经程序,是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工作状态最直接的反映。习近平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①的好干部标准,为新时代选准用好干部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新时代的上海干部应具有“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特质,希望能让更多具有上海干部特质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用当其时、用人所长,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这就需要考察领导干部时要“精准画像”,只有为干部画出精准“肖像”,深度透视、摸清日常,掌握干部的主要特点和实际表现,才有助于干部选任工作中识人用人的精准度,才可为地方发展正确选人、精准用人。

一、精准考察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干部考察工作实为干部“画像”的过程,是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确定的考察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和公正评价,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依据的一项重要工作。干部考察是一项严肃、认真、政治性很强的工作,给干部画像在内容、程序、方式和材料撰写上都有着固定的格式和基本要求。例如:在干部考察的内容上,主要考察“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着重看干部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情况、综合能力素质情况、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情况、工作实绩和工作成效以及廉洁自律情况。在干部考察的程序和方式上,主要采取平时了解、民主测评、个别访谈、征求意见(相关单位、部门、社区)等方式。其中,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访谈和征求意见是干部考察录用的必要步骤,一般都按照谈话提纲和范式表格实施。在干部考察材料的撰写上,考察材料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考察对象基本情况,包含学历和任职情况;第二部分描述考察对象的主要优点(特点和闪光点,一般3条),并概括性地总结出考察对象的性格特征,以及需要改进的不足(一般1-2条);第三部分是民主测评情况。

综上,由于干部考察工作的规范、严谨和细致,考察干部的数量又十分庞大,如果单看干部考察材料,很容易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感觉。而要想破解“粗看谁都像,细想不知谁”的局面,就必须摸清干部的特点、把准干部的性格,特别是要在考察材料中凸显干部特质,如同画像中聚焦人物特征,才能画准干部画像,让人一看就知道画的是谁。

二、干部考察工作中现存问题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关于干部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干部选任工作出现了新气象、呈现出新面貌、取得了新突破,但是在考实考准、画实画准干部上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可从“画象”“画者”“画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從“画象”,即被考察者的角度分析,要尽可能解决“盲人摸象、管中窥豹”的问题

在考察和了解一个干部时,是否全面、客观、真实地掌握了被考察者的一手资料,是准确画像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证。在这个阶段,调研中发现还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全面性问题。比如,虽然目前已经在考察阶段,有听取干部社区表现、干部个性特征、运用测评方式来了解干部德的正向和反向表现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考察内容还是多倾向于了解干部工作业绩,对其个性特征以及工作、生活状态了解还不深不透。二是客观性问题。在干部评价方式上,我们往往都采用文字表述的形式,对干部评价时用主观文字的定性多、客观数据的定量少,比如,在评价一个干部工作认真时,无法给出一个认真的指数,认真与“认真”之间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三是真实性问题。比如,在听取意见时,由于各种原因,一些被访谈者往往存在“不能说、不敢说、说不出”的问题,这也使考察者听取和掌握的真实情况存在偏差。

2. 从“画者”,即考察者的角度分析,要尽可能减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无论是考察活动的组织、考察过程的把握,还是对考察情况的取舍分析,都是由考察主体来操作和决定的。由于考察者素质参差不齐,资历阅历、兴趣爱好、专业知识、思维方式不同,在对考察对象的评价上有时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这也会导致为干部准确画像时存在偏差。一是方式有差异。是否能准确画像、为组织部门准确提供被考察者的真实情况,“画者”采取什么样的考察形式是关键的因素。比如,一些考察者在考察干部时,往往很少直接接触和观察被考察干部,而是采取访谈和测评的方式,来间接了解干部,而直接了解干部就需要考察者们花上更多的精力。二是能力有强弱。考察者本人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工作经验、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干部考察工作质量的重要一环,考察者有一定的工作生活经验,才能听出一些弦外之音,进而分析一些话外之意。三是风格有偏好。每一个画像者都有不同的风格和喜好,不同的人画出来的像,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角度,被考察对象在不同的考察者笔下必然会存在着差别。

3. 从“画具”,即考察材料的角度分析,要坚决破除“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问题

在掌握了一定的考察资料的情况下,进入“画画”阶段,由于长期以来的习惯,对干部画像形成了一定的固有模式和既定框架,导致画出来的画像存在脸谱化、雷同化的情况。一是“画纸”固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给出了考察材料的范本,比如写优点时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描写,包括政治素质、大局观念、组织协调、创新能力等,这难免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再加上一些判定干部的语句雷同,导致材料看上去十分相似。二是“画笔”单一。考察者在写考察材料时,运用的语言风格偏于公式化,没有实例支撑观点,说服力差。比如“该同志能认真履行职责,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写缺点时,点到为止,不痛不痒,比如“该同志学习不够、下基层较少,有时候工作也不够大胆,不够注意工作方法”,等等,这样的表述用到谁身上都可以。三是“橡皮擦”缺位。“画画”画得好,有时候橡皮擦是不可缺少的,实际上人是在不停地变化之中的,画像画好以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否则将会导致对干部存在固有印象,不利于干部的成长和选拔。

三、精准考察领导干部的对策

对干部的精准考察是做好干部工作的基础。习近平强调,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干部,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节”中察德;要尽快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改进实绩考核;等等。这些重要思想,是干部考察工作的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为做好新时代干部考察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要考准考实干部,就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干部,突出被考察干部的个性,并运用典型的事例和语言,通过具体细节来描述,才能把被考察对象写实、写活,防止出现“千人一面”。同时在考察材料起草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公式化的语言,使被考察对象的个性特征活生生地呈现在领导面前,供领导决策。

1. 多听广看,打牢画像的“底子”

首先,拓宽了解渠道。尽量多听取意见,凡是涉及考察对象的人都要力争多谈多了解,做到谈话对象广泛。目前考察干部时访谈对象主要集中在本单位有共事关系的同事,可以尝试从更多渠道拓宽了解面。比如,访谈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同事,老同事由于不再有工作利益的纠葛,评论时会更加客观一些;又如,目前社区了解情况,往往局限于文来电往,需要更加深入社区,走访了解干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包括邻里关系等,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其次,了解典型事例。考察材料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抓住干部的重要行为特征、抓住最能说明特点的例子、抓住知情人提供的重要信息,了解具体情况细节,确保材料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可以在目前的访谈环节加强对谈话对象的引导,使他们既放下包袱,又不感情用事,既谈工作情况,也谈被考察对象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挖掘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最能打动人的典型事例,以帮助真实反映被考察对象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再次,关注日常表现。调研过程中有基层领导提出建议,负责考察干部的同志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多到各单位、各街镇参加专题会议,通过干部的现场表现增进对干部的了解。此外,各单位都有一些公道正派的老同志,他们对单位的其他同志都很熟悉,在访谈中也比较敢说优缺点,对于这些老同志,需要加强日常沟通,保持经常性联系,以帮助了解干部的日常工作表现情况。

2. 深究细谈,压实画像的“里子”

首先,通过大数据掌握日常工作情况。建立干部相关信息的全面数据库,将各个阶段的学习、工作、考察情况等都录入系统,对接干部纪实、干部培训等平台的大数据,加强对数据的综合分析研判,强化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运用,将干部情况立体化、丰富化,能够更加便利地考察统计干部的长期表现。同时,可以关注纪检监察、信访、审计等部门关于干部个人的反馈情况,了解其是否在以往工作中存在严重的后遗症,也可以侧面反映出干部某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案例实操分析遇事处事能力。在干部考察过程中增设情景模拟环节,通过案例分析、舆情应对、信访化解等方式,在实操中了解被考察对象的“新媒体素养”和遇事处事的真实能力,以及更加适合其本人的工作发展方向。再次,通过第三方测试进行辅助考察。可尝试引进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在干部公开选聘、各类培训班期间开展相关测评测试,对干部个人性格、心理、偏好等进行分析,作为选拔提升、将来使用方向的参考依据。例如上海大众通过CEBglobal进行语言及数字推理测试、归纳推理测试、性格测试,在实践中卓有成效。

3. 综合分析,做精画像的“料子”

首先,提高对各类意见的辨别意识。对所获取的材料要认真阅读,对谈话过程要认真记录、反复回忆,对看到的场景,谈话对象的表情、语气等,在大脑中要不断重现,确保掌握的感性素材,烂熟于心、内化于脑。对所有呈现的正反两方面情况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进行全盘的思考分析,加以甄别,精心提炼观点,挖掘典型事例,注意把事件和观点统一起来,得出有价值的判断。其次,增强考察材料的表述精准度。对考察对象有个基本印象和判断后,撰写材料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主旨内容来决定材料的详略,不要平均用力、面面俱到,力争做到重点突出、特点明显。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有什么优点就说什么优点,优秀到什么程度就讲到什么程度,是“比较成熟”,还是“成熟”“很成熟”;是“能力较强”,还是“能力强”“能力突出”;是“成绩较好”,还是“成绩突出、亮点纷呈”,用词表述都要注意把握好度。同时,不能“隐恶”,有什么样的缺点就写什么样的缺点、是什么性质就要点到什么性质、到什么程度就写什么程度。不管优点、缺点,都必须有事例作支撑,决不能“只定性不佐证”。再次,增加标签选项突出干部个性。撰写干部考察材料,用词必须精准,描述不偏不倚,并注重用群众语言描述干部的个性特征,确保画出来的“像”像干部,让人们一看到考察材料就如同看见干部本人。这就需要根據实际情况,精准定位、精准用词、精准表述,不妨在描述时增加一些标签选项。比如,一个镇村干部扎根基层多年,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工作又干得很出色,我们可以用类似“老黄牛”“永久牌干部”这样的标签来定位;写干部责任意识强,可以用“浑身上下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写干部业务精通,可以用“是某方面工作的活字典”等这样的标签表述来突出干部个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给领导干部精准画像,改变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情况,既需要进一步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提高信息精准度,也需要考察者在撰写考察材料时准确描述、突出个性、体现差异,这样才能为组织选人用人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

注释:

①习近平:《建设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 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人民日报》2013年6月30日,第1版。

作者系中共嘉定区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
习近平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思想论要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领导干部在金融审计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领导干部的语言表达艺术
加强干部考德 注重领导干部德行建设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