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笛多样化演奏形式发展探析

2021-12-13毋生钰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8期
关键词:竹笛演奏多样化

【摘要】竹笛,作为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是迄今为止发现最为古老的乐器。竹笛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从外观形态到气孔排列都进行了丰富探索,使得竹笛在发声、吹奏等方面都有其显著特色。竹笛既可用于独奏,也可用于合奏,因而具有广泛适用性。在几千年的发展长河中,竹笛经历了一系列形式的创新和演奏形态的变化,使得当前我国的竹笛演奏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崭新局面,为中国民乐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从梳理竹笛常见演奏形式入手,简要分析当前竹笛演奏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几点问题,并从竹笛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角度,探索如何更好地丰富竹笛演奏形式,彰显新时代竹笛音乐艺术活力。

【关键词】竹笛;演奏;形式;多样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8-056-03

【本文著录格式】毋生钰.竹笛多样化演奏形式发展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8):56-58.

竹笛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一种,其起源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因黄河流域盛产竹子,进而使人们开始探索竹制乐器。后来人们又探索出多指竖吹笛、横吹笛、插手笛、九孔大横笛、七孔玉笛等多种形式,竹笛的构造产生了丰富变化。尤其是在不同地域内,结合一些地方曲艺演奏的发展,使得竹笛运用变得绚丽多彩,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乐器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竹笛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多种曲目演绎中必备的一种重要乐器。竹笛演奏形式的发展也呈现出地域交叉性特色,导致很多演奏者在竹笛演奏过程中单纯追求技法绚丽化,使得竹笛演奏在细节情感把握、特色音调运用等方面不被人们所重视。如今,人们不得不从表演形式、模式创新、风格流派演变等方面进行深度探索,以更好地为竹笛今后的创新性发展有效奠基。

一、竹笛演奏的形式及其丰富演变历程梳理

竹笛作为民间传统乐器的一种形式,从南到北都被各个地方的人民所喜爱,竹笛演奏更是与地方戏曲、说唱音乐及乐器合奏有机结合,呈现出繁荣发展之姿。

(一)竹笛作为主奏的乐种

竹笛传承千年,早已是很多地方戏曲的主奏乐器。如二人台牌子曲、江南丝竹、西安古乐等,都常以竹笛来主奏。主奏乐器本身在旋律、节奏、滑音技巧运用方面为作品呈现提供多元化支持。

以二人台牌子曲中的竹笛演奏为例,这是蒙汉劳动人民共同创作的民间音乐形式,广泛流传于晋、蒙、陕、冀等多个地域。在二人台牌子曲发展过程中,以梅笛、扬琴、四胡为三大件,后来又增加了琵琶、三弦、二胡等乐器。其中笛作为演奏的主乐器,多使用花舌音、剁音、抹音、历音、顿音等一系列北派演奏技巧,在旋律演奏上跌宕灵活,极富音乐跳动之感,为作品主题呈现提供重要支持。

江南地区竹笛曲目演奏,一般被称之为江南丝竹。音乐中的笛子多是用的曲笛来演奏,与很多民间音乐词牌交相辉映,使旋律呈现丰富层次感。如《欢乐歌》《行街》等都属于南方曲笛演奏的经典曲目,呈现出江南地区独特的婉约风韵。

此外,在一些打击乐演奏过程中,竹笛也是非常重要的乐器。像十番铜锣、十番萧鼓中竹笛与其他打击乐器交相辉映,形成丰富的打击乐演奏形式。在西安鼓乐中竹笛的运用也独具特色。西安鼓乐有坐乐、行乐两种演奏形式。坐乐主要在室内进行演奏,行乐多在室外进行。在西安鼓乐中竹笛与笙、管、双云锣、坐鼓、大钹、大铙等乐器有效协同运用,在吹奏、拍击等方面,呈现出通灵豪迈之感。

(二)竹笛在戏曲伴奏中的应用

戏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也非常长。从明清时期开始,戏曲艺术呈现繁盛发展之态,竹笛在各类戏曲表演中也成为重要的伴奏乐器之一。当前,我国多民族繁荣发展,戏曲种类多达360余种,对竹笛的应用也呈现出丰富的地域性特色。现以南方昆曲、北方秦腔为例,探索竹笛在戏曲伴奏中的特色化运用。

昆曲是起源于昆山一带的一类重要戏曲演艺形式。昆曲因其情感变化的细腻性和写意表达的丰富性,形成独具特色的戏曲演绎形式,昆曲又被称作“百戏之祖”。在广泛交流过程中,昆曲对中国地方戏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在昆曲演奏过程中,竹笛是重要的伴奏乐器,为了与曲面意境相和,竹笛主要运用颤、叠、赠、打四种演奏技巧贯通全曲,形成了南派竹笛的基础演奏技法。如昆曲《牡丹亭》《玉簪记》等作品中都有大段的竹笛独奏和竹笛协奏等,使得戏曲演绎呈现丰富的创新性,广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戏曲创作过程中,竹笛演奏还与交响乐队进行了有效合作,使得竹笛艺术呈现华丽的创新型特色。

秦腔是三秦文化的重要代表,秦腔中戏曲伴奏部分分为打击乐器主奏的武场和非打击乐器主奏的文场。竹笛就是文场伴奏的重要乐器。在竹笛伴奏中,舌音技巧尤为出彩,由强劲有力的剁音、气震音以及花舌音等多种演奏技巧交替使用,呈现出秦腔独特的演奏风格。像《秦川情》《兰花花》《陕北好》等曲目都体现出浓郁的陕北秦腔风味,其中竹笛伴奏展现出丰富的特长音、三连音和长颤音特色,是秦腔艺术的重要演绎形式。

(三)竹笛的专业化演奏阶段

作为中国民乐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竹笛的应用不仅在国内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也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1938年,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家卫仲乐先生随“中国文化剧团”在美国演奏了一首传统民间乐曲《鹧鸪飞》,为中国竹笛演奏打开了世界演绎的大门。随后,竹笛不断活跃于世界各地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中国独奏曲目,以及青年竹笛演奏家脱颖而出。如《喜相逢》《五梆子》《小放牛》《三五七》《早晨》等经典独奏曲目都创作于这一时期,并陆续开始登上世界舞台。中国民族音乐繁荣发展的同时,竹笛这一乐器也开始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竹笛对推动世界音乐文化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后来,越来越多的竹笛重奏、齐奏曲目,竹笛與人声艺术融合曲目,及竹笛与管弦乐队合作而成的作品逐步推出,使得竹笛音乐的演绎形式得到极大的拓宽。

竹笛重奏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多种形式,在竹笛演奏中,对演奏者自身的演绎要求非常高,要在控制好竹笛自身音色的同时,需要以演奏者对音量的把握为基础,增强饱满情感的融入,才可以彰显竹笛演奏的特色。很多广为人知的竹笛演奏曲目,如《野营路上》《故乡行》《采莲》《竹枝词》《四竹吟》等都给观众带来了良好的视听盛宴,也成为竹笛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几首经典曲目。在演奏过程中竹笛重奏气势恢宏,感染性强,对烘托气氛,带动观众情绪具有多元化意义。

随着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在竹笛演奏的过程中,人们又加入了一些其他门类的演绎形式,使得竹笛演奏的可观赏性进一步增强。如《品茗》这一作品将竹笛的演奏和情景小品有机结合在一起,彰显出戏剧雅俗共赏特点的同时,竹笛的清幽音色呈现也达到一个新高度。《苗岭的早晨》将竹笛与舞蹈两门艺术结合在一起,呈现出良好的艺术融合性特色,彰显出了竹笛本身的意境美与情感美的有机统一。

20世纪50年代之后,我国的竹笛演奏开始与管弦乐队尝试合作,先后创作出了《黄鹤的故事》《第四交响曲》《汇流》《梆笛协奏曲》《走西口》《白蛇传》《鹰之恋》《苍》《愁空山》《陕北四章》等多部优秀作品,有力填补了竹笛交响乐的空白。进入21世纪以来,一大批竹笛演奏家又对民族音乐进行了创新,进而创作出《飞鸽》《中国随想曲NO.1:东方印象》《雪意断桥》等多首曲目,为竹笛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大型器乐剧的创新展示

后来,以竹笛音乐为主题的器乐剧目形式也逐步登上舞台。如初期的歌舞戏剧《姑苏行》,其中展现了经典独奏片段,也串联了其他演奏形式,以及后期的《玄奘西行》《苗笛天籁》等都是竹笛的新兴演奏形式,对推动竹笛创新发展具有多元化意义。

至此,竹笛不仅作为独奏乐器被人们所广泛关注,同时在多种演绎形式中进行了大量跨专业融合,与歌、舞、交响乐、电子乐、合唱、情景展示等有机融合在了一起,表现出来竹笛演绎超强的包容性和丰富的艺术创新性魅力。

二、当前竹笛多元化演绎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分析

竹笛作为中国传统的民乐演奏乐器,其本身在音色、气息、情感、力度、节奏、声部配合等方面对演奏者有非常高的要求。竹笛演奏者自身需要具备超强的音色辨别力,同时在力度训练方面反复揣摩,还需要演奏者自身的情感融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深层展示作品内涵。在竹笛重奏、器乐合作及与其他乐器配合时,各声部不仅需要相互衔接,同时还要在音响上呈现出相互融合衬托的效果,这更对演奏者自身的竹笛技巧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彰显竹笛魅力,需要演奏者反复练习,并与其他演奏乐器有效磨合。但是当前在竹笛乐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演奏者突破了对传统演艺形式的琢磨,单纯从器乐本身配合的角度来加大训练,这就对竹笛演奏自身的创新性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限制。

第一,当前人们对竹笛演绎探索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竹笛传统演绎形式的保留和探索。现在很多曲面为了整体呈现效果,对竹笛乐器本身外部形态和演绎发声进行了改良,如加键、挖孔等。这些改良方式一方面适应了西方十二平均律制下的演奏方式,但是也使得我国传统竹笛自身的演绎特色逐渐被平和和掩盖,对促进笛乐自身的创新性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约束。在进行作品创新的过程中,还要向传统器乐演奏形式有效靠拢,以对传统竹笛的独特音色有效保留,更好地推动竹笛演奏形式有效发展。

第二,在竹笛传承过程中既需要汲取传统元素的精华,更需要进行开拓创新和融合探索。现在笛曲创作过程中的很多曲面都是在传统民间说唱、曲艺小调、地方戏曲等基础上进行的一些现代创作技法的融入,但是在作品本身的音乐风格挖掘、曲调演绎、形式创新方面,还需要更好地琢磨和探索。尤其是一些新型作品的创作,既要汲取传统之精华,更要能够与大众审美需求有机结合,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进竹笛演绎形式在广阔的时空范围内有效传播,为传统民乐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第三,竹笛作为一种传统吹奏乐器,本身有其独特的演绎技法,需要更好地探索和呈現。现在民乐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传统民族元素的广泛滋养,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演奏的形式的启发。现在很多竹笛作品创作过程中呈现明显向西方靠拢现象,这是不可取的,必须能够更好地立足传统文化的厚重滋养,充分在笛乐本身吐、滑、剁、花、颤、叠、赠、打等技法方面进行创新,这是传统民乐独立于西方乐器而自带的特色性演绎方式。在现代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竹笛自身的演艺特色,使竹笛乐曲呈现出多元魅力,推动竹笛演奏形式更好地为公众所熟悉和接受。

三、新时代背景下竹笛多样化演奏形式探析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竹笛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其演绎形式多种多样,创新融合发展的空间也非常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竹笛演绎形式多元化发展的探索,对推动竹笛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音乐发展中竹笛演绎多样化探索的意义

千百年来,人们对竹笛演奏的探索从未停止,从前期的竹笛主奏到戏曲伴奏,再到竹笛的独奏、重奏、器乐合奏等,使得现代竹笛发展展现出丰富的创新活力,未来竹笛的演奏形式也会得到进一步拓宽。同时,在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竹笛演奏与其传统器乐的组合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元。立足传统文化发展的角度,指引人们有效回顾竹笛艺术发展里程,可以更好地反思竹笛演奏技巧,把握竹笛演奏风格,对竹笛演绎模式进行更多思考和创新。

竹笛演绎表现出高度的融合性和丰富的创新性,是传统民乐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对竹笛艺术的演奏进行了多元化探索,通过对一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竹笛的多元化价值重新审视,可以更好地回顾竹笛发展里程,并对竹笛未来方发展方向有效把握。尤其是近年来,竹笛的专业化演奏越来越受到公众重视,竹笛专业的师生数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为了更好地加快竹笛演奏形式的创新,弥补在传统民乐探索方面的一些缺失,要能够有效对竹笛演奏的多元化形式进行回顾,并从中获得丰富文化滋养,推动竹笛演绎多元化发展展现出新时代的创新活力。

(二)竹笛演绎多元化形式的未来展望

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发展的今天,各个新媒体平台逐步为人们所广泛接受,为竹笛音乐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广阔空间。为了更好地推进竹笛的现代化传播,吸引更多主体爱好者加入竹笛学习创新研究队伍中,在竹笛未来发展时,要尽量避免过度的舞台化包装,而是要鼓励更多原创的原生态作品直接呈现。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竹笛演绎技巧的琢磨,让演奏者更好地从技巧演绎向情感演绎回归,把握作品风格内涵,并通过直接具体的演绎方式,将竹笛的精致作品多元呈现,避免竹笛的过度表演化,可以更好地让人们品味竹笛本身的艺术特色。

同时,国家要进一步在竹笛演奏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更多精力,搭建专业竹笛艺术交流平台,促进各个院校之间有效交流,并鼓励更多民族传统器乐有效融合,使中国民乐可以更好地展现时代魅力。另外,在竹笛音乐探索过程中,要更好地对一些民间戏曲演艺形式进行现场学习和采集,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让民乐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对竹笛演绎的传承发扬与探索创新。

总之,当前中国民乐正迎来一个创新发展的崭新阶段,竹笛作为传统乐器,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过程中,其演绎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与其他乐器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更显得竹笛文化自身特色弥足可贵。为了更好地推动竹笛演艺形式健康稳定发展,要对传统竹笛演奏形式进行有效回顾和整理,以更好地推动竹笛演奏丰富内涵,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赛.竹笛演奏中的技术发展探析[J].黄河之声,2013(15):28-29.

[2]魏珍.民族管弦乐队中竹笛的应用及发展[J].人文之友,2019(21):5.

[3]王霄.浅谈竹笛的发展变迁与美学价值[J].音乐时空,2014(11):93.

[4]谢宏全.竹笛演奏风格流派与表现形式初探[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8(8):139-140.

[5]胡亮.回顾与思考解蔽与探索——新时期竹笛作品创作述评[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2(7):25-28.

作者简介:毋生钰(1983-),男,山西平遥,助教,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理论。

猜你喜欢

竹笛演奏多样化
My Mother
记忆深处的笛声
我的坚守
地方高校竹笛教学方法研究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