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建筑功能提升研究,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以浙江省龙游县溪口镇灵山村为例

2021-12-14仝绪站阮吉鹏

广西城镇建设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名村灵山古建筑

□ 仝绪站 阮吉鹏 熊 林

古建筑保护课题非一家之言。在全球现代化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古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一现状引起了文人学者们的重视。最早的古建筑保护出现在欧洲。而在欧洲,古建筑保护也经历了从对古建筑的单独保护,逐渐扩大至对整片街区、城市的整体性保护的曲折过程。在现有的保护措施中,有两类常见方式:其一为对城市进行划分,将古建筑所在地区划为老城,并对之加以保护改造;其二为对整个城市进行整体性保护。较为知名的为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市,该城市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同时,又维持着市民的生活状态不变,使古建筑保护融入当地的生活,更有“人间味”。

在我国,随着新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快速城镇化、城市化的进程中,部分地方政府为追求GDP而逐利化地运作,对土地超负荷开发与利用,过多注重眼前经济利益和政绩,对大量古建筑进行拆除破坏,使遗留下来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越来越少。

1 古建筑保护现状

古建筑的保护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在保护过程中,会长期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但前期几乎难以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这也是部分地方政府忽视古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大多数传统村落均保存着较多完整的、蕴含深厚历史特色的建筑,如街巷石道、民居宅院、祠堂寺庙等。这些古建筑不仅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当地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与社会生活内涵。但由于保护工作缺失导致建筑年久失修,呈现给世人更多是一副衰败的景象:屋顶、石墙倒塌;庭院长满荒草;电线乱搭乱拉;极具古韵的木质门窗腐烂被废弃,等等,严重影响着传统村落的观赏价值和整体风貌。

2 古建筑保护与乡村旅游的结合认知

古建筑保护与乡村旅游结合的课题研究,对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复兴有着重大意义。它不仅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地方历史特色的具象物、承载者,更是我国精神文明的传承者。改善古建筑衰败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功能提升,以此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这将是一份解决古建筑保护与乡村振兴开发问题的良好方案。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而言,需运用科学方法对其进行挖掘,开发其自身价值,赋予古建筑生命力。针对地方特色,应对古建筑加以利用开发,以此发展独特的、别开生面的旅游业;还可通过借鉴各国对古建筑保护的工作方法,对传统村落进行可持续发展规划。通过古建筑保护与功能提升来发展乡村旅游,使乡村经济依托古建筑,提高经济收入,促进乡村振兴计划的发展,进而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形成“古建筑—乡村—古建筑”的良好循环,见图1。

图1 传统地域文化与古建筑文化信息转译与解读

古建筑保护要从顶层设计规划入手,对古建筑及其所在街区进行全方位测研后进行科学规划,必要时可以重新进行布局设计,对历史文化名村进行现代化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应秉持“以复原为主,修葺为辅”的原则,在最大限度上保持原有的风貌和布局,为人们留住乡愁。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地对古建筑进行深入挖掘,提取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并进行科学研究与开发,使其体现出额外的、更强盛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深化对古建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弥补我国因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导致文化遗产与古建筑衰败的缺陷,改善乡村整体风貌,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提供配套的更有效方法和途径[7]。

3 传统古建筑功能提升

保护民居院落完整性是村落整体规划的基本原则。在古建筑中引入现代设施,解决排污、垃圾处理等问题;各线路采取地下埋设方式,增添的设施形制做到与古建筑色调保持一致。虽然大多数传统村落的街巷石道本身保存较为完整,但存在水泥铺就路段、街巷整体协调性低的问题。采用厚石板对街巷石道进行修复,可以达到街巷石道完整、美观的要求;并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对街巷石道的位置和宽度进行合理调整,加强街港石道的观赏性。

在工程提升过程中,要采取合理有效的修缮方式,确保材料尽量与原建筑材料相仿。石材可就地取材,屋瓦尽量采用原有、闲置的瓦片,从而达到既能保留古建筑及祠堂寺庙的古朴风格和历史厚重感、又能合理地利用废弃资源的目的。此外,制定完整的卫生制度体系,如安排人员定期打扫和清理古建筑。

古建筑的保护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整体规划应该尽可能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在修缮的过程中,木构件使用真木,不用仿制木,屋顶和街道都采用优质石材。在细节处理上,街巷及墙壁上的缝隙不要勾缝,修缮的建筑色调应与古建筑保持一致。在思想上对古建筑保持敬畏和尊重的态度,不能借保护之名随意修改,不能使用劣质材料、现代仿制材料修缮古建筑,避免修缮后的古建筑失去特色,降低旅游价值。

4 龙游溪口灵山村古建筑与乡村旅游结合案例

4.1 龙游溪口灵山村概貌

灵山村,古时为灵山乡辖地,现属浙江省龙游县。历史上的灵山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陆均可通至古处州(现丽水市),是一处较为繁华的商业集市。也因此,灵山村成为当时浙西地区重要的中转驿站、码头。“灵山豆腐庙下酒,铜钿银子出溪口”也侧面反映出此地曾经的繁盛。历史上的灵山镇(现灵山村)号称“烟灶成千”,是一个古老且昌盛的集镇。明清古韵的屋舍一字排开,古屋雕梁画栋,街心铺就青石板,呈现出古朴典雅的浓重历史气息,见图2。

图2 龙游县溪口镇灵山古街入口处

4.2 龙游溪口灵山村古建筑布局

灵山村老街为南北走向,当地居民将它分成上、下两街。以石板街为界,一南一北又将灵山村分为灵上村、灵下村两部分。灵上村在石板街南,北面则为灵下村。以古街为中心轴线,沿街的商铺依次排列在两旁。古街内店铺大多数为小二层楼风格,结构精巧细致,仍保留着较浓厚的明清古韵。店铺布局大致呈以下3种:底层经营而上层居住、前屋经营而后店坊市、前屋经营而后屋居住[9]。

根据走访调查,灵山村仍存有80余栋外观、功能良好的古建筑。其中,位于灵山村中北部的就有60余栋,并在古街区域形成了对称布局。在这片区域,60余栋古建筑形成了罕见的可正常使用的古建筑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值得一提的是,灵山村古建筑面积占到了村庄总面积的80%,更难能可贵的是,仍在正常使用的古建筑占比达90%[9],见图3、图4。

图3 龙游县溪口镇灵山古街建筑

图4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灵山村应氏民居

4.3 传统古建筑的保护与功能提升

对传统村落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行积极探索,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计划的推行与实施,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科学保护与文化传承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而针对灵山村传统古建筑的保护与功能提升研究的问题,以及为促进浙西地区相似历史文化名村乡村旅游良好发展,调研团队制定了相对应的技术路线图,见图5。

图5 研究技术路线图

对浙西地区历史文化名村的传统古建筑现状进行调研,根据浙西区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条件等因素,提出合适的旅游业发展途径以及发展定位。结合古建筑现状的调研结果、浙西地区文化历史名村的旅游业发展途径及定位,综合分析浙西地区文化历史名村的古建筑改造方案与旅游业发展定位。

(1)从政策、时代大背景、浙西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劣、历史文化名村的分布情况、历史建筑保留完好程度、交通、民风民俗、环境、美食等多角度综合分析浙西地区历史文化名村发展所面临的机遇、问题与风险。

(2)针对历史文化名村中现存的传统古建筑的保护与功能提升,将建筑属性与保护相结合,一方面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葺,提升古建筑在防火、防水、防震等方面的安全性能,提高其耐用性与适用性,并以古建筑为核心,对其进行扩建改造,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景点村落;另一方面应因地制宜,根据对机遇、问题与风险分析的结果,找到适合当地的保护、提升改造方式,对古建筑进行有选择性、有侧重的改造。

(3)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分析讨论,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名村旅游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与正确定位。

4.4 灵山古村保护成果

作为旅游业的新型业态之一,乡村旅游不仅与三大产业密切相关,又与历史文化名村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休戚相关。当今社会,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开始愈发特色化、多样化、多元化。与成熟的城市旅游景点相比,乡村旅游虽存在一定不足,但可以通过乡村特有的方式和多元化的布局来弥补化解,挖掘当地发展历史,古建筑文化、美食、特产、人文故事等当地元素,并利用古建筑这一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传统特色来吸引游客。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并根据浙江省2017年接待国内游客旅游目的构成图(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休闲观光成为游客旅游的最重要目的。

图6 浙江省2017年接待国内游客旅游目的构成图(单位:%)

通过分析乡村地域特点,规划特色景点,利用乡村特有景色进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布局规划。通过市、县、村三级调研考察,提出符合衢州地区及浙西地区传统村落古建筑功能提升等一系列措施:在防火、实用性、景观、美观等方面进行功能改造。挖掘出古建筑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在维持原有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状态的基础上,规划好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与方法,将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进行整合联名,形成历史文化旅游区域,以整个区域为单位,淡化村别界限,合理布局景点、景区,并依附景区建设山水田园、休闲山庄等休憩休闲区。

目前,灵山古村已正式启动古建筑保护恢复项目,古村的街巷恢复、现代化设施引进等基础工程已基本完成。对位于保护区核心的上下街进行了路面恢复工作。选取石板、传统青砖等材质铺砌,不仅恢复历史传统特色,还使现有的尺度、比例关系乃至整个格局都维持在改造前的状态。对部分古建筑进行架空线与地下埋设,增设古韵路灯、主题墙绘公厕、特色标识、富含时代特征的垃圾箱等设施小品,在与整体风貌协调的同时,又做到了具有地方特色[9],见图7—图9。

图7 灵山老街招牌

图8 灵山老街改造后标识

图9 灵山老街改造后场景

4.5 灵山古村历史人文元素挖掘

4.5.1 历史人物

灵山村人杰地灵,有徐元洎(曾任江夏太守)、徐寿(曾任平阳太守)、徐悌(曾任雁门太守、幽州刺史)、徐升(曾任镇北大将军)、徐绕(曾任散骑常侍)、徐本(曾任庐陵太守)、徐洪(曾任衢州太守)、余端礼(“南渡名宰”)等名人将士;更有徐伯珍(南齐学者)、徐安贞(唐代诗人)等在史籍中立传的名儒。“徐”为衢州的宗族大氏,其源流大多在灵山。这些人文典故是灵山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后人励精图治,是发展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的精神力量。

4.5.2 灵山为米粮之地

灵山自古为米粮之地,被称为龙南粮仓,其灵山畈、寺下畈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域开阔,适宜水稻种植。灵山一直流传着“灵山畈的稻,看看不大好,割割挑不了,割稻客吃不消,半夜爬起逃”的传说,曾一度吸引遂昌县大富户苏庄明来购置灵山畈的田产。直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灵山畈有不少田产在苏庄明名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灵山畈一直在进行改造,加固堰坝、开渠引水、开沟排水、低产田改造、丰产畈营造,在灵山畈大力开展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试点,积累经验。

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得到综合发展,灵山成为龙游水果之乡,灵下村柑橘园成为种植柑橘的典型。工商业起步早,有酒坊、酱坊、制粉干榨油、做馒头,等等,工商业门类齐全。特产馒头、红曲酒、豆腐享誉衢州,灵山红曲酒甘醇可口富含营养。灵山豆腐店也特别多,由于水质清冽,传统制作工艺优良,豆腐口感十分鲜美。

4.5.3 灵山历史古迹

灵山江流域,是龙游县历史文明孕育的摇篮。经考古发现,溪口、灵山等地发掘出青碓遗址以及从新石器时期到汉朝时期的古文化遗址,见图10。

图10 灵山历史厚重

4.5.4 灵山——南方徐氏的精神家园

灵山的“徐氏古井”与徐漳的渊源关系密切,大多数村民姓徐。历史考证于2000多年前的西周,徐偃王避战失国,行仁义,数万百姓也随之逃难南迁,其中一支队伍就在灵山安顿下来,因此灵山成为徐国子民从江淮之地逃难而来的庇护地。如今,灵山已成了南方徐氏的精神家园。

灵山村里有口古井,称“徐氏古井”。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由泊鲤徐清源立,徐氏将敦房私产“徐氏古井”捐作公产,给村民无偿使用。“徐氏古井”现在是龙游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氏古井”的存在,是践行“衢州有礼”实践的历史例证,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活教材,见图11。

图11 徐氏古井

5 结语

乡村旅游与历史文化村落有机结合的形式,可以保护和开发当地传统村落,此举不仅能够带动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还能使当地村民感受到古建筑带来的经济价值,激发村民们的保护意识,守护传统文化的信念,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激发古建筑的新活力,使得建筑属性与保护利用相结合。居住需求在老村得到了满足,留住了村落人员,缓解了因保护控制而形成的新“空心村”问题,同时减少新村新建筑建设总量,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生态发展的要求。

“古建筑+乡旅”结合是提升古建筑功能的主要途径,通过对传统古建筑的保护与功能提升的改造开发,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乡村发展,也为古建筑的保护提供必要的支撑与保证。

猜你喜欢

名村灵山古建筑
灵山胜景
云南拟新增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中国古建筑
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获奖名单
叫响灵山湾
灵山道中即景(外四首)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西藏基层治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基于100名村(居)支部第一书记的访谈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